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发布时间:2021-07-13 17:49:34

A. 20国集团的财长会议

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地点德国柏林;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会议,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会议,加拿大渥太华;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会议,印度新德里;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会议,墨西哥莫雷利亚;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会议,德国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会议,中国北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会议,南非开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会议,美国华盛顿;
2009年4月2日,第11次会议,英国伦敦;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第12次会议, 美国匹兹堡
2010年6月4日至5日,第13次会议,韩国釜山 时间:2009年9月24日-25日
地点:美国东部的老工业城市匹兹堡
主要议题:·确保经济持续复苏 ·全球经济再平衡
·刺激政策退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监管改革 ·限制金融高管薪酬
·IMF改革与增资 ·汇率和储备货币问题
峰会成果:
1、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领导人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经济活动,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
2、各方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领导人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3、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份额领导人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 基金 组织的份额提高到至少5%以上。
4、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投票权
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
5、改善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
领导人承诺在2010年年底前制定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改善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将在2012年年底前将其全部付诸实施。
6、争取通过气候谈判协议
领导人承诺将竭尽全力,争取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
通过相关谈判达成协议。 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于当地时间15日在法国巴黎闭幕,此次会议实在全球经济尤其是欧债危机深度演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吸引了各方关注。
会上,各成员国财政领袖支持欧洲方面所列出的对抗债务危机的新计划,并呼吁欧洲领导人在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对危机采取坚决行动。此外,与会各方还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的大银行风险控制全面框架。
在本次财长会上,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欧洲施压,要求该地区领导人在2011年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上“拿出一项全面计划,果断应对当前的挑战”。呼吁欧元区“尽可能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影响,以便解决危机蔓延的问题。”
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欧洲官员正在考虑的危机应对方案包括,将希腊债券减值多达50%、对银行业提供支持并继续让欧洲央行购买债券等。决策者还保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更多援助,配合欧洲行动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是否需要向IMF提供更多资金则意见不一。
当天的会议还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新规,包括加强监管、建立跨境合作机制、明确破产救助规程以及大银行需额外增加资本金等。
根据这项新规,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将被要求额外增加1%至2.5%的资本金。据海外媒体报道称,二十国集团财长正在考虑一个包括大约50家银行的名单,二十国集团将于11月3日至4日举行的首脑会议期间公布这些银行的名单。
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采取协调一致措施,以应对短期经济复苏脆弱问题,并巩固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基础。所有成员都应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并扩大就业。 2013年7月19日至20日,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将在莫斯科召开。虽然峰会网站还未公布具体议题,但这并不妨碍外界对会议议题的猜测。俄罗斯负责G20事务的官员就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影响可能是莫斯科G20会议的议题。
然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缺席会议,这给热门议题泼了一盆冷水。有分析认为,除了日程安排的问题外,伯南克不出席G20的更深层原因是,为了给自己留出更多政策弹性,美联储更趋向于用模糊的政策预期引导市场。
伯南克缺席
“G20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国货币政策步伐,其中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议题的焦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孙立坚预测说。
伯南克曾在6月中旬指出,美联储可能2013年稍晚时候逐渐减少资产购买规模,并在2014年年中结束量化宽松。伯南克的相关言论重创全球金融市场。“此言一出,市场反应非常激烈,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变没有做好准备。”孙立坚说。
在一番政策试探后,伯南克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2013年7月17日,伯南克表示,美联储的资产购买计划依赖于经济和金融市场进展,并不存在一个预设的程序。
“伯南克是研究经济大萧条的学者,他最害怕的是刺激经济政策退出过早,导致刺激政策前功尽弃,打断经济复苏。”孙立坚说,“但G20参会国更希望美国给出明确的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表,给其他国家适应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更多分析认为,伯南克缺席G20更深层的原因是,美联储根本无法,也不能给出退出量化宽松的准确时间。“伯南克试图用模糊的政策预期引导市场,给美国经济复苏以政策弹性。”孙立坚说。
专家观点
新兴经济体正高度警惕美联储的退出政策。韩国财长玄旿锡7月16日提醒说,美国在有所行动前不仅要考虑国内形势,还要考虑到对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玄旿锡警告说,如果美国退出QE处理不当,将可能使新兴经济体受到重创,进而缩减从美国的进口,最终美国经济复苏也将受到影响。
