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爱屋吉屋估值10亿用了多长时间
5月6日消息,互联网房产中介爱屋吉屋宣布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1.2亿美元,由GGV、晨兴资本领投,顺为、高榕等跟投。据称,本轮融资完成后,爱屋吉屋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根据公开资料,爱屋吉屋2014年3月上线,最初起步于上海,主要做房屋租赁。随后逐步拓展到北上广深等城市。2015年3月开始进军二手房买卖。据介绍,截至4月底,爱屋吉屋员工已超过6000人。
在创始团队中,三位联合创始人邓薇、黎勇劲、吴铮均为连续创业者,分别是土豆网前高级副总裁、CFO和无线副总裁。在爱屋吉屋前的一个项目是,打车软件 “大黄蜂”。2013年11月大黄蜂出售给快的,创始团队退出。
据称,目前爱屋吉屋的累计融资额超过2亿美元。搜狐科技梳理发现,从A轮到D轮的主要投资方变化不大。其中A轮和B轮的具体金额未公布,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高榕、顺为等,C轮融资数千万美元,由晨兴资本领投,高榕、顺为等跟投。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晨兴也曾是爱屋吉屋团队上个项目大黄蜂的投资方。据小道消息称,在大黄蜂的项目中,晨兴资本获得了10倍回报。
㈡ 租房效率行业前三,嗨住死磕58和链家都做不到的事儿
租房市场快速向B2C发展
只是这个“大平台”,能有创业公司的机会吗?大浪淘沙之后,租房领域的小公司几乎阵亡,以链家、58为首的巨头优势明显,有钱有流量亦有完整的生态链。不过福兮祸所依,也有分析认为,58虽然对房产市场很重视,但同样存在大公司的利益掣肘,要想做好租房,58得先迈过虚假信息那道坎,目前来看自我净化的力度仍然不够;而链家的重心在房产交易,此前丁丁租房没能让链家的中介模式焕然一新,未来也难有决心再烧十几个亿来自我颠覆。
不过,租房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有巨大发展,如今定论格局还尚早。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这个月在广州出台《租售同权》之后,住建部又出台了《九部委要求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首批试点12城市》,目前很多城市在开发商拍地的时候要求最少持有15%的土地用来自持租赁。中国前100名的开发商至少有三成已经成立了独立的公司或者事业部大力发展租赁生意,国家要用租赁市场缓解炒房的决心巨大,住房在逐渐回归居住属性,人们的习惯也可能就此改变,越来越多人用租房替代买房。
对于嗨住来说,整租与合租联动顺利,未来还可能存在长租反切短租的可能,这种跨界事实上已经在上演——Airbnb、途家、小猪短租上线了中长租功能,日前获得华住、IDG联合注资的城家也涉足了民宿房源,可见租房领域的延展性。目前,嗨住团队不过94个人,在几乎无市场投入的情况下,已经做到了月GMV过亿、佣金收入达百万、每月环比增长超过20%,势头非常凶猛。
至于未来如何继续扩大业务和增加服务?夏青宁表示,进入一个大市场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用户最痛的点薄切进去,要一寸宽,一丈深,拿下这个根据地,就有了立身之本,后面就会越做越轻松。未来我们会伺机进入房东托管和租赁金融领域,而目前首要还是基本面,即用户能否租到房、效率是否足够高、体验是否足够好,做互联网租房得与时间做朋友,精细化运营,慢即是快,我们不急也有足够的耐心。
㈢ 房产中介出现乱象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整治
着这些“绿林好汉”一起习武。我们知道陆陛下所绣的小孔纱衫,极秘
㈣ 互联网中介的颠覆为什么从租房开始
雷军的互联网创新七字真经:专注、极致、口碑、快,结尾是一字千金,当一大批创业者们抱着《让子弹飞》里“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的心态玩命用互联网席卷和颠覆一个又一个行业时,衣食住行四大场景的顽固堡垒“住”自然就成了终极目标。
房地产的互联网化之所以如此迟缓,不仅因为它的重资产模式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极难轻易撬动,还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固的线下商业体系,抛开新房销售不提,存量房和租房的交易就一直依托传统中介的门店模式在封闭运作。
因此,新兴互联网模式的破局着眼于三重考量:
寻找高频刚需场景
