⑴ 围城效应的玻璃界
从国内看,2005年是平板玻璃最痛苦的年份之一,从年初到年末始终也没有看到一丝光明,销售价格一路下滑,到年底产销量最大的普通浮法玻璃价格比2004年平均下降4.43元/重量箱。而在生产成本中约占60%的重油和纯碱的价格却一路飙升,重油的价格平均比2004年上涨412元/吨,达到2599元/吨;纯碱的价格平均比2004年上涨364元/吨,达到1427元/吨,仅此两项就使浮法玻璃制造成本平均上升8.29元/重量箱。受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浮法玻璃的利润空间减少12.72元/重量箱,致使整个平板玻璃制造业的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28亿元减少到9亿元,下降幅度高达68.2%,浮法玻璃企业亏损面接近1/3。尽管玻璃市场形势严峻,但2005年仍有24条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产能7229万重量箱。2005年平板玻璃总产量为36573.6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6.8%,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面对严峻的形势,一些企业开始寻求减缩或适当退出策略,比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秦皇岛北方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对北京秦昌玻璃有限公司的这次转让,说明耀华有意减缩竞争激烈较大的平板玻璃领域,向高新玻璃领域发展。
从国际看
尽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比国内低,但由于受国内出口量的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局势,皮尔金顿公司退出玻璃制造领域就不难理解。作为有18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皮尔金顿公司发明了浮法玻璃制造工艺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50项发明之一,在平板玻璃工业发展史上铸就辉煌的一页。然而,由于该公司过于保守,面对新兴的经济市场,其表现远不如圣戈班、旭硝子等突出,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往往失利,平板玻璃业务受到长期的价格压力,表现出业务现金流不足,盈利空间受限,多年来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持续走低。2005年其总资产为31亿英镑,营业收入为26.94亿英镑,税前利润仅为1.83亿英镑,付完利息和股息之后集团只得到3500万英镑,即使如此仍比2004年提高了119%。另外,与其他传统玻璃公司相比,皮尔金顿的多元化是失败的,圣戈班的平板玻璃业务目前只占集团总收入的14%,旭硝子占47%,皮尔金顿则高达96%。 从国内看,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好像看到了“城内”的无限美景,毫无顾忌地冲进玻璃产业。正如赵令欢曾明确表示的:中国玻璃行业在2005年进入低谷,而在行业低谷进行并购寻求发展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策略。正是基于这种策略,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才有如此大的动作,从业外进入玻璃产业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平板玻璃上市公司。
另外福耀集团也是从“城外”冲进来的一匹黑马,福耀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唯一在汽车玻璃产品上取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从2002年开始酝酿进军平板玻璃业,2003年9月,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以1亿元人民币取得双辽市浮法玻璃厂浮法生产线。此前,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经营双辽浮法玻璃厂。2003年11月,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以2.50亿元人民币成功地向通辽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收购内蒙古通玻集团有限公司及通庆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资产。同时,与PPG公司合作,投资16亿元在福清建成3条600吨级高档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目前福耀集团拥有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390万重量箱。
我们目前还不能料到“城外”其他有实力的企业,是否也在窥视“城中”的美景,正在酝酿冲进“城内”的方案或寻求冲进来的时机。
从国际看
作为浮法玻璃技术的发明者,皮尔金顿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平板玻璃的领头地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购买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67.52%的股份,才退居第二。同样,在被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购之前,格拉威伯尔公司处于世界平板玻璃业的前列,它于1961年发明格法玻璃生产工艺,且在1995年以前,世界上只有格拉威伯尔公司掌握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技术。1995年以后,英国皮尔金顿公司、日本旭硝子公司、板硝子公司等,分别将一些小吨位浮法玻璃生产线改建成超薄法玻璃生产线。格拉威伯尔公司还是较早掌握在线Low-E玻璃的生产企业。像格拉威伯尔公司、皮尔金顿公司这样优秀的平板玻璃企业却激流勇退,从“城内”冲出来,也许它们的经营者或股东们真的顿悟了梅花香就在城外的小道旁,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也许它们真的想臣服于他人而得到养息。总之,它们的名字将在行业中渐次抹去,留下的只是以前的辉煌。 玻璃界的“围城效应”必然带来未来的竞争格局充满变数。
