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自如是做什么的
王自如在香港某市场调研公司工作。
Ⅱ 如何评价ZEALER王自如对锤子T2的简评以及简评后的大段议论
前年老罗在优酷对刘翔是下了死手的,今年刘翔这张嘴也没客气,全给找补回来了。 优酷约战的时候zealer还嫩,主要靠着手机厂商的投资,老罗故意高调提这事,就是想弄死刘翔。现在老罗的七寸就是下一步融资,刘翔又把这方面掰开揉碎举重若轻的说了一遍。总之刘翔和老罗都是句句把对方往死里逼,不过刘翔学聪明了,这次站在了价值观正确的一边。而且一副慈爱的表情,脸上写满了虽然你曾经插我的嘴但是爸爸依旧爱你哦么么哒2333333
Ⅲ 王自如是做什么工作的
建议去观看视频,乔布斯富有磁性的声音➕背景纯音乐,不知道你听了会不会流泪呢?
Ⅳ 如何评价 ZEALER 发布的 iPhone 7 amp;7 Plus 手机测评
“决战优酷之巅” 首先这次王自如是被老罗狠狠地上了一课(当然,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可以挫挫Zealer的锐气,自从Zealer成为“全国第一以后”就越加看不起其他测评行业的“同事”了,比如之前的FView事件...),当然我是很支持王自如的,因为我从4年前起就开始关注他了。 关于“黑” 首先我不是很看得出来他所谓的“黑”在哪里(当然我不确定没有),因为他为了做视频不惜辞了工作,更贷下30万元巨款,就是为了做视频...所以,我认为他应该不会为了钱去放弃自己乃至测评业的标准。 接受4家厂商的融资 这是一件我认为一件很不应该接受的事,因为融资,特别是手机厂商给予的融资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谓公信力的流逝也就在这融资上(老罗只是一把导火索),或许他没有作假,也没有偏袒包庇,但是大家的信任与理解也消失了... 关于2.0 我很不喜欢测评2.0,因为它妄图用数据来概括整个用户体验,并且毫无羞耻心的给手机评出分数。每部手机都应该敬重,每次测评都是一次收获,我不希望他这样对待一台手机,妄图通过评分颠覆手机在消费市场的地位,这是很不应该的,也是大多数Zealer粉丝不看评分的原因... 这就是我对Zealer的看法。
Ⅳ 他的创业,为什么能得到丁磊的助攻雷军的护航
去年,40 岁的何小鹏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进入造车领域。在此之前,他有过一段长达 13 年的创业经历,并成功将 UC 卖给了阿里,实现了财富自由。在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何小鹏认识了不少互联网大佬,比如雷军、李学凌、丁磊,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往事,顺便看看当年互联网领域的潮起潮落。
2003 年,32 岁的丁磊以 75 亿人民币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当时比他小 6 岁的何小鹏,刚从华南理工毕业 4 年,还是亚信的一名员工,过着一边羡慕着自己老板每个月能赚 5 万块,一边蹲在家里马桶上用手机耗费大量流量龟速上网的生活。
也正是对赚钱赤裸裸的渴望,以及对上网体验的不爽,再加上当时何小鹏向惠普投简历跳槽无果,让他决定拉着自己的亚信同事梁捷一起去创业,做了 UC。
憨直的何小鹏后来曾亲口说过 " 我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 "。大学毕业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读研。在毕业后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他也曾试过 3 个方向,分别是炒房、博彩和创业。前两个方向都努力过,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何小鹏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
其实亚信这家公司说来也挺传奇,曾经也做邮箱,是丁磊的竞争对手之一,后来还走出来两拨创业者,一拨是何小鹏、梁捷他们,做了 UC;另外一拨人马后来跟了张小龙做出 Foxmail,以及微信。
梁捷之前在亚信一直做得就是大规模邮箱系统的研发,所以何小鹏他们 2004 年创业后,做了 UC mail 和 UC web 两个产品。尽管 UC 的邮箱业务因为市场表现不佳最终被放弃,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因为它在当时成功引起了首富丁磊注意,也才有了后来的精彩故事。
丁磊当时发现一款不错的邮箱竞品,一打听是亚信的人出来创业,还没有正经的办公室,就约何小鹏他们出来喝酒,还豪爽的把自己在网易的办公室借给了这个 " 潜在的竞争对手团队 "。
王欣出狱当晚,姚劲波、何小鹏、李学凌为其接风洗尘
曾经为了赚更多钱而创业的何小鹏,如今不用再为钱而烦心了。他造车后说:做自动驾驶要花很多钱,但钱对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排不进前三。
现在的何小鹏正走在雷军走过的创业之路上,他能在未来成为汽车行业的雷军吗?何小鹏给自己的造车梦留了 10 年的时光,不过或许 2 年之后,我们就能从他和马斯克的正面竞争中得到答案。
Ⅵ 迷迭香版“舌尖”为何踏上浪巅
2016年以来短视频创业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前有Papi酱探路,后面还有一大批短视频创业者前赴后继。恰逢11月29日,美食新媒体迷迭香获得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母公司)战略投资,估值达一亿。
迷迭香倾心打造的《小吃中国》系列正式启动,这档民间版“舌尖上的中国”正在踏上浪潮之巅。其背后有两只推手,一个是一下科技,另一个则是微博。在中国的Youtube和Facebook的加持下,短视频生产者们迎来了内容创业的最好时代。
民间版“舌尖”踏上浪巅
