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来分期是什么
什么破东西呀,不能提前还款,还不如别的借钱软件呢,利息还特别高,我希望这个来分期软件赶紧没,倒了才好了,破玩扔,希望大家不要用来分期,太不好用了,
Ⅱ 唱吧挑刺半年 为何选择又拍云存储
最新版本的唱吧上,每天几百万活跃用户上传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数据都将存储在又拍云存储的云端,并经过加速处理。新产生的文件访问量大,对存储的要求比旧版本的更高。 据又拍云存储联合创始人沈志华介绍,唱吧挑选云存储客户时非常谨慎。反复比较、测试,前后前后考察周期超过半年时间。综合评估完成后,唱吧CTO田然抛给沈志华一句话:感到非常惊讶!由于涉及第三方数据的问题,唱吧并未将测试报告的具体数据透漏给沈志华。但沈明白能体会到客户这句话的分量,又拍云存储的上传、分发等各项技术指标已经得到客户认可。 经历过公司另外一个项目——花瓣网的融资过程,沈志华感受不仅唱吧,其他客户选择云存储服务商极其挑剔,比VC做尽职调查更细致。对上传速度、成功率等数据指标,尤其对稳定性要求更高,测试周期一般都有半年时间。 跟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相比,一年时间内发展出近亿用户的唱吧对存储要求非常高,后台数据不仅包含文字、图片,还包含音频、视频等数据,且访问用户分布在全国各地,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用户访问速度也必须得以保证。 沈志华介绍说,存储企业必须保证稳定性、速度快、安全性三项重要指标。“用户上传、显示过程中不能断掉;更不能出现几分钟内服务直接停掉,导致用户不能上传的严重情况”。此外,用户下载、上传的速度必须足够快。比如唱吧,如果让用户听歌时半天缓存,必然导致很差的用户体验。 沈志华去过唱吧公司两次。唱吧给出的评价是:又拍存储的技术累积深厚。其实,沈志华带领团队做图片、音频、视频等静态存储始于2005年,至今有8年时间。甚至最初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做的就是所谓的“云存储”。 当时,他们做个人原创照片的存储、分享的个人相册网站——又拍网时,发现底层存储技术耗费精力。团队需要拿出一半时间做技术,在产品上的投入欠缺。之后,在还帮部分电商企业做专业图片存储尝到甜头后。他们终于在2010年,把又拍网的底层存储业务独立出来,添加计费系统、管理系统等功能,将底层技术打包成技术服务进行销售,正式做起面向企业用户的又拍云存储,为花瓣网、百姓网、沪江网等公司提供云存储服务,当时国内鲜有人做类似项目。 ”如果当时有类似又拍云存储这款产品的话,我们就会把重心放在又拍网的产品上,把又拍网做更好。”同样道理,很多初创型互联网公司跟又拍网一样,面临着存储难题。 沈志华介绍说,很多互联网创业型公司缺乏的不一定是资金,而是时间和精力。尤其在中国同质化产品较多的情况下,初创公司更应该将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的高度叠代、运营、提高产品差异化上面,持续吸引用户。因此,把底层技术研发外包出去,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唱吧如果投入大量精力自己做云存储,我相信也能做得非常好。但自己做必然会牵涉做产品的精力”。 此外,企业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一般会提前购置服务器设备,以备用户量爆发性成长。导致很多公司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50%。一旦将这项服务外包出去,能够按需付费,即用掉多少资源支付多少钱。节约投资成本。 他们专注存储业务,据近期统计,目前有近4万名企业用户。又拍云储存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存储服务商,考虑到用户图片缩略图,防盗链、音视频的转码压缩等功能,他们还开拓出云处理业务,目前,主要包括云存储、云处理、云分发三个业务板块。拿云分发服务来说,考虑到中国地大物博,长距离传输后,数据容易受到影响。他们设有分布全国的 CDN 加速网络,打通了全网带宽,包括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以及各地方运营商,不限制带宽峰值,并通过高速缓存、智能解析、负载均衡技术,让用户最快访问机房。通俗来讲,就是将文件分发到当地机房,这样用户打开速度会比较快。 将非核心东西外包出去的模式,在国外比较流行,高速发展的Pinterest等企业就是如此。国内多数用户一般采取部分外包的形式。几年做客户过程中,沈志华明显感觉到用户对云服务的接受度不断提升。现在,整个市场处于培育期,他们也会跟云主机、云检测、云安全、数据分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为同一家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产品的上线速度。
Ⅲ 唱吧为什么要将洪涛招入麾下
??
