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中国庞氏融资

中国庞氏融资

发布时间:2021-07-28 01:29:13

Ⅰ 孙国茂的教育背景

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习进修;
英国里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商学院学习进修;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British of Columbia, UBC)商学院金融系高级访问学者;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结业;
西北轻工业学院材料工程与科学系获工学学士。
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1. 《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济南金融 1999年第11期
2. 《复兴经济,展望未来》 中国证券业研究 1999年第12期
3. 《投资银行业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0年第02期
4. 《技术进步是国企改革的“助推器”》 管理世界 2000年第06期
5. 《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2001年第04期
6. 《论社保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意义及途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04期
7. 《公司价值理论与股票定价》 经济学动态 2002年第02期
8. 《公司价值与股票定价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04期
9. 《上海股票市场IP0定价实证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 2003年第10期
10.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12期
11. 《公司财务理论在投资银行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证券业研究 2004年第04期
12. 《民营经济繁荣标志国企改革成功》 证券市场周刊 2004年第44期
13. 《决定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 中国证券业研究 2005年第04期
14.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研究》 东岳论丛 2006年第01期
15. 《新制度条件下的股票市场估值研究》 中国证券 2006年第05期
16. 《以综合治理为契机推动证券公司发展》 中国证券 2006年第11期
17. 《山东上市公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东岳论丛 2007年第01期
18. 《成立山东金融控股公司可行性研究》 金融与发展 2007年第06期
19. 《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证券 2009年第11期
20. 《山东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9年第11期
21. 《低碳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 东岳论丛 2009年第12期
22. 《只有制度创新才能推动基金行业发展》 投资与证券 2011年第02期
23. 《企业年金进入证券市场的制度性条件研究》 东岳论丛 2012年第01期
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1. 《建立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 上海证券报 1994年10月16日
2.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中国证券报 1994年12月15日
3. 《证券市场展望》 山东证券报 1995年03月08日
4. 《发展山东证券市场的对策研究》 山东证券报 1995年11月11日
5. 《建立选择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1/2版 ) 中国证券报 1995年09月22日
6. 《公司上市前的资产重组》(2/3版) 中国证券报 1996年04月29日
7. 《资产重组与企业改革》(2整版) 上海证券报 1996年11月24日
8. 《山东上市公司研究》(2/3版) 中国证券报 1998年04月17日
9. 《现实条件下的投资银行业务》(整版) 证券时报 1999年08月02日
10. 《转型经济特征及对证券市场影响》 金融时报 2000年06月17日
11. 《警惕管理收购陷阱》 中国经济时报 2003年04月10日
12. 《技术上已破产券商不同处置模式比较》(整版) 上海证券报 2004年12月28日
13. 《问题券商重组不可一刀切》(1/2版) 中国证券报 2005年01月05日
14. 《技术上已破产券商处置模式研究》(整版) 证券日报 2005年01月09日
15. 《证券市场指数产品化及其运作机制》(整版 ) 上海证券报 2005年06月15日
16. 《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深化”》(整版) 上海证券报 2006年04月11日
17. 《将上市公司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整版) 上海证券报 2006年10月30日
18. 《以资本市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09年11月23日
19. 《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1/2版) 中国证券报 2009年12月08日
20. 《只有制度创新才能推动基金行业发展》(整版) 证券时报 2010年11月30日
21. 《以制度创新破解基金业瓶颈》(1/2版) 中国证券报 2010年12月02日
22. 《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四大困境》(1/2版) 上海证券报 2010年12月06日
23. 《中国式庞氏融资的成因与对策》(整版) 证券时报 2011年8月15日
24. 《短期内不可能推出401(K)计划》(整版) 中国企业报 2011年11月18日
25. 《企业年金不应大规模投资股市》(整版) 中国企业报 2011年11月22日
26. 《企业年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制度性条件》(1/2版) 中国经济时报 2012年01月05日
个人专著
1.《企业资产重组导论》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8年10月
2.《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公司价值与股票定价研究》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年8月
4.《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年9月
5.《制度、模式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年1月
主要学术兼职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山东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4.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5.山东政法学院教授
6.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Ⅱ 庞氏骗局是什么意思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是金字塔骗局的始祖。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庞氏骗局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1919年他策划骗局向让人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由于前期投资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

(2)中国庞氏融资扩展阅读:

庞氏骗局的基本特征

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2、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

3、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

“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似乎永远不受投资周期的影响,无论是与生产相关的实业投资,还是与市场行情相关的金融投资,投资项目似乎总是稳赚不赔。

