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处罚后,能不能重组了
正在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进入并购重组程序问题 2007年8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立案稽查及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发[2007]111号),规定: 1、如果重组方提出切实可行的重组方案,上市公司将因此发生“脱胎换骨,更名改姓”,立案调查期间,并购重组可以同时进行。 2、启动程序:由上市公司所在地证监局提出意见→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会商证监会稽查局共同研究决定
❷ 上市公司分红按股份分。被罚款不按股份罚这不公平呀
1.上市公司分红政策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进行,每年分红比例,分红方式都需要按照公司章程和监管规定进行。
2.股东按照所持股份的比例享受分红权。如上市公司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被处罚,上市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要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
3.如果罚款后,导致公司亏损,那就不能分红了。
❸ 上市公司被证监会行政处罚过,可以进行并购重组吗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三十九条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专非公开发行股属票:
(五)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你还可以参照第39规定。
❹ 上市公司被行政处罚股价会跌吗行政处罚是什么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会被处罚处罚是怎么处理
行政处罚就是行政机关发现自然人、法人组织、其他组织生产生活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违反了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被行政机关处罚的情况。
上市公司受到行政处罚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股价。
❺ 你好 新时代是上市公司吗 有资本运作这一说吗
新时代不是上市公司,跟你说公司正进行资本运作的都是骗子,骗你入股什么的,千万不要轻信
❻ 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影响还是挺大的。
尤其是融资的时候。
处罚和奖励相对,毕竟是污点。
上市公司,万人瞩目,“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上市是个双刃剑,既是有广告效应,扩大公司知名度,也是要接受社会监督和审视。还有监管部门的企业行为审核、审查。
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时候,尤其是股权融资,公司的信誉、声誉是绕不过的一个坎,可能因为被处罚,不能在该处罚的某几年内发行新股,或者新股发行规模受限,发行价格偏低。
通过债券融资的,除了资格核准,还有规模、利率的优化空间,都是与企业声誉息息相关。
除了融资,在企业从事社会化经营的时候,也会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损及公司利益。
所以,行政处罚,总是有害无益的。需要相当的时间冲淡其影响。
或者,后期的奖励、表彰,来扭转大众的历史印象,给公司一个正面的新面貌。
❼ 上市公司被处罚方式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有些时间了,一直没答,主要是感觉因为问题本身有缺陷,让人清晰起来不容易,今天看到还在这,咬咬牙答了。
一、先指出问题的不足之处。
首先谈到处罚就只能两种大的分类,一种是行政处罚,一种是刑事处罚,至于民事诉讼当中产生的法院主动处罚较少,所以就不多说了。
二、清晰了第一个问题之后,问题就不会这样来问了,就不会将行政处罚列为一种方式,与责令整改、市场禁入列为一谈了。如果违反国家机关的管理规范,就要承担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比如罚款等等。
三、至于哪些行政机关有权处罚,可以这样讲,只要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都有权处罚,所述环保只是其中之一、卫生、运输、检疫等等,实在是没有列举的必要。至于上市公司能够被谁处罚要看其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归属于哪个行政管理机关管理,才会涉及到由哪个机关处罚的问题。
四、另一类处罚就是刑事处罚了,上市公司也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如果其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话,可以被处以刑罚,形式只能为罚金。但是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人身刑(坐牢)。能够施以这样处罚的主体当然只能是法院了,同样在民事行为中,如果出现了应当被处罚的责任时,也是由法院处罚的。
提示一下,市场禁入不是对上市公司的一种处罚,是对上市公司高管或有关责任人员个人实施的一种处罚。
不知现在这样是否清晰一些了。
❽ 上市公司被出示警示函三年内能进行资本运作吗
可以的。
不论哪种警示函,公司还是靠业绩立足市场,保持上市地位。目前,各个板块都可以重组,资本运作是公司提升业绩,尤其是摆脱困境的重要选项。
警示函五花八门,涉及问题不一而足,但没有禁止公司资本运作的,这是公司的基本权利,监管部门可能警示依规操作,但不会干涉合规合法的资本运作。
以前创业板,科创板有规定,不可以进行改变主营业务的重组,也就是重打锣鼓另开张的保壳资本运作,但是目前都解除了限制。
总之,警示函和资本运作之间没有实质关联,警示是就具体事宜的要求和提醒,不涉及业务范围的强制。
❾ 陆正耀拟被罚款20万,你认为惩罚是轻还是重
我觉得轻了,在美国上市公司造假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况且陆正耀这种套路已经用了好几遍了,他不在乎公司是否做的成功,他在乎的最后能否获得利益,他很擅长资本运作,并没有要把瑞幸做成百年企业,瞄准风口,巨额融资,砸钱扩张,快速上市,多年以来,“铁三角”将这套打法练得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