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2005年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

2005年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

发布时间:2021-05-05 13:15:42

⑴ 加多宝为什么会被贿赂

1995年,加多宝集团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与广药集团签署和谈,获得“红罐王老吉”得生产经营权,使用权截止期限为2010年。2001年后,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看到凉茶市场蓬勃发展前景,寻求再次续签和谈,最终以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得标准续签合同,广药集团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得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
据有关媒体公开报道,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分别于2001年8月、2002年8月和2003年6月,三次向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贿赂,共计300万元港币,使得双方再签补充和谈。
2004年6月,李益民因涉嫌受贿被广州市纪委"双规"。2005年7月1日,广州中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广州医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陈鸿道则保释外逃至今未归案。
行贿事件导致广药集团不认可李益民签署得商标租期协议。去年开端双方进入了司法程序。2010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认定这两份“补充协议”无效,要求加多宝集团结束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0年,北京资产评估公司给出王老吉得品牌价值达1080.15亿元人民币

⑵ 王老吉的被投毒事件

2015年5月28日下午3时50分,徐莉、徐超业两姐弟(均为化州人)饮用了在莞城八达路某士多店购买的两盒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抽搐、呕吐白沫等症状,下午5时50分,从莞城人民医院转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晚上8时,莫见齐、殷桂良(莞城人,夫妻关系)两人同样因饮用从创业路某美宜佳购买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呕心、四肢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状于晚上10时从莞城医院转到普济医院就诊。

经调查,公安局定义案件性质为投毒案件,并于29号凌晨3时在莞城逮捕嫌疑人关某(男,44岁,辽宁人),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了解,嫌疑人疑因对社会不满,在市内四家便利店内王老吉注射毒鼠强,已经对莞城街道所有便利店的软包装(纸盒包装)饮料进行下架封存(重点关注明确下毒的四家)。

(2)2005年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扩展阅读

王老吉商标案事件

2000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署合同,约定其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3日。此后,双方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延长。但由于加多宝贿赂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300余万港元,又续签10年。2011年12月,双方正式对簿公堂,在380多天后,仲裁结果才最终宣布。

2019年8月,最高院再次对三起有关加多宝虚假宣传案件作出判决:三起案件均予以撤销,但加多宝及其相关方须立即停止发布“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等广告,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印有“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加多宝”广告词的产品包装;并赔偿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经济损失和合理费用共计100万元。

⑶ 加多宝与广药是怎样的关系,最近的一些商标官司又是怎么回事,请详细介绍此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相识:王老吉的历史-加多宝的过去
并不遥远的历史和一样不长的过去——
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她们从哪里来-原来是这样——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二、联姻:加多宝的推动,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拥的里程很精彩——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加多宝对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为王老吉凉茶走向全国扫清了障碍。此后几年间,加多宝集团投资十多亿元,强化广告宣传,扩建生产基地,拓宽销售渠道,甚至拍摄了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剧《岭南药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亿元的高调慈善,更是让王老吉声名大振,最终奠定了红罐王老吉在中国饮料品牌中的地位。公开数据显示,加多宝集团2002年销售额还不及2亿元,2003年销售额窜升至6亿元,2007年飙升至50多亿,2008年高达140亿元,2011年已达到160亿元。借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号召力,广药集团也顺势于2005年推出了绿色盒装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现了两个“王老吉”。
借红罐王老吉的东风之力,绿盒王老吉年销售额也从2004年的8000万,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亿元。2006年二者同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评估,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达1080.15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可以说,两家公司的亲密合作,让一个有着近180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字号重又风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这里,加多宝与广药大体上还是“共赢”的。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眼看着“寄养出去的儿子”名利双收,王老吉凉茶已培育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广药集团不免着急眼红了。随着王老吉品牌在市场上高歌猛进势头不减,从2008年起,加多宝和广药集团双方在“王老吉”商标使用费和商标使用年限上,开始出现杂音。
这要先从2002和2003年双方签订的两份脆弱的补充协议说起。1997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约定香港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又与加多宝签订了“王老吉”商标租赁期限延长合同,在两份补充协议中同意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租借期限延长至2013年和202年。
在这两份补充协议签订之后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调查出在收受加多宝300万港币贿赂,案发后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广药集团据此认定,王老吉商标被李益民“严重贱租”了: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红罐王老吉已从2亿的销售额增加到了160亿元,而同期加多宝给广药的年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万元。而加多宝集团一手将王老吉抚育壮大,觉得功劳苦劳都是自己的,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愿意轻易给广药集团这个“生父”太多退让。于是,这场争夺历时两年而不休可以说,这成了二者“婚变”的直接导火线。