“令其他国家最为担心的是,美国对收缩货币政策时机的选择,如果突然退出,或者提前退出,只要与市场预期不符,就会演变为黑天鹅事件,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造成流动性危机等糟糕的状况。”孙立坚指出,“因此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协调也非常必要,而伯南克的缺席是令人失望的,这让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更为乐观,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各国可能在逐步退出QE方面形成共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和欧洲退出QE的速度将比美国慢很多。不仅在退出QE方面将可能形成共识,美国还将在此次会议中向新兴经济体作出妥协,即由于QE退出导致的大量投资撤出新兴经济体所造成的损失方面,美国保证退出QE后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分担。
贸易磋商
相比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少专家认为,促进国际贸易、加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快投资开放(如中美投资协定)在会议上更有讨论的空间,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将竭力推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大框架的构建。
有趣的是,此次G20会议之前不久,中国与美国才结束了第五轮中美战略对话,中美财长以及央行负责人仅隔几天又再聚首G20。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巿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最终结果,将以中美战略对话达成的协议为基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态度将对G20有重大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预测:“G20会议可能仍会讨论经贸议题。”
不少专家指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余地已经不多,政策空间已经很小,世界经济复苏遭遇瓶颈,推动进一步复苏的落点是实体经济的合作,各国互补经济短板,才能促进整体的经济复苏。但是专家们也强调,这个议题想要达到实质性进展仍然比较困难。
桑百川分析,从目前来看,区域范围内的贸易合作比较容易达成,而多边、更广范围的贸易协定达成的难度却在上升。“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没有更加猖獗,但在经济复苏遭遇瓶颈的背景下,贸易环境是否会恶化还很难说。G20会议如果能促进全球贸易合作,那么至少能阻止采取贸易保护姿态的国家走向极端,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收敛。”
“虽然达成多边贸易协定比较难,但是G20国家还是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即不为了本国经济复苏或增加本国就业,制造贸易壁垒。”桑百川说。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5年9月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落幕。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以及国际税收合作等议题。5日晚发布的会议联合公报承诺,将采取果断行动推动全球经济步入正轨,对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抱有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介绍了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情况和国经济状况。周小川强调,尽管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并未改变,仍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计划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楼继伟指出,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并按照既定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开放。
G20联合公报指出,当前一些国家经济走强,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低于预期。会议要求各国谨慎调整政策行动并开展清晰沟通,使负面溢出效应降至最低,减少不确定性并提高透明度。会议注意到,随着经济前景有所好转,部分发达经济体或将收紧货币政策。
公报说,各国应根据近期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并将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维持在可持续水平。会议承诺将继续及时、高效地落实G20全面增长战略,以扩大需求、提高潜在增长率和增强包容性。
会议认为,促进投资是各国的当务之急。G20各国制定了国别投资战略,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会议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的落实一再拖延深感失望,强烈敦促美国尽快批准该方案,并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1月关于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评估取得进展。
公报说,会议承诺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公平且现代化的国际税收体系,期待于今年10月完成关于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的全部15项行动计划并提交安塔利亚峰会。 2016年中国将成为G20主席国,届时将在上海举办贸易部长会议。2016年,中方争取在土耳其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实现G20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推动G20为全球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
中方已经启动2016年办会的筹备工作。在贸易投资领域,有不少G20成员和国际组织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推动G20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为深化G20贸易投资合作提供机制保障;促进多边和区域的协调,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合力;加强跨境投资政策交流合作,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强劲增长;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提升开展贸易投资的能力等。中方对这些建议持开放态度,将深入研究,充分征求有关各方的意见建议,争取拿出一份体现各方共同意愿、聚焦当前主要问题的贸易投资议程,推动G20贸易投资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期待与各方一道,充分考虑各类国家的关切,积极引导构建有助于体现发展需求、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经贸体系,争取在产能合作、贸易融资、促贸援助、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积极务实的合作倡议,推动实现包容、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中方提出三项倡议:一是增强贸易的动力。中国愿与相关国家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附加值和贸易增加值。二是降低贸易的成本。中国愿与有关国家合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降低贸易的物流成本。通过发展“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降低贸易的交易成本。通过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降低贸易的政策风险。通过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进程,降低贸易的市场准入成本。三是完善贸易的机制。G20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促进经济增长是G20的核心任务。G20成员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贸易额超过全球的70%,有必要、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贸易投资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各方应积极研究将G20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使其成为年度会议。

