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火箭公司融资

火箭公司融资

发布时间:2021-05-20 14:00:18

Ⅰ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吗

美国媒体月25日刊登题为《中国民营航天产业的崛起》的文章称,感知与现实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航空航天业与一小撮大型国有企业画等号。

北京蓝箭的负责人表示,朱雀-2将有能力把1500公斤的有效载荷发射到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或者将3600公斤有效载荷发射到2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上。这将使朱雀-2的能力比美国“火箭实验室”1月份首次送入轨道的“电子”火箭强大10倍。

文章称,目前,北京蓝箭是中国最先进的民营火箭发射公司,但却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但北京蓝箭正在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发展。北京蓝箭的总设计师王明航说:“有了‘凤凰’火箭发动机,我们解决了开发液体发动机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北京蓝箭将把它当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推动我们的技术能力向前发展。”

来源:参考消息网

Ⅱ 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靠什么盈利,它们发射火箭能干什么

可以接国家的订单啊,比如有的国家需要卫星,但自己没有能力升空,就要找别的帮助发射。

Ⅲ 我们国家的商业航天企业距离 SpaceX 还有多远

11月20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3亿人民币融资,这也是蓝箭自2015年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五轮融资。

反观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只有一条“军民融合”的大指导思路,来自政府的源动力远不及国外。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研发和设计成本,持续存在的技术和人才瓶颈,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政策指导下裹足前行

1986年,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决定推进火箭发射的商业化。2006年前后,美国政府、NASA开始支持包括SpaceX、轨道科学(ATK)等公司进入商业市场。

在随后的10多年里,NASA同SpaceX、ATK以及其他私营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激励协议和商业服务合同。2010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美国国家航天政策》致力于鼓励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计划。

事实上,纵观美国商业发射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美国政府一手推动了美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成为所有参与者中最重要的角色。

反观国内市场,来自政府的源动力明显不足。

2015年,军民融合政策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以零壹空间、蓝箭航天为代表的第一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开始出现。2017年,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体制内政策的转变,国内开始出现第二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三年多的时间里,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出现了以星际荣耀、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等为代表民营火箭公司,也有以天仪研究院、长光卫星、九天微星、微纳星空等微小卫星研发与制造公司。

Ⅳ 北京火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火箭金融是由北京火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稳健创新型网络投资理财平台。其结合国外先进商业管理模式和健全的风控管理体系,将线上和线下的投、融资需求有效结合。
法定代表人:杨坤
成立时间:2015-09-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1994389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杉创意园四区3号楼三层29号

Ⅳ 关于火箭少女引出非法集资案,这件事该怎么看

火箭少女101是由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Yamy、赖美云、张紫宁、杨芸晴、李紫婷、傅菁、徐梦洁十一位成员组成。火箭女孩101正式成为一个团体后,它自然没有逃脱成员粉丝之间互相攻击的命运。

由此看来,这些公司大多不过利用粉丝的心理,来赚取不法之利。所以粉丝们也要理性,不可为自己的爱豆做荒唐不理智的事,要不然到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Ⅵ 为什么民营企业也能造火箭了

航天,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事情,近年来随着SpaceX、Blue Origin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不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逐步开放政策允许民营企业做火箭,重庆零壹空间是首批成立的民营航天公司。随后,一波火箭创业公司紧随其后成立。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入局,大部分处于A轮和A轮之前。

以重庆零壹空间为例,它虽然改变了以往靠国家投资的方式研发航天级产品,但依然开创性地引入优势社会资本以及国有大型产业投资集团进入火箭研制领域,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分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零壹空间成立的三年时间里,累计融资近 5 亿元。

可以看到,正是有了政府助力和资本的强力注入才让重庆零壹空间团队创造了历史。

来源:新华网

Ⅶ 中国首枚民营火箭创始人说了什么

5月17日7时33分,中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腾空而起,火箭在306秒飞行了273千米后,落入预定区域,实现了长时间的临近空间有控飞行,获取了大量真实飞行环境数据。

坐在控制室里,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哭得稀里哗啦。几个小时后,他和创业伙伴一起踌躇满志地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路透社称,这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最新的里程碑。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舒畅说,自己上一次这样哭得稀里哗啦,是8年前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时,被时年80岁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毕业赠言打动了。

“你们不能天天想着沙滩和美女,因为你们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那位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著名学者,给毕业生定了“两个100万”的目标:挣100万的钱、写100万的字。

“挣100万元是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对你们来说太简单。” 厉以宁补充说,“要写100万字,就要追求不同,去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有谁看?”

