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西村的发展历程
1957年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1958年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
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2001年开始,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
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
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2010年,华西村的人均收入达8.5万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3万元多点。
2015年,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加入华西村大家庭。
2016年,中国最富有的六个村子之一。
(1)华西股份和华西村有关系吗扩展阅读
1、第一产业
2012年开始,华西的农业已经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主要由园艺中心、无公害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稻麦油料基地等组成。智能化温室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
2、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全村58家企业(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已形成带管、毛纺等六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10000多只产品的生产规模,有50多只产品获省、市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华西村”牌系列酒、烟畅销四方,“仁宝”牌、“华西村”牌西服、衬衫等产品已成为“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三公认”(用户公认、专家公认、主管部门鉴定公认)产品。
华西集团
2012年,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大多数企业已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所生产的面料、西服、化纤、针织染整、线材、热带、法兰等系列产品,现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并远销亚、欧、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且,还创造出驰名国内外的“华西村”牌和“仁宝”牌系列名牌产品。同时,“华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称其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华西海工
2010年2月,“华西5000”全回转起重工程船进入筹备阶段。于2010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8月,“华西5000”全回转起重工程船举行开工仪式。2010年10月,华西海工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行。2012年5月,“华西5000”试吊4950吨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2013年月1月22日,华西海工圆满完成第一个海上施工项目——绥中36-1项目二期调整项目。2013年3月13日,华西海工成功召开了“走向海洋,服务世界——华西海工发展论坛”。2013年3月29日,华西海工全回转起重支持船“华西900”在完成吊重实验。
3、第三产业
华西集团未经审计营业总收入为265.66亿元,净利润3.08亿元。传统工业企业对华西村的利润贡献比例已降至37%,而约有64%的利润贡献来自服务业。
2011年10月8日,由华西村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的高328米的“黄金酒店”。
华西村自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
村内设有中、高档床位3500多张,餐饮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适合各类层次消费。华西村自1974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江南田园旅游中心,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考察、访问。
B. 无锡江阴市为什么这么发达,和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很有关系
江阴发达源于她处在长江三角洲,周围有大城市;再者江阴在长江南岸,有港口,方便货物运输,,,华西村只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典范罢了,没有这地理优势也就没有华西村。。。
C. 华西村股票代码
000936 华西股份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设立的上市公内司。1999年7月13日,经中容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1999)81号文批准,公司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创业投资及相关咨询业务;从事非证券股权投资活动及相关咨询业务;受托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受托资产管理(不含国有资产);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危险化学品的销售(按许可证所列项目经营);化工原料(危险品除外)、化学纤维品的制造。
D. 华西村是怎么成为神话的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最富村负债389亿,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文章在网络上发酵。
该文称,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华西集团总负债高达389.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78%,有息负债245.7亿元。大公国际于2017年7月17日的信用评级显示,华西集团截止2017年3月止,总资产541.26亿元,利润总额为0.5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83%。可以说,文中负债情况基本符合事实。
