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大规模赎回,会不会导致经理被动减仓,导致更大幅度的下跌
基金本身会留有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来应对正常的赎回需求,行业里基金经理留存的现金比例通常不会低于5%,所以,在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不会被动减仓进而影响其后续的操作。如果市场出现特殊风险,基金所投的标的出现重大负面信息,在投资者大规模申请赎回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也确实会不得已被动调仓,通过卖出基金持有的股票和债券来换取流动性。
这种低价的大规模卖出,就可能引发风险标的股价的进一步暴跌。不过即使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也有其他的一些保障措施或工具来应对投资者的赎回,被动减仓仅仅是应对方式的一种。
通过巨额赎回条款限制投资者赎回市场上的开放式基金合同中都会设有巨额赎回条款,该条款会规定,当净赎回份额(即赎回份额扣除申购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10%(定期开放基金的该比例为20%)时,基金管理人可以视情况应对赎回请求。
一般情况下只有全市场的基金都出现大规模赎回的情况下,才会有加剧下跌的风险。单只基金的大规模赎回现象,大部分管理人都能够通过个人经验和专业能力妥善解决,投资者无需过于忧虑。
在挑选所投基金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注意,当单只基金的持有人单一,或是有单个机构或个人持有该基金的份额占比过高时,这只基金会比其他基金更有概率发生大额赎回的情况。投资者要尽量避开此类基金,减少自己所投基金发生大规模赎回的可能性。
⑵ 为什么公司一旦上市,投资公司会纷纷退出撤资
问:为何公司一旦上市,投资公司会纷纷退出撤资?答:“募、投、管、退”四个字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全部要点,退出是最后一步,融资是第一步,融资有了钱,于是寻找投资标的,钱投下去以后,要进行投后管理,然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渠道退出,退出后再募集资金成立新的基金。再进行下一轮投资。
况且,已经上市了,在二级市场都可以买到股票了,如果投资人真的看好这家企业,大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这个没有一点难度,向软银对阿里巴巴、南非报业集团对腾讯的这种持有十几二十年年的是非常少见的,而且软银已经减持了股票,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好过当时的投入。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私募股权基金的专业性非常强,从成立开始,然后就要挑选投资项目,然后等待企业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风险极高的阶段,死亡率很高,即便没有死,能否熬到上市也不一定,GP是要给LP交待的。二级市场很多人都可以参与,但是一级市场能够有能力参与的人是非常少的。
⑶ 社保和信托同在里边,是社保洗信托,还是信托主动减持
美国社保基金的来源及构成:美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分为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和私营养老金两部分。具体而言,联邦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老年及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和残疾保险信托基金两个子基金组成。
⑷ 投资公司名下的原始股减持缴税
1.原始股解禁需要向国家交税;
2.为进一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相关制度,发挥税专收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属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31日联合发布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3.根据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1、征收时间及税率:
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征收对象: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
⑸ 折价减持是什么意思
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由买方和卖方在当日最高和最低成交价格之间确定。该证券版当日无成交的,以前收盘价权为成交价。买方和卖方就大宗交易达成一致后,代表买方和卖方的会员分别通过各自席位(拥有本所专用席位的机构通过该席位)进行成交申报。
大宗交易的卖方通常是急需减持,要找到买方,肯定要给买方低于当天收盘价的价格,所以会出现折价。
2011年
⑹ 减持新规出来后,哪些最受益
一、VC面临系统性机遇。
在减持新规中,明确提出讲给创投基金政策优待,基金减持待遇将与其持股期限成反比。
目前市场主流资金追逐后期项目时,大量有潜质的中早期项目面临缺乏资本关注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此时对于从事早期投资的VC而言,有大量优质项目可挑、极大的议价优势与控制力优势。
二、产业基金将重新活跃。
上市公司由于再融资渠道收窄、减持受限等原因,获取资金的成本和难度将提升。因此,通过产业基金来进行布局和投资将是一种综合成本与效率而言较优的模式。
由于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谋求产业基金的控制权才会是更优的选择,这对于有着募集渠道优势的机构而言,将是系统性的重要机遇
三、基本盘强大的上市公司或成举牌主力。
事实上,这一趋势的确已经开始了,大量业务衰退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实控人转让其控制权或被其他上市公司举牌。
在炒作失效后,实业经营能力将成为市场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基本出发点。
那些行业前景好、管理层经营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将得到更多资金青睐,也就更容易通过收购或举牌来控制或影响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这个减持规定给了聪敏的投资者抽身的机会,延缓下跌时间,改变不了高估值的股票估值回归的必然。
减持规则对非公开发行股份提前动手了,大宗交易接盘的要六个月后才能卖,意味着大宗交易这一块如果不是为了长期投资基本不会有资金接盘了,那么要减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级市场怼。
而且针对非公开发行持有的股份,竞价减持90天内不能超过总股本1%,且一年内不能超过其持股总数的50%。
假设一个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内只能卖掉2%,且这2%如过果是竞价减持,至少要180天,也就是半年。
如果从时间周期里面说,定增基金都有严格的退出期,只会强化各类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必须着手从现在谋划好出货周期,反而激化减持意愿,以免到时候资金出现缺口而无法调剂。
接下来,如你所见,密集的减持公告如烟花绚烂。——检验真金白银的时刻到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股价估值太贵了就会争先卖出,下跌是迟早的事情,聪敏的投资者应该趁机尽早认错止损出局,拿着垃圾股的命运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后退市。
相反,如果估值足够便宜,大家买还来不及谁还想争先恐后卖呢?