自此,如何做到“写100万字”成为舒畅的创业信条,“走不同的路”贯穿了他创业的各个阶段。在他看来,这“100万字”就是他的火箭事业。

“会尝试让中国人坐上你们的火箭去俯瞰祖国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问。

“我们眼下确实做不到。”顿了一下,他身体前倾,“以后,为什么不做呢?”

今年,舒畅33岁,他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

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历史性机遇,他嗅到了梦想的味道

舒畅儿时就对浩瀚宇宙充满好奇。2004年,他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主修飞机设计,尤其偏好设计战斗机。

刚入校,一位老师播放视频。“看到工程师做出的飞机成功上天后无比激动的场景,我也热血沸腾。”他回忆说,“当时我想,如果能设计飞机上天,那该多好!”

在他看来,创业就是要敢于去碰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感觉不可能,是因为存在一种恐惧,不少人就认定别想了。为何不问问自己:你喜欢吗?喜欢就做吧。”

“去做一些别人不曾做或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才会愿意读你的100万字。”于是,他一头扎了进去。

“传统上研制一个发动机可能需要3年,我们就9个月”

尽管并非一帆风顺,但舒畅和他创立的公司很快就表现出超凡的效率。

他邀请马超担纲技术,组建了10多人的团队,又吸引到春晓资本、哈工大、联想之星1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公司有了雏形。

2016年5月,公司仅20多人,也名不见经传,却得到了官方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重庆两江新区,显示出巨大的诚意。

这是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新区内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做发动机、钛合金、通航、跑道、飞机维修等的配套完备,生态链很好。

“我们想成长为国际化的公司,重庆是直辖市,又处在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同时,重庆人比较火辣,我们做的事情也需要‘血性’,一拍即合。”舒畅决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重庆两江新区,随即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此后,公司顺利完成多轮投资,总额已超过5亿元。

“回头看,我很庆幸,感觉只要坚持下来,所谓不可能其实没那么难。”他说,对于民营航天而言,资本、技术、政策都是瓶颈,“但人才是关键”。

“我们并不靠高薪吸引人才,很多人还是降了工资来的。”他说,很多从事运载火箭研究的年轻人,都因为梦想和情怀而加盟。

在舒畅看来,公司之所以创立不久就完成自主研发出火箭并成功首飞,是因为团队有好的技术,国家有成熟的产业链,“设计出来就有人可以制造出来,其他国家就未必能行。”

“民企的运行效率也至关重要。”他分析说,传统上研制一个发动机可能需要3年,“我们就9个月。”因为公司有扁平化的运行机制,总设计师直接管几十位设计人员,分成几个部门,沟通异常高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家站黑板那儿一画,总设计师现场拍板就定了”。

在舒畅看来,这种体制优势会让民营航天迸发出极大活力。

“我们不是确定一个任务,产品定型了,交付后就束之高阁。”他表示,首飞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定格X系列的1.0版本。此后会优化提升,“今年8月的第二批发射,就升级成2.0版,以后一直创新、改进,向前迭代”。

“不断推陈出新的迭代当然有风险,但我们勇于应对,迭代才能提升性价比,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公司需要建立敢于应战和接受失败的文化。

“2016年年底,我们决定自己研制发动机,同事不相信项目负责人能干成,我在台上代表公司表态‘毫无保留’地支持他放手干,如果点一发点不成,再点第二发,点第三发,不要怕失败!我这么年轻,也没当过这么大公司的CEO,我为什么相信自己能搞好,却不相信你呢?”

