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生鲜融资

生鲜融资

发布时间:2021-07-20 15:27:06

㈠ 农业项目如何进行 A 轮融资

农业项目可以进行A轮融资。不过融资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版式和融资渠道。
手中权的项目好的话,可以先拟定一份商业计划书和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阐述好项目情况、发展前景、融资额度等等。可以直接联系风投公司,抄送邮件,不过目前邮件联系投资机构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项目计划书经常会在众多邮件中石沉大海。
较为高效的对接方式,可以通过靠谱正规的投融资平台,选择有过农业项目投资案例的投资机构/投资人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开拓眼界、就算没有取得融资也可以得到投资人提供的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融资不易、祝你好运!

㈡ 美日达生鲜融资计划及盈利预测

这个公司每天都要计算盈利的

㈢ 在国内做生鲜电商有发展前景吗

行业发展现状一:行业市场规模已增至2000亿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历经探索、高速发展、洗牌,进入后成长期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及至2018年,其市场规模已增至2000亿,是新零售中当之无愧的潜力股。
行业发展现状二:电商巨头纷纷布局生鲜电商
伴随着新零售到来的步伐以及社区团购迎来的新风口,电商巨头们亦纷纷布局生鲜电商。阿里有盒马鲜生,京东有7Fresh,苏宁有苏鲜生,步步高有鲜食演义,同一赛道角逐的还有美团的小象生鲜、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等。生鲜电商的抢滩战未来将更加激烈。
阿里系的“盒马生鲜”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经开出了122家门店;在2019年春节前夕,经历了一小波“开店潮”后,京东旗下7FRESH目前开出了11家店。截至2018年末,苏鲜生全国门店数达到28家。
行业发展现状三:前置仓有望让生鲜电商走入寻常百姓家
生鲜电商的春天已然来临。而迎来春天的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鲜电商涌现了三股新势力进场:社区便利店、社区拼团、前置仓电商。一直以来,生鲜电商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冷链物流成本过高,这导致很多生鲜产品价格偏高,生鲜电商也大都围绕中高端产品做文章,并且配送时长过长,很难满足生鲜消费即时性的需求。而这三股新势力,尤其是前置仓电商模式,有望让生鲜电商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所谓前置仓,是指在企业内部仓储物流系统内,离门店最近,最前置的仓储物流。简单说就是社区3-5公里内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可能是某个门店,可能是某个社区仓储点,在用户下单后尽快送货上门,缩短配送半径与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改变社区用户消费习惯。前置仓的介入,让传统的物流配送格局从“电商平台+快递企业+消费者”进化为“电商平台+前置仓+即时物流(或消费者)”,或者“前置仓+消费者”,这种模式将三五公里生活圈内的即时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出来,也改变了传统生鲜电商的消费模式。
截至目前,腾讯投资的“每日优鲜”经过四年的酝酿发展也已经拥有1000个前置仓;新秀叮咚买菜在上海设有200余个前置仓;朴朴超市在福州区域开出30座前置仓。盒马预计2019年在北京布局50个前置仓门店。
行业市场前景:多方利好,生鲜电商进入快车道
国家政策的支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品牌巨资的介入、新零售的布局及大数据的发展,都为生鲜电商注入了新的动力,生鲜电商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另外,网购生鲜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刚需高频商品特性及消费需求升级影响,直接拉动生鲜电商行业发展。