最新的市调显示,2015年大约有25%的中国人有购房需求,其中50%追求更宜居的环境,另有40%关注居住空间和品质,这是真切的需求但没有足够背景和资源的企业极难把握,于是互联网模式顺理成章的发现了高房价催生的另一个高频需求—租房。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行业的最大区别是对现状有迥然不同的洞察,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14年数据,北京每天有9.1万人寻找整租房,3.7万人寻找合租房,海量需求背后却是传统房屋中介的不作为,原因无非是佣金比买房或卖房低,客户需求多变,生意不好做,而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有需求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一切,这就是蓝海了。
创造和满足需求本来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拿手好戏,传统房屋中介的门店+经纪人一对一模式,致命病灶是效率低下,令房东的平均空置率达到23天,后起的爱屋吉屋等互联网公司的营销+免费+APP+补贴的无门店轻资本模式在迅速集客方面拥有天然优势,效率上自然碾压传统中介,最后链家也干脆剥离租房业务做起了丁丁租房。
经纪人模式的完善
2014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其中排名第一的赫然便是房地产有经纪人,执业资格门槛的突然取消使得房屋中介迅速过渡到了全民经纪人时代,这让互联网中介的房源和经纪人在平台上自由流动成为可能。
例如,5月初,爱屋吉屋员工人数6000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11月,爱屋吉屋的员工人数已经突破16000人,遍及全国十大城市,已然成为一个全国大型房产中介集团。爱屋吉屋团队中大部分是由经纪人组成,他们被底薪5000-6000多元的诱惑所吸引,放弃原来死保大单的传统运作方式尝试用互联网思维的订单增量模式来做收入,对他们来说这是全新的体验,带来的问题有两个:
1、经纪人发现佣金的减免(爱屋吉屋在北京是半价,上海甚至完全免费)虽然影响了自己的单均收入,但房源加快周转调动了房主的积极性,成单量确实有提高,副作用是工作强度提升而且无法深耕优质客户,经纪人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2、如果平台对经纪人缺乏约束机制,诸如刷单、隐藏房源、瞒报佣金这类情况在互联网中介也会出现,爱屋吉屋每单有450元的奖励,这种行业平均200以上的奖励金,很容易诱发类似互联网出行的刷单冲动,但考虑到爱屋吉屋的联合创始人邓薇原来就有大黄蜂打车的项目经验,应该会有足够的经验加以应对。
近日,爱屋吉屋完成了E轮融资,总金额1.5亿美金。公司累计融资额达到3.5亿美金。
从高频场景到高客单价
互联网中介与传统中介在多个战场都有交锋,但其中的平台之争最为重要,不管传统中介的单店覆盖区域人流模式是不是类麦当劳的地产生意,它都是互联网的全流量需求收集和共享所必须打破的线下地理局限,真正拼的是需求的快速转化能力。
从存量房市场来看,截至2015年3月前三甲仍然为链家、我爱我家、麦田所把持,搜房网位列第四。虽然这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市场,但互联网中介率先破局还是要靠租房业务。按照58同城发布的数据报告,2014年中国整租房源供应量的冠亚军是北京和上海,租客偏爱CBD等核心区域,需求有八成集中在一室或二室,对整租和隔间式租赁的爱好并不明显,这一切都说明支撑需求的主要是互联网公司最喜欢的年轻群体。
虽然一线城市的租房业务保持着较快的环比增长,但单位租金的上涨空间有限,激烈的冲量竞争迫使所有玩家祭出铩手锏,有的互联网中介主打的是分期付,也有直接做高额返赠,更有甚者则努力在搞联网直签。至于一年多拿了5轮融资的爱屋吉屋在北京的份额已经从无到有做到了12%,在上海则控制了90%以上的租房和存量房资源,扩张的速度令业界振奋。
在衣食住行中“住”的需求相对低频,然而对购房来说,租房则是不折不扣的“高频”业务。爱屋吉屋这样的互联网中介企业,在搭建起租房平台并开始放量之后,立刻下注二手房业务,达成“从高频场景到高客单价”的变道超越。显然大家已经有这样的高能预警:类似房屋中介的垂直生态圈一旦摆脱原来的区域人流生态而全面互联网化,供给和需求双向透明,那就只能是胜者为王,赢者通吃,完成“空中门店”商业闭环的关键支点有三个:
1快速冲量+避免刷单
免费补贴和明星经纪人只是互联网中介的初级竞争,极易形成类似互联网出行那样的恶性刷单竞争,爱屋吉屋据称掌握上海70%、北京50%的房源,去年在上海做到了人均成交8单,效率上确实碾压传统中介,但免费没有门槛,大量同质化公司的涌入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拼效率和拼转化才是核心,没有捷径可走,要知道,美国的互联网中介Redfin在大本营西雅图这样极具创新氛围的城市奋斗了9年,市场份额还没有突破5%。
