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对重点单位进行廉政风险防控
对于你的问题 我们也在搞 不过这个东西都是落在纸上 行动上是做不来的 谁也不能成天盯着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工作吧 防控真的起作用吗 对于那些想贪的官根本就没用的 国家的法律法规厉害不?不也一样有些人去触犯吗,何况风险防控呢 能防住吗 这都是让工作人员遭罪呢根本就是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完全渗入不到实际 ,要想渗入防控工作权利和钱、美色是最重要的要能控制住这两样即可
❷ 如何防范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
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处于廉政风险的高危区位,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是我们党在政治生活和党的廉政建设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单位中,处于重点领域和特殊岗位的领导干部,一旦他们道德滑坡、决策失误,权力的执行就会发生偏差,再加上社会上诱惑很大,很难自觉抵制腐败。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现状
近年来,上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腐败行为也得到了明显遏制。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缓慢的影响,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仍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比如:有的“大锅饭”思想较严重,有的单位领导或者将本单位的资产视为小团体资产,随意处置;或者对家底不清,固定资产或者无帐,或者有帐无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视公权为私权,滥用行政审批权、财权、人事权,从中索、拿、卡、要。
(二)对重点职权人物的监管乏力。行政事业单位是人财物高度集中的单位,每个公职人员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稍有思想不单纯、动机不纯的人就会以国家财产谋取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漏洞大,监督乏力,有的单位领导人集党政权力于一身,搞个人或极少数人说了算,往往一句话就能决定职工的进出升降,一支笔就可以开支大额资金;有的股(所、队)长掌握人事、资金或行政审批等权力的初始审核把关权,单位分管领导对其不好监管,有的甚至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有的机关效率低下,作风漂浮,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
(三)教育管理与发展形势相脱节。一些单位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不落实,忽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致使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得不到提高,少数同志理想信念淡化,廉政风险防范的“免疫力”下降。对人员管理抓得不紧,重业务能力轻思想作风表现的倾向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同志头脑中始终不同程度存在。少数领导干部对公职人员平时出现的不良思想反映和作风表现听之任之,以为是个人小节,不必“小题大作”。个别公职人员不重视政治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交友不慎,廉政风险意识淡薄。
(四)廉政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滞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自觉不自觉地用老眼光看人,用老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问题。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敏感性不强,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根据变化着的形势任务和遇到的问题障碍尽早拿出应对措施。在工作中,依赖人的思想觉悟,缺乏必要的制度设计和流程安排以规避廉政风险。一些单位自行制定的措施规定缺乏封闭性、配套性和连惯性。从总体上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制度仍处在探索形成阶段,严重滞后于当前面临的反腐斗争形势。
(五)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发案率居高不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掌握着巨大的人、财、事、物权,在巨额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其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1.11万件,立案5956件,查实5022件,378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31名党员干部受到组织处理,1097名党员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纠正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规问题2.75万个,389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纠正环境保护违法违规问题2.21万个,30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且有的案件涉案金额之大、作案手段之直接、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如: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规划局原局长江润黎、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逾亿元,其中罗亚平一人涉贪上亿,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
❸ 实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包括哪些
所谓廉洁风险防控,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来阻止岗位廉洁风险的发生,以获取最大利益的一种行为。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就是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一、廉洁风险防控的特点
廉洁风险防控是岗位廉洁教育的关键,为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具有现实针对性,是当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背景下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第二,具有探索创新性,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体现了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第三,具有全员参与性,把有效防控风险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和每个人,有利于对全体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第四,具有超前主动性,着眼防范,关口前移,有利于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增强预见性。第五,具有较强操作性,工作具体、实在,针对性强,便于开展。
二、廉洁风险防控的基本途径
目前,腐败现象之所以严重,主要是分权制衡不到位,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密,公开内容不全面,运用科技手段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低下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开展岗位廉洁风险防控,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一是分权防控。就是要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程序防控。就是要依据规范、高效原则,优化各项工作程序(业务流程),明确办理具体事项的主体、依据、程序、期限、监督渠道等内容,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三是公开防控。就是要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厂务公开,保证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通过企业网站和新闻媒体等途径,向广大职工公开“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科技防控。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权力运行风险的防控,提高预防腐败的水平。
❹ 廉政风险评估的四个重点是什么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抓好审核审批、专项检查等不廉洁行为易发领域,以及日常监管、机关资产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处室主要负责人、专项检查组长作为重点对象,同时加强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的防控,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
三是突出重点环节。着力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探索科学分解和配置权力的有效方法,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公开、透明、规范。
四是突出重点任务。权力行使前着重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和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权力行使中着重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予以纠正和改进;权力行使后着重通过警示提醒、诫勉谈话和责令整改等手段,及时校正偏差和失误,防止廉政风险集聚。
❺ 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是什么
主要防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岗位的职权,进行腐败。
❻ 如何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
1、完善企业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例如劳务分包、材料采购等环节运用完善的制度实现真正的透明、公开化,不给贪污等违法违纪的隐患留缺口,切实堵住管理制度的漏洞;
2、强化制度执行力,做到事事有章必循。对制度的执行,企业要充分利用纪委、职工代表等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制度执行不利的事,对制度落实不利的人实行一票否决。在企业决策、项目管理中充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在企业管理中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用人、以制度服人;
3、突出奖惩力度,做到事事体现公平公正,奖罚分明。对于廉洁奉公,事事为企业利益、为项目效益着想的人和事要予以重奖和大力度宣传,并作为个人评先晋升的重要指标予以考虑;
对予损公肥私,无论干部职工做不利于企业、项目的事一经内部发现要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以儆效尤,让全体员工深刻领会“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义,使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充满信心。
(6)上市公司廉政防控重点扩展阅读:
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从思想上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廉洁文化的熏陶、渗透和引导,使员工抛弃不廉洁的思想意识和不健康的价值取向,自觉抵制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