㈣ 生鲜电商 融资a轮b轮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团队,如果资金不足想对外融资的话,融资的轮次顺序,一般为天使投资→A轮(1轮)融资、→B(2轮)融资、→C(3轮)融资等。这里的A、B、C其实指的是,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
关于在哪个阶段融资,每一轮应该是什么情况开始融资,融资金额大概为多少,投资圈里有一个大概约定俗成的这么一套规则。当然,刚开始创业的,很多初创团队的创业者并不清楚。其实当你分别融A轮、B轮、C轮时候,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简单和大家说说:
1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阶段呢,有的也叫种子轮,是创业者一开始已经选定创业的投资项目,看好市场的发展前途,各方面都调研的差不多了,这时准备进行投资创业。天使轮融资,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这个时候呢,谁投资给你,谁就是一个天使。
投资这个阶段的你,显然风险很大,所以业内有3F的说法--就是当你第一次开始创业,一般只有Father,Friend,Foolish会投资给你,其余的就是真的是奇迹诞生、天使下凡了。
2A轮融资
有一些初创公司起步的家底和社会资源还可以,通过自己出马就搞定了天使轮,真正向VC拿大钱的时候是在A轮,A轮公司特征是已经有了产品的原型,可以拿到市场上了,但基本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这个时候投资人还是会看创业者背景,但也会看些市场的前景,以及公司的愿景了。
这个时候,公司产品一般打磨的相对完善了,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金来源一般是风险投资机构。
3B轮融资到
B轮的时候,公司就相对成熟了,有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但要是盈利其实还是比较少的,这时候VC机构更会看中你的模式、应用场景等,以及你的覆盖人群。B轮时候的公司,一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模式,已经做过了一次融资,而且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获得较大发展。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都看起来还不错。可能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资金来源一般是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加入。

㈤ 我想做生鲜超市配送,我想融资共同创业

去投资公司谈吧,投资公司一般都是搞这些的。还有,如果以公司的名义去银行贷款也是一条出路

㈥ 叮咚买菜获7亿美元融资,生鲜电商烧钱背后玩的究竟是什么

生鲜电商属于新兴行业,通过烧钱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力,所以投资机构也纷纷看好这个行业。有媒体日前发文表示,知名生鲜电商品牌叮咚买菜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融资金额为7亿美元,这应该是今年以来,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融资了。这次融资吸引了不少的新投资方,公司的股东规模也更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公司的说法,公司将把资金用于市场的拓展。

㈦ 叮咚欲借“菜篮子”生意赴美上市,叮咚“买菜”能在未来之路越走越远吗

近日,生鲜电商赛道传出有企业赴美上市的消息吸引不少关注。2月18日,根据彭博的消息透露,叮咚买菜考虑最快年内赴美IPO,至少募资3亿美元,准备和每日优鲜争夺生鲜第一股的席位。

目前生鲜电商正成为互联网拥挤的赛道之一,如今生鲜电商行业加速向龙头汇聚,这个赛道集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等所有传统互联网巨头,但目前还没有那个企业能够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若叮咚买菜传出上市消息,在生鲜电商行业的下半场角逐中叮咚买菜能否具有先发优势?在叮咚买菜之后,每日优鲜也被爆出上市的动作,生鲜电商赛事谁能成为最大玩家?

对于叮咚买菜来说,要想保持较好的用户增长,除了在前置仓上要有自身的优势之外,其实在价格层面还是要有更大的话语权,但这个层面还是基于叮咚买菜在市场的竞争力。不论是京东到家还是盒马,背靠互联网巨头在市场扩张层面还是具有更大的优势。

㈧ 拿到业内最大融资,易果生鲜到底是什么商业逻辑

导读:3月28日,全品类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该轮融资阿里领投,KKR集团成为新的财务投资人。易果生鲜方面并未对外正式披露具体融资金额,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融资金额大约2.4~2.8亿美元,是目前生鲜电商产业最大一笔融资,易果生鲜并未证实该融资额,但易果生鲜表示,本次融资是国内生鲜电商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3月28日,全品类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该轮融资阿里领投,KKR集团成为新的财务投资人。易果生鲜方面并未对外正式披露具体融资金额,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融资金额大约2.4~2.8亿美元,是目前生鲜电商产业最大一笔融资,易果生鲜并未证实该融资额,但易果生鲜表示,本次融资是国内生鲜电商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KKR深度入股易果生鲜聚焦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

KKR集团(NYSE代码:KKR)是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管理多种资产投资类别,过去几年已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不少投资布局,分别与国内众多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战略投资合作。

KKR 全球合伙人、亚洲私募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表示:“此次和易果的合作,深度契合KKR致力于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的长期投资主题。”