2有效掌控服务细节
传统中介的“口碑”尽人皆知,但互联网中介戳中这一痛点了吗?那些常见的服务瑕疵和风险避免了吗?这是唯快不破之外最应该关注的。首先是虚假房源依然存在,现阶段的互联网中介只是一个平台方,很多信息仍然掌握在与之合作代理手中,其次是经纪人的素质不尽人意,传统中介时代的陋习挥之不去,这些都需要互联网化的客户和员工管理系统等先进工具在大数据支持下才能彻底解决。
爱屋吉屋在线上线下的服务衔接上很下了番功夫,APP支持预置多重条件搜索合适房源,然后根据你的看房时间,系统会自动调派经纪人,这个服务是贯穿和一站式的,经纪人的全程陪同直到签约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爱屋吉屋掌控了交易的每个环节,可以诚信、效率、投诉等服务环节及时处理和解决服务中的各种瑕疵。
3赢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互联网中介与大部分O2O创业公司一样是以GMV衡量估值的,所以流水数据秘不示人是可以理解的,但高举免佣金大旗的租房业务是绝对无法承载盈利预期的,更何况还有丁丁租房、平安好房这样基础雄厚的竞品,因此互联网中介的未来战略必然会步互联网出行的后尘:先抓一线城市的刚需,然后满足改善性需求,渠道进一步向二线城市下沉是可能的,但并非必须,需求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则根本不会考虑,在横向拓展上,从本小利微的租房业务向更有利可图的新房、存量房以及其他业态过渡,几乎是必然的。
时至今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互联网化应该没人怀疑了,但中国人对重大投资习惯于眼见为实,这就要求互联网中介在信息搜集、筛选和过滤以及线下服务环节的承接和管控上做出更多努力。说到底,这场由互联网中介所发起的消灭佣金,消灭欺诈甚至是消灭中介本身的正义战争不应是以服务归零为代价的。
㈤ 房产中介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吗
来了吧,悟空找房就是这样的一个房产平台
㈥ 怎么处理旧车
你的小奔驰不要给收购二手车的 因为老车的配件很少(进口车配件实行配额制度,配给算指标的,配件价格以当天汇率计算),你可以把车给一个你熟悉的修理厂,让他拆分旧车卖配件。这样的收益远远高于卖二手车的价格,
㈦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怎么玩
互联网带给地产的是什么?除了资本的狂欢之外,我们应该明确:互联网给地产业带来的除了营销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效率的提升。
最初的房产垂直媒体,解决了网友获取信息的效率,变单向媒体传播为双向传播;后来用电商和活动等方式把流量价值转变为渠道价值,提升了开发商的营销结果和效率。类似于新的二手房交易平台,爱屋吉屋则是利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工具,在员工管理、房源匹配、交易等方面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互联网让房地产变的更透明,而不是自己封闭式发展,营造自己的帝国,互联网的无边界性是最好的证明。
以下是互联网+房地产的融资情况
房产整合营销服务类
虽然房地产行业上游的土地和资金两个要素依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产业链下游的用户的确在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地价的逐年上涨和政府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付出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低,风险却越来越大。况且房子价格越高,就越难卖,最终会走向有价无市的“滞涨”境地。新房总有一天会饱和,而服务则可以细水长流。
房子虽然不可能硬件免费,但是房地产商完全可以把目光放眼产业链的下游,通过整合产业链下游的物业服务、社区商业、智能家居等产业,成为社区运营的平台,把住户变成用户,最终形成闭环的社区服务的商业模式。
(以上答案整理自 鸡窝在线天使投行在广州)
希望 能给予帮助。
㈧ 我是河北张家口人,房价到底降不降
我在规划部门工作,现在张市的房价3000多,比过去涨了一倍,但是就现状来说张市的房价还是河北省最低的,你说还会降吗?(土地都140万一亩了)开发商要降价就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