2015年年末,何炅入职阿里音乐担任首席内容官,掀起了音乐人跨界互联网公司的新潮流。随之而来的是王力宏加盟QQ音乐;音乐人姚谦加盟乐视音乐;甚至还有传周杰伦即将加入唯品会担任“首席惊喜官”,音乐人入职互联网公司已见怪不怪,但导演加入互联网公司却并不多见。就在3月22日,一条消息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唱吧对外宣布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导演洪涛加入唱吧,任首席艺术顾问。令人好奇的是,作为一个移动音乐社交平台并没有效仿其他互联网公司招安一名明星,为什么唯独钟情于洪涛呢?
唱吧看中了洪涛的“超能力”
我们先来看下洪涛的公开资料:1991年,担任湖南经济广播《金曲排行榜》等主持人;1998,执导湖南卫视《音乐不断》、《音乐不断歌友会》;2004年—2006年,执导《超级女声》,并执导2005年—2007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2007年—2008年,执导《舞动奇迹》;2009年,执导《挑战麦克风》;2010年,执导《快乐男声》、《湖南卫视春晚》;2011年—2012年,执导《跨年演唱会》;2012年,执导《百变大咖秀》;2013年,执导《百变大咖秀》、《我是歌手》;2013年到如今一直担任《我是歌手》的总导演。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除了早期的节目,基本上后来洪涛导演的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节目,难怪业内戏称其“导一个火一个”充满着“超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洪涛就已是红极一时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后来进入湖南卫视,主要负责音乐类节目,直至《我是歌手》,让其名声大噪。有评论人认为《我是歌手》的最牛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节目,哪怕你是十八线过气老艺人,它都能把你的能量重新激活。而作为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总导演,洪涛以慧眼识人的伯乐能力著称,有收视率杀手之称的黄绮珊、邓紫棋,以及徐佳莹都是其力主敲定的黑马。由此可见作为总导演洪涛的“超能力”之强。作为移动音乐平台的唱吧,不仅拥有海量的原创音乐内容,还汇聚了众多出众的网络音乐红人,这次将洪涛招致麾下,也许正是看中了其“点石成金”的“超能力”,希望通过洪涛的“超能力”可以让自己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和红人“火”起来。
造星布局,唱吧需要洪涛这样的“教头”
最近知名网红Papi酱获得来自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千万融资引起了业内的热议,热议的点无怪乎两点:一是Papi酱看得上这点钱吗?二是Papi酱要融资干嘛?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钱的多少只是交易的筹码,Papi酱要找的是一个可以给自己更大空间的“教头”。同样,在唱吧平台上也存在着很多Papi酱这样的网络红人,比如与Papi酱一同火起来的Skm破音;入驻唱吧三年,吸引了超过200万粉丝的唱吧超人气歌手Rita,他们虽然在唱吧平台迅速走红,甚至发行了自己的专辑,但始终和真正的明星艺人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表明“素人—红人—艺人—明星”的孵化是一条系统且专业的道路。作为国内最具人气的移动音乐社交APP,唱吧平台拥有极为纯净的原创内容土壤,诞生出众多网络红人。然而网红们往往缺乏艺术、娱乐方向的职业化训练,无法更上一层台阶。洪涛的加入成为红人们跨越到艺人明星的助力。作为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总导演,拥有二十多年音乐节目的制作经验的洪涛,足以把控音乐的内容和观众的挑剔。而当一个极富经验、眼光和人脉的娱乐总导演成为唱吧“教头”,唱吧红人将有机会在娱乐领域走的更远。
洪涛的加入将提升唱吧的内容和IP锻造力