品质标准化、作业工厂化、服务区域化

易果生鲜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金光磊说:“本轮融资将有力推动易果生鲜扩展和增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一体化品控、体系化运作和区域化运营,我们将为更多家庭提供有品质的服务。”据金光磊介绍,2016年易果生鲜将继续拓展地域,扩大规模,通过与各细分领域里最好的公司进行合作来丰富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旗下生鲜冷链平台“安鲜达”的投入。

据悉,2014年底,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投入易果生鲜。易果在早前就扎根生鲜领域,从低门槛水果再到高门槛全品类生鲜,无不精耕细作。经过十年的积累,易果生鲜拥有了自己的生鲜冷链管理公司——安鲜达,解决了生鲜电商生产、储存、物流等环节的难点。

易果生鲜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金光磊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2015年易果生鲜的用户达到500万,已在全国6地建7仓,服务覆盖全国27个省,配送范围覆盖全国310座城市。

“易果接下来会在更多地区布局仓储物流体系,在渠道方面也会做进一步的开发。除了易果本身的官网、APP,以及跟天猫合作的天猫超市生鲜,天猫超市旗舰店之外,易果还会与更多渠道方进行合作。”易果生鲜方面称。

记者:对生鲜市场的趋势有哪些见解?

金光磊:2014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到1%,100个买生鲜的人只有几乎1人在网络上购买。但相信经过整个行业努力,我们预测2016年整个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会加速增长。对于易果来说,我们在整个供应链已经做了长期的布局及充分的准备,经过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

生鲜电商不光是要在营销端能够获取单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完全全保证送到客户家里之后的品质。易果是以安鲜达的一站式全程冷链的物流平台作为支持。

倚重仓配优势

记者:目前,由安鲜达负责的后端多温区仓储及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转情况是?

金光磊:配合天猫超市的开办计划,安鲜达目前在6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加工工场和仓配中心。每个中心都设置了3个温层,6~8个温区,来分别存放各类温控需求的生鲜产品。

此外,安鲜达还在全国101个城市实现了“次日达”的宅配部署。力争以最低廉的方式,将全程温控的生鲜美食送达每一位天猫超市客户手中。配合天猫超市2015年的双十一,安鲜达在当天完成了一万多单“当日达”生鲜配送。

记者:安鲜达也是菜鸟物流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如何配合?

金光磊:作为菜鸟主要的生鲜配送伙伴,安鲜达除了承接来自天猫超市的生鲜订单,还与菜鸟网络一起推出了“仓配一体”的物流服务。为淘宝“喵鲜生”、天猫“每日鲜”,以及各生鲜专柜企业,提供了专业服务。利用安鲜达现有的仓配优势,让商家的产品更贴近消费地,配送时效更高,质量更稳定。

海外与国内基地直采打造供应链

记者:现阶段,易果与合作伙伴下厨房展开了哪些对接?怎样进一步拓宽生鲜品类的宽度,有效打通物流和供应链?

金光磊:下厨房的优质内容将被用于易果生鲜及以易果为供应商的天猫超市;在易果全品类、多SKU一站式购齐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食社区用户标签和数据,可以很好地推出批量定制,精确匹配多元化个性需求。

除了通过当地市场自采和品牌供应商合作之外,易果还通过海外和国内基地直采共同打造供应链。通过信息的分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加强和优化生鲜品类的宽度和深度。

记者:易果最新的仓储部署情况与商品的品类设置是怎样的?对于2016年天猫超市重点发力华南市场,易果在此方面会做出哪些支持与协同?

金光磊:借助天猫2016年重点发力华南市场,商管全面开展和加强了当地水果市场直采力度,联合质检团队在市场直采环节做到质检前移,即监控到直采品质。

同时掌握市场信息,确保及时供应高新鲜度、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进一步与品牌供应商在商品质量标准和包装前置等方面加强合作,保证商品稳定供应的同时,不断加强和丰富商品线。

将全品类进行到底

记者:易果如何展望2016年?