发射前,他们也考虑到可能会失败。“此前就有理性的措施,如果失败了,备份产品很快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发射,资金也做好了安排。”

“公司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团队要接受可能的失败,我们也希望媒体和社会宽容我们以后可能的失败,真要失败了,那还得继续往前干,站起来再打一发。”舒畅表示,这一发火箭都是自主研发的,很多单机比国家队产品的集成度都要高,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加大了失败的风险。

创业起步要踩实,问题论证清楚再行动

从最开始,舒畅就试图为创业植入“与别人不同”的基因。

从技术参数看,舒畅和他的团队发射的第一发火箭,与埃隆·马斯克当年的第一发大体相当,但两者其实相去甚远,“我们做火箭,就是遵循科学去设计制造,将客户的东西可靠地送到指定位置,而不是复制某款火箭,我们不需要一个样。”

“全世界都没有我们的X系列这样的产品,专门服务科研领域的飞行验证,这样的细分领域,我们算是第一个。”他说,“M系列可能是全世界总价最低的一款火箭,但是性能还很好。”

舒畅建议有雄心创业的青年努力做到与别人不同。同时,虽然创业需要赚钱,但并不是重大抉择都取决于钱。

“我研究生毕业后做了3份工作,从航天到联想,工资下降了30%,从联想出来创业,基本上没有工资。”他说,“我并不是不在意钱,而是不希望钱影响到选择。”

“我从未想过挣不到100万元,担心的是写不好100万字。如果站起来就够得着,那不是好的创业目标,会让你懒惰。要定一个通过较长时间的拼搏才能够到的目标。”他说,如果做出与众不同但能解决需求的产品,必然能赚更多钱。

“我建议创业起步要踩实,一定要把问题论证清楚再行动,而不是一冲动就去干,因为创业太难。”他说,前端论证越充分,未来战略就越清晰,“我们今天的很多战略,在成立时就想得挺明白了,一直沿着往前走”。

Ⅷ SpaceX星舰估值有多少

2020年11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估计表明,SpaceX的估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

SpaceX融资历史及估值

2008年8月,SpaceX获得来自创始人基金的2000万美元投资。

2012年初,公司7000万股份由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拥有,占总股份约三分之二,估计在私人股权市场价值8.75亿美元。因此于2012年2月,SpaceX整体估值约13亿美元。

2012年5月、COTS 2+任务完成后,公司私人股权估值翻倍至24亿美元。

2015年1月,SpaceX获得了一笔来自Google和富达投资价值10亿美元的融资,换取公司8.333%的股份,公司估值约120亿美元。此时,SpaceX的前期投资者包括德丰杰投资、创始人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摩羯座投资集团以及新加入的Google和富达投资。

2017年7月,SpaceX公司再获得3.5亿美元投资,估值涨至210亿美元。

2019年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表示,SpaceX正在融资5亿美元。

2019年5月,《太空新闻》报道宣称,SpaceX在发射了星链计划的最初60颗卫星后获得10.22亿美元投资。截至2019年5月31日,SpaceX估值涨至333亿美元。

2019年6月27日,SPACEX获得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的投资。

2019年8月9日,SpaceX获得来自Meyer Equity的投资。

2019年10月3日,获得来自NASA的300万美元担保。

2020年4月6日,SpaceX获得来自Meyer Equity的投资。

2020年5月25日,融资3.462亿美金。

2020年8月18日,SpaceX获得Legendary Ventures独家19亿美金投资。

(8)火箭公司融资扩展阅读

SpaceX星舰着陆时爆炸

当地时间12月9日,SpaceX星舰原型机SN8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再次进行试飞,此次高度约为4万英尺(约1.2万米),由SpaceX新开发的三个猛禽发动机首次推动。报道称,其在飞行六分钟后试图着陆时因撞击发生爆炸,瞬间变成一团大火球。

此前一天,SN8挑战12.5千米高空试飞。在发射前1.3秒,SN8自检系统检测到三台猛禽发动机的一台或多台出现异常,自动中止了发射,SN8首次高空试飞被迫推延。

据悉,在爆炸中损失的SN8星舰火箭是由马斯克的私人太空公司开发的重型运载火箭。该火箭是在未来的月球和火星任务中,用于运载人类和100吨货物。SpaceX已经有了另外两架原型机,SN9和SN10,为后续测试做好了准备。并且团队很快将利用得到的数据对火箭实施额外的调整。



Ⅸ 民营火箭创始人畅想了什么

民营火箭创始人畅想: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成功发射 创始人舒畅讲述商用火箭从0到1的故事

5月17日7:33,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其首飞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创始人舒畅获得了很多掌声。

首飞成功后,舒畅比之前更加忙碌,各种调研、考察以及媒体的采访接踵而至,“首飞成功是商业火箭的从0到1,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创新从0到1”。