红人的诞生,依赖于原创环境和社交平台。前者是优秀内容的原点,而后者则是原创内容得以壮大的土壤。在以音乐为核心的唱吧,只要有吸引人的声音,就能受到用户追捧。作为国内最具人气的移动音乐平台,唱吧诞生出众多网络红人。但唱吧并不会守株待兔,它需要通过不停推出各种玩法,刺激用户产生优质内容,而这正是一手打造出诸多王牌音乐节目的导演洪涛最擅长的技能。互联网产品需要产品经理,而唱吧也需要洪涛这样的“产品经理”为其构划出出色的“产品”,以提升唱吧的内容和IP锻造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洪涛在音乐圈的“号召力”,就连老狼、张信哲这么难“请”的艺人,都在其“软磨硬泡”之下走上《我是歌手》的舞台。相信随着洪涛加入唱吧,必然会给唱吧带来更多来自音乐圈的“人气”、资源,为唱吧未来布局的造星计划、大IP锻造带来极大助力,也将推动唱吧一系列与以明星培育、红人经济见长的湖卫系的合作,也为其明星孵化、红人经济增添了更多潜力。更重要的是强于线上的唱吧,在线下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不排除陈华和洪涛会碰撞出更具竞争力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产品”,打造出更具商业价值的“互联网+”音乐产业。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Ⅳ 行业寒冬,别的电动车企都是融资困难,为什么小鹏汽车能获得C轮融资
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的乘用车市场在2018年开始迎来了下滑。2018年,我国乘用车的销量为2235万辆,同比下滑了5.8%。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国的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
时间来到2019年,日子也没有更好过,即使来到“金九银十”这个传统刺激消费的时期,消费者的购车情绪仍然是持续的低迷。
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报告,2019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环比9月上升了3.8%,同比下降4.5%,库存预警指数仍然位于警戒线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62.4%的库存预警指数,是继2月份63.6%库存预警指数后的今年第二高水平,反映了汽车经销商库存再次走向高位。
中汽协数据统计,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原本高补贴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9月销量仅为8万辆,同比下降高达34.2%,其产销量也连续3个月下降。因此,无论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面临极大考验。
10月10日,一张平安银行内部邮件的照片被疯传,称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上下游产业链合计坏账500亿。四家车企立即火速辟谣,纷纷否认破产传闻。
其实不只是车企,汽车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2011年上市的庞大集团曾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市值一度超过600亿。但是,在2019年的车市寒冬里,庞大集团被子公司起诉申请破产重整,股价一度跌至9毛钱
对汽车企业来讲淘汰赛已经开始。未来没有新能源补贴的情况下,部分车企被边缘化出局是迟早的事儿。中国市场再大,也容不下几百家整车厂,现在无论是自主、合资还是外资车企都共同面临市场考验。
市场淘汰是公平的,这也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改变。在这一背景下,没有品牌、核心技术、资本的车企,都将纷纷倒下。
这是失望的冬天,这也是希望的春天。在目前这个困难重重的时间点,要投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光亮。
Ⅳ 怎样在唱吧里录自已唱的歌
一、
1,先要在手机上下载唱吧
2、然后你再点进去,按那个“话筒”按钮哦,红色的箭头那里就是,可以搜索你自己想要唱的歌曲的。
3、接着选好歌曲后,点击“演唱”那里,你就可以录制歌曲了,不过要注意不能说话,周围要安静,保证质量。
4、那你唱完后的话,记住点击保存,录制就完毕了。
拓展资料
唱吧,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这款应用内置混响和回声效果,可以将你的声音进行修饰美化。应用中除提供伴奏外,还提供了伴奏对应的歌词,K歌时可以同步显示,并且能够像KTV一样可以精确到每个字,此外,唱吧中还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统,所得评分可以分享给好友PK。
2014年2月18日,唱吧获得新浪科技2013风云榜-年度创业公司之社交娱乐应用奖。
2016年10月15日,唱吧荣登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互联盛典“最潮互联娱乐榜”