金光磊:在2016年,包括今后更长时间,我们会把全品类的工作进行到底,让品类结构更适合中国都市家庭的消费需求。同时我们会在安鲜达这个部分,从产地源头保障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尝到来自大自然的真实口味,这也是我们未来几年会不断下功夫的地方。


未来消费者可以从很多地方买到来自易果的产品,以及体验易果的服务。比如消费者不经意在信用卡兑换积分的时候,突然发现银行商城里面是有易果的专门区域,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渠道方面做出的努力。因此,我们会在商品、供应链、渠道方面,进一步按照原有的策略导向进行细化发展。

㈨ 盒马鲜生已实现盈利,其新零售模式新在哪儿

盒马鲜生开始“转正”了。


“12个月以上门店Adjusted EBITDA已经全部转正。”近日,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站在阿里投资者大会上做分享,这是今年6月份盒马事业群独立以来,侯毅最为隆重的一次亮相。在700多位投资者面前,侯毅还抛出了不少关键性的数据。


截至今年8月底,盒马鲜生已在全国22个城市开出171家门店,初步完成全国布局,同时全国化活鲜冷链基本建成。在过去一年时间里(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盒马鲜生活跃买家数达2000万,年度留存率60%;线上GMV占比从51%攀升至61%;同店GMV增长13%,店均运营成本下降30%.....


一系列亮眼的数据,无不传递盒马模式的成长性和价值性。


网红“转正”意味着盒马模式的初步跑通,而随着盒马门店全国网络初步搭建完成,是否意味着盒马新零售“打印机”时代如期而至?


为数据而生


在高德地图的一间办公室,有个代号为“五道口”的项目在这里创立并孵化,那时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2015年,“五道口”寓意“五餐到口”,它是一个从餐饮突破的项目。


据一位当事人回忆,当初面试的会议室地毯脏兮兮,桌子摇摇晃晃,空调也不给力,但是,这一群创业者却眉飞色舞,每个人眼里放着光。因为,“五道口”有一个宏大的梦——改造传统线下商业。


“场景+APP”是它改造线下的秘笈,通过APP来创造平台和用户的连接,从而让人可以数字化、货可以数字化、支付可以数字化。


如今,“五道口”项目已经覆盖到全国22个城市,开出171家门店,服务了超过1000万个客户,它就是网红新物种——盒马鲜生的前身。


走进盒马鲜生店,头顶上的传送带会吸引人前往驻足围观。在小操作台前,订单响铃提醒之后,等候在前的店员,迅速打出订单,之后由其他店员接力,进行捡货、打包等一系列操作,完成之后,打包好的订单经过头顶的悬链系统送到后仓(盒马是前店后仓)。为能在三公里半径内实现30分钟送达,骑手们早就等候在仓边,待命。


盒马模式针对80、90后的白领人群,主打“餐饮+超市”,在营销上,线下堂食用平价海鲜来引爆,线上订单则依赖30分钟到家的即时配送服来单点爆破。在盒马鲜生“爆款”模式的顶层设计中,要实现的是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到消费者的全数字化链路。


因而,它对效率有更高的要求。


在流通上,很明显地看到盒马在物流上的突破,一是内部分拣效率;二是对外即时配送的速度。


正是因为效率,盒马鲜生需要通过开店的密度来覆盖三公里的生活圈,也就是后来被“包装”为“盒区生活”场景。盒马创始人侯毅此次投资者大会介绍说,盒马上海已覆盖所有主城区,核心城市在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一叶知秋,盒马上海的线上线下链路最先跑通。继而,上海盒马模式迅速进行扩张。


据了解,盒马鲜生的线上订单高达60%。基于此,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告诉地歌网,盒马模式是创新的,它放弃传统客单价的理念,提了“日活”“十日三活”“30分钟到家”的概念。


可见,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盒马鲜生肩负导流以及零售数据化的任务。


根据电商平台累计的用户、快递地址等线上数据来提供大数据选址、选品;根据热力感应等黑科技等来抓取用户到店的信息;根据算法来调度以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在购买环节实现用户上云......用阿里的话说,通过数据来实现对“人货场”的改造。


