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电影产业主要具有以下几种融资模式:
一、版权质押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电影市场上常见的融资形式。中国政府联合金融业如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推出版权质押贷款,帮助一些电影公司获得银行贷款。近年来,中国几家大型的民营公司在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担保下,已经开始稳定的获得银行贷款,经典案例有深圳发展银行为《夜宴》提供为期两年的5000万元贷款、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的贷款、广州发展银行为《功夫之王》提供6500万元贷款等。此外,境外银行入德意志银行为华谊未来制作提供2亿美元的打包融资、香港渣打银行为《赤壁》提供达7000万美元的贷款。 二、私募股权融资: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电影融资的新型渠道。华谊兄弟就是中国电影产业通过私募创造价值并最终IPO 的企业。目前,VC/PE 投资中国电影产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影视机构的投资,另一种是对影片的单独投资。中国电影产业比较活跃的PE 主要有:IDG 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 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 三、专项电影基金:中国电影专项基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来自于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目前,中国每年通过电影专项资金、影视互济基金、进口片发行收入提成、重大题材影片专项补助等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投入电影制作的资金已经超过亿元。另一种是来自于个人或集体出资设立的民营基金,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专项资助基金,如中影青年导演计划、曲江助推金、亚洲新星导等,但金额较少。 四、合作拍摄,多方投资:随着中国电影投资市场的逐渐开放与成熟,合作拍摄日渐普及,这样可以降低制片方的投资金额与分散投资风险,如《赤壁》、《梅兰芳》等都是多方投资的影片。不过,业内企业合作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但是引入行业外部企业,由于专业的有限性及市场成熟度不足,资本市场的风险性较大。五、影片预售融资:这是大制作影片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拍摄前或拍摄中
② 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我曾是一名演员,我来回答你,但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演义圈的事都是没有公开标准的.
你可能只知道有什么电影好看,有什么电视剧不错,你需要知道一个名词"制片人",因为他是出钱的人,他可以什么都不懂,他就是有钱,他就是想拿钱投入拍摄,然后再卖钱.
那么他就需要先找一个好剧本题材,也就是要拍什么内容.
有了方向还需要一位编剧,他要对这个题材进行修改,因为文字作品和视觉作品是不同的,他的工作就是把具有可读性的内容编辑成具有可看性.包括人物,背景,故事大纲等等.
编剧改好了剧本就要请演员来拍戏啦,那么请不出名的给的钱就很少,请明星给的钱就必须多,不然人家不鸟你的.有了演员以后,最关键的就是要请一位导演,来组织这些演员们理解剧本,解释剧本,让演员们在导演的指导下将剧本吃透,将剧本里的人物形象逼真的刻画出来.
你说的赚钱流程就是这样:
制片人出钱(投资)--买剧本,请编剧\导演\演员\场务等(雇佣劳动力)--开始干活,分工合作--后期合成(将一段段的镜头剪接在一起,还有配音啊什么的)--新片发布(首发式啊,新闻发布会呀,报纸啊,电视啊,就是打广告做宣传,也叫"造势")--推向市场(销售产品啦,如果是电影,一般都找各地大的电影院来合作,卖票利润分成,电视剧一般早会有各地电视台拎钱箱排队等着办理播出权呢)--消费者观看(观众被广告吸引诱惑想第一时间看到片子,就会花大价钱买票去电影院看啦.一般评价一个电影怎么样都是以上座率高啊或多少多少票房来决定的.而电视剧呢你坐在家不花钱就可以看了,因为已经有人替你付过钱了,呵呵,谁呢?广告商呗,你没发现看一会电视就会蹦出几个广告吗?)
言归正转,最后看看票房一共收上多少钱,这个钱是毛利润,要去掉税,去掉请人的费用(明星拿最多),去掉设备和道具的费用,去掉一切为这部电影所花的费用,然后剩下的就是利润,但还要与各电影院再次按约好的比例分成,最后最后剩下的才是制片人的利润.