从国际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就购买了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当时该公司拥有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67.52%的股份,1998年又通过格拉威伯尔公司收购了PPG的欧洲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旭硝子公司拥有3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中日本本土7条、印度尼西亚3条、印度1条、马来西亚1条、美国4条、比利时2条、菲律宾1条,并在中国、泰国、越南、巴西、荷兰、捷克和加拿大等20来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享有股权。
如果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成功,板硝子将一夜之间在27个国家拥有玻璃制造厂,拥有4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经营业务从亚洲扩展到全球130多个国家,销售额达70亿美元,跃居为世界第二大平板玻璃公司。
世界平板玻璃产业的格局将会重新构建,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继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之后消失,取代它的则是目前排名在十几位而蛇吞它的板硝子公司。由于旭硝子公司、圣戈班公司、板硝子公司与皮尔金顿公司的相互持股关系,其中的变数会更加复杂。
从国内看,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和福耀集团进军平板玻璃业就给中国的玻璃产业增加了变数。而在中国玻璃上市前,弘毅投资已经为资本退出设计好通道,未来的接盘者就是英国皮尔金顿,并进行了实质性运作。2005年6月3日,股权买卖协议签订,皮尔金顿1000万美元购入中国玻璃9.9%股份。如果这次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成功,不仅会给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退出策略带来调整的变数,而且皮尔金顿在中国的投资也必然转变为板硝子的股份,板硝子在中国将如何经营和实行什么样的策略,也给中国玻璃产业带来未知的变数。
⑵ agc玻璃和福耀玻璃哪个好
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各有优势。
由于福耀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配套厂商,很多专国产车都属使用福耀配套。不过,毕竟agc是个百年老字号公司,技术更加完善,如果同级别的来比较,日本的玻璃配套比如玻璃上的胶条,定位做的会更好点,福耀也差得不多。但是从业务专注度来看,福耀玻璃比旭硝子更加专注,只做汽车玻璃。
AGC英文全称AsahiGlass,更多称之为旭硝子玻璃。旭硝子株式会社是日本一家玻璃制品公司,三菱旗下的子公司,为全球第二大玻璃制品公司,1907年成立至今超过一百年,浮法玻璃的首创。旭硝子产品为各种玻璃制品与半成品,在汽车玻璃领域,国际市场有着很高的占有率。在应用范围广泛的玻璃、氟化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中,AGC 集团也掌握着全球顶尖的技术水平。
福耀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玻璃配套厂商,也是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在国内的整车配套市场,福耀为众多著名汽车品牌提供配套,市场份额占据了大半,同时,在国外的占有率也很高。
⑶ 金晶集团的企业管理
作为中国平板玻璃标准的制定者,中国超白玻璃产品的开拓者,金晶产品品质与性能得到行业及社会的高度肯定。金晶超白玻璃被大批量引入奥运会鸟巢、水立方、2010年世博会“阳光谷”及国家大剧院、北京国贸三期、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上百项标志性重点工程。
随着加入WTO,中国正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金晶集团与世界500强玻璃企业巨头美国PPG公司本着互惠双赢的良好意愿,于2003年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双方技术和市场的共享。
金晶集团的产品以工艺和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为特征。浮法玻璃生产线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主要生产2--25mm高质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基片。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的压花玻璃生产基地和玻璃加工基地。
金晶集团产品的品质追求是:功能和美感的有机融合,环保和安全的自然衔接,性能和品貌的和谐统一,时尚和实用的完美结合。主要产品有:超白玻璃原片、汽车玻璃原片、工业玻璃原片、建筑玻璃原片、工程玻璃系列、汽车玻璃系列等百余种产品。产品市场遍及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金晶集团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超白玻璃成功中标奥运工程“鸟巢”、“水立方”,并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剧院、迪拜塔、北京银泰大厦等大型高档建筑,因而超白玻璃被称为玻璃家族中的水晶王子。
2007年至2008年,金晶集团又先后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开展ERP项目建设,与美国Hay(合益)公司合作开展人力资源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企业信息化与人才成长的平台,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纯真、卓越、全球化”是金晶集团的核心理念,追求产品、业品、人品的至真、至纯;智识卓越、基业长青;资本、人才、市场、品牌、服务的全球化。
金晶集团与客户定位为互依互存的生态关系,因而视服务为产品的延伸。坚持为客户营造价值享受和增值空间,以双赢为驱动力,推行“零距离、零延迟、零盲区”的服务标准,在共同的价值链上共享利益。
⑷ 憎水玻璃的资料和材料,急!!!!!!!
