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上市公司浑水

上市公司浑水

发布时间:2021-05-20 07:41:32

A. 有没有比上市公司市值高的非上市公司

所谓市值,就是市场价格,没有上市的话,也就没有在外流通的股票,也就不存在市值这个概念,也就是说,非上市公司的价值就不好用市场来衡量。当然,对比一些其他指标还是可以比较的,比如总资产、净利润等指标,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非上市企业的总规模(比如拿总资产或者净利润比较)比很多上市公司要大很多,但是选择上市时企业内部的事情,有些企业觉得自己不缺钱,也不需要发行股票去融资,就没有选择去上市,典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特别是华为,他每年的净利润甚至都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是典型的“我不缺钱,也不趟资本市场这锅浑水”类型的,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公司,阁下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B. 老干妈称坚决不上市,上市会带来什么影响

有些企业挤破头都想上市,有些企业有能力上市却不愿意上市。股票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融资功能。企业上市最原始的出发点是,获取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经营扩张,比如补充生产线,扩充产能。

然而,企业上市后,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诱惑力极大的资本利得,促使股票持有者想方设法拉升股价,例如虚构利润表,并购其他企业,更换实际控制人等等手段。

C. 做空上市公司所说的浑水是什么意思

浑水是一家专业做空的公司,在全球交易市场寻找问题公司,放空该公司股票,赚取超额收益。

D. 如何客观的评价浑水公司

客观的评论浑水公司,你可以这么说,公司是赖子公司,没有人性化管理,并且还有拉帮结伙的现象。

E. 关于做空机构(如浑水、香橼)的报告

香橼公司,老板员工就一人,他能一击致命,并不说明他强,而是对手太“弱”,中概股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太大。不过他的专业之处在于他专职于做空调查,并且遇上了中概股,这种十年难遇的做空对象。他们的手段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公开数据,其次就是类似于私家侦探一样的实地调查(这是美国监管当局做不到的),还有就是寻找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等一些程序上的、规则上的漏洞。

您所谓的“看做空机构的报告”的对象是谁?投资者么?个人觉得报告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报告”这个事件以及背后的利益群体的做空行为。普通投资者信息一定是滞后的,而且不一定有能力鉴别信息,另外,做空机构的狙击行为可能就在一天之内的某个十多分钟时间,这个时候任何新闻、数据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情绪和瞬间的交易行为。

不知道您是金融专业、财务专业,还是什么专业?个人觉得中概股退市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都不大。一是中概股的上市热潮和退市热潮都过去了。二是历史不会简单重演,经过这一次的海外资本市场洗礼,中国创业者都吃一堑长一智了,以后这种简单的财务造假现象不大可能再现(要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么变得更复杂),即使再现也是个案,不会打上中国概念的烙印了。就好比现在A股的新股IPO,ST股重组兼并等等,再也不会简单的重复了。

纯粹个人观点。

F. 浑水发布匿名做空报告指瑞幸财务造假,浑水是什么来头

浑水是一家知名的做空公司,研究公司

浑水是一家名的一家做空公司,这份报告出来之后,可想而知瑞信的股价一定会大跌,但是如果这份报告不是有浑水公司发出的话,可能效果不会这么大。 因为浑水公司曾揭露四家公司,运用真实的研究报告,导致这四家中国经营的名气因浑水公司的结论股价大跌,被交易所停牌或者摘牌。如果是无名小卒发出的,一定会遭受质疑,但是由知名公司研究后再发出市场的信服力就非常的高,可想而知的这次股价暴跌,一定会有很多人在其中获利。

G. 在上市公司做过销售,会比一般的公司做销售,好找工作吗

先说一个小问题哈,上市公司不一定就意味着大公司,有一些大公司也未必是上市公司内,这个在中容国还是值得商榷的,我个人感觉你提的这个问题,应该是认为在大公司干过,会更好找工作。

如果是这样,那咱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讨论问题。不可否认,大平台出来的销售,确实更受欢迎一点,一个是接触的层次不同,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多元化,眼界也会更广;再一个就是往往大公司的门槛会比较高,竞争也比较激烈,如果在这环境下你不仅生存下来,还能有所建树,那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自然别人看你的眼光也会不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凡事无绝对,老话说的好,打铁还要自身硬,真的有能力有本事,甭管你从哪出来的,都好找工作,大公司出来的销售我也接触过不少,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也不在少数。只能说到大的平台,通过锻炼自己,提高能力,找工作会更好找,小公司自己做出成绩了,一样别的同行会抢着挖你,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好好加油工作才是真的。 来自职Q用户:树欲静
销售还是看业绩的,大公司做过的,在工作流程、规范上会好些,但最后还是业绩说话。 来自职Q用户:翡翠

