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位帮我提供下武汉国投的《专利信托业务章程》
武汉国投的《专利信托业务章程》是多年前地方企业开展专利信托的一种尝试.其创新精神不错,但并未被广泛认可和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是成熟的模式.
⑵ 专利技术入股如何进行价值评估
专利评估方法主要是收益法,根据预期收益折现!如果被增资的公司以后准备上市的话,最好找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 专利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价值。一方面,以专利的技术属性为依据,可以将专利承载的发明创造的技术内涵转变为物态的商品。从而完成专利的技术实施。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和突出的是,以专利的权利属性为依据,可以在市场中从事资本的多种运作,最大化专利价值,如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作股、专利信托、专利担保、专利保险等,这是专利技术实施的自然延伸。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商业工具,是企业研发和市场之间的自然链接.是企业价值和盈利的重要增长点。是企业建构商业视野的关键环节。专利对于企业募集发展资金,扩大收益回流,形成竞争优势。强化市场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企业间转让、兼并、收购等重大商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⑶ 企业营业收入是否可以做财产权信托
因企业营业收入而获得(产生)的财产,可以做财产权信托。
扩展阅读:权利信托也称为财产权信托,是以财产权为信托财产所设立的信托关系。财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财产权包括债权、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继承权等,甚至信托受益权自身也可以成为另外的信托关系的信托财产。 权利信托是信托标的物以各类权利形态出现的信托。权利信托包括以债权为信托财产的债权信托,以股权为信托财产的表决权信托,以有价证券为信托财产的有价证券信托,以担保权利为信托财产的附担保公司债信托,以专利权为信托财产的专利信托等。
⑷ 专利使用权入股,怎样进行利益分配
以专利使用权入股的,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应当由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大会决定。一般按照所持股份的多少分配。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⑸ 财产权信托在我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权利信托也称为财产权信托,是以财产权为信托财产所设立的信托关系。财产内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容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财产权包括债权、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继承权等,甚至信托受益权自身也可以成为另外的信托关系的信托财产。 权利信托是信托标的物以各类权利形态出现的信托。权利信托包括以债权为信托财产的债权信托,以股权为信托财产的表决权信托,以有价证券为信托财产的有价证券信托,以担保权利为信托财产的附担保公司债信托,以专利权为信托财产的专利信托等。
⑹ 如何进行专利运营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介绍
近几年发生的专利运营的相关新闻不断增多,比如三星和苹果的专利大战,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都是专利运营的例子,那么我所说说的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具体是什么呢?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专利运营的实质:就是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获取利益,实现盈利。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专利商品化: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质押贷款、专利信托、专利证券化、专利出资入股不同企业适用于不同的专利运营:(1)对于初创型企业,其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向应当是专利布局、专利申请,利用专利申请保护自己,并对对手形成一定的威慑力;特别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国家不断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新创企业,投入小部分资金,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十分必要;(2)当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阶段,需要对专利进行组合、转让、许可;专利产品获得保护不是目的,一旦企业产品做大做强的时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挖掘,并进行组合,必要时进行技术转让、许可,获得一定的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溢价,并进一步加强自身研发和创新保护,形成更多的专利保护对象;(3)当企业成长为龙头甚至跨国公司,需要专利组合、质押融资、股权投资,必要时,应当积极考虑构建专利池、参与技术标准、许可转让谈判。利用专利来与对手博弈,获得更多资源。通过我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专利的主要内容虽然繁多,但是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企业因时制宜的选择专利运营的主要内容以及方式。
首先,交易成本的一般概念为,消费者靠市场来运用产权资源的成本,主要有收集市场信息的成本、缔约成本、监督成本和强制 缔约成本。转让专利或者购买专利可以到高航知识产权看看。
其次,交易成本的特征和成因上来说,专利交易成本是机会成 本,是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利益与调节过程中不可调和的资源,无法消除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易信息的不完全性;即专利交易双方主体间知识、信息不对称后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造成交易成本的扩大。
(2)资源的稀缺性;由于交易成本的机会性更大,人们需要对交易的方式进行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着交易成本。
(3)对象的高度专用性;因为所交易的对象不是一般的普遍物,本身具有高含量的技术要素,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但是不能适用其他环境,否则,将无法生产或者损失 生产成本。
(4)交易成本准确计算的滞后性;交易双方无法根据现有各结构,来计算交易成本的数量和种类。
所以,交易的这些特征在一定基础上,造成了交易费用的增加,各种契约方式的选择、交易制度的确立,都是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之一。
影响专利交易成本中的因素分析:
1.专利交易信息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专利交易的高信息成本 和高服务成本
专利技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开的垄断性,即技术的公开性与权利的垄断性,但是针对一些重要发明专利的技术,如产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权利人为了保护核心的商业秘密,只公布了一些宽泛的、浅显的外延技术,交易另一方对此技术的相关信息都一无所知。这对以后的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市场占有等等,都需要较大的费用来支出,无疑增加交易潜在的成本。
2.特殊领域的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转换,决定了交易高收益的不确定性。
因为,像一些煤矿安全技术、瓦斯爆炸技术、高精确的新规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由于前期开发资金的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的累积,耗费时间较长,以致最后产业化时的高产出,影响着交易时的收益大小。同时,一旦交易渴望值较大时,就会冒着无法收回的风险,造成技术浪费,影响着交易双方的完成。
3、专利交易制度激励约束的松弛,不可避免地造成专利交易出现的道德风险。
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自身 道德素质的缺陷和利益驱动,激励措施的不健全,执法程度不严,人们道德意识观念不强,所造成的一些技术纠纷,技术泄露的事件不断发生,将严重的影响着交易量的形成,给交易双方信息的抉择,产业的转化,造成大的损失。
⑻ 袁晓东是谁啊
男,1973年10月生于湖北襄樊。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1996年6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获民商法硕士学位。2003年12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研究与发展管理》、《民商法论丛》、《法学》、《当代法学》、《知识产权》、《政治与法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
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成果:
1、2002年7月——2003年12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学类青年项目:《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环境研究》,批准号02CFX007。 2、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专利信托模式及其政策选择研究》(批准号:7050312)。
编辑本段代表性论文:
1、我国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政治与法律》,2000,4 2、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兼评我国首例数据信息不正当商业竞争案,《法学》,2000,5 3、独创性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民商法论丛》第16卷,2000年第1号。 4、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商贸经济》2001,11全文转载。 5、技术创新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2 6、Research on Trade Mark Parallel Imports in China, 《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2003.5 7、论我国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现代财经》,2003,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2004,2全文转载。 8、专利信托管理模式探析,《管理评论》,2004,8。 9、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研究发展与管理》,2005,1, 10. 论法律变革的内在动力,《政治与法律》,2005,5,77-82,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2全文转载。 11、论我国科技项目中的知识产权政策,《科学学研究》,2006,1,36-41。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6.6全文转载。 12、知识产权交易成本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