2018年1月22日,唱吧获新浪2017科技风云榜年度最具潜力创业企业奖。
(参考资料 网络 唱吧)
Ⅵ 中南重工今晚利好消息
[2015-11-02]中南重工(002445):联手芒果传媒投资唱吧,持续布局大文化产业链
三方合资设立芒果盈通, 投资唱吧.公司拟与芒果传媒,快乐购物三方共同发起设立子公司芒果盈通,芒果盈通总投资额为人民币4.16亿元.各方意向认缴出资额分别为:中南重工出资1.63亿元,占比39.2%;芒果传媒出资1.63亿元,占比39.2%;快乐购出资6, 000万元,占比14.4%;其余3,000万元投资额向其他投资者募集.芒果盈通意向投资标的是北京最淘, 后者主要运营产品为"唱吧"及"唱吧直播间"等.合作方中,芒果传媒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控股的市场主体,快乐购和湖南卫视均为芒果传媒旗下的优质资产.公司已与芒果传媒在2014年10月共同成立5亿元的芒果传媒文化投资基金,两者拥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唱吧业务覆盖线上线下,打造"唱歌-听歌"生态圈.唱吧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于2012年5月上线,上线5天内荣登苹果AppStore榜首,目前拥有1亿左右的注册用户.目前业务范围覆盖线上和线下,线上拥有唱吧,唱吧直播间,游戏,广告等,线上产品具有自我传播特点;线下有KTV,年度校园巡演,歌手大赛等各种活动,其中唱吧麦颂KTV盈利水平稳居KTV行业第一.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极大拓展用户群体, 覆盖更多年龄段的用户.唱吧自2011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四轮融资,融资方有蓝驰创投,红杉资本等知名风险基金.2015年8月, 公司获得4.5亿元人民币融资,持续的融资及资本市场的青睐反映出唱吧处于快速增长期以及市场对唱吧业务前景的看好.
Ⅶ 为什么来分期有额度提现不了
来分期有额度不能提现,额度可能是你的购物额度,只能购物不能提现。
Ⅷ MUI除了做移动APP界面,还可以做普通手机网站吗
文/罗超 爱科技网创始人 授权搜狐IT发布 中国移动低调上线飞信公众平台这事儿,在这个微信收费之争的风口,被很多人认为是中移动对腾讯的反击,只是“照着老虎画成了猫”。被诟病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界面山寨微信公众平台。二是认证账号流程复杂。笔者对以上吐槽持保留意见。 在飞信推出公众平台之前,一直视微信为眼中钉的新浪微博已在内测“微博聚合信息推送平台”。阿里巴巴旺信在愚人节也被爆出正在谋求旺信公众平台。靠山寨 Evernote 起家的有道云笔记也于近期推出了公众账号页面。笔者估计网络、搜狗等巨头这段时间应该也在紧锣密鼓地跟进中。巨头们正在做的这些,难道仅仅是为了山寨微信? 去年关于微信是媒体还是平台的已经不少。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微信是一个承载基础通信的工具,也是一个具备互动属性的媒体,还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平台。这几点,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到了体现。微信公众平台的本质是什么?伴随着微信自定义菜单的推出,笔者更加确定微信公众平台实际上是跟原生 APP 应用市场、WEB APP 同样级别的“类微信 APP ”市场。巨头们在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利用自家的用户资源,建设类微信 APP 市场,以防再次失去第三个移动互联网大入口。 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上一个入口丢失,是在 App Store 出现时 昔日移动通信行业的话语权核心运营商错失入口控制机会。传统互联网公司包括搜索引擎巨头也都被苹果抢占应用市场入口。Google 用安卓帮大家抢回部分入口,于是有了 Google Play、Mobile Market、应用汇、豌豆荚、网络手机助手等应用分发市场的机会。第二个入口浏览器也是传统的互联网入口,内容还是 WEB ,通过手机浏览器搬到移动设备上。 不过浏览器的往日风光不在,网络数据显示,去年 Q3 手机用户平均媒体时长,APP 占 80% ,浏览器不到 20% 。从流量来看,浏览器产生的流量也已远低于各 APP 的总流量。移动互联网一直存在 APP 和 WEB 之争。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究竟是 WEB ,还是 APP ,业界尚无定论之时,又有一个第三者将加入他们:类微信 APP 。它极有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三种入口,第三种内容提供形态。