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CL是国企吗中国家电的四大巨头是哪四个
TCL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中国家电的四巨头具体如下:
海尔Haier
美的Midea Group
格力GREE
TCL
具体释义如下:
1.海尔Haier: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拓展资料:TCL的企业概况:
企业远景:成为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
企业使命: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承担责任。
企业精神:敬业、诚信、团队、创新。
企业价值观:诚信尽责,公平公正,变革创新,知行合一,整体至上。
经营策略:研制最好产品、提供最好服务、创建最好品牌。
B. TCL集团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是谁
这个会变,截至2012-03-31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是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C. 百度最大的股东是谁
主要股东:(德丰杰.8%、徐勇7%、Integrity9.7%、Peninsula8.5%、GoogleIPO前2.6%)献售股东(IDG 4.2%)
德丰杰25.8%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作为网络最大的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权的美国风险投资商- 德丰杰“e星”投资公司 - 无疑是此次网络在美上市的最大赢家。该公司作为网络最大的投资者,虽然在网络初创阶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和现在的市值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我们以网络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并财务报告来说吧,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仅约3100万美元,股东权益当然只能更少。而以上市当天的市值计,DFJePlanet拥有的股权价值则超过了10亿美元,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并且,其作为第一大股东,还成功的完成了对网络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 董事会 – 的控制。除去五名董事中的两位独立董事丁健(亚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纳,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网络第三大机构股东)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两名都来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贾马尔,德丰杰e星创始人、主席兼常务董事。其亲自出马,可见对网络的重视程度。)、Jixun Foo(德丰杰e星董事)。
D. 腾讯的最大股东是谁
腾讯最大股东是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米拉德控版股集团公司占腾讯权50%股权 作为腾讯最主要的创办人。目前的股权结构为5位腾讯主要创办人全资拥有,而腾讯借以发家的QQ即时通讯软件即为该公司开发。
E. TCL大股东李东生卖出500万股,事情的原委是怎样的
因为操作失误,还赚了30万,最终上交公司,不经意的操作秀翻了众人,最主要的是还赚了,果然,聪明人的世界我不懂
F. 谁是新浪的最大股东
可靠渠道获悉,著名主持人、香港阳光文化主席杨澜及其先生吴征成功再演资本操作戏法,以其在香港上市之“阳光文化”(代号0307)之股份,以部分换股、部分现金方式一举成为国内著名网站“新浪网”第一大股东。自此,中国第一个类似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跨线上、线下的传媒集团产生。
据贴近新浪管理层的可靠人士透露,新组集团中,吴征将出任“新浪”主席,姜丰年将留任新浪共同主席,杨澜继续担任“阳光文化”主席兼CEO,茅道林将继续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阳光文化目前拥有电视制作、卫星频道、音像发行与图书发行等跨媒体业务,同时亦是国内公认领先的互动电视内容提供商,此次与新浪的并购将给双方在北美国、澳洲、东南亚及港澳和用户群带来提升。
据悉,今后18个月内,杨澜将最多拥有“新浪”16%的股份。据纳斯达克公开资料,原新浪大股东“四通电子”所持股份将被摊薄至8%左右。据有关人士预计,由于吴征杨澜夫妇志在新媒体,将继续大量购进新浪股份,增强股东地位。而新浪也将同时拥有阳光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看吴征杨澜如何推起“新浪”
新浪并购谜团终于破解,“阳光-新浪”联合体终于诞生。这给中国网络业界吹来一股暖流。现在讨论最终成败也许为时过早,但是目前最为人们看好的便是此一并购所产生的不可低估的管理阵容。
据贴近新浪管理层的可靠人士透露,并购之后,新集团内部,不同人才的组合有望迅速填补原新浪管理层出现的空白。杨澜拥有参与申奥成功后的空前人气与段永基作为“中关村龙头”之一的地位,吴征之媒体管理、资本操作及国内外媒体界深厚人脉,加上茅道林的国际投资管理经验,阳光新浪将达到空前的管理阵容。
在这里面,吴征其人尤其值得注意。他曾在1998年顶着大规模裁员的压力,成功地使亚视在亏损多年后收视率击败无线台并产生赢利。特别是在1999年运作“天地数码”中,使其市值一年内上涨达百倍之多,名列香港前茅,并成功成为科技指数股。在2000年杨澜收购“良记建筑”(改阳光)时,股价为每股0.02港元,总市值才千万港元,收购后曾达每股0.80元,时至今日市值仍维持在近8亿港元。据悉,吴征同时还是“美国互动电视委员会”现任主席。