题外话,如果这部电影很幸运的在X权威的评选活动上获奖了,比如最佳导演啊,最佳男主角啊女主角啊,最佳摄影啊,最佳音乐啊等等..那么曾出演这部的演员身价就又会提升啦,尤其以前不知名的演员,就很可能因此走红喽,赵薇就是喽..
不过不要把拍电影想的太简单了,很复杂的,一般如果不差钱的话,都在追求三"名"原则,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有三名,不怕不火,呵呵,写了这么多,你现在有所了解了吗?要不要给我加分呢?呵呵
③ 区块链+影视项目融资就是“影视众筹”吗
区块链+影视项目融资使用户也将在区块链上实现亲身支持自己喜爱的电专影明星或导演的梦想属,也解决了出品发行方的资金问题,同时为电影提前锁定一部分观众,保证了一部分票房。通过区块链,真正实现了影视使用权和支配权的分离,影视的归属权即支配权归出品制作方,影视的利用权和产权给广大早期参与者。这样的思路听起来和早先的影视众筹很像,但是其根本区别是,影视产业链众筹的精确度在区块链技术下将会大大提高。湖南搜云科技联合横店、江苏等几大文交所发起了一个影剧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区块链为影视众筹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依托智能合约+分布式记账+可交易的token,让被数字化分割的影视产品的价值可得到安全的储存和交易,实现影视购买凭证可流通,让数据变成资产流通。
④ 我没有圈内的朋友,但是也想投资电影我要怎么做呢请您指点
第一选好自己看好的电影,第二核算电影制作成本,了解电影多少票房能够回本,预估电影最底票房,第三电影投资款要是直接打到电影出品方对公帐户的
第四可以联系我
⑤ 电影产业的产业融资
完片担保更是好莱坞电影融资的关键流程,其相关方包括电影上游的投资人、电影下游的制作方及作为第三方的担保方,而一般而言,包括保险公司与担保公司在内的电影担保方才是整个融资链条的核心。完片担保方需要保证电影的投资,而制片人在落实了可供拍摄的剧本、导演及部分主要演员的基础上,在影片开拍前,提前预售电影全部或部分版权。这通常涉及与发行方进行谈判,包括其发行地域、发行条件及分成比例、合约类型等,也包括影片的其他技术要素:按照什么技术规范拍摄、交片档期、各自的任务衔接等。这些预售合约如果是和一些知名制片公司签的,或具备一个出色的主创团队,就能够作为制片贷款的附件,为其增加砝码。投资方若有完片公司担保,能够确认影片在遵照预售合约设定的条件下,在约定日期前交到发行商手里,就能促进发行商提前支付订金。相反,如果没有完片担保合约,银行及其他投资人不会放心投资,制片人也难以提供预付款项;没有完片担保,电影产品甚至不能完成并交片。电影制作方需要资金拍摄新电影时,一般会通过担保方寻找上游机构进行投资。而电影担保方既要了解整个电影的结构、剧情、演员,从而准确评估电影将来的票房收入,又要说服上游资本投资该影片。从某种程度而言,担保方对电影制作的上下游存在着很强的渗透和控制能力,这也是电影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作为目前国际上知名的电影完片担保公司,比如Cine Finance,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影完成担保服务,并为日趋综合性的复杂业务提供创意解决方案,并适应于国际化的联合制作、税收结构和地区性的扶助金政策,辅助制片人为其影片的投资打通渠道,确定方案。在影视融资担保方面,不少机构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具有国资背景的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就向实际运营2年以上的影视剧制作、发行公司提供6至24个月且额度3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的专项贷款,但规定其实物资产抵押物价值不低于贷款金额的30%,并采用了以应收账款、股权、有价证券或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企业控制人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多种反担保措施。笔者认为,诸如多片整合与完片担保等在内的融资机制的不断推陈出新,也将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融资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⑥ 嘉禾的电影融资
嘉禾至今已融资并制作了600多部电影,缔造出李小龙和成龙这两位享誉世界的超级巨星和无数演艺明星。嘉禾不但使华语功夫电影扬名世界,还创造出香港搞笑片和动作喜剧电影。嘉禾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精武门》,成龙的《警察故事》、《红番区》和《特务迷城》等。嘉禾亦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的亚洲制片公司,80年代成龙与好莱坞明星合作的《炮弹飞车》和90年代出品的《忍者龟》均创下了美国当年独立影片票房的最高纪录。近年来,嘉禾为迎合市场的变新,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减少电影制作,重点开拓电影融资及电影发行。其近年融资的影片已达45部,包括 《千机变》、《无间道III》、《头文字D》、《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及《门徒》等。