B. 20国峰会多长时间一次,什么时间呢

G20(Group of 20,也有人称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确立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性称呼,这个集团是在第五次的部长级世界贸易组织(WTO)会议时首次出现,该次会议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开,日期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此一词创的渊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来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声明,即《巴西利亚声明》,该声明中表示:“…主要的贸易伙伴仍必须卸除他们国家中较弱竞争项的贸易保护顾虑…并强调这对现有回合的贸易协商谈判来说将极为重要,尤其是对推翻贸易保护政策及贸易扭曲实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决议推行他们所提倡的贸易自由化。”
虽然如此,但G-20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一份文字发表回应中,这是一份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EC)与美国针对坎昆与会的部长所提出的农产品共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一份由20个国家所签署的文件,之后并重新发布,成为9月4日的昆坎部长及文件,此 份文件针对之前欧盟与美国的农产品提案提出另一个可行的替换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标示着是由G-20所订立。
集团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签署的国家为主,之后又有许多次变动,也因此产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称词,一直到最后才定为G-20,以文件制订当日为依据。
在贸易协商中,这个集团催促富有国家终止对农场主的补贴,并且在他们所属的农业项目上反对自由化。G-20拥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农场主以及22%的农作物输出。
自从该次的提创,团体的会员也有所变动,之前的会员有: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秘鲁、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会员主要有四个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经常合称为G4集团(G4 bloc)。
G20成员国创始
二十国集团 (Group 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
二十国集团标志
[编辑本段]宗旨
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漫画:20国金融峰会应对金融危机
[编辑本段]成员
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编辑本段]运作方式
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
[编辑本段]特邀代表
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C. 2019年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哪里举行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21日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2019年G20(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举办地为大阪市。

此前,围绕此次G20峰会,爱知县和福冈市也表明有意成为举办地,也曾传出探讨在千叶市等地举行的消息。不过,多数意见对大阪市在住宿设施和机场交通等方面的优越性给予肯定。

大阪府和大阪市于2017年11月向外务省提交了以人工岛咲洲的“INTEX大阪”作为会场的计划方案。大阪方面认为,如果能成为G20举办地,将有助于提高国际知名度以便申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因而一直在向政府做工作。

恭喜恭喜!

D. 20国峰会是什么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或衰退版,为防止全球经济的进权一步陷入衰退的困境,除了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即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包括欧盟、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在内的20国集团领导人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除了寻求解决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之外,此次峰会还将探讨如何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世界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将正式启动。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联合国秘书长以及金融稳定论坛主席也将应邀出席。
对于此次峰会的意义,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高柏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看待金融危机,还是看待即将举行的这次峰会,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历史正在被塑造,一个国际金融秩序被重新设计和构架的进程已经启动。

E. 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收费多少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本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欧洲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低迷,G20应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上,欧盟财长在一份草案中强调,G20成员国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全球经济继续稳健复苏,并在2018年取得额外两个百分点的增长。
对此,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G20有能力在财政、货币以及广义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上发挥显著作用,但其作用在金融危机后迅速下降,目前急需它再次扮演重要角色。
埃里克松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G20的首要任务是给各国政府施压,促使全球央行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避免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竞争性贬值。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认为,G20成员可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债权方,如欧元区、中国、日本,其增长依赖外需,货币政策较难起到刺激作用;二是债务方,如美国、英国,其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但结构性原因导致增速下降;三是大宗商品出口国,目前经济疲弱、深陷赤字。
格罗斯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负利率有利于债务方,却不利于债权方,因此美英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不见起色。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非常“平庸”,但并不算太坏。鉴于上述三个群体的利益和问题不同,G20会议最可能达成的协议是,更多实施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并在必要时使用财政手段。
他还说,债权方央行,尤其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必须停止使用可能适得其反的宽松货币政策,而应该让经济自行恢复,即使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F.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历次情况