如果再做移动互联网流量或者用户时长统计,把类微信 APP 单独计算,应该会超两位数。 二、类微信 APP :一种基于 WEB 并加上诸多限制的 APP 类微信 APP 是什么呢? 这是我的理解:由具备异步交互功能的 APP 所承载,第三方提供商接入,且以账号的形式面向该 APP 已有用户,提供功能和服务的软件。典型的微信公众账号有虎嗅网的文章查询、大众点评提供的餐馆查询。微信 APP 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应用形式。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这一定程度成就了它无法替代的优势。微信 APP 与 WEB APP 和原生 APP 有什么本质不同吗? 原生 APP 的优点很多,如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和交互方式,操作系统级别的性能优化,对离线数据的支持更加适合无线的网络状况以及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也有一个弱点:开发成本及门槛较高。虽然是基于传统编程语言如 C 、JAVA 的,但是在产品设计、编程方式、测试和部署等方面,APP 编程仍然需要专门的学习和专门的人才。 WEB APP 最大的优势是基于浏览器的体验因而可移植极强,不管什么平台,什么屏幕,只需开发一次。适配工作绝大部分由浏览器去做。而微信 APP ,如果仅仅是运营一个微信公号,开发成本几乎为 0 。具备开发能力的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开发,如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这种开发技术是面向微信平台的 API 进行 WEB 开发。 微信在呈现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时,也会结合浏览器技术来进行展示。所以这里可以认为微信 APP 是一种 WEB APP ,不过已经绕开了浏览器的入口。但是它又对 WEB 应用进行了诸多限制,甚至是阉割。交互方式极度有限,除了最古老的数字或语音回复的“会话”类交互方式外,自定义菜单也仅仅支持菜单及“上拉菜单”,以及简单的表单。这让其足够简单,但是也限制了一些功能。不需考虑任何屏幕适配的问题,微信已做好屏幕适配。 其实,iPad 版微信至今都还没推出。类微信 APP 在手机上运行的程序极少,更多是内容的呈现。而需要执行的程序,都是在云端进行。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其是云端 APP 。对本地设备的计算能力和能耗要求低。这也有一定劣势,如富媒体的展现。如何解决本地程序执行的问题,微信采取了一个这种的方式:点击超链接,直接调用其浏览器引擎,这时候进入 WEB APP 的交互方式——有一定限制。限制颇多,但微信公众账号仍然覆盖了几乎所有应用领域。游戏、社交、CRM、工具、媒体、地图、电商、理财等。 部分公众账号为了绕开限制也提供了一些创新的交互方式,比如逻辑思维,罗振宇发布一段语音,回复语音中两个文字,得到一篇好文章;虎嗅网最近甚至实现了微信号与虎嗅官方账号的绑定功能。微信 APP 是基于 WEB APP 的技术,但是又进行了大量的阉割,实现了比App Store还要严格的控制。 乔布斯的产品除了“封闭”外,“控制”也是一大特色。硬件、系统、APP、内容、APP Store、iTunes 甚至苹果体验店,都体现了乔布斯的“控制”欲望。Apple 的用户体验美名与这个控制不无关系。而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将这个“控制”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笔者一直认为,张小龙大神深得乔布斯思想精髓,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独到好处的应用。你可以否定张小龙的控制结果,但微信仍吸引了大量的第三方涌入。 做微信个性化开发的朋友告诉我,接入资格审批排队要 5 天以上。离 App Store 的一周甚至 10 天有距离,但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笔者的微信公众账号 SuperSofter 发送消息时,从前期排队 30 秒到现在排队三分钟甚至 20 分钟都有。腾讯暂时没有公布微信公众账号数,公众账号发布消息数。但这肯定是惊人的数字。那么微信的魔力在哪里呢?或者说微信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三、类微信 APP 为何可以成为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 1、对第三方来说,用户是他们趋之若鹜的基础 4 亿的用户数量是一个原因,但微博还超 5 亿呢。