憎水玻璃属生态环保型新型玻璃,其表面涂镀了一层透明的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涂层。
当这层光催化剂的薄膜层遇到太阳光或紫外线灯光照射后,附着在玻璃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会很快被氧化,变成CO2和H2O自动挥发消除。憎
水自洁净玻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门窗、器具的玻璃盖板、高档建筑物室内浴镜、卫生间整容镜、汽车玻璃及高层建筑物的幕墙玻璃等场所。
⑸ 国内大型的伏法玻璃生产企业有哪几家
按08年末产能大小排列:
1.江苏华尔润玻璃集团
2.台玻集团
3.中国玻璃股份(蓝星,苏玻)
4.浙玻
5.中国洛玻
6.福耀玻璃
7.中国耀华集团
8.金晶科技股份
9.中国南玻集团
10.耀皮玻璃
11.山西利虎玻璃工业
12.明达玻璃
13.晶牛玻璃
14.信义股份
15.河北沙河安全实业
16.河北迎新玻璃集团
17.河北海源玻璃
18.沙河长城玻璃
19.中山玉峰玻璃
20.安徽华光玻璃集团
21.阜新恒瑞科技
22.广东江门益胜浮法
23.杭州建新浮法
24.河南建华玻璃厂
25.河南振华玻璃厂
26.三峡新型材
27.江西萍乡浮法玻璃厂
28.昆明昆玻股份
29.兰州平板玻璃厂
30.凌源向东浮法玻璃厂
31.南宁浮法玻璃厂
32.宁波康力
33.秦皇岛奥格玻璃
34.德州晶华玻璃集团
35.圣戈班韩洛
36.武汉长利
37.旗滨玻璃集团
38.旭硝子
39.荆州亿钧
40.河北莱欣
41.上海平板玻璃厂
42.川玻股份
43.河南奔月
44.郴州晶星
45.安徽凤阳浮法玻璃
46.黑龙江佳兴浮法
47.北京玻璃
48.郴州八达
49.山西神木瑞诚
50.榆林华宝特种玻璃
大致情况为此,仅供参考,联系方式请上网自行查找
⑹ 大家有了解山东金晶集团吗
金晶集团还行吧,搞玻璃研发的,鸟巢的玻璃就是它们公司生产的,属于玻璃行业比较领先的企业,公司里有外国专家驻厂,技术上比较先进,曾经来我们校招聘过,总部在山东淄博博山,在山东的工资普通工人不算太高,搞研发的应该不错,在北京地区,工资应该不低吧,毕竟是研发中心。
⑺ 龚祖同的人物轶事
核物理学探索者
1930年,赵忠尧发表了伴随硬γ射线反常吸收的不同于康普顿散射的二次γ辐射方面的论文。1932年到1934年,龚祖同作为赵忠尧的研究生,对二次γ辐射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伴随硬γ射线反常吸收的二次γ辐射的波长》和《赵忠尧、龚祖同致Nature杂志》,对赵忠尧发现伴随硬γ射线反常吸收的二次γ辐射之后国际学术界在理论上所做的不同推测和解释做了实验验证,并指出Thcγ射线的瑞利散射并不存在。由奇元素Al、Sb和偶元素Zn、Pb所产生的二次γ辐射的硬度差别探测不出来;所观察到的软成分波长25.4x.u(X射线单位=0.1nm)可用正负电子对的湮没解释,Pb、Sb后向波长13.8x.u的硬射线可以解释为散射的正负电子产生的连续γ辐射。
应用光学开拓者
正当龚祖同在实验核物理的前沿取得初步成绩并满怀信心开拓前进时,祖国的需要改变了龚祖同的科学生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战争的乌云笼罩华北。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的叶企孙,看到对军事极为重要的应用光学国内尚属一片空白,十分焦急。1934年,留美公费考试中恰好有一名应用光学名额,他决定动员能刻苦钻研并初露锋芒的龚祖同去报考。他对龚祖同说,应用光学在国防上很重要,我国还是空白,留美公费考试中有一个应用光学名额,望能报考。“是空白,我就去填补。”龚祖同毅然接受了这个决定他一生专业方向的提议,被录取为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应用光学直读博士学位的公费生。后来,导师赵忠尧指出,德国光学在世界上领先,不一定去美国。龚祖同接受了这个建议,于1934年夏,经西伯利亚去德国柏林技术大学(现称柏林工业大学),开始了他研究应用光学的生涯。
1936年,龚祖同以“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自该校毕业并获特准工程师称号,随即在应用光学专家F.维多特(Weidor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工程博士学位的论文工作,题目是“光学系统高级球差的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开始了我国高级像差的研究,并为把光学设计引入我国奠定了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了学到更多的光学仪器生产知识,龚祖同经常到德国的光学工厂实习、工作。1938年初,他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立即投入了昆明光学仪器厂的筹建工作,决心尽快为抗日将士制造出双目军用望远镜。
