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三菱集团的创始人是谁
岩崎弥太郎是日本“第一财阀”三菱集团的创始人,他幼时生活在下层社会,由下级官员开始,逐步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由于经营官方的“土佐商会”成绩卓著,后来他买下了商会,并改名为“三菱商会”,从事船运业。几经周折,三菱不断壮大,已拥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位的73%,成为海上霸王。岩崎弥太郎因病去世后。其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家业,使三菱又由“海上王国”变成了“陆上王国”。到1970年,三菱垄断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已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1/10,被称为日本“最强最大的企业军团”。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弥太郎出生在四国安艺郡井口村的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
1869年1月,因长崎土佐商会已被封闭,弥太郎由长崎调至土佐藩开成馆大阪商会,7月被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1870年,土佐藩基于财务困难,决定缩小“大阪商会”。也正是这一年,明治维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会压迫民间企业,决定大举废止藩营事业。弥太郎在这一年9月来到东京,与后藤等商谈,决定9月底“大阪商会”脱藩自立,以“土佐开成商社”这一民间商社的名义继续营运。但是新商会在正式开张时,商号却不叫“土佐开成商社”,而称“九十九商会”。这个商号取名于土佐九十九湾。
1872年1月,“九十九商会”改为“三川商会”。1873年3月,弥太郎又将“三川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会是他个人的企业。
三菱商会拥有原来隶属于藩的商会财产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库船、帆船、脚船各1艘。弥太郎长久以来在官场服务,虽无大过,但也无所建树。回想过去,弥太郎感慨万千,他决心脱下官服,专心从事海运事业,准备大于一番,希望有所作为。
1869年,涉泽荣一被任命为大藏角租税正(官员),即现在的国税局长。当时,涉泽才30岁,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岁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泽在大藏省工作时,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却是井上馨。
1870年1月,涉泽等组织的邮政蒸汽公司成立后,毫不客气地把许多民间的弱小船运公司挤到破产的边缘,弥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1873年日本发生政变,一直庇护三井、支援邮政蒸汽分社的井上馨等长州派政治家逐渐失势。结果,井上辞去内阁职务,涉泽也跟着辞职。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为内务大臣。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大清帝国的台湾岛。弥太郎积极向大久保利通请示承揽一切军需输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万日元为政府购得13艘汽船,托与三菱。从这个时候开始,涉泽的邮政蒸汽公司与三菱商会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侵台之役后,被邮政蒸汽公司视为命脉的补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将邮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万日元买下,连同政府所有的13艘几乎不要代价地借给三菱商会。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发布命令:每年给予三菱25万日元补助金。
1877年,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数的一半以上,三菱公司一跃成为海上霸王。
从此,弥太郎以汽船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收在三菱仓库之中。于是,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都成倍地增长,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与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对三菱不屑一顾的三井物产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扩张中受到猛烈的冲击。
正当三菱独霸海运,业务如日中天之际,涉泽荣一与三井物产公司的董事长益田孝商量,纠集敌视三菱的地方船只、批发商、货主,采取涉泽最擅长的合股方式,创立一家大型海运公司,企图对“骄恣”的弥太郎进行反击。
他们成立的新公司取名“东京风帆船会社”,投入资金36.6万日元,董事长预定由海军上校远武秀行担任,头取(相当于总经理)由涉泽荣一的堂弟涉泽喜作担任。
面对来势凶猛的威胁,岩崎弥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开会议寻求对策。
在真真假假的舆论攻势面前,涉泽在米业及银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国立银行、抄纸公司等都连连亏损,加上谣传四起,更使涉泽等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
另外,弥太郎还开始秘密收购涉泽与三井派合股创立的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弥太郎绞尽脑汁收购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泽荣一的堂弟涉泽喜作被迫辞去头取之衔。
涉泽虽在与三菱的竞争中败得一塌糊涂,却未彻底垮台,随着局势的发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来的契机。
1881年,大久一派的当权者大阪重信被反对派排挤,被迫下台,而弥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杀。明治政府内部已无人能帮助弥太郎的三菱。而与三井息息相关的井上、同县及伊藤等长州人物开始掌权。下野的大阪组织改进党与政府相抗衡,弥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运动。于是,形成“长州藩阀政府加三井”的联盟对抗“大阪的改进党加三菱”的局面。
对弥太郎而言,真正的龙争虎斗才刚开始。
就在政坛斗争激烈,陷入一片混战之时,涉泽荣一再度活跃起来。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东京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三菱公司的补助金》的攻击性文章。由于涉泽的推波助澜,三菱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明治当局看到,若是弥太郎的财力和大阪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图谋颠覆政府,那将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当局计划成立一个打垮弥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运公司,由涉泽出面,井上赞助、农商大臣品川负责指挥。
弥太郎在政府这一计划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见书”阻止,然而政府却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长文加以驳斥。
