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是谁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是:马连勇.
总会计师 男 46岁 硕士
汉族,高级会计师。一九八四年加入鞍钢,历任鞍钢建设公司财会处成本科副科长,鞍钢建设公司综合建筑安装总公司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鞍钢银座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鞍钢财务部资金处副处长,鞍钢新钢铁公司财务部副部长,2000年11月起任本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部长。
② 鞍钢股份的介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地区己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还有丰富的。鞍钢始建于 1916 年,前身是日伪时期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 1948 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翌年 7 月 9 日 在废墟上开工,迅速恢复了生产,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③ 鞍钢股份公司就是所谓的鞍钢主体么
鞍钢股份公司就是所谓的鞍钢主体。将原新钢铁和原新轧钢整合而来。主要生产设备都在厂区内,但也不是全部。比如线材厂在灵山,供电厂在建国路东等
④ 鞍钢股份公司为什么一直裁员
现在钢铁行业不景气,导致钢铁企业效益下滑,所以一直裁员。
⑤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是国企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月28日成立,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2019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鞍钢集团位列385位。
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99位; 2019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位列第68位。
法定代表人姚林,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钢、铁、钒、钛、不锈钢、特钢生产及制造,有色金属生产及制造,钢压延加工,铁、钒、钛及其他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与综合利用,矿山辅助产业,清洁能源发电,煤炭及制品销售,化工产品及气体(不含危险化学品);
耐火材料生产、销售,工矿工程、冶金工程施工,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物联网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新材料研发,再生资源开发,机械加工,技术开发、转让与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房地产开发,城市能源供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制造与服务,国内外贸易,财务管理,招投标服务,医疗康养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酒店餐饮服务,经营国务院国资委授权范围内的其他国有资产及投资;以下限分支机构经营:报刊发行,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等。
⑥ 我想知道鞍钢股份从98年上市以来每个季报的每股净资产。
直接到网络证券,http://.hexun.com/stock/fa.php?code=000898.sz&t=1
财务指标 2007年度专属 2006年度 2005年度 2004年度 2003年度 2002年度 2001年度 2000年度 1999年度 1998年度 1997年度 1996年度 1995年度 1994年度
每股收益(摊薄) 1.0401 1.1540 0.7020 0.6000 0.4840 0.2010 0.1360 0.1680 0.1161 0.0490 0.2000 0.3300 0.1500 0.2900
每股净资产 7.50 5.03 3.82 3.42 3.02 2.54 2.43 2.41 2.16 2.05 2.03 1.00 1.00 1.00
⑦ 鞍钢股份股票行情
网络一下:理财者股票论坛
⑧ 鞍钢现任总经理的简历
鞍钢总经理 唐复平
简历 48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唐先生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加入鞍钢,曾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第三炼钢厂厂长、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992年被辽宁省政府、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授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97年荣获辽宁省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⑨ 鞍钢股份的董事长致辞
本人谨此代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呈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并向各位股东致意。 2011年经营业绩: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年度亏损为人民币2,163百万元,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299元。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146百万元,每股亏损为人民0.297元。 利润分配: 经过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确认,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146百万元。因为公司亏损,根据中国法规及公司章程,2011年度公司不提取盈余公积金。董事会建议,2011年度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此项预案尚须提交201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业务回顾: 2011年,在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钢材价格持续下滑等不利因素的挤压下,公司业绩出现亏损。