制造双目望远镜的第一关是光学设计。龚祖同采用德国的设计技术,使用当时国内仅能找到的一台电动计算机,很快完成了设计。为了在中国传播德国先进的光学设计技术,他将有关技术传授给3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
制造双目望远镜的第二关是加工与装调。当时没有能够加工光学镜头的中国技工。龚祖同从建立设备、邀请瑞士技师培训工人做起,克服日本侵略带来的物质条件上的种种困难,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在全国高昂的抗日热忱的支持下,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批军用双目望远镜,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龚祖同的这项工作不仅实践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也与当时迁到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严济慈、钱临照等试制显微镜的工作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光学设计与光学仪器制造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五机械工业部建立了几个光学仪器厂,其中的技工大多都是昆明光学仪器厂的第二、三代,甚至第四代技工。
龚祖同的脚步从不停顿。在完成双目望远镜的试制、生产后,他又试制了机枪瞄准镜,参与试制了倒影测远机。1958年,他指导研究生王乃弘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红外变像管并制成了中国第一架红外夜视仪,随后推广至云南光学仪器厂,武装了火炮及重机枪。1960年又试制成功使用多碱阴极的可见光静电聚焦三级串联像增强器,用于被动式微光夜视,即一种无需照明、仅依靠微弱的月光及星光观察的夜视技术。这开创了中国的夜视技术的历史,为我国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龚祖同担任国防科工委夜视技术顾问,直至1986年逝世。
19581960年,龚祖同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1960年,龚祖同担任研制2.16米天文望远镜的技术负责人。随后为其中间试验品60cm望远镜的设计、加工、装调奔波。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项工作拖延了17年。由于龚祖同促进修改,最终于1976年成为一台有用的望远镜。这项工作为制造中国的天文望远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遗憾的是,当2.16米天文望远镜于1989年矗立在河北省兴隆县山上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时,龚祖同已经与世长辞。
玻璃工业奠基人
龚祖同深知,不能生产光学玻璃,光学工业难为无米之炊。依靠进口玻璃,中国的光学工业不可能真正独立。因此,从依靠进口光学玻璃制成军用双目望远镜起,自行生产光学玻璃就成了他魂牵梦绕的目标。
1939年冬,龚祖同奔母丧回上海,考虑到上海轻工业发达,他用自己公费留学节省下来的400英镑及同学的资助,于1940年初开始在上海小规模试制光学玻璃。不久,被日伪军以“跟内地勾结,购买军火”的罪名逮捕。日本侵略军计划把这位“年轻的光学专家”送往日本为他们效力。由于重庆国民政府设法营救,龚祖同得以乔装逃出上海,返回昆明。第一次试制光学玻璃失败。
回到昆明光学仪器厂,龚祖同仍牵挂着光学玻璃的试制。他总希望早日试制成功,以此支援抗日并报答人民的培育之恩。1942年,他到贵阳东边找到红岩冲地址,在此建造简易厂房,开始试制光学玻璃,并派人到美国标准局学习。日本投降后,当局者认为光学玻璃可以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值得搞,因而撤销了贵阳试制厂。龚祖同第二次试制光学玻璃宣告失败。
1945年10月,龚祖同为了实现其试制光学玻璃的夙愿,从兵工署转入资源委员会,参与接收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并担任该厂总工程师。他到该厂的目的之一是找机会试制光学玻璃。到该厂之后,等待他的首先是恢复日本侵略军撤走全部技术人员后停产的平板玻璃生产,解决全厂员工的吃饭问题。1948年,正当耀华厂有条件试制光学玻璃时,秦皇岛面临解放,时局混乱,龚祖同不得已转道天津赴上海耀华公司。第三次试制光学玻璃的愿望又成了泡影。幸运的是,他在上海耀华厂认识了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王大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大珩任中国科学院长春仪器馆馆长。他对于光学玻璃重要性的认识,与龚祖同可谓“英雄所见略同”。1950年,王大珩从东北人民政府申请了40万元拨款,邀请龚祖同去长春攻关。此事对于龚祖同不啻如鱼得水。他当时的心情,用他暮年所写的回忆录中的话说:“这时我感到非常兴奋,下定决心,誓将光学玻璃试制成功。艰难困苦无所惧,赴汤蹈火也甘心。”从1951年春到长春提出试制车间设计任务书起,龚祖同奔走联系建筑设计与施工。当年动工,当年完成。1952年定制特型炉材,建造炉窑。7月制造大坩埚,10月中烤炉,几次坩埚破裂失败。龚祖同知难而进,屡败屡战,日夜生活在炉边,全身心灌注在工作中。1952年除夕,第一次获得了300升(一大坩埚)K8光学玻璃。接着又成功了两坩埚。