Papi酱或许是2016年短视频创业的最大标志。Papi酱之后,PGC视频迎来了他们的下半场。过去PGC视频只能在优酷等平台上封闭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环境不断优化,这些视频就像长了腿,脱离了传统视频平台的桎梏,在社交平台上四处游走。
之前优酷等视频平台上的PGC视频大多二三十分钟时长,比方说数码圈的Zealer和Fview就是脱胎于当年那个时代,是这类PGC视频的最佳代表。它们代表了对行业的判断、对人性的思索。这类视频很深、很重,从开始粗糙到后来的精致,甚至已经超过了不少电视台的制作水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类视频树立起了高高的内容壁垒。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和秒拍这一移动视频社交联合体逐渐成为人们浏览视频的最佳途径,几分钟的短视频逐渐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而且短视频创业的门槛更低,内容更轻,几乎人人都能生产,高校寝室里无聊的男生女生靠抱枕和被子就能把“舞龙”演绎的淋漓尽致,分分钟得到好几万转发评论。
所以Zealer和Fview的内容在今天也越来越精简,在微博和秒拍上传播的视频大多三五分钟,短平快易阅读。这种大环境下,进入到短视频领域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短视频平台以及周边生意开始风生水起,短视频创业自然成为潮流。
迷迭香《小吃中国》这部民间版的“舌尖”内容轻快,在社交媒体上收获受众的喜爱,一下科技正是看中了迷迭香优质视频生产能力,助推其踏上资本的浪潮之巅。这也只是短视频创业大潮中的一个案例而已,而且随着优质短视频的不断涌现,这类获得巨额融资的创业者还会越来越多。
中国的Youtube+Facebook造就短视频创业之春
赶上短视频的创业风口,一方面是真金白银扶持,另一方面则是平台流量倾斜。再加上短视频的生态的加持,迷迭香这类创业者生在短视频创业的最好时代。这个时代恰恰是由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共同造就的。
1、平台方纷纷在扶持视频内容
今天无论是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甚至资讯平台,实际上都在纷纷在扶持视频内容。在今年11月获得5亿美元融资时,一下科技曾谈到2017年要用10亿扶持基金来扶持国内的短视频创作者,做好投资布局、用户分成和内容引进。投资迷迭香正是一下科技的10亿扶持基金正在落地。
这种扶持不仅仅只是资金的支持。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资金不过是一个层面的支持,真正重要的还是流量和影响力。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在投资外,还与迷迭香这样的创业者有更多深度扶持和合作,在流量、资金、内容上不断反哺创业者,帮助其找到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内容创作者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2、内容创作的门槛被平台降低
资金、流量的扶持还只是一个方面,因为短视频的内容创作需要更多用户参与。内容创作的门槛被平台方降低,创作者可以花费小力气创作出好视频,还能获得更好的传播,这会是最好的生态。
比如秒拍和微博去年就曾联手拨出1亿美金,用于扶持短视频创作者,启动“秒拍创作者平台”,上线“秒拍惠”优惠措施,创作者们能够节省大笔资金,只需要专心做内容就可以,推广和传播由平台负责。
过去央视找来最好的导演,花费巨额成本才能完成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而且只能在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很重”的平台上播放,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实际上还是略偏阳春白雪,如今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了,作为一款精细的纪录片,如果不是剪成一个个小片段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四五十分钟一集的内容很难真正让用户一口气看到底。
但在平台方的赋能下,内容创作的门槛被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现在这种优渥的环境让低成本和小团队也能够做大事。迷迭香这样的创业团队仅仅靠小团队和短视频社交平台,就能用低成本拍出影响力和精致度比肩《舌尖上的中国》的优秀作品。这是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神奇所在。
3、短视频生态正在走向成熟期
仅仅有丰富的内容和大量短视频创业者当然还不够,因为在一个成熟的生态之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内容以及平台都要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生态闭环。
今天一下科技和微博双双高涨,一个在资本寒冬之中拿下巨额融资,创造了移动视频领域单轮融资纪录,另一个则是股价飙升,把老师傅Twitter甩在身后。双双高涨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短视频生态的成熟。
截止10月底,秒拍的视频创作者已经覆盖40多个垂直领域,与2000多家MCN公司、视频创业团队和网红经纪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随着短视频内容不断丰富,内容被广告主逐渐认可,一下科技和微博之间的协同关系正在推动短视频生态落地,广告主、平台方和MCN公司、短视频创业者这四者之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一下科技和微博构建的短视频生态正在成为中国的Youtube+Facebook!