盒马鲜生不仅仅是“超市和餐饮”的线下零售载体,还承担了物流、用户运营、输出体验等功能,从本质来看,盒马鲜生是阿里触达线下的一个入口,也是用户转化、数据化的中心。


实际上,阿里的目的很明确,用技术、互联网来改变线下零售业,尤其是在效率和客户体验上做文章,待到模式跑通之后,其将迎来复制时光,那时也将是阿里新零售对线下零售的“大反攻”之时。


如今,盒马鲜生神话般崛起,作为零售数字化的样板工程,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新零售标杆,其在阿里体系内的地位也不断地得到提升。


盒马鲜生的地位,也折射了阿里新零售的战略地位。

换轨道


随着盒马鲜生的成绩不断披露,其战略路线,可窥。


盒马鲜生的策略是,前期打造IP的概念,从更大的服务半径内筛选和吸引需要自己服务的中高端消费者,继而缩小开店的半径,离筛选出来的消费者更近。简言之,盒马鲜生先打造IP,做大覆盖,再增加密度。


首先,它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用户体验,不管是到店还是到家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其次,针对目标客群提供一系列的极致产品,如波士顿龙虾、帝王蟹、法国生蚝等,进行标准化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第三是提供一整套增值服务,开辟海鲜加工区域、提供线下堂食、体验厨房,3D互动区等;第四,通过APP建立一个高粘性的用户圈层,特别是年轻白领阶层。


盒马鲜生这一新物种开始普遍被业界看好,称其“重构生鲜电商格局”“场景杀手”“超市变革者”......


盒马鲜生走上神坛,也开始全国撒网。


显然,重模式的盒马,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模式跑通离不开阿里巴巴的钱袋子。


2018年上半年是盒马鲜生狂飙突进的高峰时期,彼时它以每“4天开1店”的速度跑马圈地,伴随盒马鲜生的扩张步伐,阿里在“购买商品和设备”一项的费用也随着剧增,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此项花费从56.16亿元骤然攀升至97.59亿元,环比增长高达73.77%。可见,盒马门店对阿里现金流的消耗。


然而,速度并不能掩盖问题。盒马前端问题迭出,其中有管理问题,也有产品问题,因而也引起了盒马模式成功与否的讨论。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百强数据显示,盒马鲜生2018年销售业绩为140亿元,考虑盒马开店量、开店时间和门店面积等综合因素,经过测算,盒马2018年平均坪效在2万至3万元。作为对比,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标准超市坪效为1.4万元,大卖场为1.3万元,便利店为2万元。


两组数据对照,整体来看,在坪效这一核心数据上,盒马鲜生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无几。换言之,阿里重金打造的盒马鲜生,泯然众人矣。不难预测,随着新店的增加,盒马鲜生的坪效数据将会持续下滑。


即使侯毅也在强调盒马鲜生的四大指标:坪效-单位面积产出不断提高;人效-怎么配置人力;时效-所有商品最短时间内打包完成;流效-供应链怎么流动。


但,不挣钱的商业总归是耍流氓。


事实上,盒马鲜生也在进行调整,一方面,盒马鲜生门店扩张降速,同时今年4月还关闭了盒马昆山店;另一方面在扩张的道路上,盒马为不同场景的线下场景“量身定制”不同的盒马业态。


此番调整也投射到财报上,根据阿里2019年二季报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与设备花费”项上,反映出新零售投入水平的指标数据为58.56亿元,略高于上一季度的56.88亿元,远低于2019三财季的100.11亿元。


显然,烧钱不可维续,转轨盈利才是正解,盈利也是盒马模式能够复制的前提条件。


经过三年多的攻城掠地,如今,盒马鲜生已转变高举高打的势头,转向盈利的实质性落地。不过,摆在盒马眼前有两大挑战。


其一,盒马要保持阿里核心电商新业务中C位增长的势头,持续成为阿里抓取线下流量的入口;其二,盒马鲜生要去掉烧钱的网红体质,进一步压缩成本,以期待更大范围的复制,比如,进一步扩散到菜市、前置仓、生鲜超市等多个零售业态。