三、婚变:“吉祥宝宝”红绿之争
王老吉-加多宝宝婚变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广药集团在“中国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暨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宣称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达1080亿元,成为目前中国评估价值最高的品牌。而作为将王老吉打造成国际品牌的最大功臣,红罐王老吉的生产商加多宝集团,竟然被排斥于该新闻发布会之外,并对广药集团的“大健康产业”计划一无所知,其愤怒自是可想而知。须知,王老吉之所以达到千亿的品牌价值,最大的功劳应是香港加多宝集团,正是依赖他们多年的苦心经营与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屡屡创造中国饮料产业的新高度。现在瓜熟蒂落,广药却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宝当然不会答应。

谁动了谁的奶酪——
然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广药眼红王老吉的高歌之势和品牌价值,或许还不足以使二者走向决裂。加多宝集团从长远发展考虑,本可以在剩下的数年内适当提高商标的使用费,努力与广药集团实现谅解,争取获得更久的商标授权,在维护与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何最终却走向决裂呢?就在双方为品牌使用权而互相博弈的时候,广药的一项举措,促使了加多宝作出“去王老吉化”的决心。2011年11月起,广药集团宣布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具体举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计划到2015年将王老吉品牌下属产品的销量提升到500亿元。消息传出,加多宝立刻指责广药集团“缺乏商业伦理”。加多宝的不满可以理解,毕竟如今“王老吉”的价值,是加多宝一手经营的,而广药的“大健康计划”不仅有坐收渔利之嫌,更无形中稀释了加多宝红罐装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这是加多宝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广州药业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加多宝将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第一商标案终于落幕,一手缔造了王老吉神话的加多宝,不得不接受这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局。

最终伤害了谁——
这场争斗,看似以广药夺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大获全胜为结局,然而,果真如此吗?从过去的经营模式来看,加多宝负责红罐王老吉的品牌运营与产品营销,广药负责绿盒王老吉及其他凉茶的品牌延伸与市场销售,两家公司联而不争,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着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现在双方走向决裂,且广药在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品牌运作等方面经验欠缺,不仅导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体,而且大大损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谓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宝苦心经营多年的市场,离开加多宝,回到广药集团怀抱的王老吉还能火多久?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⑷ 陈鸿道的相关事件