如果说信贷支持是华西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获得最早的政治红利,那么自2001年以来通过并村获得的土地资源和收入分配模式则是目前还在享用的政治红利。不过,华西村到底能走多远,作为一个企业,还是需要其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不过从目前来看,华西村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还稍逊一筹。
华西村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E. 华西股份是华西村的吗
华西股份不是华西村的
F. 华西村成功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政策倾向,经济发展环境好,基础设施配套,当地人民素质比较高
G. 这么多年来华西村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集体凝聚力、经济紧扣政治。 华西村的灵魂人物吴仁宝,牢牢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不断开拓创新,带领村民搞“集体”企业而致富。其中还有关键一点,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成为时代的典型,树立了较高的政治威望,为华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病逝之后,华西村发迹的神话,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除了股价一路下滑之外,两年前大张旗鼓开幕楼高74层的“华西龙希国际酒店”,目前仍处于亏蚀状态,华西钢铁更因亏损已在年初关门停产;村民今年股份分红,部分被改发消费券,并且只能在村内消费,村内“内需”一片兴旺,不少村民更持券入住龙希大酒店,而且一住就一个月。成功以村办企业模式带领华西村致富的吴仁宝,一度是全国共产党党员的楷模,除了得到中央的肯定之外,各地干部亦纷纷率团到华西村聆听吴仁宝的演讲,亲自了解华西村的实际状况,对村民居住的欧陆式别墅,对全国第8最高大楼拔土而立,莫不啧啧称奇,艳羡不已。
根据新京报报道,吴仁宝今年3月病逝之后,上市公司“华西股份”举行股东大会,部分股东对股价持续下跌表示不满,又批评大股东“华西集团”迟迟没将优质资产注入“华西股份”,导致公司股份持续疲弱。华西股份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股价面值为8.3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全中国第一家村级上市公司。2002年之前,这只股票的价格在20至30元之间徘徊,但从2011年开始,华西股份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的下跌通道,截至4月16日早上,每股股价只有3.55元。股价下跌主因是华西股份赚钱的两大支柱钢铁和纺织业绩疲乏,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的不锈钢厂由于2012年出现亏蚀,今年春节后就关门停产。该厂的总经理杨永昌也是华西村党委书记,杨说,由于行情不太好,一些电炉炼钢的项目也已经停了下来,但轧钢的项目还在根据订单量进行生产,为了节约成本,现在都是“以销定产”,并非满负荷生产。至于一度吸引500个中外记者采访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副总经理戴立明亦指,酒店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加上受中央力倡节俭影响,预料酒店收入难有大幅增长。
为增加村企收入,华西村去年已对村民股份分红政策作出调整,降低现金分红比例,并将一成二股金以消费券的形式下发。这些消费券只能用于村内的酒店、商场,村民使用消费券可“扩大内需”;现不少村民均持券入住龙希大酒店。为了安排村民有序入住,华西村甚至为村民安排了时间表,每个月都有几十户的入住安排。在龙希酒店,不时有村民的孩子在大堂嬉戏玩耍,这里已经成为他们新的乐园。造价高达30多亿元的龙希酒店,位于酒店60楼的金汇所内一头由纯金打造的金牛,价值高达3亿多元,成为旅客的焦点。
不仅是酒店,华西村的直升机观光、婚庆等服务项目,对“内需”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
在吴仁宝的领导下,华西村趁着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规划了新农村计划,开办了多项村办企业,包括五金制造业、农业、发电、化纤、酒店、地产和旅游,以及到了最近还经办以直升机为主的航空和远洋航运等企业。
H.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比较华西村和小岗村的发展方式
小岗村在进行改革之前是非常贫穷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就是对小岗村的明了的写照。在改革的前一年,一个劳动日只有1角2分钱。在当时,一斤大米虽然便宜,也得1角8分钱。干一天活得到的报酬卖不到一斤大米。小岗村人的生活是以大米为主的,可见小岗村人当时的生活窘迫程度。改革头一年,不但交足了公购粮,而且小岗村人的粮食吃不完了。小岗村改革的成功,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很快他们都大变样。在当时,虽然与小岗村改革以前一样的村庄不多,但是,只是稍微比小岗村好一点而已。一般农村劳动一天的收入在1角到两角上下,生活也是难得温饱,非常窘迫的。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之后,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全国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由于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彻底变了样。少数在改革前比较好的村庄,如华西村,大寨,也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华西村,素有“南大寨”之称。因为过去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发展非常,,因为小岗村的改革放开了手脚。可以大干过去错误认为的资本主义,再加上小岗村改革使他们能够社会化组合,提高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成为“天下第一村”。全国农村无不是因为小岗村改革得到了发展的最好机会,发展起来了,小岗村改革使农村全部得到了益处。
