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于母来公司所有者权益”反映自公司集团的所有者权益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少数股东权益”反映非全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属于少数股东享有的份额,即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1、合并报表相当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集合,在合并报表里,所有者权益被分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比如,a公司持有b公司60%的股份,这60%的权益计算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里,剩下40%是其他人持有的,与母公司的股东无关,计入到“少数股东权益”里。
2、单个公司的报表只有“所有者权益”一项,没有少数股东权益。
2. 王石当年为什么要放弃万科股权
1984年,33岁的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的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1988年,通过股份化改组,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进入房地产产业。
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经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饮料、影视、广告、印刷、电气工程等各大类,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以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1994年开始,万科放弃多元化业务,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同时,减少房地产产品品种,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多年来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让万科在该领域无人匹敌,在多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就连万达也避其锋芒,转而在商业地产中树立霸主地位。到去年底,万科管理住宅社区843个,管理面积约2.1亿平方米。
万科的成功不仅在于做的早,专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了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团队,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为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和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分散的私人资本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对权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
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4100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王石解释过放弃的原因: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万科;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变得有钱是件危险的事情。
“1995 年开始评选大陆富豪100 名,排第一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 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 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 万资产做股份,40% 归个人,60% 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 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这个社会的这样一个文化,大家认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钱就不认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有分析认为,在当时,“投机倒把”、“长途返运”、“雇工剥削”等罪名还没有正式取消。如果王石敢拿40%的股份,可能随时会被举报,被判刑。
这一选择的确也成就了万科,在一个更为分散和均衡的股权结构下,职业经理人帮助万科稳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创始人团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权,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乾纲独断的僵化组织。正因为如此,万科建立了中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最有效的纠错机制,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理想主义者加入万科。”
3. 为什么地产行业 股东权益比率那么少(万科才20%多)
说明负债比较多,
4. 万科!!王石在股东里的持股是很少的,但是为什么是董事长
网络来网络有王石很详细的自资料。你可以查看下面的连接。
至于他董事校的地位。 董事长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它不属于公司雇员的范畴,理论是指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权力,但他从来不掌握行政权力。理解了董事长的含义,你才能明白王石的地位来源。持股比例不高,有可能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募集资金所致,但是其具有精神领袖的地位。
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是什么意思
这其实很好理解,年报中的母公司,就是指上市的那家公司,由于一些大公司,例如万科,中信证券等,都会有一些项目或公司是跟别人合作运营的,并非全资拥有,由于是合并出财务报表,所以在净利润的那一栏必须注明归属于上市公司(即母公司)的利润是多少,否则就是造假欺骗投资者了!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对股东权益的理解没错,股东权益就是净资产,这个很正确.
6. 政府为何有万科60%股权
谁的万科?
一家企业属于谁?如果它属于资本,那么没人能玩的过资本;如果属于经营团队,但是如果团队没钱,企业仍然玩不转。法律上,企业应该是属于资本的,但实际上,企业应该是属于大家的。之
于万科,它到底是谁的?我们不能粗暴地要求经营团队认为企业是股东的,若如此,经营团队只能充当一个管家或者保姆的角色。万科现在局势紧张——王石及其管
理层面临着被迫出局的危险,资本将王石团队赶走之后,如果能继续维持万科的活力,那万科就是资本的;如果万科不幸死了,王石团队可以再创造第二个万科,在
这层意义上万科是经营团队的。在资本面前,王石及其管理层到底是不是保姆?而这场战争,谁赢了,谁输了?
王石没了万科,王石还是王石!
英雄,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令人敬佩的人。英雄分两种,一种是胜利的英雄,带着胜利的喜悦凯旋而归共同庆祝的人;另一种是悲情的英雄,历史上英雄多悲
情,这样的英雄更容易让历史记住,死在战场上是悲情英雄最完美的落幕方式。在英雄的逻辑上来说,王石是吻合的。他错了,不注重大小股东权益,他只关心对万
科的控制权;但是他赢了,因为他赢得了尊重。
万科没了王石,万科就不是万科了!