⑦ 中国电影产业特征与投融资发展趋势 发表在哪
1.影视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持续升温,“新三板”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2015年延续前一年的影视行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热潮,多家二三线公司仍以较好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这其中就包括:“共达电声”以41.2亿元收购“春天融和”(100% 股权)和“北京乐华文化”(100% 股权)进军影视行业;“天神娱乐”则以13.23亿收购“儒意影业”49% 股权正式加码影视板块;“富春通信”则以8.6亿收购《战狼》出品方春秋时代80% 股权;此外,一批“中概股”出现回归潮,“博纳影业”“盛大网络”“完美世界”等公司的“私有化”运作也将在2016年积极推进。
截至2015年12月29日,共有44家影视公司登陆“新三板”。“新三板”因门槛低,上市操作高效,已成为影视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新出口。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一类是一些大型影视公司将子公司拆分上市,既扩大了母公司的体量,又分担了风险:如华谊新媒体业务分拆出来的华谊创星;一类是电影产业链的具体环节竞争加剧,行业内部需要进一步融资发展,如“自在传媒”的挂牌。此外,2015年11月,“新三板分层方案”正式发布,“新三板”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很多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先登陆“新三板”再谋求长远发展。由此可见2016年 “新三板”还将迎来新一轮的上市潮。
2.跨媒、跨界并购渐进、传统行业加力影视投资据统计,2015年电影与娱乐领域的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达283亿元,147件PE/V C 投资事件中,有91件发生在电影娱乐产业领域,PE投资总金额高达98.23亿,同比增长300% 。
“互联网+ 电影”也催生B A T 高调进军电影行业,积极布局大电影产业链;一些资本“新军”同样也看好影视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房地产、餐饮等主营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为谋求业务转型,逐渐加力电影行业,相继并购影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如中南重工依靠并购大唐辉煌在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5.09% ,鹿港科技并购文化影视公司实现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62% 。
3.BA T全面布局产业链,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互联网+ ”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手段和运作载体,贯穿了电影产业链的投融资、制作、营销、品牌拓展等多个环节。B A T (以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重新布局,与传统的影视公司融合发展:阿里通过收购、并购、投资等方式涉足电影产业链; 2015年1月,网络成立了网络影业,整合了网络糯米、网络地图等LB S产品为在线售票引流;6月,网络斥资1.5亿港元入股星美控股;而腾讯则在2015年9月成立了企鹅影业,后又成立腾讯影业,投资了十多部优质电影。
资本运作还促成行业集中度以及行业门槛不断提高。2015年电影“在线购票”领域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线下售票已跌落至24.62% 的份额,而在线选座占据51.47% 的市场;经过整合之后的“微影时代”“猫眼电影”“网络糯米”三家购票网站成为“在线购票”的主体机构。总体来看,以BA 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只有将自身独特的互联网基因植入电影领域才能更好盘活电影产业这盘大棋。
4.电影私募股权投资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日趋成熟,各类影视基金也纷纷投向一些热门影视项目和主流影视机构。其中,华谊兄弟在2015年8月完成的36亿元定增的发行对象中就有中信建投及平安资管两家基金,它们分别认购了1亿元、6.79亿元;11月,“腾讯系”的微影时代完成15亿元的C 轮投资,买家既有腾讯基金和万达集团,也有南方资本、信业基金等产业投资机构。目前,国内的较活跃影视基金还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投资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作为影视基金的重要形式,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以股权方式对影视公司或影视项目投资,这些投资均有专业团队遴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可以与产业上下游广泛合作,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高成功率。