就这样,规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按计划成立了。
这个公司采取涉泽最擅长的合股形式,其中260万日元由政府投资,其余由三井集合民间游资形成,共计总创业资本为600万日元。
两家公司为了抢乘客,抢业务,几乎是“不择手段”——共同公司企图通过附赠礼品来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费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后来,两家公司的竞争演变为降价竞争。最高兴的还是乘客和货主们,他们甚至威胁说:
“你们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别家的船。”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弥太郎以坚定的信念、过人的谋略与共同公司角逐。
他既重视对方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也非常注意内部整顿。他将公司重新改组,精简人员,削减开支,采取战斗到底的姿态。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后来的日本邮船社长)利用公司便笺写私信,弥太郎发现后立刻给予处分:从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钱。
当时有人讽刺说:
“近藤使用一张纸花了15元,近来物价实在太贵。”
尽管有人觉得弥太郎对属下太苛刻了,但他的办法却的确使三菱走出了危机。
1884年,三菱每吨汽船的平均收入为100元。
与共同公司的竞争,三菱虽获得了胜利,却使它元气大伤,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间的航线,连三菱汇兑所也被迫停业。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尽,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无红利的窘境,股价落到面额的2/3以下,持股人争相抛售。弥太郎抓住机会,秘密收购这些抛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弥太郎已控制了过半数的股权。
1885年2月7日,岩崎弥太郎因饮酒过量,再加上日夜劳心,胃癌难愈,终于带着无限遗恨撒手西归了。他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
1885年10月1日,两家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资600万,三菱公司出资500万。由于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许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购,实际的权力便掌握在弥之助手中,后来,这家新公司终于成为日本最大的公司。
② 日本四大财团的三菱财团
三菱财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经营的运输业务。岩崎弥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担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财团市西区堀江设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次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99家商会成为个人企业。于是岩崎弥太郎从土佐藩购买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设立三菱商会,开始经营海运(后发展为日本邮船)和商贸(后发展为三菱商事)等业务。
此后,三菱商会将总部迁至东京,改名为三菱汽船会社和邮便汽船三菱会社等。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海运业,当时将外国公司和中小型运输企业逐渐扫除,取得了日本海运业的垄断地位。然而,不满于三菱的垄断和专横的涉泽荣一和井上馨等人为了对抗三菱,从政府获得资金,与其他反三菱势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运输会社,从1883年开始经营海运业务。三菱希望通过降价来打败共同运输,但是由于后者获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样采取降价策略进行对抗。经过两年间惨烈的价格战,三菱公司的实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当时的政府认识到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性,于是介入两者的竞争,通过斡旋,将三菱公司与共同运输进行平等合并,在1885年成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日本邮船会社。三菱财阀虽然失去了其核心产业海运业,但是依然通过人事掌握了日本邮船的经营实权。1885年弥太郎去世后,其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财阀的经营大权。岩崎弥之助将公司改名为は三菱社,并将1881年收购的
三菱财团高岛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国营长崎造船所(后发展为三菱重工业)作为财阀的核心产业,试图东山再起。
此后,财阀不断扩大煤炭和采矿业的范围,并在1887年从政府收购了长崎造船所,不断扩展造船业。还在1885年收购了第一百十九国立银行,开始向金融业延伸。1887年设立了东京仓库。
根据1893年颁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组为三菱合资会社。同时,弥太郎的长子岩崎久弥就任三菱合资的第三代总裁。当时公司设立了总务、银行、营业、煤炭、矿山、地所等各个部门,实行分权体制,另外也扩大了长崎造船所,还设立神户、下关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财团的经营规模。
1916年(大正5年),弥之助的长子岩崎小弥太担任第四任总裁。财团废除了部长制,根据行业设立了担当事务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纸,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矿业,1919年成立了三菱银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为三菱内燃机制造和三菱电机等子公司。此后,随着日本不断发动战争,国内的军工产品需求激增,三菱的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根据联合国的方针,日本财阀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业、三菱化学等都被分割成三个公司。当时正病危的小弥太宣称“我们最大限度地尽了国民的义务,回顾过去,并没有什么惭愧的事情。”。然而,此后三菱财阀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断丝连,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财阀的主要企业的总裁和董事长等人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开始成立三菱星期五会等非正式组织。
与战前以三菱总社为核心的三菱财阀不同,战后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间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团。然而该集团的凝聚力比其他财团要更为紧密。尤其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三菱集团内的核心企业为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菱集团核心公司
下列29家公司都是“三菱金曜会”成员:
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Asahi Glass Co., Ltd.)