舒畅定了个规矩,在公司不允许叫“总”,而是直呼其名,谁称呼其为“舒总”,就要在公司群里发红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舒畅没有给自己单独设一间办公室,而是和其他员工一样,在偌大的办公区中有一个小小的“格子间”。这名32岁的年轻人有着过硬的技术功底、理科男的缜密逻辑、良好的口才以及毫无架子的真诚。

大学曾创业做外卖平台

“我们要打造的就是平等、有话直说的文化。”舒畅认为,创新是商业火箭公司的生命,而创新从一开始就是容易被质疑的,所以要鼓励大家把观点亮出来。因此只有当整个公司形成一种保护“有话直说”的氛围,大家才会敢把想法说出来。

在2015年创建公司的时候,舒畅年仅29岁,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造火箭?这还要从舒畅在大学时期就种下的创业梦说起。

舒畅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飞行器设计专业,因为觉得设计战斗机特别酷炫,所以他学的是战斗机设计。大学时代的他学习很刻苦,那时候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经济、历史甚至包括医学等各种书籍都看。

“坦白说那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做什么,所以才天天看书。”舒畅认真剖析自己:有理工男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善于言辞、善于跟人打交道,综合素质较好,最后得出结论:“我是适合创业的。”在大二下学期,舒畅确定了自己要创业,并立刻开始尝试。

第一次创业是做夏令营,舒畅将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资源联合起来,做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成功。后来,舒畅又发现了大学生对外卖的需求,很多学生认为外出吃饭浪费时间,如果给他们送餐并加上一些跑腿费,他们是愿意接受的。在对大学生外卖需求市场进行了调研之后,舒畅从老家拉来了一些朋友,跟着自己创业送外卖。

“那时候还不懂互联网,就靠着小灵通,接到订单再去买去送,每一单加一两块跑腿费。”做了一段时间,舒畅发现,做不下去了。他认为,这次创业失败是输在了自己能力不足,不懂互联网,不懂融资。但这次经历让舒畅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本科毕业后,为了弥补自己不懂经济不懂投融资的“短板”,舒畅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在北大读硕士期间,舒畅热衷于去报告厅听企业家们的演讲,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努力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本和资源。

商业火箭从0到1

硕士毕业后,舒畅进入了航天科技集团,主要负责产业投资。2014年底,国家下发文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卫星研制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舒畅敏锐地嗅到了商业航天的风口,他想要投资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但找了一圈后发现,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干?”

2015年8月,舒畅开始组建团队。如今舒畅公司的总裁马超是舒畅在北航的师兄,也是他的辅导员,博士毕业后便进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一直从事国家重大科研工程,三十出头已经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年轻领导干部。马超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的计划很认同,但由于自己手中做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开始拒绝了舒畅。

最终让马超下决心加入的反而是困难和挫折,很多人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不屑一顾,“不要拿美国来对比,国情不同,中国不可能造出私营火箭”。这刺激了马超,他跟舒畅说:“以前没觉得这件事多有挑战,现在我们非得把这枚火箭打上天不可。”

如今,舒畅的团队已有120多人,大多数都是85后,舒畅求才若渴,公司仍在大量招人。“我们需要聪明人,因为爱动脑筋的人总是不断有创新的点子。”让舒畅最为感动的是,一位同事曾经拉着他的手说,“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一定会跟着公司走下去。”

走自主研发的路

火箭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组建团队后,舒畅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一听说我们要造火箭,一些人甚至把我当成骗子”,谈起早期融资的经历,舒畅坦言碰了很多钉子。“那时候我才29岁,还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要在中国造商业火箭,别人觉得不靠谱也属正常”。舒畅坦然回顾着那时的窘迫,“好在我们每个阶段都熬过来了”。