◆1999年12月16日德国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国财长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与会者达成了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对付金融危机的“蒙特利尔共识”。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推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这些机构的透明度;继续朝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方向努力,以增强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债务沉重的国家进行援助,并协助这些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华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渥太华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在美国“9·11”事件后各国如何在财经领域就打击恐怖主义开展合作等问题。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国第4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主要就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经济全球化、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发展援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亚
2003年10月26日,20国集团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亚举行第5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与会代表就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处理、打击国际恐怖活动的融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国柏林
2004年11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第6次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德国财长艾歇尔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本次会议将主要讨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进一步增强20国集团的地位与影响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第6次会议结束后与德国财长艾歇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于2005年担任20国集团会议的轮值主席国。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国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各种重要的全球经济问题,重申了在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此次会议除发表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作为两个具体成果,还发表了《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和《二十国有关全球发展问题的声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届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会议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并探讨了能源与矿产问题的解决办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开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南非开普敦郊外的克莱蒙德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就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等问题。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圣保罗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4日英国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举行,并发表联合公报,同意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国伦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战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韩国庆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金融监管改革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项改革协议,欧盟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会代表在上海合影。 27日于上海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亦坦承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报同时也提出,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仍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
这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前20强将无所作为。根据公报,G20成员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来提振增长。 2009年3月14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霍舍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重要议题,并就将于4月2日举行的第二次G20领导人峰会筹备进行了讨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增长明显放缓,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增长下滑的压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当务之急是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大经济刺激措施的力度,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积极落实G20华盛顿峰会在加强金融监管、增强市场诚信、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共识。金融稳定论坛(FSF)已决定将其成员扩大到所有G20成员国,这将有效地增强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合法性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为FSF在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奠定基础。为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性联合监管,FSF正在积极组建联合监管机制。此外,FSF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加强监管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
会议决定将为国际金融机构寻求各种可能的动员资金和流动性的方式,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议认为基金组织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资金,包括进一步通过双边支持,显著扩大和增加“新借款安排”,并加速份额审查;决定确保所有多边开发银行得到所需资本,并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增资;决定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并确保其治理结构能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穷国家应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会议承诺在2011年1月前完成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审议,敦促立即执行基金组织2008年关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的一揽子措施,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世界银行改革;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应通过公开、择优的过程进行选拔。各方一致要求世行和其他多边行加快治理结构改革,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会上,谢旭人部长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呼吁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周小川行长指出,要改善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加强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反对各种形式的金融保护主义。他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和成熟金融市场的监督,同时呼吁发达经济体为稳定本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做出应有贡献。
会议期间,谢旭人部长还分别与英国财政大臣达林、美国财长盖特纳、以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财长进行了双边会谈。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次会议是俄罗斯担任2013年G20轮值主席国后举行的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会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尾部风险下降,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为应对当前挑战,发达国家应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各国要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和结构改革的政策承诺,促进需求再平衡,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主要成就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6日在莫斯科闭幕。与会各方就全球经济形势、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过于疲弱。各方应协调努力,强化互信,履行此前作出的改革承诺,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并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稳定和增长为共同诉求
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很多风险,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财政拖累、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
鉴于此,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并进行深度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各国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
会议还要求发达国家根据去年洛斯卡沃斯峰会的精神,在今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前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
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指出,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G20各国应继续将促进复苏、增长和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动结构改革;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
在金融监管方面,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协议Ⅲ的执行再现曙光。美国和欧洲方面均已承诺将在近期执行该协议。
“货币战”话题遇冷
在本次会议前,有关“货币战”的争论一度占据各大媒体主要位置。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一话题将成为会议的中心话题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内的多位国际财经组织掌门人均表示,围绕货币战的争论“毫无根据”且“徒劳无益”。
货币战的讨论源于日本去年年底以来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不少国家的批评,认为这可能使各国竞相通过本币贬值、资本管制等抵御汇率冲击,从而引发货币战甚至贸易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皮耶尔·帕多安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意在解决目前遇到的经济发展问题,但从长期看,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强化金融监管,着力保障长期投资融资,推动经济增长。
本次会议的联合公报着重强调,各国应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保持市场开放。
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应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中方还呼吁IMF加强有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效应的监督。
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也认为,那些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应该注意其风险,全球需求再平衡不应该仅仅依赖汇率调整,而应该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IMF份额改革面临重启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联合公报强调,要提高IMF的可信度、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尽快落实2010年首尔峰会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内容,就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额总检查。联合公报重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强劲增长,由此带来的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应体现在IMF的相关改革中。
中方代表团在发言中也呼吁尽快就IMF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份额总检查尽快完成。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前会见与会代表时说,希望今年的圣彼得堡峰会能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就IMF份额改革取得进展。拉加德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IMF承诺在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对份额进行调整。
新兴国家加强协调
在本次会议框架内,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副手举行了会议。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就强化财政、金融领域合作,特别是筹建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储备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探讨。
出席会议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说,此次会议是为今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进行政策准备。“这次领导人会晤将包含重要的金融、财政议题,将反映自去年新德里峰会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进展情况,讨论、研究建立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建立金砖国家货币储备库等具体议题。”事实上,在本次会议期间,与会财经人士在纷纷呼吁新兴经济体加快结构改革的同时,也建议新兴经济体深化相互协作,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增长。