华西村在改革前就在暗地里顶着干,但是终究因为是在暗地里顶着干而展不开手脚,发展速度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虽然比其它的农村好,但是,距离它自己能够发展的速度相差很远。小岗村的改革改变了旧的经济机制,使华西村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发展,不再跟在他人的后面大呼隆地干,走自己的路,所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富裕是非常富裕的了,但是,因为他利用了自己独有的条件,这是其它农村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能移植到其它村庄。比如,吴仁宝特有的发展经济的灵活头脑,所以有一个村庄就是得到华西村的经济援助也不行。后来,华西村把它合并到华西村才发展起来。所以,华西村的经验是不能移植的经验,只有在吴仁宝的领导下才行。所以,华西村要想使全国农村得到益处,成为华西村,只有合并到华西村才行。但是,就是华西村“全身都是丁”,比起全国农村的数量来,也没有几个。所以要想使全国农村都得到华西村的益处,是远远不行的。因为华西村靠的是自己特有的条件,而不是改革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所以,小岗村改革虽然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第一,但是,农村普遍推行小岗村模式,效果非常大。而华西村不行。
这就是小岗村、华西村发展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之中,对我们是启示是:
1、改革是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高速度发展。不管是华西村还是南街村,都是如此。华西村在改革前是比一般的农村发展的,但是,从华西村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和改革后的发展速度比较来看,华西村的在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速度,而且比较起来其速度应该是相当底的。不管华西村如何自己认为(或者许多人也认为),华西村是一个坚持了集体化道路(应该如实地说是大呼隆集体化)的典型,但是,如果细细考察起来,华西村已经不是那样的大呼隆集体化道路,而是改革以后的责任制或者是大包干的集体化道路。在华西村,虽然福利比较高,但是,福利制度不是共产主义的分界线,恰恰它只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个过渡点,共产主义的标志不是福利制度,而是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如果福利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的标志的话,那么,就应该说,西方国家早已是共产主义了。华西村也没有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只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的出现创造的过渡形式。因此,华西村只能是和全国一样,还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在有的方面因为发展程度因有些差异而已。比如福利制度,因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甚至没有,仅仅是如此区别而已,别无其它。南街村也是如此。因为改革,华西村和全国一样,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起来,使大呼隆的生产劳动制度变成了责任制的生产劳动制度,更加好的执行了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因为华西村多少保留了一些大呼隆集体化的制度的成分(其实是把福利制度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生产劳动形式,只是讲出勤,不讲效率),所以,在它有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时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它远远没有能够达到能够帮助周边村庄发展的应该有的能力。南街村只是更加多的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劳动生产的形式而已。但是,因为改革为它的发展创造了诸多的条件,所以,它趁改革的东风,发展起来了。所以,它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它恢复了大呼隆形式的集体化,而是改革的力量。恰恰正因为它在许多地方逆改革而动,所以,它的发展缺少强劲的势头,没有几年,就出现了挫折。现在,他们或者开始认识到了,在工商业生产方面实现了股份制。这些都证明,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如果不相信改革,似是而非,甚至拒绝,发展只能够是一时地,不能持久的。只有不断改革,反左防左,才是发展之路。
2、不管是大呼隆集体化或者是责任制集体化,都一样能够使全体村民共同致富,虽然大呼隆集体化致富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有一个大公无私的甘愿奉献的带头人。但是,只是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但甘愿奉献(没有这一点,他是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共同致富的),而且,他必须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力。如果没有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一定不行的,甚至只知道苦干而是盲干的带头人不但不能发展,反而使经济倒退。所以,社会化和各尽所能才非常重要。近来,有一些人在鼓吹恢复到大呼隆集体化,说只有那样才是共同致富之路。这之中不乏一些村委带头人。他们要求中央重新走大呼隆集体化之路,说那样才是发展的根本。可是,他们或者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愿意知道与考虑,他有能力带领群众吗?如果他有能力,他自己已经发展起来了,那么,谁阻止群众跟他一起发展呢?如果他现在只有一腔热情,而他自己也没有发展得像个样子,那个群众又能够相信他能够带领他们致富呢?不要太相信自己,相信群众吧,还是干一些实事让群众看到,你没有准备欺骗他们,相信你是一个好手,群众自然会跟你一起发展的。如果群众不相信你,还是希望你不要强迫他们承认你是他们的救世主,让他们各尽所能,或者让他们跟他们认为能够使他们得到好处的人自由合作,一定比强迫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