1953年的新年是龚祖同一生最感幸福的日子。他历尽艰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宏愿,开创了中国自行生产光学玻璃的历史。接着是巩固、提高,开发新的品种。由硼冕玻璃到火石玻璃,再到钡冕玻璃。在工艺上从经典法发展到浇铸法。与此同时,他们接待了全国各地的代培人员并供给资料。从北京而南京而上海,毫无保留地提供了图纸和配方。这是最无私、最彻底的奉献。为了解决国内急需,他们有时甚至把自己的试制车间供工业部门生产之用。中国的光学玻璃工业从此诞生。
从1951年春提出光学玻璃试制车间的规划到1958年转而研制红外变像管,龚祖同为中国光学玻璃的试制与推广生产整整工作了7个年头。1957年他发表了《光学玻璃熔制的发展及有关原理》一文,对其7年来熔制光学玻璃的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1962年龚祖同担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又指导所里的青年科技人员熔炼出一系列耐辐射玻璃品种,并转交有关工厂生产,为中国的原子能工业做出了贡献。
纤维光学倡导者
纤维光学是研究光在导光纤维中传输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今天,光学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及许多传像场合。而在60年代初,纤维光学在中国还是空白。龚祖同以其对于科技新苗头的敏锐洞察力,在任职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后不久,于1962年毅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纤维光学研究室,组织、指导年轻的科技人员从设计制造拉丝设备做起,于1964年成功地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导光纤维,制成了第一根传光束和第一根传像束。随后,为推动纤维光学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他又在1964—1966年间,陆续把拉制导光纤维的技术推广到北京、南京等地。中国的光学纤维工业由此起步。
1972年,龚祖同在纤维光学研究的基础上,又紧跟国外的发展,倡导开展自聚焦透镜(一种利用折射率沿径向按抛物线分布,光线在其中按正弦曲线行走而周期性聚焦的材料制成的成像元件)的研究。随后,该所开展了自聚焦透镜成像理论、像差理论及制作工艺的系统研究,开发了不少实用元、器件。龚祖同本人提出锥形自聚焦光纤及锥形自聚焦光纤网格板的设想。1978年,在东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高速摄影与光电子学会议上,龚祖同发表了《锥形自聚焦光纤在高速网格摄影中的应用》一文,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重视。
1984年,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的研究在中国已有一定规模,为促进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协作,龚祖同倡议建立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这一倡议获得同行的热烈响应和中国光学学会的首肯。龚祖同被推选为该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
高速摄影创始人
1962年,根据钱三强、王淦昌等建议,经聂荣臻批准,成立了为“两弹”研制服务的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分所,并调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的龚祖同担任所长。龚祖同一向以国家需要为己任,更何况年轻时探索过核物理。他于1962年3月满怀激情走马上任,开始了为中国高速摄影建功立业的征程。
龚祖同重任在身,一往无前,领导当时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奋战一年,为反应堆研制了热室潜望镜,为中国首次核试验研制了3台克尔盒多幅高速摄影机和3台转镜式等待型分幅高速摄影机。经现场使用,它们都获得了重要图片。在此后的岁月里,在龚祖同的领导下又陆续研制成功速度从每秒几十幅到2000万幅的间歇式高速摄影机、棱镜补偿式高速摄影机、等待型转镜高速摄影机、同步型高速摄影机、狭缝式高速摄影机以及不同时间分辨率的转镜型扫描高速摄影机和小型电影经纬仪等。