Youtube+Facebook的短视频生态这个概念可能还很模糊,但如果给出这份数据,你或许会知道这个意义的重要性。根据在线视频广告科技公司Mixpo 2016年调查显示,2015年,50.2%的美国广告商在Facebook 上投放过视频广告,31.1%在Youtube上投放过视频广告。
不同的是,在美国市场上,Youtube和Facebook两者在广告主面前互为对手,形成了竞争关系。但在中国这两者合二为一,释放出了更大的势能,让短视频内容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协同性都远超美国市场,这种良好协同关系也给了短视频创业者更大的成长空间。
有意思的是,今年三季度,秒拍日均播放量达20亿次,对比Facebook 来看,Facebook同期视频点击量为日均40亿次。在三季度的奥运季之后,秒拍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和Facebook的实际差距上正在缩短。微博CEO王高飞在今年三季度的微博财报电话会议上给出数据称,三季度微博视频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740%。
从Facebook现在的表现来看,可以窥见这种短视频生态的未来。Facebook已经形成了以短视频为核心,新闻、社交应用承载的广告平台,成为博得广告主芳心的广告投放渠道。用户们平均观看视频的时长、次数都正在增长,视频已成为其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业务。Facebook的视频广告产生的移动支付份额每个季度正按两位的百分比上涨。
在这种生态中,内容创业者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反哺。而平台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点石成金,造就一个自生长的繁荣空间。迷迭香民间版“舌尖”的成功只是开始,不是结束。一下科技和微博上演了一出“双神记”,庞大的内容生态让更多内容创业者在平台上迅速成长。对短视频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Ⅶ 创业团队如何获得天使投资
在去年 7 月份的时候确实获得顺为创投基金的数百万天使投资,距今已经一年多的时间,现在 ZEALER 已经在开始准备 A 轮融资。 ZEALER的投资方是天使投资,它是国内以薛蛮子为首的天使会创办人创办,其他人还有朱敏、何伯权、李开复、翁哲锋、蔡文胜、何伯权、季琦、雷军、吕谭平、倪正东、杨向阳、徐小平、李开复、魏晨曦、曾李青、周鸿祎等,大部分投资人以投圈内人为主。 ? 一、善用口碑 通过社交吸引“天使”根据国外经验,有相当一部分天使投资是通过朋友、亲戚或社交圈介绍而达成的,特别是对一些非正式的股权投资者而言更是这样。现实当中,很多中小企业即使具有较好的管理团队和创业项目,也绝不能忽视对自身的信用资质、良好口碑的培养,这些往往都是天使投资者十分看重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只有建立起规范的行为模式、企业声誉和社会影响,才能在业内受到广泛肯定,提高无形商誉,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毛遂自荐 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天使”创业者往往都有一种盲目崇拜心态,对业内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顶礼膜拜,轻易不敢触及。创业者要破除这种心态,抱着“你助我发展,我帮你发财”的良好心态,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上门,毛遂自荐,去说服这些行业内的权威对自己投资,或帮助自己设计一条引资壮大的道路。当年张朝阳就是直接找到了天使投资大师尼葛洛庞帝,说服其对搜狐投资,从而成就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 三、主动介入,参加“天使聚会” 天使投资者常常有一些经常性的聚会,以交流投资心得、寻找投资项目和探索合作机会。创业者要广泛、持久地关注有关活动的消息,可以直接前去参加并提交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或做一些项目展示。在国外,这样的机会非常频繁,也很公开,如:各种主题俱乐部、社交聚会、公共论坛等。在国内,由于天使投资发展的历史较短,“天使”较少,但此类活动并不少。如:许多民营企业家聚会、财经论坛、主题研讨会、沙龙活动等,事实上都是有利于推动天使投资的绝佳机会,应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渠道。 四、按图索骥,搜寻“天使”名录 国外的天使投资研究机构(如:AVCA——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BVCA——英国风险投资协会)都出版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名录,其中往往单独出版天使投资者名录,里面收录大量的“天使”名单。创业者如果需到国外融资,可以按图索骥,逐个联系。当然,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服务。在国内,尚未出现明确的天使投资协会和机构,但大量的投资信息散见于各种行业组织,如: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投资公司等,均可作为寻求信息的载体。 五、利用中介,善于说服 创业者还可以通过聘请自己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财经公关公司、金融咨询机构等方式,获得联系“天使”的渠道。