公司成立之后,舒畅带领团队立刻着手做方案设计然后进行认证。他们认为,“穿新鞋,走老路”将是商业航天的末路,舒畅决定走自主研发的路,这意味着长时间的付出。而首飞火箭上的“黑科技”就是对团队付出最好的回报,“发动机、综控机、无线通信、飞控软件等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说,火箭上的心脏、大脑、小脑都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首飞前半个月,核心研发团队已进驻发射基地,开始进行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半夜下班甚至通宵都很平常,其间一位同事过生日,当大家把生日蛋糕推出来的时候,这位同事流鼻血了。首飞成功后,研发团队所有人都哭了,自己造的火箭飞上了天,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舒畅对公司名字好不好非常在意。当初在给公司起名时,舒畅左思右想,有一天晚上舒畅躺在床上,手里有本书,是风靡创投圈的《从0到1》,书中认为,必须要有梦想,要不断创新,让未来与众不同并且更加美好,从0到1,才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舒畅当时就决定了公司的名字——零壹空间,做中国商业火箭的从0到1,做商业火箭创新的从0到1。有了这个想法后,舒畅大半夜兴奋地给好多人发了微信,问他们对这个名字的看法,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也有建议他,苹果公司这么牛,你不如叫梨公司,很有特点也很容易记住。但舒畅认为,名字原本没意义,因为公司有价值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名字才有价值。“把本来没有意义的名字变成大家都认可的名字,作为创业者很有成就感。”

让火箭成为交通工具

首飞成功后,有人称这是“中国版SpaceX”,舒畅则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和SpaceX差异化发展的路。“我们现在做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SpaceX针对的是一吨级以上的大卫星。”

目前舒畅公司有M和X两个系列的火箭,M系列运载火箭为小卫星客户提供发射服务;X系列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术实践与转化。舒畅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至少还有三次火箭发射计划。

实际上,舒畅更想做航天领域的华为。“这符合中国国情,我们不造梦,我们是实干派,希望能实实在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对大众而言,火箭发射、航空航天神秘而遥远,发射商业火箭能给大众带来便利吗?对此疑问,舒畅举例解释,比如火箭发射卫星信号,解决了飞机、大海中上网的问题,这是目前已经实现的。“再大胆一点设想,一枚火箭从北京飞到广州大约只需要20多分钟,如果我们把成本降下来,火箭能不能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舒畅坚信,未来取代飞机的一定是火箭,不断的创新将带来变革。

为了实现梦想,作为创始人的舒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18小时,一周六天都是处于工作状态,还经常飞来飞去出差。在舒畅办公桌的最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他们自主研制的火箭模型,在模型旁边,是一家三口的照片,舒畅抱着女儿,紧挨着太太,笑容灿烂。

“前几天在天桥下有一个可以上台唱歌的活动,4岁的女儿不敢上去,我就上去唱了,唱完再鼓励她。”尽管因为工作太忙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多,但舒畅尽量让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一个为梦想努力奋斗的爸爸,我希望她能感到骄傲。”

对话

5~10年在细分领域成为龙头企业

广州日报:怎么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景?

舒畅: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元年,这一年成立了若干家卫星公司、火箭公司,行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公司的卫星还没来得及上天,火箭还没拿出产品,与国外差距很大。

广州日报:你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建议?

舒畅:自带梦想和情怀的创业,能够激励很多年轻人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的创业氛围很好,因而年轻人更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未来会有很多新技术,新变革,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来质疑,希望年轻人能坚持梦想,把科技创新做到新的层次。

Ⅹ 民营企业发射火箭有什么样的利润

其实现在市场还太小,没什么利润。
像spaceX这种拿着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一年有几十次发射的,其实也不赚钱,主要是靠航天这个噱头来融资。
在中国,民营火箭发射价格都低到800万美元了(同样的载荷spacex在美国国内收费6000万),就算一年打个二十发,又能挣几个钱?想的有点多了。无须讳言,吸引风投然后上市圈钱才是挣钱的主要途径。
当然,如果将来载人太空旅游发展起来,那利润就真的大了。

阅读全文

与火箭公司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s理财 浏览:405
股票热点预测 浏览:796
美元汇率半年走势兑人民币 浏览:238
山西美锦价格 浏览:888
美元对人民币费率怎么算 浏览:871
雄安高铁股票有什么 浏览:149
联动天翼融资 浏览:819
富国消费主题基金怎么挣钱 浏览:764
1145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05
融资诉求6 浏览:606
兴乐集团投资 浏览:37
入库期货商品应由商品 浏览:889
2014外汇时间表 浏览:892
普顿外汇要跑吗 浏览:846
投资有风险什么需谨慎 浏览:790
德国dax30股指基金 浏览:494
期货高点试空 浏览:470
烟台活期投资理财平台推荐 浏览:175
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浏览:941
理财单页模板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