不过微信这 4 亿用户是真实的用户。每一个微信用户身份都是确定的。不是实名制,但是每个账号背后一定是一个真正实在的人。这解决了微博存在的僵尸粉问题。吸引用户登录,增加用户黏性,让用户成为自己家的,是绝大部分网站、应用想解决的问题。微信则天生具备账号管理的功能。普通 APP 及 WEB APP 的用户不登录则不确定其身份,微信用户在使用你家公众账号时,一定是登录的。微信的类 OAUTH 类账号 API 暂时没开放,但是已经有办法可以实现微信账号与网站账号的绑定了。 从信息到达率来说,微信消息达到率接近 100% 。一条微博,可能会淹没在“信息流”中。但是微信则是推送到用户手机,用户必须一条条点击阅读。微信比较狠,一直不推出“全标为已读”的功能。之前很多观点认为微信这种方式会赶走用户,因为这是骚扰。这一点微信一方面限制微信公众账号每天只能发送 1 条信息,另外也让用户和公众账号“自选择”,你如果真骚扰到了用户,其删除你也是非常容易。 还有一个是门槛。微信公众账号的门槛非常低。只有有 QQ 号或者邮箱就可以开一个公众账号。对普通账号来说几乎不存在开发及维护成本。专注做好运营和推广即可。微信二维码在这个环节还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2、对于用户来说,微信 APP 虽然过于简单,但是它可以简单地满足需求登陆微信就够了,不需要在不同应用重复登录。尤其是在移动端还没有“微博一键登录”这种成熟的解决方案时,打字又不方便,登录是痛苦的体验。微信公众账号,也不需要下载安装。添加账号即可使用服务了。这比 WEB APP 或者 Chrome OS 的应用添加还要简单。 对用户来说微信最大的变革还是“交互方式”。这是与传统的 HTTP 协议完全不同的“对讲机”异步交互方式。与好友通信时,发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跟发短信和打电话的区别是你不用担心信号不好。地铁里信号不好,消息没发出去,等你走出地铁,消息已经发出去了。如果是打电话遇到信号问题呢?断线,得再拨号。除了对讲机交互,微信还提供表情、位置、名片、视频、实时视频等通信内容(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在信号好的地方如 WIFI ,又可以选择使用实时通话这类与手机通话几无二致的通信方式。所以微信带来的通信方式,完全不是“免费的短信彩信”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变革。 同样,在通过浏览器进行交互的时候,如果是访问一个网站,或者发表一个,你得等。等到结果返回。如果遇到网络问题,只能说“shit”然后点击刷新按钮,再试;如果不行,继续点击“刷新”。微信呢?在你向公众账号发了一个信息后,你可以将手机装进口袋。等你拿出来的时候,如果你不是在撒哈拉沙漠应该已经发出去了。微信在遇到网络问题时,可以不断尝试,直至成功。HTTP 是同步的交互,发了请求得等服务器端返回。(虽然 AJAX 有点异步的意思,但是跟微信还是不一样)。微信则是真正的异步: 我发了消息给你就不管了,你总会收到。上述讨论有点偏技术,用户感知就是简单了。 简单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不用记忆,不用学习,不用看操作手册。可能这对极客们意味着不好用,虎嗅也有用户在骂微信难用,但是请理解以及接受这个事实:只有小米是专为发烧友而生的。另外微信虽然简单,但是其逐步开放的第三方接口,日渐丰富的第三方账号,以及微信自身与支付环节、与搜索等基础功能的打通,将使得微信成为一款简约但不简单的应用平台。这都会让用户更多地使用微信。 根据“用户碎片时间守恒”的理论,用户用微信及微信公众账号越多,使用其他 APP 时间会变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微信每日启动次数已经超过了微博、浏览器等常规 APP 。 3、对于腾讯来说,有了商业化的机会现实是微信已经通过第三方APP分发在商业化了。 使用微信时,点击一下“ ”号,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第二个“ ”号。是什么?点击后显示“添加更多推荐工具”。再次点击后出来的是微信推荐的一些APP,除了腾讯自有的,还有美丽说、唱吧、豆果美食、POCO 美食等 APP 。而比较“巧合”的是,这些 APP 也是腾讯的应用市场“应用宝”下面推荐的应用。这难免让人联想。微信与原生 APP 有什么关系呢? 在移动互联网的现阶段,赚钱的并不多,游戏是一个;还有就是应用分发市场或者周边的一些产品。例如最近被阿里收的友盟以及李开复的其他两个投资品应用汇和豌豆荚,拟上市但不融资的 91 无线。应用不赚钱,但是应用要分发要获取用户,每个成本却超过了 3 元。这对微信这类有 4 亿用户的产品来说,将“推荐工具”放到更明显的位置,躺着也将钱赚了。——运营商嚷着要收钱的时候,微信的商业化压力会更大。 第三方工具推荐,对微信来说仅仅是它的用户基础带来的红利。且现在的第三方 APP 推广是收费还是资源置换也不可知。