麒麟麦酒股份有限公司(Kirin Brewery Co., Ltd.)
新日本石油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Oil Corporation)
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股份有限公司(Tokyo Marine & Nichido Fire Insurance Co., Ltd.)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Nikon Corporation)
日本邮船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Yusen Kabushiki Kaisha)
P.S.三菱建筑股份有限公司(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三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Aluminum Co., Ltd.)
三菱化学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三菱化工机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三菱瓦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Gas Chemical, Inc.)
三菱地所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state Co., Ltd.)
三菱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Motors Corporation)
三菱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stries, Ltd.)
三菱树脂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三菱商事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orporation)
三菱伸铜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Shindoh Co., Ltd.)
三菱制钢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三菱制纸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三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Logistics Corporation)
三菱综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三菱电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ables Instries, Ltd.)
三菱东京UFJ银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Tokyo-Mitsubihi, Ltd.)
三菱扶桑卡客车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rporation)
三菱原料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三菱UFJ信托银行有限公司(Mitsubishi UFJ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
三菱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③ 三菱汽车前董事长益子修因病去世
日前,三菱汽车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前董事长益子修因心脏衰竭于8月27日去世,享年71岁。
实际上,不到一个月前,三菱汽车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加藤隆雄将接替益子修担任董事长一职,但益子修仍将继续担任公司特别顾问。
据了解,益子修从2005年开始担任三菱汽车CEO,2014年,益子修卸任三菱汽车总裁并开始担任董事长。2016年,三菱汽车因伪造燃油经济性数据而卷入丑闻,益子修再次开始担任公司负责人。与此同时,益子修还与时任日产董事长戈恩进行谈判,日产购买了三菱的三分之一股份,加入日产-雷诺联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三菱集团的集团介绍
战争奠定家业
要追溯三菱集团的历史,不妨从众所周知的三菱标志开始。
三菱的标志源于两个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当时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内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结合。
与其他家族企业不同,曾经发展为日本“第一财阀”的三菱集团并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弥太郎从政府手里接管过来的。
故事要从岩崎弥太郎的经历说起。1834年,弥太郎出生在一个“地下浪人”家庭。这样社会下层的身份,刺激了弥太郎为改善社会地位而不断奋发图强。
日本地少人多,拥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级政府梦寐以求的事情。或许,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与弟弟垂钓,面对着宽广河面的弥太郎突发灵感:如果能在河岸筑堤,拦河造田,一方面能够抵御洪水,一方面还能增加良田。有了这个想法,岩崎兄弟俩立即将申请方案向本藩郡公报批,并很快获得批准。1864年,拦河造田大功告成,当年即获粮、棉丰收。自此,河边几百公亩的田产给弥太郎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甚至为他捞到了“政治资本”:因造田有功,弥太郎被任命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级官员。明治维新后,又被从长崎调至土佐藩的开成馆商会,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推崇商业。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会挤压民间企业的生存空间,决定废止藩营事业。