G. 2017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哪个城市举办

在全球的注视下,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日将齐聚中国上海,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在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背景下,这一重磅财经会议将呈现三大看点。
中国经济:“脉象”如何?
经济增速跌破7%,股市和汇市均受考验,2016年外贸开局比去年更严峻,种种“症状”使外界对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加剧。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高层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管理能力如何?中国今后应如何发挥对全球增长的促进作用?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常是中国财经高官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政策思路的重要窗口。在唱空中国之声不绝于耳之际,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将如何回应舆论关切,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是本次会议最受关注的焦点。
世界经济:路在何方?
通缩阴影若隐若现,国际金融市场开年即遭大幅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2016年全球经济正面临艰难时世。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G20如何齐心协力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全球经济前20强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将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金融架构等议题进行讨论。
不过,要真正拿出新招、实招并非易事。用澳大利亚媒体的话说,这需要“机敏巧妙的谈判和娴熟地运用软实力”,成功处理好各种观点。
有鉴于此,东道主中国能否切实发挥领导力,促使各成员形成合力,备受外界关注。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表示,将加强G20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针对当前世界经济问题形成共识,确保世界经济沿强劲、可持续、平衡轨道发展。
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办?
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亮点之际,如何通过改革形成长期增长动力备受关注。

本次会议上,围绕结构性改革议题的讨论将成为一大亮点。26日举行的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上,与会者将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借鉴部分成员国各自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国别经验基础上,为推动G20成员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凝聚共识。
“如果一味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结构性改革,最终会丧失长期增长的动力”,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黄薇看来,此次中国官方力推结构性改革议题讨论,表明中国开始向G20成员传递重视中长期治理的意识。
中国财政部亚太中心副主任周强武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G20近年来更多是应对短期风险,关注中长期问题不多。如果最终各方能够就G20结构性改革优先事项达成一致,形成改革指导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估改革的系数,将具有标杆意义。
“总体上看,(结构性改革)形成共识有难度,最终有希望。”

H.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介绍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作为一个国际论坛,二十国集团 (Group 20) 的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

I.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会议由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9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会后发表的一项声明中,七国承诺将在改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和稳定金融市场方面继续进行合作,并同意建立由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就改革国际金融问题进行磋商。
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阅读全文

与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泸州工业投资集团评级报告 浏览:158
东莞旺金投资 浏览:133
美元和美金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793
博弈大师怎么设置资金开仓 浏览:845
融资炒股的费用 浏览:793
外汇模拟交易软件那个好 浏览:34
3亿欧元折合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946
园钉融资 浏览:817
1千多美金是人民币多少 浏览:492
兴业消费贷款计算器 浏览:597
外汇手续低 浏览:403
睿信财富理财 浏览:19
建行理财产品什么时间到账 浏览:530
国家外汇网上平台 浏览:810
龙腾影视股票 浏览:972
美图控股股票 浏览:751
融资租赁空置率 浏览:467
5000刚郎兑换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957
4十N融资 浏览:577
股票交易形式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