但微信 APP 市场则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微信 APP 市场:微信既可以通过第三方账号的付费订阅提成,也可以通过应用内收费提成。说市场,肯定得有交易。 微信公众账号的交易在哪里呢?除了微信公众账号将来可以进行付费订阅外(与用户花钱在 App Store 购买 APP 类似),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间是应用内收费。笔者之前谈过 APP 的免费是趋势(去年 2/3 的 iPhone 应用免费,安卓比例更大)。而应用市场正是靠应用收费获取提成的。既然 APP 免费,APP 怎么赚钱呢?除了广告,APP 内收费是一种新的途径。即在用户使用 APP 的过程中,提供增值服务,或者进行交易进而收费。 去年前 100 名收费的 iPhone 应用中几乎都采用了应用内收费。而这部分交易,应用市场则很难提成。用户下载应用后就与应用市场没关系了。也有一些应用市场望风而动,提供支付手段,进而介入应用内收费环节。微信如果与财付通对接上,甚至将微信账号与财付通账号绑定,将打通微信 APP 订阅付费,以及微信 APP 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内收费”的最后一个环节。届时微信 APP 的开发者分成模式,对微信意味着现金流。 这里举个笔者切身例子:我的 SuperSofter 账号每天发布我整理的 5 条新闻+发送给收听者。读者觉得好可以“赞助”,形式是打款到我财付通账号。很多读者反馈看到消息后说如果微信能直接支付就好了。开电脑又想不起这事儿了。这,就是我说的微信 APP 的“应用内”收费。传统应用市场的其他模式如对开发者提供数据支持、提供推广广告服务、提供排行榜,对微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微信 APP 可以解决应用内搜索的难题微信到现在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微信公众账号的发现和查找的诉求。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基于名称的查询公众账号功能。这一块微信暂时没有特别重视,倒有很多第三方微信公众号导航网站或者搜索网站风生水起。为了避免广告之嫌,这里不做介绍。 这说明这个需求是有的。微信号需要推广,用户也需要更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微信 APP 。微信要做微信公众号的搜索,与现在的第三方导航不同的是,微信可以基于微信号的介绍,粉丝数、消息发送活跃情况等进行相关性的排名,进而给用户更全、更精准的结果。这跟应用市场如 AppStore 的搜索很像。最大的突破在于,微信可以搜索“应用内”的内容。——微信 APP 内搜索。 笔者在《 APP 搜索,会是网络的下一个春天》曾经提出过 APP 内搜索的难点。现在网络等搜索巨头尚在研究探索中。而微信 APP 对于腾讯来说,根本不存在应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因为微信 APP 的所有内容,对微信都是可见的。因此,用户不只是可以搜到微信 APP ,还可以搜到微信公众账号提交到微信的所有内容。再进一步,微信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公众账号接入自家数据,也就是说不只是像现在这样主动推送,而是让用户可以主动去搜索,这俨然会是微信的下一个“阿拉丁”计划。微信 APP 的信息孤岛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解决方案只对腾讯才有效。 笔者旧文《微信,三亿用户之后的默然演进》,曾经提出过微信做搜索的几个先天条件。第一是基于语音的交互方式,语音是移动搜索的一大入口(还有视觉、体感、地图等)。Siri 是一种,将中移动的 12580 搬到微信也是一种;第二是社交搜索,最像 Facebook 的中国公司是腾讯,同样,最有机会实现 GraphSearch 的也是腾讯,手机端是微信:朋友圈 通讯录 微信 APP 内搜索。 总结一下:微信 APP 即微信公众账号,对 APP 提供者来说这是一个门槛极低,容易到达数亿真实用户且确保用户黏性的分发平台;对用户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及其简单的应用使用方式;对腾讯来说,将形成微信 APP 市场,通过微信 APP 付费订阅和 APP 内收费的实现商业化,而微信 APP 及微信 APP 内搜索,将让微信有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搜索入口。微信 APP 不是吹的。市场也好,搜索也好——各种角度来看,它都会是移动互联网与 APP 及浏览器平行的第三大入口,这才是旺信、飞信、*信等努力跟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