任何一个组织的基因是创始人创造的,创始人的基因便是这个组织的基因。万科最值钱的并不是它庞大的体量,而是它的文化。所有人都知道,万科多年来的治理
架构和经营团队是万科成为业界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万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万科,是王石带领的管理层一步步打拼出来的。王石最终如果因资本的强势介入
而被迫离开,首先被破坏的便是万科的这个基因。即便是郁亮留下,这个基因已经破坏了,因为王石走到现在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失去了精神领袖的
团队将不再是以前的团队。当时乔布斯离开苹果,苹果就不是苹果了。迫不得己,苹果管理层再次请回了乔布斯,乔布斯仍然是乔布斯。最终乔布斯以死亡的方式离
开苹果,苹果的文化仍然是乔布斯的文化。离开的方式不一样,基因延续的方式就不一样。以此看来,假如最终王石离开,万科一定输!
经营团队走向何处?
万科因为它经营团队良好的管理,才有了资本投资方的收益。德鲁克曾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写到:乔治·西门子创建德意志银行,并在随后的十年里
把德意志银行建设成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管理,一家银行只是一堆等待清算处理的废物。”没有机构,就没有管
理。但相应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管理层是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正是这种器官的活动与绩效,最终决定了特定机构的生存和绩效。
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王石翻盘的几率微乎其微。王石被逼走,即便是经营团队被保留,但保留的主动权已经不在他们手上。未来一旦经营团队与董事会的意见不一致,最终的结局是被冲散,此时对经营团队来说,就什么都没了。
最相似的例子,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资本进来之后离开了汽车之家,留下的经理人秦致及其团队在后来又被资本赶走。万科将会与汽车之家一样,经营团队未来
很有可能也会被资本赶走,无论如何都是输了。我们不排除经营团队跟随王石一起离开的情况存在,如果经营团队跟着王石离开,很快就能融资几百个亿,第二天就
可以创造出第二个万科。如同可口可乐一样,即使一夜之间所有工厂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但只要品牌还在,那么可口可乐第二天就能东山再起。但是我们要明白的
是,团队跟随老大离开,这在一个小企业中很容易发生,但是万科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企业,而且经营团队也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这个团队是理性的,他
们一怒之下弃之不顾的可能性非常低。另一方面来讲,王石不可能没有感情,他没有那么大的胸怀,让自己亲手建立起的万科一夜之间死掉,他知道,如果团队跟他
走,万科就完了。
所以经营团队有非常大的可能会选择继续经营万科,但是有可能未来会陆续离开,因为几年之后,可能现在的王石就是他们那时的真实的写照。
华润只是赢了现在
首先,华润在整个万宝之争中的思维是非常不清晰的。在宝能强势入主万科时,华润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此时的华润有千万种理由反对宝能的入主,但奇怪的是
华润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动作。反而在王石找到深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时候,华润生气了,甚至与宝能结盟,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若王石离开,宝能、华润如愿掌控万科,华润也只能是获得了眼前的胜利。因为对于华润的掌控人来说,华润控制了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民营企业,扩大了国有资产,这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政绩。
但是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它与宝能不会非常顺利地合作,其次华润的胜利再一次验证了国企的强大,再次让我国的民营企业深思,以后在与国有企业合作上的安全感再一次崩塌。
宝能,输得彻底
宝能最初想控制万科,以盘活自己的土地资产,万科管理层自然是不愿给宝能做嫁衣。现在宝能也明白控制万科已经不可能,目前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那些资金,毕竟大部分都是靠杠杆筹集来的,它现在只希望自己不要亏损。
现如今,宝能最多能做到全身而退,但是他已经输掉了未来。宝能现在要求罢免万科所有董事,充分证明了它就是一个投机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资本的贪婪。未来没有人敢跟它合作,因为它进入一家企业,连董事长都要罢免,这是一件让人多么心寒的事情。
另一方面,宝能针对的是王石,但是王石并不是万科的实际控制人。从万科董事会的董事席位中就能看出。
万科董事会的董事有11名,其中3名是万科的,3名是华润的,剩余的5名中4名是独立董事。万科团队在董事会中的席位占到不足三分之一,而其他董事都是股东推荐的,宝能攻击王石完全没有道理。董事会董事成员分配如下图:
民营企业承受更大的打击
万宝之争,将会让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板不敢再相信国企,不敢再相信外界的资本,同时也让他们愈加死守自己的控制权,权利一旦成为主导,将会破坏制度、破坏规
则,直至破坏商业文明。权力主导下,企业人治比例大于法治比例,中国商业文明中建立起来的制度和商业规则将会行使缓慢,直至产生倒退。
王石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放弃企业控制权的创始人,30年的时间里,将万科打造成地产界的领军企业,代表着中国企业进步的方向和正能量。如若万宝之争,宝能系强
行控制万科,大股东的人治超越万科的规则和制度,万科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价值将荡然无存,这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民企没有见过万宝之争,民企仍然是民企;民企经历了万宝之争,民企不一定再是民企。因为万宝之争让他们看透了资本的贪婪,他们不再按照以前的套路去做,我们一直高喊的现代化企业改制也将土崩瓦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变得更加保守。
恐怕再也没有企业家如王石般放弃企业控股权,而是更多的人治超越企业法治制度,万科的治理体系消失之时,中国商业文明或将倒退到那个野蛮丛生的年代,岂止十年!
7. 万科股东及持股比例
股本主要股东所持股数及比例如下,供参考。
编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股) 持股比例专(%) 股本性质
1 华润股属份有限公司 1682760000 15.24↑ 流通A股
2 HKSCC NOMINEES LIMITED 1314920000↓ 11.91↑ 流通H股
3 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 926070000 8.39↑ 流通A股
4 国信证券-工商银行-国信金鹏分级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456993000 4.14 流通A股
5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 349776000 3.17↑ 流通A股
6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330361000 2.99 流通A股
7 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德赢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329353000 2.98 流通A股
8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 258167000 2.34 流通A股
9 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守型投资组合 243678000 2.21↑ 流通A股
10 西部利得基金-建设银行-西部利得金裕1号资产管理计划 225494000 2.04 流通A股
8. 万科2007年股东权益增长了100%多,但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6%
楼主稍等,明天查阅一下资料再回答你的问题.
后加:
楼主算是网络中少数对公司财报数据比较关注和细心的股民朋友了,很好,的确很好.
根据万科07年报中(第4页,第65页)里的资料现示,06年末的股东权益:149.28亿元左右;07年末的股东权益:292.78亿元左右,比06年增长了96.16%,楼主所指的股东权益增长100%的意思有误,可能是把总资产的增长率(100.51%)误打成了股东权益增长率.一楼的朋友误解了楼主的意思,回答的内容不对头,不是楼主想要的东西.
楼主的问题问得很好,但可能就不是很爱看财报.股东权益就是净资产.万科0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6.55%(第4页,全面摊薄计算),按正常的情况计算,07年末的净资产(即是股东权益)就是149.28+292.78*0.1655=197.74亿,那多出来的95.04亿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得先把什么是股东权益,万科的股东权益包括什么说清楚.
万科的股东权益(即净资产)=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第65页);
从以上公式中可看出,能影响股东权益增减的主要因素是: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这四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项的增减由公司当年的盈利多少来决定,但是股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增加却不是由公司利润来控制的了.
楼主可能是万科的新股东吧,万科在07年8月增发了3.17亿股新股,配股价是31.53元,(在年报的第5页,第116页中都有说明.)股本和资本公积大幅增加,楼主可细看年报中的第65页中所有者投入资本一栏,这是导致万科07年度股东权益大幅增长的原因,也是导致股东权益的增幅要比净资产收益率高很多的原因.
不知楼主对我的答案是否满意? 哈!
9. 为什么地产行业 股东权益比率都占那么少(万科才20%多)
需投入太大,只好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