根据2000年广药与鸿道所签合同,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至2010年到期。2000-2010年间,加多宝每年交给广药的商标使用费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
2002至2003年间,双方又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分别延长至2013年和2020年。不过,加多宝每年给广药的商标使用费即便到2020年,也仅为537万元。
随后,广药提出,两份补充协议签定的背景是,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收受陈鸿道300万港元贿赂,从而将王老吉商标“严重贱租”,因此,后两份协议无效。
2004年,李益民行贿案发。2005年10月,广东公安边防部门将陈鸿道抓捕归案,当月19日,陈鸿道取保候审却弃保外逃,至今未归案。 据一位曾与陈鸿道打过交道的业内人士介绍,陈鸿道生于广东东莞长安镇,现年四十五六岁,早年就到香港闯荡。尽管现已是富豪级的人物,但其日常交通工具只是两辆在香港毫不起眼的丰田阿尔法商务车,“面相很端正,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不擅在公众面前露面的陈鸿道倒是时有出席一些宣扬佛法、善事的场合,在香港陈鸿道有“佛商”之称。
“‘济世为怀’是180多年前凉茶始祖王老吉确立的祖训。”加多宝集团有关人士表示,“集团捐献一个亿善款,是本自佛家大慈大悲的情怀,尽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够帮助受灾的人。”
陈鸿道笃信佛教,在香港是知名的慈善人士,据说在加多宝集团的管理中,陈鸿道非常讲求和谐,从不主动辞退管理人员,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济,最多也就是被调换到不重要的部门,不用担心被炒鱿鱼。他甚至要求管理团队每天早上一定要吃面包、喝牛奶,周末没事一定要去爬山。 2008年5月17日一大早,加多宝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在香港邀请属下公司的几位高管人员一块喝早茶,如此轻松的氛围里陈老板拍板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属下企业王老吉凉茶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1亿元人民币!
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主管品牌的副总杨先生郑重代表企业捐出1亿元人民币,用于四川地区抗震救灾工作,此番善举赢得掌声雷动。杨先生表示,“此时此刻,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的每一位员工和我一样,虔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
一时间王老吉成为网络上各大论坛里最火热的名词。然而这家靠卖王老吉罐装凉茶饮料企业的老板陈鸿道行事极为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公开的资料。以至于网民们在这一次捐赠行动中把他与王永庆、李嘉诚、邵逸夫等商业巨擘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在捐款的次日晚,国内一知名网络论坛出现了一个标题为“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引起了被加多宝义举所感动的公众的愤怒,但打开帖子再看,发帖者所指的“封杀”其实是要表达“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的意思。正话反说产生的强烈反差刺激了无数公众跟帖留言,“今年夏天不喝水 要喝就喝王老吉”、“加多宝捐了一亿,我们要买光它的产品,让它赚十亿”,类似这样的跟帖出现在大量网站的论坛上。数日后,网上甚至出现了王老吉在一些地方卖断货的传言。网络上数量惊人的讨论、转载和点击量,使这一事件引起大量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跟进报道。
许多人相信,“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只不过是一名受加多宝捐款所感染的网友无心插柳的举动。灾难时期的人们,都盼望着“英雄”的诞生。而加多宝在赈灾中的表现,自然为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敬。
如果不是中央电视台上的亿元捐款,或许大多数消费者都还不知道加多宝集团这家企业。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正是该企业在幕后一手打造出来的。有资料显示,2007年,该集团的王老吉凉茶总销量突破了50亿元。在2007年第一季度,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王老吉已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
罐装王老吉的巨大影响,甚至使其与在科技领域取得神话般成就的谷歌(google)公司联系到一起。“我们休息室里的饮料都是王老吉”,谷歌公司曾这样来表现它在中国的本土化努力,不过这家公司的员工多半也没有留意到王老吉背后的加多宝集团。
在似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上,也罕有关于陈鸿道——加多宝集团董事长的资料介绍。即使在亿元捐款这样重大的社会活动上,陈鸿道也并未现身。 然而,逐渐有人怀疑这一给王老吉及加多宝集团带来广泛美誉的“封杀”事件,并非是网民的无心之举,实际上是“人为操作的”。一位网名为Sonia的网络营销界人士说,她的一位朋友参与了该事件的运作,“加多宝找了公关公司和专业发帖团体策划运作了此事,由这些公司和团队将帖子扩散到各大论坛上,并通过大量跟帖掌握着网络的舆论导向和延续影响”。
另一位有过网络营销经历的业内人士也在网上称,王老吉从2007年就开始重视网络营销的传播效果,并在该领域有所投入,“常规时期在论坛上每个月的投入数额都比较大”。他认为正是因为有此前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加多宝才能在捐款后的关键时刻快速高效地开展网络营销。“一个公众瞩目的企业行为、一条引人关注的帖子、一群高效有力的网络推手,以及最终引发的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这些重要因素都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
Sonia说,由于相关公司均与加多宝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具体内情外人难以获悉。不过她提到一些有迹可循的细节,很多在不同网站论坛上频频跟帖赞美加多宝和王老吉的IP地址“都是重复的”,而且很多论坛用户也是“5月18日以后才注册的”。
企业在自然灾难中通过巨额捐款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其动机其实并无过失,但也似乎不便言说。但Sonia从网络营销的角度表达了其对“‘封杀’王老吉”一事的认可,她在博客上说,“这是一次完美运用了互联网传播力量的网络营销事件”,认为这不仅强力帮助加多宝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还提升了消费者对王老吉品牌的忠诚度。
但广州一位接近加多宝管理层的公关公司老板对此则持怀疑态度,他认为通过网络发帖进行品牌营销的行为不符合加多宝集团的企业气质,尤其“在为地震灾区捐巨款这样的大事上,他们不会采用这种‘幼稚’的形式宣传自己”。他猜测帖子的发布或之后的部分跟帖有可能是加多宝集团员工的个人行为,而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响并非为这些员工先前所预料到。
无论怎样,网络上的传播使王老吉这个品牌和加多宝这家企业都赢得了公众的更多认可。如果说王老吉凉茶之前还只是一个饮料品牌,那么这一品牌已经获得了无数企业梦寐以求的社会美誉。
网民菜包子已经是王老吉的忠实拥趸,除了在网上极力灌水支持“封杀王老吉”外,她与闺蜜们的聚餐饮料都转向了王老吉。在广州一家生意红火的火锅店,店员正在收走桌上的王老吉空罐,她说,这段时间点王老吉的客人比平时多出了一半,而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曾为加多宝集团提供过品牌策划和推广服务的成美营销顾问公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该公司为加多宝集团策划的广告片中,因为出现了钓鱼的片段,而被加多宝公司管理层要求进行更改,“他说钓鱼是在杀生”。成美公司的总经理耿一诚认为,加多宝集团此次的巨额捐款,跟陈鸿道笃信佛教有很大关系。
有传言称,在加多宝集团的管理层中,陈鸿道从来不主动辞退管理人员,“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济,最多也就是被调换到不重要的部门,不用担心被炒鱿鱼”。
耿一诚对陈鸿道最深的印象是,“他将佛法的精神延伸到了企业管理中,这让加多宝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上既有很强的企业定力,又能心怀远见,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选择”。 据说,除陈鸿道之外,包括原加多宝集团总经理陶应泽(现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阳爱星,数位高层都是佛教信徒。
讲究修行、追求宁静的佛家精神似乎也渗入到了加多宝集团的企业文化。一位接近该公司高层的人士这样评价加多宝集团,“这是一家‘安静’的公司,很有定力”。该人士称,除了早年曾有一段时间销售过自有品牌的绿茶产品外,这些年它“一直专注于王老吉凉茶的运作”。
据说,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阳爱星对公司每一个广告策划都会严加审核,凡是与“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定位有差异的一概不用。他甚至要求将每一个广告片都交由与加多宝合作了多年的一位香港导演拍摄,这样做只为一以贯之地体现出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形象。耿一诚也说:“很多企业在广告播放后,如果一段时间内见不到产品销量提升,就会焦急地来问到底怎么回事,但加多宝的人从来没有给我们打过这样的电话,他们很有主见”。
一个人只做一件事跟一个人做十件事相比,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运作企业往往也是如此。从走街串巷一家家推销王老吉凉茶,加多宝几乎将所有的努力都围绕着这一产品展开。在产品市场扩大之后,运作单一产品的好处得到了直接的体现。
在品牌影响力巨大的作用下,已有数不清的商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罐装王老吉凉茶。据了解,仅在广州市就有超过1000家批发商每天在向数量庞大的各类型客户供货。 自1995年在东莞推出第一瓶红色罐装王老吉之后,加多宝集团用十三年的时间,将无数罐这样的饮料销到了全国各地并已延伸至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该集团在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湖北建立了五个大型生产基地,集团员工逾万人。
加多宝集团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分别在东莞、北京、绍兴、杭州、福建、广州设立生产基地。集团分别在1999年在广东省东莞长安镇设立『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底投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2004年中在浙江省绍兴市成立『浙江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2005年中在福建省石狮市投资成立『福建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宝集团在大陆地区设立的独家投资公司。公司正式成立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公司总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毗邻深圳。占地约一百亩,一期厂房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投资额达二亿多元,二期投资额逾三亿元,总投资额超过六亿元。