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1871年,弥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经营的“大贩商会”,以“九十九商会”作为自己的商号,将商会里的船买下,开始经营大阪-东京、神户-高知的海上运输业。这些船上的标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标志。1873年,弥太郎将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自此,他彻底脱下官服,本着“以在野之心”的诚信精神,专心从事海运事业。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会规模不大,不及三井商会,但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弥太郎给自己的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873年,庇护三井商会的政治势力失势,三菱商会等到了翻盘的机会。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岛,弥太郎借机向内阁大臣请示承揽一切军需输送工作。为保障运输,日本政府用771万日元买下13艘汽船借给三菱商会,同时,将其竞争对手的18艘商船也无条件的借给三菱商会。此外,每年还给予三菱25万元的补助金。
1877年日本国内西南战争爆发,国务卿大久保利通决定,以15年分期贷款偿还的方式,借给弥太郎345万日元资金,购买10艘船,让三菱商社全面协助军事运输。战争结束后,这些船被政府悉数送给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战争的8个月时间里,日本政府用在船运上的费用高达1300万日元,相当于战争总费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当时,三菱拥有的汽船达到61艘,吨位高达35464吨,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数的73%,三菱公司一跃成为海上霸王。
不过,为了遏制三菱集团的过分膨胀,明治政府严禁三菱发展海运以外的事业。但这不妨碍弥太郎的野心扩张,他以汽船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收在三菱仓库之中,借此,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成倍增长。
家族地位之战
19世纪80年代的日本政局动荡不已,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团的命运。1881年,三菱集团的支持者,也是当权者大隈重信被反对派排挤,被迫下台,另一位弥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杀。这意味着,明治政府内部已经无人能关照弥太郎的三菱。
于是,三菱集团的形势急转直下,名誉扫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团是一夜暴富的国贼。同时,与三井集团息息相关的井上、同县、伊藤等政治人物开始掌权。对弥太郎而言,捍卫家族地位的战争开始了。
为了遏制三菱集团联合下台的官员纠集起来颠覆政权,1882年,明治当局计划成立一家击垮三菱公司的大海运公司。于是,由井上家族赞助,政府官员负责出面组织,一家规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就此诞生。在陆续吞并了几家规模不大的帆船会社之后,共同运输公司向英国订购了最新式的船只,所开设的航线与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时的《东京日报》对此有这样一段描述:“两家公司一起由神户出航之后,为了抢先到达目的地,船员与船长都绑上头巾,不计成本,拼命将煤炭铲入火炉中,双方都不肯认输,在海上进行马拉松赛跑。到达纪州藩时,火炉内的火力强到烟囱烧得赤红,船员却不因烟囱可取代火炉的暖气而高兴,因为,当时船内已达灼热难耐之温,由陆地遥遥望去,好像看到两只火龙在竞速一般,情况十分可怕。”
为了客源,竞争可谓惨烈异常,两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费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弥太郎将公司重组,裁撤冗员,削减开支以应对危机。这招着实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吨汽船的平均收入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虽说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竞争让三菱集团元气大伤,不仅停运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线,所有的三菱兑换所也被迫停业。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损兵折将,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无红利的境地,持股人竞相抛售。弥太郎抓住机会,秘密收购了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过半的股权。当时的日本经济十分颓废,因此,为了提振经济,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两家公司在运费、出发时刻、承包人、船员雇用等方面达成了临时协定。
但是,因为饮酒过量,积劳成疾,岩崎弥太郎在签订协定的两天后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弥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团的权力顶峰。
弥之助曾在美国留学,善于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公司的前途与未来。首先,凭借三菱集团在共同公司所占的股份,他大胆的将三菱商会的主体船运公司与共同公司合并,成立日本游船公司,并巧妙地使这个新公司的控制权转到三菱人手里。