此次出任新浪主席,吴征面临的仍是新浪严重的亏损局面,同时也将面对由于新浪股权分散造成的董事会意见分歧、管理层相对独立的局面。这一切,都奖给吴征善用的“强势扭亏”政策的顺利推行带来变数
G. TCL雷鸟的股东都有谁
现在腾讯投资,TCL加持,再加上近年来的发展,TCL雷鸟现在已经是准独角兽了,也从侧面反映了雷鸟科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H. 百度7大股东分别是谁
主要股东有:
(德丰杰25.8%、徐勇%、Integrity9.7%、Peninsula8.5%、GoogleIPO前2.6%)献售股东(IDG 4.2%)
1、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作为网络最大的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权的美国风险投资商-德丰杰“e星”投资公司 - 无疑是此次网络在美上市的最大赢家。该公司作为网络最大的投资者,虽然在网络初创阶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和现在的市值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我们以网络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并财务报告来说吧,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仅约3100万美元,股东权益当然只能更少。
而以上市当天的市值计,DFJePlanet拥有的股权价值则超过了10亿美元,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并且,其作为第一大股东,还成功的完成了对网络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 董事会 – 的控制。
除去五名董事中的两位独立董事丁健(亚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纳,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网络第三大机构股东)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两名都来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贾马尔,德丰杰e星创始人、主席兼常务董事。其亲自出马,可见对网络的重视程度。)、Jixun Foo(德丰杰e星董事)。
2、 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和徐勇
李彦宏,网络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网络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作为全球最早的搜索引擎技术研究者与顶尖工程师,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
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截至目前,董事长李彦宏持有560.76万股。
3、承销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
这两家公司不但要收取高额的服务费(7位数以上),而且有可能获得部分股票的优先认购权(这几乎是上市服务商公认的特权)。两项收入相加,必然使二者收获颇丰。
4、 其它机构股东
伴随着股票的疯涨,包括Integrity Partners(诚实合伙投资公司,持股9.7%),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持股8.5%)、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持股4.2%)、Google(上市前持股2.6%)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将有机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5、 网络公司高管其部分员工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大都有约1%的股权,其中:CTO刘建国0.9%、CFO王湛生1%、COO朱洪波1%、副总裁梁冬0.4%。而其它员工的持股量估计在几千至几万股之间,总的来说,都有不错的回报。
I. tcl下属公司股权结构
去查上市公司资料,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码000100,看他的年报中披露的股权结构。
J. TCL老板是谁
李东生。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或TCL集团)创立于1981年,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早在1999年TCL就率先布局越南市场。
至今已经走过早期探索、跨国并购、稳步成长、全球化再出发四个阶段,集团现有7万名员工,28个研发中心,10余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tcl最大股东是谁扩展阅读
大国品牌TCL加速推进全球化:
拥有19年全球化实践经验的TCL,无疑是中国出海企业中的标杆。上半年TCL的海外业绩再次取得大幅增长,以TCL电子为例,欧洲市场电视销量同比增长73.0%,法国、西班牙及波兰等市场均呈现强劲增长。
新兴市场销量同比增加51.5%,其中巴西市场同比增长达82.0%,菲律宾市场销量排名第三位;北美市场销量排名提升至第三位。在北美市场,TCL已经连续三年被美国媒体评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电视品牌。
伴随市场地位的提升,TCL未来的发展将依靠两个驱动,一是技术创新驱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终端产品。在工业上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差异化还是能够提升市场份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