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交织(不含两个“已”,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按交易费用,借:投资收益。按两个‘已’ 借: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按支付的货款,贷:银行存款。具体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 请教金融资本问题,期货怎么玩麻烦高手介绍一下开户流程-交易规则-风险 等事项全面点!谢谢
楼上都说的太专业了,通俗一点的说: 1.期货跟股票差不多,是一种投资方式 2.期货跟股票不同,可以当天买,当天卖,当天可以交易无数次。股票当天只能交易一次,买或者卖。 3.期货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涨的时候你先买,涨高了卖了赚钱。跌的时候可以先卖,跌低了再买回来赚钱。 4.期货是保证金交易,买价值100块的期货只要10快钱就可以了,而股票买100快钱的股票需要100快钱。 5,期货是每天结算资金的,100块钱的期货涨到110块了,当天就可以把赚到10块钱给你,你第二天就可以用这10块钱再买100块钱期货赚钱,也就是说你现在手里有210块钱的期货,而股票不行,你100块钱的股票涨到110又怎样,你不卖掉钱你永远拿不到,即使卖掉了,再买股票也只能买到110块的股票。 为什么说风险大呢,你想想,期货保证金交易,你拿10块钱可以做100快的交易,100块的交易价格变动10%很正常,变动10块钱,但是对于期货交易来说,你只投入10块钱,价格变动也是10快,也就是说100%的价格波动,加上期货可以多,可以空,从概率上方向又多了2倍,所以风险又放大2倍,200%的风险,这么算来,风险为股票的20倍,风险当然大了。不过风险大,没错,不在乎风险大,在乎风险能不能被控制。期货是T+0交易,当天买入,行情不对可以马上平仓,损失能够被控制,但是股票虽然风险小,但是不是T+0的,当天买入万一跌停了这10%是必然的,如果是高开后跌停的话2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风险大小不是衡量投资安全的唯一标准,能否控制风险才是最佳手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房产,有的时候房价下跌,你房子卖都卖不掉,这就是明显的风险不好控制。期货虽然风险放大了,但是,如果你投资100块,你不要满仓交易,你只拿出20块出来做交易,放大20倍,相当于你做400块的交易,然后结合止损风险管理,基本上资金安全是能保证的。祝您投资成功,还有不懂问题可以QQ联系。 通俗的就这么说了,需要更详细的可以再聊
3. 在资产负债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是什么
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的手续费用及佣金和其他相关费用。不包括溢、折价、融资费用等
5.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确认中,交易费用的处理原则为什么不计入初始入账成本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类的兜底项目,可以看做是是以价值变动产生价差收益为主要投资目的的行为,如果将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就不能真实反应投资项目价值的变动情况,所以在会计处理中计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收到的股息红利计入投资收益当中。
6. 金融资产交易所的会员可以做什么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综合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 国内产权交易市场过度分散,恶性竞争,缺乏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产权交易平台。
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产权交易机构,全国各种各样的产权交易所有300多家,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产权的跨地域流动性。国有资产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流转配置,没有真正的价格发现机制,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了联盟,形成以上海产权交易中心为首的长江流域市场,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为首的北方市场联盟,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北方共同市场。但是这些区域性市场都是松散型的行业联盟,通过合作协议捆绑在一起,没有统一的平台和统一的规则,也无法解决产权跨区域流动的问题。因此,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产权交易平台。
二、 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分散,道德风险突出,呼吁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我国的不良金融资产率高达20%以上,远远超过巴塞尔协议的标准。为了剥离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金融资产,控制金融风险,国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在各省设置办事处进行金融资产处置,又将全国分割为了120个小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分割如出一辙。区域分割的状态下,市场信息极度不对称,造成恶性竞争,金融资产处置过程中道德风险非常大。
早在2000年初,就有人呼吁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统一交易规则,打破地域限制,摒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界限,形成公开透明的金融资产交易机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三、 监管机构期望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通过全国性的、更具公信力的平台转让。
2009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即财政部第54号令,明确规定:金融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由此可见,国家监管机构非常重视金融国有产权的转让,希望有一个更广泛的、更具公信力的交易平台。但是目前国内恰恰缺少这样一个平台,54号令的出台仍然没有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全国的金融产权转让市场仍然分布在30个市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金融资产交易所应时而生,是中国金融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必然产物。金融交易所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也必将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营范围:
不良金融资产营销、公告、交易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营销、公告、交易
信贷资产( 含普通信贷及银团贷款、票据、信托产品、租赁产品等)营销、公告、交易
在基础资产上开发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其他标准化金融创新产品的咨询、开发、设计、 交易和服务
7.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私募股权交易规则
打电话
8. 什么是金融资产交易所 金融资产交易所有哪些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综合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 国内产权交易市场过度分散,回恶性竞争,缺答乏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产权交易平台。
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产权交易机构,全国各种各样的产权交易所有300多家,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产权的跨地域流动性。国有资产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流转配置,没有真正的价格发现机制,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了联盟,形成以上海产权交易中心为首的长江流域市场,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为首的北方市场联盟,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北方共同市场。但是这些区域性市场都是松散型的行业联盟,通过合作协议捆绑在一起,没有统一的平台和统一的规则,也无法解决产权跨区域流动的问题。因此,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产权交易平台。
二、 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分散,道德风险突出,呼吁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