船运公司剥离出去之后,弥之助开始大胆向其他领域扩张。他在多地买矿,同时致力于金属矿业的经营,为了运营矿产,他还大量铺设坑道和铁轨,大胆运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煤和铜矿业成为了弥之助时代三菱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押宝矿产成功后,弥之助出人意料地将矿业收入反哺到造船业上,将长崎造船厂打造成为了“东方最大的造船厂”。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放松了对三菱的限制,允许它往银行业发展。弥之助抓住机会,很快在金融业站稳了脚跟。所以,从20世纪初开始,矿业、造船业以及银行业成为振兴三菱的三大支柱。弥之助以此为基础,带领三菱不断向房地产、综合商社、铁路、电机、重工业、制纸等多个方面进军。
有评论称,弥之助是明治中期经济界人士中最现代化的经营者,他脱离了弥太郎时期的“官商”身份,舍弃过于专断的做法,以组织人身份重新建设三菱,使原为“海上王国”的三菱转为“陆上王国”,使新三菱成为庞大的企业联盟。
家族制度终结
1893年12月,弥之助辞去三菱社长职务,将公司交给弥太郎的儿子岩崎久弥,令其担任社长。同时,遵照弥太郎遗愿,弥之助“清算”家产,不仅将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拥有的权益,全部划归久弥,还让弥太郎一支成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仅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财产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当时的全球商业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资本家辈出的时代。顺应趋势,1893年,日本商法(旧商法)开始施行,三菱改组为合资公司。年仅28岁的家族第三代领导人岩崎久弥就任公司总裁。在其担任三菱总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时期。
岩崎久弥实现了公司各事业多元化发展。他更积极地收购各地矿山,于1905年在神户新办了造船厂。通过参与商业区建设,久弥进一步进军房地产业,涉足焦炭生产业务,并在朝鲜半岛北部从事炼钢业务。
1908年,为控制成本,岩崎久弥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权限转让,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门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资本的权力。这种制度的推行最终导致三菱合资公司被划分为银行部、造船部、总务部、矿山部、营业部、煤矿部等8个部门,这正是今天所谓业务部制度的前身。这一阶段被誉为岩崎家四代经营中“起、承、转、合”过程中“转”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组织化”的历史转折点。
1916年,岩崎弥之助的长子——岩崎小弥太从堂兄久弥手中接过了三菱总裁的重担,成为企业的第四代领导人。
小弥太是三菱组织化的真正实现者。他上任伊始,就让三菱的各事业部独立,通过公开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资本。为加强对各项事业的控制,1934年,小弥太将原三菱的造船、重机械、飞机等事业部合并,成立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之后,采用现代股份制,先后设立11家独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开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过三菱总公司,小弥太对全盘事业保持了无可争辩的控制权。二战战败后,日本财阀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个公司,且不许用“三菱”标志。但即使这样,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经济管制,财阀集团借势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也于1954年获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垄断法》规定,不允许某一股东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过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复存在,三菱集团转变为完全的股份制结构。
但这不妨碍三菱集团业务的飞速发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帜下的品牌有日本邮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综合材料、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个公司的销售额差不多等于日本国家一年的预算。1970年,三菱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后代已经不再担任三菱集团的董事长,这一职位都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担当。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经过研究发现,其家族中接近600个子孙里,没有一个够资格来领导三菱。
⑤ 三菱空调集团董事长是谁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简称SAEC)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和上海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日合资企业,作为三菱电机在全球的四大空调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在中国唯一的空调生产基地。三菱电机以创新的技术和人性化的高品质产品领衔业内,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开发了从家用到商用的空调系列产品,三菱电机空调正在以出色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成为业界值得信赖的品牌。
是个日本人,叫石勉黑。
⑥ 日本三菱的董事长是谁
我只知道三菱精工烟机灶具不是日本三菱
是假货
冒牌的
日本三菱在中国没出过抽油烟机和灶具不要上当受骗哦!
