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信泰富和中信集团什么关系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中信集团是我国中资混业第一例
㈡ 中信股份在香港整体上市的动因
这个中信股份在香港整体上市的动因主要还是资本的推动,因为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没有资金的时候候就会想办法融资融资最好的方法呢,就是上市
㈢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上市情况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团旗下拥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则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1616集团,以及中信银行H股、中信证券H股。
中信泰富晚间在港交所公告称,正式宣布公司正在与中信集团等有关方面就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之潜在收购进行协商。按照已签订的框架协议,股份转让对价将包含现金和中信泰富发行的新股,收购完成后,包含中信集团绝大部分净资产以及股东权益高达2250亿元人民币的中信股份将注入中信泰富,实现在港整体上市。
此外,还有消息透露,收购完成后,中信集团将在根本上转变为一个香港本地公司,而不是只借用香港进行上市,其总部也将由北京迁往香港,成为第一个香港注册并控股中国内地大型金融集团的中央控股国有企业,其所涵盖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一系列包括钢铁,大型机械制造的实业的全平台,都将变身为外资控股,这是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在金融、实业等核心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业内人士评价,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交易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而中信集团的最新举措展现了中国政府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彰显了香港再一次在内地的改革开放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而采取母公司100%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集团整体海外上市意图,对集团和子公司而言,都将是一种双赢选择。
不过,此桩收购的整体作价、发行和配售股份数量仍有待财务顾问向中信泰富董事会提交报告并获得批准,然后再通过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获得独立股东通过作实。同时,该交易仍需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同意,包括国资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
㈣ 中信香港整体上市后中信泰富还存在吗
三分钟进度 五天下卡 qq353550935
㈤ 谁能帮我解读一下中信泰富的股权结构,前三大股东占股比例就已经超过100%,是这几家公司有隶属关系吗
这是权益重叠的问题,有点绕,慢慢看:
中信集团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为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之控股公司。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为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之直接控股公司。中信香港为Heedon Corporation、Hainsworth Limited、Affluence Limited及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之 直 接 控 股 公 司。Heedon Corporation为Winton Corp.、Westminster Investment Inc.、Jetway Corp.、Kotron Company Ltd.及Honpville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Kotron Company Ltd.为Cordia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Affluence Limited为Man Yick Corporation之直接控股公司,而Man Yick Corporation则为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之直接控股公司。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为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之直接控股公司。
因此,
(i) 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及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ii) CITIC Investment (HK)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富机投资有限公司、新怡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惠控股有限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iv) 中信香港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 Heedon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全部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 Kotron Company Lt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Cordia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 Affluence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上述由其直接及间接拥有之附属公司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viii) Man Yick Corporation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Raymondford Company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及(ix) Barnsley Investments Limited在中信泰富之权益,与Southpoint Enterprises Inc.在中信泰富之权益重叠。
㈥ 601818光大银行何时整体上市最新消息
你好! 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猜想:或仍会选择在香港上市
刚刚完成重组改革的光大集团正在加快发展步伐。
近日,光大银行行长赵欢在光大银行中期报发布会上披露了光大集团的改制进程。其表示,光大集团下一步会积极做好资产评估、股东变更审批、公司章程制定等相关工作,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将争取在年底前挂牌。在此基础上,争取实现整体上市。
光大控股副主席刘珺也在8月27日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光大集团整体上市是国务院的要求,目前正在致力于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而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也于日前撰文透露,目前正在周密部署新光大集团公司挂牌事宜,集团下一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择机实现整体上市。
9月16日,光大兴陇信托(前甘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团终于拿到缺失多年、梦寐以求的信托牌照,为全牌照征程画上句号,从而奠定了光大未来的上市之路。
IPO还是借壳?
种种迹象表明,光大集团整体上市时间正越来越近。
而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悬念在于,集团整体将采取何种方式登陆资本市场?是选择国内还是香港市场?是IPO模式还是参考中信集团借壳旗下已上市的子公司?
国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士认为香港市场是更好的选择,可以更快实现整体上市,“香港因为市场化程度高,无论是IPO还是借壳都会比内地快,虽然一般来说在内地发行新股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但新股发行的速度太慢,时间成本比香港高得多。”
国金证券的分析师贺国文也向时代周报表示,“由于A股市场不能母子公司同时上市,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光大集团仍会选择香港上市”。此前,中信集团刚完成借壳中信泰富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国企改制“样本”,而光大是否也会采取“中信模式”,将资产注入旗下香港上市平台,借壳上市?
