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家央企累计虚增收入近2000亿元
据报道,6月23日,审计署披露了对20家央企的审计情况,其中18家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
专家表示目前国资委已经由最初以央企年度营收、利润、资产规模考核的基础要求,逐步过渡为更合理的考核标准,未来监管部门也将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查处。
『贰』 企业为什么要虚增收入、利润
当你面临需要对你这位老总考查业绩从而决定“政绩”大小时;或者在达不到盈利的前提下,企业在没有融资可能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叁』 虚增销售收入的好处
虚增销售收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会给投资者传递公司业绩向好的虚假信息,抬高公司股价,给公司带来收益,即使不是上市公司,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利于公司融资贷款等活动的开展,有些工程审核上也需要公司达到某个利润值,只要虚增销售收入的预期收益大于因此需要多交的税金,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益的。提高利润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得到更多的奖金,对于上市公司,有利于吸引股民投资 在融资方面,银行更愿意提供贷款。
『肆』 求一个财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的案例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不按规定的确认时间入账
甲企业在2000年10月份与乙企业签订预收货款的销售合同,在该合同中规定:先由乙企业预付给甲企业货款及增值税共计549900元。其中,2000年11月预付219960元,12月份补付274950元,2001年1月份补付54 990元。由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机床10台,其中2000年12月6台,2001年1月份4台。甲企业增值税税率17%。上述业务发生后,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0年11月预收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19 9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8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1 960 2.2000年12月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74 9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9 950 3.2001年1月份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4 9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7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 990
『伍』 虚增收入,不虚增货币资金的财务造假影响的科目是哪个
可能是应收账款,虚增收入,不增加货币资金,可以将收入挂到往来上面。
『陆』 企业为了贷款要虚增收入怎么做 急急。。。请教各位老师
造假是违法犯罪
『柒』 财务人员虚增收入触犯法律吗会判什么刑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吗
触犯法律,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一百五十八条 虚报注册资本罪
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虚增收入融资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
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捌』 请教有关上市公司虚增收入、利润和纳税的问题
上市公复司的这种做法制不会比正常情况下多纳税了么 ? 是
是不是也损害了公司利益了呢? 虚增的利润肯定大于税收 谈不上损害
上市公司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虚增的利润少缴税呢? 虚增利润就要缴税 没有什么方法
『玖』 公司做账虚增收入对投股人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公司做账虚增收入要多交税,造成公司资金流出;
虚增收入查实后会面临处罚,不利公司持续经营,影响投股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