龚祖同受1958年研制成功红外变像管的影响,对于我国核科学家王淦昌所提的在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变像管高速摄影机的建议十分敏感。从1964年春起,他就组织力量开展了变像管高速摄影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光电阴极的研制、宽束电子光学的研究、变像管的设计、制造以及控制电路的研制。从1969年起直至龚祖同逝世,陆续研制成功短磁聚焦的高速摄影变像管、长磁聚焦电偏转的扫描管、静电聚焦电偏转的扫描分幅两用管、皮秒时间分辨率的扫描管以及磁聚焦的多级串联像增强器与静电聚焦级联像增强器等。龚祖同本人在高速摄影信息论、新型高速摄影原理的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前面提及的“锥形自聚焦光纤在高速网格摄影中的应用”就是一个例证。
由于龚祖同在高速摄影与光电子学方面的杰出贡献,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技术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中的7名个人获奖者中名列第二。1980年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与光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龚祖同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委员会的主任。
当中国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时候,美国同行对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高速摄影方面的成就极为赞赏,授予龚祖同1981年度美国光声成就奖。
龚祖同的一生贯穿着炽热的爱国精神。他一生事业的变迁都与祖国的需要密切相关。他放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头衔,提前回国为抗日将士研制军用双目望远镜;他百折不挠,终于开创了中国光学玻璃工业的先河;为了满足祖国核武器试验的需要,他以几近“耳顺”之年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开创高速摄影事业,其间不止一次带队跋涉于沙漠中的试验基地……。龚祖同在其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当谈及他1952年除夕熔炼光学玻璃成功时的心情时写道:“一生的重担从此获得初步解脱,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日子,此生此世永志不忘。”其爱国热忱由此可见一斑。
龚祖同一生十分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在自己工作的工厂里设过“龚祖同奖金”,奖掖后进,培养人才。愈到晚年,对此关切愈甚。1983年,他以79岁高龄,不辞长途跋涉,不畏酷暑,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九系为研究生讲授“高速摄影概论”达半年之久。1985年年底,当他僵卧病榻,靠鼻饲维系生命的时候,仍然关心博士生的招收情况。
龚祖同一生不断进取,从不停步。他活到老,学到老,探索到老。直到暮年,还抱着物质无限可分的信念,着力探索光子的结构,希望对光的二重性问题有所贡献。他一生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很多,论著相对较少。他为人正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他的办公室门上贴有一张告示:“星期天照常上班。每晚7点到9点照常办公。”不论节假日,每天工作三个段落,10个小时,直到病重住院为止。
龚祖同暮年常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励。他的言行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了最好的注解。
(作者:侯珣)
⑻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的介绍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是南玻集团专业生产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南玻集团平板玻璃事业部。公司总投资6.8亿元人民币,占地335亩,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工业区。公司距北京市区55公里,距天津市区60公里,距首都机场8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