“IPO的成本主要有保荐承销费、会计费、法律费,路演过程的费用以及其他的一些咨询服务发生的费用,总额可能会达到募集资金总额的5%左右。而借壳的成本则要远低于IPO。”中信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认为,在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上,借壳都比IPO的成本低。
目前,光大集团在A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在H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银行、光大控股和光大国际。“光大银行是光大最主要的资产,应该会保持其独立性。光大国际是一家环保企业,光大控股是一家金融控股企业,这两家作为被借壳的公司可能性较大。”
不过,光大控股副主席刘珺表示,光大集团将根据内部结构,采用自己的模式,不会与其他机构相同,变相否认借光大控股上市。而对于上市时间,刘珺表示暂无时间表。
上海一位私募副总认为,“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具体要看光大集团的整体资本布局,很难猜测会采用哪一种”。
上述人士指出:“如果要借壳子公司,需要将集团内的优质资产注入到子公司内,等于将集团内的资产再重组一遍,而之前光大刚刚完成重组改制,如果有意向采用借壳的方式应该会有相应的布局。另外,IPO可以立即募集资金,而借壳却不适合一上市就开始融资,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条件允许,IPO一定是首选。”
全牌照金控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大集团即将挂牌前夜,光大集团终于如愿将信托牌照揽入怀中。
9月16日,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团已拥有银行、信托、证券、保险、资产管理、期货、金融租赁、实业、基金等业务。
此前,2012年12月,光大集团就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甘肃信托资产重组合作意向书,拟收购其3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再进行增资扩股;2013年,甘肃国资投资拟挂牌转让所持有的甘肃信托51%的股权,当时便有消息称受让方基本锁定为光大集团,时隔一年,光大集团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信托牌照。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光大集团曾拥有过信托公司,而光大信托业曾是香港市场上最活跃的并购者。不过,在1995年光大信托投资外汇期货出现巨额亏损。2002年,因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最终被撤销。
而随着信托牌照的回归,使得光大成为继中信、平安之后,第三家集齐全牌照的金控集团。
在光大错失信托牌照的十余年中,信托业飞速发展,从2006年的3600万元攀升至2014年一季度的11.73万亿元,几乎每年整体增速基本都维持在50%以上。中信集团和平安集团的信托业务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获益颇丰。
不过,信托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跌至46%,结束了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超过50%的同比增长率。
而随着信托业增速放缓,行业发展进入平缓期,信托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些风险问题开始显现,多个涉及矿产、房地产等的信托项目陷入危机,监管层鼓励信托公司改变传统型融资类业务,逐渐向股权投资业务、并购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等方向进行转型。
而甘肃信托本身的发展也并不尽如人意。业内人士表示,甘肃信托目前在所有信托公司中处于中间地位,2012年的信托资金管理余额排在第37位,从营业收入水平来看则排在倒数。
据悉,截至2013年末,甘肃信托总资产为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利润总额2.63亿元,较上年末1.74亿元增加0.89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仅778.6亿元,较2012年略微下滑。
上海一位信托经理认为,由于目前大环境不理想,光大现在收购甘肃信托难有大的作为。对于集团来说,收集信托牌照实现“全牌照金控梦”的意义更大。
国有独资改股份制
而在全牌照金控梦实现之前,光大集团历时十余年的重组改革刚刚落下帷幕。其重组方案将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重组改制后,集团全部资产、负债、机构和人员由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承继,光大集团将实现对所有下属企业的并表管理。
至此,财政部、汇金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股权关系终被全面理清,三十年来光大集团北京、香港两个总部无法并表的问题也就此解决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信和平安,光大集团对于旗下资源的整合和控制力明显弱于前两者,长期以来松散的股权结构,使得光大集团加强金融集团整合力面临诸多掣肘。
此前的股东大会上,唐双宁曾以“共和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形容中国金融机构组织架构现状。他表示,如果说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总分行体制是“共和制”的话,中信集团就是“联邦制”,而光大集团则是“邦联制”。自己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导光大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唐双宁表示,从2003年开始设计重组方案到今天一共11年,光大集团改革重组可谓“十年磨一剑”。“标志着光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光大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基础,对光大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光大集团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对外窗口之一。30多年来,光大集团从成立早期的发展对外贸易,引进技术设备,积极践行改革开放破冰之旅,到上世纪90年代起,全力推动经营转型,业务向金融领域倾斜。
截至2013年末,集团管理资产总额已达2.54万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实现利润374亿元。
唐双宁认为,光大的优势在联动,出路在联动,这是光大集团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区别。“一方面,光大集团金融牌照齐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管、租赁、期货、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都有,这是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光大旗下的金融机构规模都不是很大,无论是按照资产规模、利润总额还是按人员网点衡量,在业内都算不上第一梯队。”
望采纳,谢谢!
㈦ 中信银行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那他为什么不是国家控股的银行呢谢谢了
中信银行是国家控股的银行。
截止2019年6月份中信集团公司持有中信银行A股61.85%的股权,回而中答信集团的控股股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控制了中信集团的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了中信银行。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中信银行仍属于国有控股银行。
(7)中信股份借壳中信泰富扩展阅读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集团”。中信集团旗下拥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
中信泰富晚间在港交所公告称,正式宣布公司正在与中信集团等有关方面就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之潜在收购进行协商。此外,还有消息透露,收购完成后,中信集团将在根本上转变为一个香港本地公司,而不是只借用香港进行上市,其总部也将由北京迁往香港,成为第一个香港注册并控股中国内地大型金融集团的中央控股国有企业。
㈧ 我想知道中信集团与中信泰富集团之间的关系,谢谢!
中信泰富广场是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回和上海静安答城商贸总公司合资兴建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原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两者是爷和孙的关系.
㈨ 中信公司和中信泰富有关系吗
中信泰富的最大股东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即父子公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