⑸ 陈鸿道有什么罪

1997年,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2000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署了正式合同,约定香港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
此后的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集团又与广药集团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分别延长至2013年和2020年。在此期间,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曾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共300万港币贿赂。
广药集团认为,正是因为李益民受贿,王老吉商标才会被“严重贱租”。从2000年到2010年,红罐王老吉已从2亿元销售额增加到了160亿元,而同期加多宝给广药的年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万元。
广药方面给出的信息,李益民从陈鸿道方面获得的300万元港币,是陈鸿道在2001年8月、2002年8月和2003年6月分三次送给李益民的。对送重金给李益民的原因,陈鸿道在其证词中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加多宝公司就租用“王老吉”商标,到2003年的时候商标使用权就到期了,陈鸿道要求广药集团把商标使用权加签10年,这个时候李益民以女儿出事为由向他索要300万港币,陈当时虽然觉得有些为难,但是因和李益民所在广药集团有业务往来,担心不给钱会影响公司业务,只好分三次给他。对陈的证词,李益民气冲冲地表示,他从来没有主动向陈要一分钱;李益民的律师也认为,陈出具这份证词是为了推卸责任。
“2004年6月,检察院对陈鸿道涉嫌行贿进行调查,陈鸿道供认其行贿是为了延长‘王老吉’的使用权。2005年10月2日,广东公安边防部门将犯罪嫌疑人陈鸿道抓捕归案,当月19日,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陈鸿道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但陈鸿道弃保潜逃,至今未能将其抓捕归案。”广药集团高层如是称。
2005年7月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益民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李益民收受贿款人民币20.9万、港币329万、美元2.5万,对其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益民对此表示不服,遂提出上诉。同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对李益民做出15年有期徒刑的终审判决。
律师称陈鸿道最高可判无期
昨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陈鸿道弃保潜逃案采访北京一陈姓律师,陈律师告诉记者,依据我国刑法第389条规定: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第390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陈律师表示,陈鸿道属于多次行贿,且行贿数额特别巨大,根据行贿罪量刑标准,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其弃保潜逃又属从重处罚情况之一,情节特别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记者随后以短信方式采访加多宝企业传讯首席代表田威,请他就陈鸿道行贿且弃保潜逃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发表看法,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收到田威的任何回复。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行贿受贿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相互推波助澜,是最严重、最恶劣的腐败现象之一,短期内可致两败俱伤局面的出现。而广药、加多宝确确实实都为行贿受贿这个“大便宜”付出了沉重代价:不仅两名行贿受贿的直接当事人一人被判重刑,一人弃保潜逃长达七年,“加多宝红罐王老吉”王国也轰然坍塌,“广药王老吉”前路漫漫。