“盒马模式在‘(下有)紧绷的成本警戒线’与‘(上有)确定的流量极限’之间的狭窄地带艰难盈利。”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毋庸置疑,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挣钱,阿里并不需要用数据化的标准来孵化盒马鲜生。熟悉阿里的人,无不清楚阿里的投资逻辑。通常来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都以控制为目的。阿里注资高德、UC、银泰、饿了么等都经历了先少数股权投资,后整体控制的命运,当然也有“不听话者”,像美团、ofo等。


显然,盒马的孵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战略。


新零售之新在于数据化,然而,新零售再新也逃脱不了零售的本质。但是,在流量抓取这个指标上,门店越多触角才能越广泛,现在看来,四年时间盒马跑出171家全国门店已经在资本助力下,和时间赛跑的状态可见。不过,如今盒马鲜生保有的2000万的活跃买家数量,依然不足以支撑这一模式的神话。


从某种意义而言,盒马鲜生换轨道一是回归零售本质,二是进一步完成阿里抓取“增量用户”的使命。


数据阳谋


近日,在云栖大会上,阿里的号角也从“五新”阶跃到“百新”,似乎新零售之风已过时。但是,“数字化”这一光鲜的外衣并没有褪去。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经在接受地歌网采访时,谈到阿里新零售投资的三个标准:①能否获得新的增量用户;②能否提升用户体验;③变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显然,“增量用户”是关键字眼。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韩微认为,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的原因是在电商行业增速放缓的趋势下,阿里需要尽可能地抢占线下市场份额,从而做出一种探索性尝试。


零售线上化其背后隐藏的是规模和用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殆尽之时,传统零售又到了不得不变之时,加上移动支付、技术等零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空军(线上零售)对陆军(线下零售)的打击即具备了充分条件,也具备了必要条件。


“用户和规模”是新零售背后两大核心诉求


其实,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整个电商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是一个下降的趋势,据相关分析,到了2019-2020年,行业增速可能会跌到百分之二十几。一边是降速,一边是高估值,阿里业绩承压,需要找到稳住增速的办法。因而,新零售战略呼之欲出,也成为阿里的“五新”之首,率先落地。


从阿里的财报数据中,可窥新零售推进近三年来的效果。


根据阿里的最新财报,2019财年,阿里Q4营收达到了934.98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也达到了200.56亿元。阿里的增速大概是同期中京东的2.5倍,唯品会的6倍。即使和全球的互联网巨头相比,亚马逊(17%)和Facebook(26%),阿里在全球互联网的增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用户增长情况也明显,2019财年,阿里系电商的活跃用户达6.54亿,比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增加1800万,值得注意的是,其在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比2018年12月增加2200万。


有如此体量,还能保持如此增速,新零售“流量”战略的效果看得见。


反过来,阿里财报数据的增长,也侧面印证了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的解读。


叶国富分析道,马云为什么要去收购大润发,收购实体?要的是数据。在A股和港股,所有上市零售企业加起来是2000亿港币,但是,蚂蚁金服的估值是1万亿人民币。如果我是马云,超市我全收了,赚不赚钱不重要,重点是数据,在金融行业赚的钱比做零售赚钱要容易一千倍,一万倍。


数据、数据、数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显然,阿里、京东、腾讯、苏宁等互联网企业入局新零售,它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短期的盈利上,大量的真金白银砸向线下,就是要抢了线下用户的触点,并以此为依托来推进数据化。数据就是增长,就是长线的利润价值。


有了数据,就有了巨头们所设计的图景,未来的零售是线上线下一盘货,从产到销实现零库存,用户所见即所得的高效......