H. 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虚构利润,如何虚构法,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评:应为工业和商业企业)都(评:通常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评:1.典型分录:借:应收(其他应收)帐款—A关联企业 贷:主业(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注:税金不是必然的,通过此类交易即虚增了收入2.与关联、关系企业交易还不是最恶劣的,恶劣的是无中生有,虚构交易,有人说了,不是有审计查帐么?上市企业年报确有CPA法定审计,但是审计是①抽样审计,这种技术从本质上决定了必然会有漏网之鱼②审计成本决定了,比如,对应收类往来审计一般会发“询证函”进行测试,但实务中往往是企业代发或审计人员有意规避疑点企业,再者,不是除了“询证函”还有替代程序吗?对,也有,但是这种替代的效果也是往往不佳的3.再恶劣一点的,本企业记录与对方企业的半真半假的业务,不是全部真实记载,不同品种,不同规格有漏有溢,浑水摸鱼)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评:你有疑问有如何,你能够找到几只白乌鸦?你会说,找相对白一些的吧,这就主观成份相当大的,你要不要听听股评家、证券分析师的专业意见?)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评:坏帐核销也是纸面游戏的一个方面)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评:真实进行货物流转算是比较老实的,基本上这么做的人不多,实际上,有很多企业纯粹是纸上往来,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都是,这当然牵涉到不是一个部门,不是一个人员,但是内控制度且不说是否健全,就是健全也得看是为了控制谁的),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评:如前所述)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评:而“其他应收款”中的“其他”明细子目则极为恶劣,又乱又烦。即使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难度也是很大)。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评:为此,又规定了“其他应收款”也列入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实际上包括“坏帐准备”在内8项准备实是企业调节利润的蓄水池)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评:由此想到了一个典型的“虚假注资、抽逃资金”的做法,第一步: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贷:股本—股东 第二步:借:其他应收款—股东 贷:银行存款等,当然:1.这两步之间视不同企业有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差 2.在目前的企业中很少能够看到这么NUDE的做法,但也只是多加进了几个往来,曲折隐晦些而已)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I. 浑水公司的如何获利

“不透明也可以产生赚钱的机会。”美国第三方研究机构浑水研究的网站上如是说。当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假在国内被炒得轰轰烈烈的时候,包括揭发者浑水公司在内的关注度也大幅提高。浑水公司的创始人卡森·布洛克,35岁。2005年,布洛克在法学专业毕业之后,便来到了中国。浑水公司的网站介绍称,布洛克是一个熟悉法律的企业家,而浑水的研究团队则是那些熟悉中国商业规则的人。

2010年7月的时候,布洛克创建了一项在线服务Muddy Waters Research(浑水研究)。2010年就是因为浑水公司对绿诺科技的揭露,促使了绿诺科技在美退市。

浑水对于绿诺科技的关注是从2010年9月份开始的。因为当时浑水公司看到了《巴伦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及绿诺“已经换了三个审计师,四个首席财务官,并两次调整以往的财务报表数字”。

2010年11月10日,浑水发布了一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质疑绿诺科技伪造客户关系、夸大收入以及管理层挪用上市融到的资金等。绿诺科技的股价很快大幅下跌,随后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对绿诺科技发起了集体诉讼。

该律师事务所称绿诺科技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2009年年报与公司向中国审计机构递交营收存在严重不符。最后,在绿诺科技承认两份客户合同造假的前提下,纳斯达克向其发出了退市通知。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像浑水这样的第三方研究机构有很多。“他们中的一些可能靠研究报告盈利。而有很多会和律师事务所、投资人达成合作,这种合作不一定签协议。”一位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人士表示。

“但会结成一个同盟。各种基金和投资者事先卖空该股,然后第三方出具不好的报告,之后是律师们的集体诉讼。”该人士介绍说。

“这些律师们诉讼开始是没有律师费的,如果投资者获得赔偿之后,他们便得到了相应的费用。”财富指数资本集团总裁黄山说。

布洛克则向《巴伦周刊》表示,在公布报告之前,他会做空这些公司的股票。

无论怎么说,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游戏。

(9)上市公司浑水扩展阅读

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结合是了解一个公司真实面貌必做的功课。在选定攻击对象后,浑水必对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开资料做详细研读。这些资料包括招股说明书、年报、临时公告、官方网站、媒体报道等,时间跨度常常很大。

比如在调查分众传媒时,浑水查阅了2005-2011年这六年时间的并购重组事件,从中摘录了重要信息,包括并购时间、对象、金额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做了顺藤摸瓜式的延伸,进一步查阅了并购对象的官网、业务结构等。

理论上讲,“信息元”都不会孤立存在,必然和别的节点有关联。对于造假的企业来说,要编制一个天衣无缝的谎言,需要将与之有关联的所有“信息元”全部疏通,对好“口供”,但这么做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造假的企业只会掩盖最明显的漏洞,心怀侥幸心理,无暇顾及其他漏洞。

而延伸信息的搜索范围,就可以找到逻辑上可能存在矛盾的地方,为下一阶段的调研打下基础。比如浑水根据公开信息,层层挖掘出了分众传媒收购案中涉及的众多高层的关系图,为揭开分众传媒收购案例内幕提供了重要线索。

J. 浑水做空上市公司多次得手,给A股带来什么暗示

要多方位学会对冲机制,不能仅投资于a股,空头行情顺势而为。如果不会做空,可以暂时退出,选择其他投资理财方式。

阅读全文

与上市公司浑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青岛外汇交易培训 浏览:699
黄金价格4月3日 浏览:735
什么贷款软件可以当天放款 浏览:748
汇添富科创解冻资金好久到账 浏览:546
股票知识知乎 浏览:813
北京专业珠宝翡翠小企业贷款2016 浏览:935
富国中证指数分级基金净值 浏览:196
通过c轮融资 浏览: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稳健 浏览:286
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浏览:321
中国黄金集团投资公司 浏览:937
如何把握股票时间和价格关系 浏览:459
燃油价格和PTA有关联吗 浏览:958
银融国际融资公司 浏览:966
2019年5月22日纸黄金价格 浏览:478
后门融资假说 浏览:367
中国银行理财很低 浏览:872
私募基金持股合伙企业 浏览:683
金易国际期货平台 浏览:397
做医药理财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