Ⅲ “辱母杀人案”暴露的真问题是什么

最近,山东聊城一起高利贷暴力催债引发的“激情杀人案”成为中国舆论焦点。此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原因不只在命案本身,而在其背后汹涌如潮的地下融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最大变化之一。“影子银行”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在缓解部分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其过高的利率(聊城一案融资月息高达10%)进一步加剧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困局;二是在法治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违约,很容易引发暴力催债。聊城于欢案只是一个极端的体现而已。
根据法国外贸银行的一项研究,EBITDA(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的中国企业占比,已从2010年7%左右激增至17%左右,且增势不减。这一现象非常符合“明斯基金融周期”中第三阶段“庞氏融资”的特征,即企业不断借新债还旧债,以推迟危机的爆发。
因此,如果不着力解决“影子银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与“影子银行”相关的悲剧还会持续上演。我们有必要追问:谁是聊城于欢杀人案的“真凶”?
“真凶”一:破产文化的缺位。市场竞争本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破产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自然法则。在成熟金融市场,投资者、金融机构、员工对企业破产都具有合理预期和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旦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相关各方都会遵从法院判决,接受损失。而且,在破产中,企业信用与企业家个人信用是区隔的,一个企业的破产不等于企业家个人信用的破产,因为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举例而言,一个身价百亿的富豪旗下拥有众多公司,他完全可以对旗下个别公司的破产“坐视不救”而不会引发社会谴责,即便他完全有能力救。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有限公司是人类一项精巧无比的发明……假设在13世纪,店倒了,他(店主)还得要卖掉自己的财产以偿还贷款。甚至孩子都可能被卖去当奴隶……如果活在那个时代,创业前可能都得思考再三。”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很大程度是源于“有限公司”概念使创业者摆脱了无限责任。
中国房地产企业
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负债严重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面临资金紧张,它们正进入3年来首次低迷。一些机构预测,今年房价将出现一位数下跌。

中国则不然。虽然《破产法》已于2007年施行,但在现实中,破产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家经营失败的企业破产,会面临重重障碍。第一,企业家个人会被视为信用破产,甚至面临牢狱之灾,东山再起几无可能(考虑到企业家数不清的原罪,企业家更是恐惧破产引发的“秋后算账”风险)。第二,政府阻力: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去阻止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破产,因为政府担心破产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坏账激增(进而影响银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影响GDP。例如,在赛维LDK 陷入困境后,江西新余政府出台了诸多救助措施,甚至成立了派驻赛维公司的政府帮扶小组,全力帮助企业协调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父爱”之情跃跃然。但在折腾两年后,赛维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导致230亿银行贷款损失。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家对破产是想破、不敢破、不能破。
“真凶”二:法治思维的缺失。企业家在选择地下融资时,往往是自愿的,这样的合同应该是有法理基础的,所以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不超过36%的年化利息是认可的。但一旦出现违约,放贷者显然不愿诉诸法院,因为超过36%的部分是不受保护的。放贷者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于是就“理直气壮”暴力催债。从法律角度看,欠债是民事纠纷,而暴力催债则是侵犯借款人公民人身权利的刑事犯罪。在这一问题上,不仅“催债人”往往是法盲,就连很多执法机构也存在不少观念上的“法律盲区”。于欢行凶,某种程度上是对司法与执法体系缺乏信心后的无奈自卫。
“真凶”三:不合理的金融制度。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信贷密集型增长特征,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M2/GDP比重从不到150%猛增至200%。显然,中国不仅不缺钱,反而“钱太多”,所以才有了惊人的房地产泡沫。但问题是,为何大家的感受总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与金融体制高度相关。
中国金融体制具有两个关键要素:银行主导、在银行中国有银行占绝对优势。因此,这一金融体制的受益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而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则往往被排斥。国企只创造了25%的GDP,但却借了55%的债务,这是多么令人心惊的景象啊。在IPO审批制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资本市场融资也是不敢奢望的。至于最近几年日趋活跃的风险投资和PE,往往青睐于那些在商业模式、技术方面非常创新的企业。可见,对于众多的中小型民企而言,“影子银行”是无奈的选择。
于欢行凶是表象,真正值得谴责的是破产文化的缺位、法治思维的缺失和不合理的金融制度。面对聊城这起悲剧,我们需要反思的太多太多。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坚定落实依法治国,才能避免更多类似悲剧。

Ⅳ 河南惊天集资大案主犯被判多少年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靠非法集资买的香车宝马奢侈品,

也是要还的……

近日,一起金额超过433亿的集资案件,迎来一审判决。

据大河网报道,日前,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汤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对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杨清河集资诈骗、贷款诈骗一案公开宣判,杨清河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集资诈骗共计433亿元 涉及5万多人