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坚持“经济运行、规模适度、改善指标、降本增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将亏损降到最低水平。 1、生产运行应变调控能力有了新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铁2,044.26万吨,比上年下降7.60%;钢1,978.28万吨,比上年下降8.66%;钢材1,916.96万吨,比上年下降8.16%。;销售钢材1,883.83万吨,比上年下降8.96%,实现钢材产销率为98.27%。 2011年,公司结合设备状态、检修计划和钢材市场形势等因素考虑,加强了对装备的维修,设备状态得到极大改善,但同时也使钢、铁、钢材产量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2、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取得新成果 自主开发的4300mm厚板线“超快速冷却+层流冷却”装备与自动控制系统投入使用,成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在线冷却能力最大的中厚板超快速冷却系统,实现了新一代TMCP工艺技术的突破。热轧带钢柔性生产技术的研制成功,实现了鞍钢热轧生产史上的突破。国内最小规格Φ5.0mm高碳拉丝钢线材开发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制出高牌号电工钢0.50mm规格系列产品,成为自主研发高端电工钢产品的典范。牵头开展核电用热轧钢板国家标准的制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核岛关键设备用钢18MND5的钢铁企业。鞍钢5Ni钢先后通过了挪威(DNV)、英国劳氏(LR)、中国(CCS)三国船级社的认证,标志着鞍钢具备了全规格供货的能力,结束了5Ni钢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集装箱用高强度钢Q550J的成功研制,标志着鞍钢在此项技术上继续保持着国内全规格覆盖、产品高性能的领先水平。 4项科技成果获省、行业科技进步奖。“冷轧板形控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船体用结构钢板”获得钢铁协会首届实物质量最高奖,超深冲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获实物质量最高奖——“特优质量奖”。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获第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3、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 合同能源管理首个投产项目——鲅鱼圈4×900kw高炉助燃风机变频改造机组初步评估节电47%;新4号高炉2×1120kw高炉助燃风机变频改造项目初步评估节电30%。实施了三烧烟气脱硫、脱硫废液提盐回用等单项污染治理项目10余项,部分改造项目已投入运行。污染物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环保指标稳步改善,公司环境空气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大气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
4、 市场开发和营销服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发挥产销研一体化功能,实施“重点新产品推广活动”,战略品种和主导产品销售比例稳步提高。积极参与重点工程投标,2011年分别在港珠澳大桥环岛项目、中海油海底管线、中石化日照仪征、阜新大唐国际等管道工程项目、三门、海阳等核电项目、中石化黄岛储油基地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上中标。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促进国际化经营,实现出口钢材结算量163万吨。5、技改技措项目及对外投资合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59.43亿元。西区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改造工程、 1780生产线增设边部加热器保温罩改造等95项在线改造项目投入运行。高性能硅钢生产线实现达产。热轧酸洗板生产线建成投产,线材新线产量逐月稳步提升,化工四期焦炉改造工程及其配套干熄焦即将投产,鞍钢冷轧(莆田)项目联合机组完成精调及验收测试并已具备交付生产条件。利润分配:1、钢铁行业的市场分析及公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012年是落实鞍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公司应对危机,在困境中实现发展的关键一年。有利因素方面:矿石价格预计将从高位回落,钢铁行业高成本运行格局将有所改善。从公司内部看,经过维修调整,高炉的设备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一些解决制约生产经营瓶颈的措施将陆续实施,并会相继见效。总体上,2012年公司内部运营的条件明显改善。鞍山本部、鲅鱼圈等多基地生产互动,多点布局、优势互补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加明显。
不利因素方面:从国际看,欧美债务危机深层次的矛盾将继续蔓延和加剧,全球经济短期难以复苏。从国内看,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货膨胀并存,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受宏观形势影响,下游行业增长放缓,对钢材的需求也将呈减缓趋势。钢铁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 公司2012年度的经营计划
2012年公司将以实现盈利为目标,以降本增效为主线,突出提质调品,大力开拓市场,全面优化竞争要素,为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实现鞍钢做强做优做出新的贡献。
(1)增强全局管控能力,在生产运行水平上实现新提升。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在品种质量效益上实现新提升。
(3)全面强化营销管理,在营销业绩和服务效果上实现新提升。
(4)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能效管理和绿色制造上实现新提升。
(5)稳步推进资本性项目建设,在投资收益能力上实现新提升。
(6)开展全系统多层面对标,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提升。
(7)深化卓越绩效模式,在企业综合管理上实现新提升。
董事长:张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