⑦ 三菱集团是家族企业吗
三菱集团是家族性企业,创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虽然说它是家族性企业,但是有非一般的家族性企业,与大部分中国的家族企业又有区别,中国注重血缘的继承,但三菱董事长并不是三菱家族的人,而是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因为经过三菱家族的研究,发现其家族在接近600个子孙里,他们觉得没有一个够资格来领导三菱。股市里常说股权分制,是指持有股票的人不一定有权管理这个公司,有权人不一定有股票。家族成员拥有所有权,但从外面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和经理)拥有管理权,这两者应该分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存活100多年的原因。
⑧ 三菱的ceo
董事长
佐佐木 干夫
法人代表董事兼总裁 小岛 顺彦
法人代表董事 增田 幸央
石桥 武
上野 征夫
龟崎 英敏
井上 彪
宫本 雅雄
水野 一郎
吉村 尚宪
松本 治雄
金井 义邦
小冢 睦美
董事 西冈 乔(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董事长)
谷口 一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董事长)
有马 龙夫
堤 富男
常任监查役
新开 友三
监查役 三木 繁光(株式会社东京三菱银行 董事长,株式会社三菱东京Financial Group董事)
樋口 公启(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顾问)
中岛 茂(律师)
藤村 洁
执行董事头衔
姓名
职务名称
总裁 小岛 顺彦 创新业务总管,监查官
副总裁
执行董事 增田 幸央 总裁助理,资源・能源总管
守法经营主管,CIO
石桥 武 化学品部门CEO,中国业务总管
上野 征夫 关西地区总管
(兼)关西分公司总经理
国内业务总管
龟崎 英敏 行政担当执行董事
(总管,经营规划,公关,办公楼规划,CRO)
信息安全总管(CISO)
常务执行董事 樱井 本笃 北美地区总管
(兼)美国三菱商事会社总经理
井上 彪 生活产业部门CEO
宫本 雅雄 机械部门CEO
武田 胜年 中国总代表
(兼)三菱商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兼)北京事务所所长
(兼)三菱商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水野 一郎 行政部门董事(CFO)
吉村 尚宪 能源事业部门CEO
松本 治雄 新机能事业部门CEO
金井 义邦 中部地区总管
(兼)中部分公司总经理
胜村 元 机械部门COO
西泽 正俊 能源事业部门COO
木岛 纲雄 生活产业部门COO
(兼)食品本部长
小冢 睦美 金属部门CEO
执行董事 佐藤 达夫 航天航空本部长
三野 博 新机能事业部CEO办公室室长
藤川 纯太 关西分公司副总经理
片山 善朗 重电机本部长
武内 英史 财务主管
加藤 晴二 天然气事业本部长
上田 良一 会计主管
小林 健 成套设备本部长
小松 孝一 创新业务中心主管
吉村 和美 美国三菱商事会社EVP
矢野 雅英 纤维本部长
寺村 元伸 驻雅加达办事处所长
锅岛 英幸 经营企划部长
伊与部 恒雄 行政部门董事
(秘书,人事总务,法务)
柳井 准 石油事业本部长
中原 秀 欧洲地区总管
(兼)欧洲三菱商事会社总经理
(兼)英国三菱商事会社总经理
(兼)荷兰三菱商事会社总经理
安田 正介 机能化学品本部长
小宫 修 机械部门CEO办公室室长
(兼)机械部CIO
永野 哲行 资材本部长
小岛 信明 创新业务中心事业开发部长
藤井 明 粮食本部长
小野 诚英 有色金属本部长
宫内 孝久 化学品部门CEO办公室室长
衣川 润 钢铁原料本部长
桑原 彻郎 吉隆坡分公司总经理
⑨ 国内的三菱电梯集团,有姓高地董事长吗
没有,三菱电梯是有限公司,不是集团。
⑩ 日本三菱总裁是谁
日本三菱重工总裁佃和夫
简介:
佃和夫1943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曾在东京大学进行研修。1968年,他进入三菱重工,因工作勤奋、业绩突出而逐步升迁至董事、常务董事。2003年,他实现了早年定下的人生目标——成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社长。
佃和夫在成为社长的同时,也成了日本自卫队不得不倚重的人物。因为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亦军亦民的防务产品承包商。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船舶、火箭制造商和石油、天然气、火电、核电工厂开发商以及重型机械生产商。同时,它还是日本最大的军火商,承包生产了日本防卫产品的30%。2000年,在世界军工企业100强中,三菱重工排名第13位。
随着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不断加快,佃和夫与日本自卫队高层的交往日益增多。2003年,佃和夫刚一上任,就为三菱重工迎来了一个开门红——从防卫厅拿到了总额2800亿日元的军火订单,居日本各军工企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