专业投资者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价,即判断一个股票大体应该值多少钱,而股价何时涨跌那是没人知道的(除非你去操纵市场)。
投资者如果没有定价能力,盲目买股票代价会越来越大。市场到了要相信社会分工,要相信专业的价值的时候了
⑺ 基金中的“解禁”是什么意思
基金里面没有解禁,是股票的解禁。
原始股和限售股发行后,有一定的年限不能回上市流通。答按照持有的股份大小也可以称做大非,小非(大非流通股股东和小非流通股股东)
解禁的意思是到了规定的年限后,这些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了。也就是俗称的大非解禁和小非解禁。比如中石油1月份的大非解禁,持有的股东不看好该股票大量抛售,造成那天中石油股价暴跌。而同一天的兴业银行也有大非解禁,但是股东对该股票后市看好所以那天同样是解禁却逆势大涨。
⑻ 全球最大中国股票基金1月减持茅台,又被减持,茅台这是怎么了
首先,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基金增持茅台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一定程度的资产配置选择茅台这个相对分红比较多,有比较稳定的股票还是有很好的市场积极意义的。
同样这些基金实际上对于茅台来说并没有什么情感,他们只是考虑说这家公司的股票我们投资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它股价过高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就应该坚持,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从基金本身出发当前投资茅台的确有一定的风险,那么这个时候减持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可以从高位获得比较好的资金收益。因此,从基金本身来看,现在减持茅台并不是让人意外的事情。
其次,再从茅台的角度来看茅台面对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同样也坐稳了整个市场的第1把交易,但是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如果茅台依然是一个市场消费品的话,还是可以长期看好茅台的,然而从目前的角度来看,真正去购买茅台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消费茅台的人,喝茅台的人不买,买茅台的人不喝已经成为了茅台市场当前的一个畸形现象。
与此同时在茅台的背后又形成了一系列的二手交易市场,这种交易市场其实是不健康的,由于这种所谓的收藏市场的炒作,让茅台的价格越来越高,特别是陈年茅台的价格不断攀升,实际上已经渐渐背离了茅台本身的价值。
大多数人购买茅台是冲着投资去的,目标是茅台的货币金融属性,因此茅台是一个投资品的形象,逐渐在大家心目中形成,这对于茅台本身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对于当前的茅台来说,要深刻认识到当前茅台实际上属于一个市场畸形的状态,不仅是茅台的本身消费市场还是茅台的股票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大家对于茅台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偏差,这实际上是不利于茅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当前处于茅台的高位,虽然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高位的茅台价格出现,但是这种高风险的泡沫倾向已经形成,所以大家必须要提防茅台潜在的风险。
(8)信托基金减持扩展阅读
茅台被最大中国股票基金减持: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春节不平静,据报道,瑞银旗下的瑞银(卢森堡)股票基金-中国机遇(美元),截至1月底,贵州茅台为该基金的第五大重仓股,基金持有市值8.16亿美元。与2020年底相比,该基金持有贵州茅台减少3.66%。
据证券时报报道,实际上,在1月19日前,该基金持有的茅台股份数目并未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这次减持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实际上,自1月以来,陆股通就开始不断减持茅台,截至2月11日,陆股通持有茅台10025.11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7.98%,连续两个交易日低于8%,上一次低于8%还要回溯自2020年3月30日。
1月18日,据美国资管巨头资本集团官网,截至2020年底,集团旗下的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持有贵州茅台716.17万股,较三季度末的761.18万股减少45万股。据悉,该基金是目前全球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最多的基金。截至2020年底,该基金持有市值为21.89亿美元,折合141.95亿元人民币。
⑼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一般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经营达到理想状态时进行。当被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后,私募基金再逐渐减持该公司股份,并将股权资本转化为现金形态。IPO 可以使投资者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可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实现资本的盈利性和流动性。根据Bygraveand和Timmons的研究发现,IPO 退出方式可以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得最大幅度的收益。
IPO退出方式主要的有利之处在于:
1、能够让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
对于PE的投资方来说,通过IPO退出能使其获得较其他方式更为可观的收益,一般可达投资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目标企业公开上市的股票价格相应较高,基金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所持股份,可以获得超过预期水平的高收益。例如2007 年11 月6 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额高达15 亿美元,其投资者软银、高盛约获得超过34倍的收益率。IPO是金融投资市场对被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的回归和投资的价值凸显,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得PE退出获得高额的回报。
2、是实现投资者、企业管理层、企业自身三方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途径。
在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所持股份也会因股市较高的市盈率而获得大幅增值,若在二级市场套现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被投资企业也由私人企业变为公众企业,除了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外,更增强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IPO所募集的资金有力地保障了企业规模经济和战略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张的需求。企业为成功上市经历的股改、完善治理结构、清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也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从而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3、有利于提高PE的知名度。
目标企业IPO的成功,实际是对私募股权基金资本运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肯定,不仅提高了目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知名度。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通过IPO退出所获得的丰厚收益将吸引更多有着强烈投资愿望和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前来投资,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轮私募股权投资。另一方面,在市场优质项目源较为匮乏的时期,IPO退出的成功也会扩大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为其获得优质企业项目资源创造了条件。
IPO作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具有实现PE和目标企业双赢的效果。但就现实情况来看,IPO退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1、上市门槛高。
各国股票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都比较高,因为涉及到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对其监管十分严格。拟上市企业需要满足诸如主体资格、经营年限、公司治理方面的较高规范和要求,使得大批企业望而却步,而PE的投资收益也可能因为退出渠道不顺畅而有所减少甚至发生亏损。鉴于此,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新兴中小企业的第一选择。
2、IPO所需时间长、机会成本高。
即使被投资企业满足上市条件,繁琐的上市程序使得企业从申请上市到实现上市交易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对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原始股东持股锁定期的规定,PE从投资到真正退出之间的周期相当长。从机会成本考虑,在等待IPO退出过程中,市场上一定存在很多投资机遇,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