从本质看来,新零售是一场数据阳谋,而盒马鲜生是支持这场阳谋的“一号工程”。


“打印机”模式


复制才是盒马模式的终极使命。


唯有复制才能打通阿里一路“收编”的诸如银泰、新华都、大润发等线下商超、百货等零售业态场景,也唯有复制才能让阿里数字经济体在“活跃用户”这个指标上得到更多的源头活水。


一路走来,盒马鲜生摸着石头过河。自从2017第二季度,盒马鲜生和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并表之后,盒马模式的实验显然提速。


去年12月,盒马接管易果生鲜,在生鲜供应链上,盒马鲜生有了更多的支撑;今年6月,阿里调整组织架构,将盒马升级为阿里体系内部独立事业群,侯毅先生继续担任盒马总裁;不久前(9月12日),盒马鲜生和饿了么进行单向度的战略打通。


盒马线上和饿了么数据的打通,其意义无外乎在于,盒马鲜生得到了饿了么这一流量入口的扶持。至此,盒马生鲜在线上至少拥有了五个渠道入口,即盒马APP、手淘首页的淘鲜达、天猫超市中的鲜美菜场、饿了么APP、支付宝APP中的饿了么频道。


一系列的动作折射了两个问题:首先,盒马鲜生作为“导流”入口仍需阿里生态的助力,远未达到张勇所给出的盒马独立流量的标准;其次,阿里生态体内各组织之间的协同将成为盒马模式复制的掣肘。


拿易果生鲜并入盒马生鲜来说,经过8年的探索之后,易果生鲜接受了阿里这一战略伙伴,第一次开始融资。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2013年的A轮融资之后,阿里及天猫已经先后参与过易果的四轮融资。对易果生鲜而言,资本是救命稻草,而对阿里来说,显然,投资易果的战略卡位价值已经出现,随着盒马鲜生的节奏加快,易果生鲜“阿里化”宿命也到来了。


显然,这是“奉命行事”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层面上,两大组织之间的配合不仅是在团队、管理、文化等维度的不同,更在于二者在数据化要实现一盘货,二者之间的线上对接能力,接口的承压能力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盒马在不断沉淀新零售改造和复制的基础设施能力。然而,线上线下的零售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盒马模式的复制仍然困难重重。


不难发现,盒马鲜生在内外部都在调整,以追求阿里数字经济体生态之间的协同。


对内,盒马在标准门店之外,战略部署了盒马F2、盒马迷你店、盒马小站、盒马菜市、盒小马等多种业态,辐射范围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广大乡镇。


“今天的盒马,我们不单单是一个盒马鲜生,我们是一个全系列的,我们进驻各个城市,各种不同的商圈,不同的业态,符合不同的消费群体。”侯毅表示。


比如,由大润发运营的盒小马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生鲜超市,已经在江苏、安徽开出17家门店;不久前在上海亮相的快闪店,相当于把主力店的鲜食档口剥离出来放在人流更旺的地铁口运作,相比主打office办公人群的盒马F2,可以看做盒马在便利店领域的升级版。


对外,盒马鲜生在尝试进行协同,复制。


今年 6 月,大润发借鉴盒马模式及经验,将遍布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的 100 间大润发门店升级改造;改造后的门店,出售来自盒马日日鲜等自营食品之外,也为门店周边 3 公里范围的用户提供 1 小时送达的服务,试图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升经营效益。


此外,在盒马的门店之中,宁波甬江店及杭州拱墅区运河上街店都是与三江购物合作的,而贵阳荔星店就是与星力集团合作的。


可见,盒马鲜生是阿里重金孵化出来的零售数据化星星之火,并试图走向大卖场、便利店、百货公司等横向复制的可能。


那么新零售燎原之势何时出现?


不难推测,待到大润发、盒马鲜生以及银泰百货等零售数字化的链路成熟之后,阿里新零售底层能力锤炼出来之时,其燎原之势自然会出现。


待到那时,伴随而来的是,阿里新零售增量用户的到来,活跃用户的增长,带来的必是新零售的红利释放。

阅读全文

与生鲜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拾贝理财怎么样 浏览:969
农行玫瑰花贵金属图片 浏览:800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
投资b股 浏览:556
最新在岸人民币反弹 浏览:84
外汇黄金怎么样 浏览:161
乐视网投资现状 浏览:563
重仓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浏览:107
中国银行现货白银价格走势图 浏览:968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
基金投资债权税 浏览:859
航天机电资金流向 浏览:774
股票账户借用 浏览:712
国泰君安微融资 浏览:767
兴业银行贵金属交易客户端 浏览: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