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上市公司差错追溯调整

上市公司差错追溯调整

发布时间:2021-05-23 18:09:21

A. 对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是什么意思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追溯调整法在会计处理时有四个步骤:
1、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规定。
2、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即将累计影响数及相关项目记录到变更年度中。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以及利润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
4、附注说明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B. 修改非经常性损益算会计差错更正吗

修改非经常性损益算会计差错更正。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以下简称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如果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存在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处理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即调整会计报表期 初留存收益和有关项目,并相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和金 额,而非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及相关项目。避免将前期财务报表存在的 重大会计差错直接计入发现当期的损益,是目前流行的收益列报“损 益满计观”的一个例外,这种方法有助于本年度收益的如实反映。但 是,追溯调整法不影响当期损益的特点同样可以被公司操纵,成为调 节收益在不同会计期间“分配”的工具。在我国目前会计差错更正屡 见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情况下,考察会计差错更正问题无疑具有现 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往往与监管政策(如配股政策、特别处理 政策、退市政策)相联系,主要手段是操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资 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以及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具体项目包括营 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线下项目”(主 要包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 意。近两年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颁布实施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空间。例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等具体会计准 则的修订,《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 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发布,修改配股和增发条件将净资产收益率 的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发布关于税收减免与返还、政府补 贴、财政拨款的审核标准备忘录等等。

C. 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区别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区别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D. 财务报表已经对外报出就不能追溯调整差错吗

不是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
1、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2、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3、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E. 审计:关于追溯调整

追溯调整只是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调整而言的。企业会计账务处理不存在追溯调整的问题,只是将影响上年损益的事项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审计人员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结束后所提出的审计调整分录,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提出的(企业已封上年会计账簿),实属期后调整事项,因此调整分录应符合《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等的规定。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提出的审计调整事项在征得企业同意后,直接调整所审计年度的会计
报表,并可能追溯调整再上一年的报表数据,但企业作出会计处理,却是在审计之后,而不应当
返回上年去改账。

对照以上所说的看,你的分录处理把支出列入管理费用是不正确的,应该直接调整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另外,没入帐的收入也没有提出分录意见。

审计“追溯调整”其实是一种事实描述或处理建议,所以你还应该分笔、分时间进行逐笔说明,不能采取一笔汇总完成的分录方式。

F. 重大会计差错如何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G.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会计差错占比多少要对外公告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如某企业提前确认未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现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加以调整,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报表阅读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H. 追溯重述跟追溯调整不一样吧,重述不用调以前年度的报表,只用调期初数,而后者还要调整对应年度的报表

不是的,都要调以前年度的报表。
追溯重述法与追溯调整法的区别:
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涉及到损益的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到损益的不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追溯调整法和追溯重述法是一样的,以前就一种追溯调整法这一个说法。
现在是将会计差错专门说成是追溯重述法,而政策变更说成是追溯调整法,方法处理思路是一样的。
追 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 整期初留存收益。追溯调整法的步骤:(1)计算累计影响数;(2)进行账务处理;(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附注说明。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I. 追溯调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重大前期差错更

你说的是没错,会计政策变更并不表示以前年度的损益有差错,所以涉及损益项目的调整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而是直接通过“利润分配”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但是,因为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只能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所以这一题应该是不能写分录的。因为是不能变更的,所以你写的分录也是不对的,你写的这个变更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企业如果非要变更的话,那也不能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只能勉强作为前期差错更正了,所以书上的答案就是这样的思路,把它作为前期差错更正,用的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调整的

J. 重大会计差错如何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阅读全文

与上市公司差错追溯调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权在券商和期货公司 浏览:813
红枣期货和价格换算 浏览:651
红枣期货即将上市 浏览:878
爱建信托客服 浏览:508
基金外包服务市场 浏览:293
融资融券c 浏览:125
2015年神秘资金 浏览:909
黄骅外汇 浏览:832
悟空理财体验金什么用 浏览:327
择期外汇交易是 浏览:844
投资大连油亏损情况 浏览:532
尿素期货有 浏览:585
资金占用监管核查的专项说明 浏览:312
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的区别 浏览:922
基金华夏2号净值 浏览:873
2018年投资者信心 浏览:74
融资入股协议 浏览:166
马云健康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992
父母投资 浏览:708
五一后基金行情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