5月22日下午3点30分,在汤阴县人民法院法庭内,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音,被告人杨清河被带进了法庭。

据中新网消息,1967年8月出生的杨清河曾担任过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安阳市十二届人大常委、安阳市工商联主席、安阳市总商会会长等多个职务。

1988年至2014年,杨清河自己或指使他人先后成立了安阳市读去读来读书社、安阳市超越置业中介有限公司、安阳市殷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省超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超越实业有限公司等77家公司、团体,而杨清河是上述公司、团体的实际控制人。

经审理查明,1992年1月至2015年11月,杨清河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先后以借书押金、诚信理财、投资房地产、投资煤矿、购房认筹、原煤预定、超越人基金等形式,通过发布广告、召开见面会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月息1分至3.6分的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面向安阳市及周边地区吸收群众资金。

截至案发,超越集团共吸收集资群众本金共计433亿元,涉及51354人。其中,投资于煤矿、房地产、金矿的资金为10.05亿元,其他大量的集资款用于偿本付息,社会捐赠,购买房产、车辆、金币、文物、工艺品、字画,办理高尔夫会员等方面支出。

第三,底层资产不清晰

任何一种金融产品,不管包装得多复杂,也一定有一个底层的实体资产,否则这个产品就是无源之水。底层资产不清楚,一定是基础薄弱,上层产品随时都会坍塌。

然而,不少网贷产品经常把诸多底层资产打包成为一款新的产品,使得投资人无法直接了解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

其底层资产也往往是信用贷、消费金融、车贷、房贷、应收装款转让等,其基础较为薄弱且资金回收周期可能较长。更有甚者,不少投资机构不愿意给客户提供全部的底层资产清单,认为没有必要。

而规范的金融产品,尽管其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却有容易变现的底层资产作为保障。

第四,借新还旧、庞氏融资

很多投资陷阱往往初期回报还不错,但大部分骗局的背后是借新还旧、庞氏融资。

庞氏骗局意味着初期必须让资金先滚动起来,怎么办呢?

就要让初期投资者尝到甜头,让他们去宣传,去拉新人进来。等到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卷款跑路,这对集资方是最有利的。

综观这些投资骗局,往往具有不断发行、募集规模在短时间内暴增的特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觉得一个投资产品可以躺着赚钱的时候,你的钱袋子可能已经被人打开了。

苏苏再次提醒

天上没有掉馅饼

如果你还对那些虚假宣传、

高额返佣、

借新还旧的平台抱有幻想,

那么下一个受害人可能就是你。

相关部门的责任缺失。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Ⅳ 庞氏融资是个什么东东

利用高回报的宣传诱使投资者投入资金的骗局,重点是拆东墙补西墙,即用后回来人答的资金来补上付给前面人的利润回报,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Ⅵ 为什么中国金融机构融资比比的国家困哪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融资贵融资难”,但是最近看了微金所发布的《中国民间利率市场化报告》,发现中国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居然在27%左右,还是让我很震惊。要知道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是无法维持这么高的融资成本的,这说明中国经济整体上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庞氏融资的红海。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担心美联储加息会成为压断中国债务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若无意外,美联储在今夏就会加息,说的宽裕一点,那就是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美联储铁定是要加息的。美联储一旦加息,资金就会逃离中国,回流美国,中国的融资成本会进一步飙升,楼市,股市崩塌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相信大家已看过无数次。

一直以来大家都对资金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规律颇感兴趣,解释的理论也层出不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的论文《in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国际资本流动由两股力量主导,一股是传统力量(standard force),其使资金流向那些比较稀缺的地方;而另一股是新兴力量(novel force),其使资金流向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富有国家。当前一种力量占主导,资金就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当后一种力量占主导时,资金就从新兴市场流向发达国家。如此说来,当初海量资金涌进中国是因为传统力量;现在新常态了,资金大量逃离中国就是因为新兴力量占主导。这解释感觉四平八稳,但实际上毫无意义。

中国的“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是否因为中国是资金比较稀缺的国家?资金大量逃离中国真的是因为新兴力量占主导吗?用数据如何衡量和预测新兴力量是否占主导呢?如何解释德国和日本这两个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富有国家,不论新兴力量还是传统力量力量主导,都长期向外输出资本呢?金教授的理论很适用于美国这样的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挂帅的发达国家,而不是很适用于像德国日本这样以制造业驱动贸易的外向型发达国家。