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创业者面对天使投资者时,说服“天使”的技巧和方法十分重要。大致而言,需要事先准备好一份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进行简练而生动的幻灯演示,发挥说服的技巧和演讲能力,展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等。说服天使投资与说服风险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天使投资者更看重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品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Ⅷ 王自如的人物争议
2014年9月1日,王自如在微博上,为锤子Smartisan T1视频测评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导向观众和公众致歉。
致歉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视频测评中出现的技术错误、拍摄方式和语言表述问题致歉。他列举的几处错误都是罗永浩27号对质时指出的,包括logo的工艺,保护开关作用、屏幕可视角度等。最后一项罗永浩曾经辩解说是为了“美感优先”,他表示“Zealer的测评是严肃的评论”,因此不应该为了镜头的美感而忽略了严谨性。
第二部分是向Zealer团队成员致歉,王自如认为自己没能将Zealer团队的劳动成果在辩论中表达出来。
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Zealer一些安排的说明。王自如表示Zealer不再自称第三方,在网站显著位置和视频中加入利益相关说明,讲明Zealer投资人的情况。而且未来的测评,“测出来的是客观真实的数据,点评一定是有Zealer态度的点评”。
同时,王自如还表示,面向厂商的收费咨询业务叫停,未来会停止更新视频休整一段时间。 2014年8月初Zealer曾发布关于锤子手机T1的评测视频,王自如在视频中指出了锤子手机的一些产品设计问题以及散热、漏光等可能存在的缺陷,试图证明锤子手机并非罗永浩自称的那么完美。这引发了罗永浩的强烈反弹,并“约斗”王自如于网络平台的视频直播 。
事件详情请阅读(罗永浩PK王自如)
2014年8月27日晚,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与评测机构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展开了一场公开式辩论对话。双方就手机评测、商业模式和独立客观的问题展开犀利交锋。以下是王自如在对话中的核心观点:
关于评测是否独立客观:
1、Zealer这家公司依然是团队控股,内容制作是完全独立的;
2、在中国,尝试做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的,没有一家能在手机厂家以外融资成功——但我们想走这样的路,找到一家手机厂商以外的投资方;
3、我们的价值是把整个测试流程规范化,逐渐提高,让手机行业的产品变得更透明;
4、媒体投资方和内容制作团队完全独立,这在国外是非常成熟的一种形式,为什么在中国就不可能了呢?
5、我们不是裁判,没有执法权。我们只是一个建议者的角色。
关于锤子手机T1的评测:
1、电源键放在上面是减分,且触感非常硬,评测机遇到按键不回弹的问题;
2、T1中框对于前后玻璃面板的保护严重不足,玻璃面板细长开口跨度很大,相比苹果手机,存在更大的隐患;
3、手机屏幕变大,导致在强度上做妥协,这是普遍现象。但妥协到什么程度很关键。如果妥协到低于业内标准,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
关于“人生的忠告”:
1、罗老师,我不是在教您怎么做人,我是在给您做产品提一些善意的建议。认真和敬畏之心体现在什么地方?是体现在产品上的;
2、做产品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任性。
关于“职业道德”:
1、(锤子手机)咨询项目报告过一次后,我们后续测试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隐瞒(说没有问题)呢?
2、我不觉得这是职业道德问题。在发布测评视频的时候,我首先负责的对象是观众,是这个产品;当我去做咨询报告的时候,我负责的对象当然是你(罗永浩);
关于维修手机的配件来源:
1、我们维修苹果手机的配件,是从深圳华强北的供应商渠道采购的。华强北是通过各种其它渠道,从工厂里面出来的;
2、我可以保证我给用户提供的配件全部是经过我们的质量严格把控的;
3、我们的供应商是华强北,我们的采购渠道是完全合法的,至于他们是否有问题,你可以去查他们的问题;
4、这是行业现状,所有的手机都是这样的,哪怕从国外买的手机也是这样;
5、我不认为给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有什么问题。而且我们中间加了一道把关程序,比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到我们做大做好了以后,也可能跟苹果合作。
关于专业度:
1、对于专业程度来说,我确实不如我们团队的人。就像您(罗永浩)说的,自己不懂,都可以做手机,那么我们自己不懂,也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测评;
2、我们团队的其他的人都是有专业背景的,都是做技术出身的,也是有研发背景的;
3、我们整个测试方法正在申请专利,不可能把专利的东西公布出来;
4、在(静电问题)上,(锤子手机)已经低于最低的国家标准了,五台手机测试,四台都没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