⑹ 王老吉红绿之争的纷争始末

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而广药集团自己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茶,也就是绿盒王老吉。
1997年,广药集团又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先后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共计300万元港币。得到了两份宝贵的“协议”:广药集团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元。
如今李益民早已因受贿罪被判刑,陈鸿道也早已保释外逃,至今未能将其抓捕归案。但王老吉商标却由此被贱租给鸿道 集团,从2000年至2011年,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仅增加56万元。
2004年广药集团下属企业王老吉药业推出了绿盒装王老吉,
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就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彼时王老吉品牌价值也被评估为1080.15亿元,跻身目前中国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贸仲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确定当年9月底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 直未应诉,开庭时间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当日仲裁并未出结果。
2012年1月,双方补充所有材料,确定2月10日仲裁;但贸仲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议双方调解,并将仲裁时间再延期 3个月至5月10日。而因鸿道集团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贸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 宝母公司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 》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⑺ 加多宝总裁王强被解职和中粮集团入股有关吗

近日,加多宝集团再曝出人事地震,加多宝集团总裁王强和副总经理徐建新双双被解除职务。

去年8月入股加多宝的中粮集团目前仍在对加多宝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梳理。同时,加多宝集团多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已经全部离职,市场、营销等部门也正在经历“换血”。

虽然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因被大陆警方追捕,一直“蜗居”香港,但其对加多宝公司的控制权仍在。

虽然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目前仍是加多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决策者,公司相关人事任命由其掌控,但其个人目前仍处于被中国警方追捕阶段。

陈鸿道外逃案可追溯到1995年,当时王老吉药业的前身羊城药业与加多宝集团前身鸿道集团正式签约,将红罐和红瓶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授予鸿道集团;双方于2000年再次签订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10年。

据广州市检察院披露,2002年至2003年,陈鸿道先后通过三次行贿,用300万港元向原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行贿,用较低的商标使用费再次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延长至2020年。陈鸿道是否行贿,也一度成为此前王老吉商标权判决的关键所在。

2004年,李益民因受贿被捕,行贿案“东窗事发”。2005年10月,广州公安边防部门将陈鸿道抓捕归案,当月19日,陈鸿道取保候审,随后弃保外逃至香港,至此再也未在公众面前露过面。

由于陈鸿道并未到案,关于“陈鸿道涉嫌行贿原广州医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一案目前处于“中止审理”状态,若陈鸿道到案,上述案件将恢复审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在逃人员尚未追捕归案,就不会中止侦查,也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这意味着,只要陈鸿道一天不归案,上述案件就不存在中止侦查的可能。

阅读全文

与2005年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富理财地址 浏览:188
大唐电器股票 浏览:800
股票新华医疗 浏览:431
股票退市条件 浏览:2
华泰柏瑞量化明选基金本周启航 浏览:327
原油价格对俄罗斯影响 浏览:267
tft交易体系 浏览:430
招商银行外汇入帐时间 浏览:444
0撸理财 浏览:922
国际股票大佬 浏览:835
康奈股票 浏览:458
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 浏览:775
2019年4月18号铝锭价格 浏览:783
股票配号和中签 浏览:559
期货滑点厉害 浏览:570
电厂投资估算 浏览:557
美年股东投资 浏览:890
麦田英语融资 浏览:192
理财产品电销 浏览: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浏览: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