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依靠其成熟的股权结构设计和严格缜密的风险控制流程,以及更加合理化收益分享机制,使电影产业的专业性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实现和操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PE的管理者在对电影项目进行评估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运用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和恰当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包括发行预售、完工担保、投资组合理论等;二是具体操作上通常是由私募基金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品种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而完成。
⑧ 影视公司
1.天娱传媒
2005年娱乐圈最大的话题——“超级女声”。全民疯狂的参与追逐、超级偶像的迅速诞生、横扫一切媒体的注意力,预示了天娱传媒还远未被开发殆尽的竞争力,掌门人王鹏的一举一动也随之成为娱乐圈的头版话题。有业界人士认为,单单“超女”这两个字的品牌价值已经无法估量,因而今日的天娱传媒绝对是2006年最具竞争力的影视公司之一。
2.新画面电影
仅仅拥有张艺谋的新画面电影公司至今仍然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的保持者。正如斯皮尔伯格有他的“梦工厂”一样,张艺谋身后也有一个“新画面电影公司”,新画面的存在,使张艺谋的控制权力也远远超出了一个导演的范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志决定自己影片的投资额度、团队组合并指定演员。张伟平与张艺谋的这对组合令它的竞争力无可非议。
3.华谊兄弟
在资本市场的几次成功融资令王中军一时成为民营影视业的翘楚人物。虽然2005年冯小刚退出了与张艺谋、陈凯歌的贺岁档之战,但2004年的《功夫》、《天下无贼》也着实让华谊兄弟风光无限。随着品牌的不断强大,华谊兄弟还收购了音乐公司、强大了经纪公司及广告公司,签约了张纪中来扩大电视剧市场份额。
4.橙天娱乐
橙天娱乐国际由橙天拾捌、橙天智鸿、橙天华音三块组成。拥有日资NEC背景的橙天娱乐天价签约陈好,高薪聘请著名经纪人王京花,由出手的大度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影视市场的气魄与野心。
5.黄金档影视
作为中国第一家以剧本为核心竞争力的影视项目公司,“黄金档”掌控着影视界最重要的资源——剧本。以流水线方式批量生产剧本、以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大批编剧写手,但它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与革命性的经营理念,还有一年200集的电视剧稳定产量决定了它将成为影视界的一匹黑马。
黄金档影视2005年推出风风火火的“苗圃行动”,由演员为编剧代言、维权
6.保利博纳
保利博纳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电影发行的民营企业,科班出身的于冬对电影市场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博纳2003年的票房是1.3亿元,2004年是1.4亿元,2005年要达到2.5亿元,这些数字也体现出了保利博纳在电影发行市场的骄人战绩。
7.中博世纪
中博的陈伟明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令他东山再起的是近年亚洲流行文化潮流的源头——韩国,中博号称拥有强大的韩国资源,以外向型电影发行为主导。2005年引进了以裴勇俊、崔岷植为代表的几部韩国电影,还参拍了中韩合作的电视剧,而著名风险投资公司IDG的介入也使它如虎添翼。
8.横店集团
据说,目前国内每年的古装剧最少有三分之一是在这里拍摄的。吸引剧组的,除了这里能满足他们的拍摄需要,还因为它独特的竞争策略——所有场景都免费。凭借在资本市场上巨大的腾挪空间,“中国好莱坞”的竞争力很可能风光无限。
9.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400多部剧集,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10.
这样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