中国真的资金稀缺吗?截至2014年底,政府财政存款余额3.6万亿元、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8.7万亿元,合计22.3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0万亿元,其中国有事企业存款超过20万亿元。我国储蓄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从2005年和2009年开始超过全球一成和两成,2013年会首次超过四分之一,表明近年来中国储蓄全球占比比我国GDP全球占比高出一倍多。中国巨额储蓄表明其资金充足,“融资贵融资难”本不应该出现。

打开中国资金困局的不解之谜的钥匙其实就是超级去杠杆化:中国是分三步走到今天这个金融僵局的。

Ⅶ 腾讯评论开启"你认为3m融资平台是庞氏骗局吗上网投票 大家快去看投票支持

毫无疑问是旁氏骗局。
MMM平台的骗局由来已久,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为“世界专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之一”。属
1994年2月,俄罗斯人谢尔盖·马夫罗季创立MMM股份公司,注册资金仅为10万卢布(当时约合1000美元)。MMM公司在俄罗斯全国几乎所有知名媒体投放广告,以高投资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当时的俄罗斯,曾有数百万人参与MMM金融金字塔,总计被骗走上百亿美元。
在存活了3年之后,1997年MMM项目破产,其创始人谢尔盖·马夫罗季被判4年半监禁。没想到此人“骗性不改”,2007年出狱之后,又跑到印度、中国、南非、印尼等国家,用在俄罗斯行骗的手法骗外国人,居然还屡屡得手。
比特币之家等网站报道过类似的虚拟货币传销骗局,可以查阅相关信息。
简单来讲,庞氏骗局指的是没有任何公司实体,对外宣传以高额利息吸引投资者,并且由后来的投资者给前期投资者支付利息。对于一个庞氏骗局而言,一旦没有新的资金流入,或者后续新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前人的“收益”,庞氏骗局便立即引爆。

Ⅷ 中国经济的去杠杆走错方向了吗

中国要成功去杠杆,人民币汇率就必须下行,这就是人民币贬值的基础。但中国央行否认这一点,让弱势人民币爬行盯住强势美元。这是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方向性错误。中国的宏观庞氏融资和房地产已在坍塌的途中,中国正在走向金融危机前夜。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过去四个月,有件事一直让我非常非常痛苦。有许多人问我:“吴老师你的中国超级牛市还成立吗?”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因为现在的我,对中国经济的现状非常非常的绝望。

我在《股灾拯救了中国超级牛市》一文里写得很明白:“根据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来估算,2020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假设届时中国达到印度的证券化水平(年底股市总市值对GDP的占比)135%,那么A股总市值将高达135万亿元。目前是70万亿左右,还有差不多翻一倍的空间。这一切都表明未来中国企业特别是私企通过股市融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未来中国的银行总资产的GDP占比需要显著降低,至少需要回到200%附近。所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构成的抵押品链条,和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管道支撑中国融资活动的模式已无以为继,所谓旧常态将死。”

Ⅸ 中国经济旁氏本质是什么

几张简单的财务报表几乎包含了经济学的全部要义,其中的现金流量表更是表中之王。庞先生可以转移成本,可以通过挂账来虚增利润,但是他无法制造出经营活动的正现金流。这张表让虚假盈利无可遁形,在经济学上极具研究价值。如果用这张表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及即将发生的中国大萧条进行现金流研究,不但可以定性、甚至可以定量地揭示出这些经济体在崩溃前早已失去了效率,其经营活动反而让现金流持续丧失,一直是靠增资和借款(即债务推动)获取现金流艰难(同通胀及资本外流搏斗)地维持虚假繁荣的。一张现金流量表就可以轻松地揭开经济繁荣和萧条的秘密,这确实令人称奇。一、现金流的经济学含义现实中没有那么愚蠢的庞先生,一旦牛排店不能盈利,他即刻关门;而政府却要挑战经济规律,试图将赔本买卖一做到底,结果是赔得底朝天,让经济倒退数十年。

阅读全文

与中国庞氏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信托证券保险 浏览:75
信托房地产风险 浏览:139
苹果期货利好股 浏览:513
买信托哪家好 浏览:741
一元人民币对英镑 浏览:794
万云股票 浏览:758
红蜻蜓股票行情 浏览:56
股票福建板块 浏览:784
股票有个xd 浏览:499
广州财金投资咨询 浏览:340
自动下单股票软件 浏览:385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走势 浏览:507
汉天下融资 浏览:109
170000韩币换算人民币 浏览: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币 浏览:194
贵金属微信骗局吗 浏览:579
澳元200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898
链农融资情况 浏览:784
外汇买3手怎么买 浏览:264
稳定增长股票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