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期末处理

外汇期末处理

发布时间:2021-07-15 01:34:46

❶ 外币帐户期末余额根据汇率每季度需要调整吗

  1. (1)外币帐户期末余额不是根据汇率每季度进行调整

    (2)原因:每个外币科目都需要在月度的时候根据最新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不是季度,汇率的调整是为了真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

  2. 外汇账户是指:

    (1)境内机构、驻华机构、个人按照有关账户管理规定在经批准经营外汇存款业务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开立的账户。

    (2)外汇账户在银行开立,但是开立外汇账户的审批机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所以所有境内机构要开立外汇账户都必须先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审批手续,凭外汇局核发的“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开立核准件”到银行办理开户。

❷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账户的设置

外币统账制方法下,对外币交易的核算不单独设置科目,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差额可在“财务费用”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汇兑差额”反映。该科目借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贷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收益。期末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后,一般无余额。

二、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发生外币交易时,其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

第一,将外币金额按照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第二,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第三,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时,将其外币结算金额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相比较,其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三、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兑换业务的会计处理

外币兑换业务是指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购入外币(对于银行来说,则是卖出外币)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售出外币(对于银行来说,则是买入外币)。企业卖外币时,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按照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市场汇率(或当日平均汇率,又称当日市场汇率,下同。不包括外币资本折算)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例14-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将50 000美元到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的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6.25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35元人民币。

本例中,企业应当在银行存款美元账户记录美元的减少,同时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售出的美元折算为人民币,在银行存款美元账户记录人民币账户记录美元的减少;按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对银行存款人民币账户记录人民币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财务费用。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50 000×6.25) 312 5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5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50 000美元)(50 000×6.35)317 500

企业买入外币时,要按外币卖出价折算应向银行支付的记账本位币,并记录所支付的金额;另一方面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买入的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入账;同时按照买入的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实际付出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收取的外币按照当日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汇兑损益。

【例14-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因外币支付需要,从银行购入10 000美元,银行当日的美元卖价为1美元=6.40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30元人民币。

本例中,应对银行存款美元账户做增加记录,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对该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人民币账户做增加记录;按照实际付出的人民币金额对银行存款账户做减少的记录。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财务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0 000美元)(10 000×6.30) 63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 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10 000×6.40) 64 000

(二)外币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从国外或境外购进原材料、商品或引进设备,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记账,以确定购入原材料等货物及债务的入账价值,同时按照外币的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例14-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境外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设备价款为250 000美元,购入该设备时市场汇率为1美元=6.35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250 000美元)(250 000×6.35)1 587 5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250 000美元) 1 587 500

【例14-4】甲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美国购入某种工业原料500吨,每吨价格为4 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进口关税为1 660 000元人民币,支付进口增值税3 104 200元人民币,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由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500 吨×4 000美元×6.3+1 660 000)14 2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104 2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2 000 000美元) 12 600 000

银行存款 4 764 200

企业出口商品或产品时,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销售收入折算为人民币入账;对于出口销售取得的款项或发生的债权,按照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入账,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三)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借入外币时,按照借入外币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同时按照借入外币的金额登记相关的外币账户。

【例14-5】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本期从中国银行借入港币1 500 000元,期限为6个月,借入的外币暂存银行。借入时的市场汇率为1港币=0.9元人民币。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港币户(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90)1 350 000

贷:短期借款——港币户(1 500 000港元) 1 350 000

6个月后,乙股份有限公司按期向中国银行归还借入的港币 1 500 000元。归还借款时的市场汇率为1港币=0.88人民币。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港币户(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88)1 320 000

贷:银行存款——港币户(1 500 000港元) 1 320 000

发生的汇兑损失,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四、外币账户的期末调整

各外币账户的外币金额,期末时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与账面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构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发生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

【例14-6】丙股份有限公司外币业务月初的余额为:

银行存款——美元户外币余额60 000美元,人民币余额376 500元;

应收账款——外商外币余额36 000美元,人民币余额225 900元;

应付账款——外商外币余额28 000美元,人民币余额175 700元。

本月月初的美元汇率为6.2750,月末的美元汇率为6.2950。本月发生以下涉及外币的业务:

(1)3日,偿还以前所欠某外商的应付账款 16 000美元,当日美元汇率为6.3250。

16 000×6.3250=101 200(元)

借:应付账款——某外商(16 000美元) 101 2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6 000美元) 101 200

(2)15日,收到某外商偿还欠款一笔,金额为20 000美元,当日美元汇率为6.2850。

20 000×6.2850=125 700(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20 000美元) 125 700

贷:应收账款——某外商(20 000美元) 125 700

(3)21日,以10 000美元支付专项工程设计费用,当日的美元汇率为6.3000。

10 000×6.3000=63 000(元)

借:在建工程(10 000美元) 63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美元) 63 000

(4)月末,各有关科目的美元、人民币余额分别为: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

美元余额=60 000-16 000+20 000-10 000=54 000(美元)

人民币余额=376 500-101 200+125 700-63 000=338 000(元)

按月末汇率计算的人民币余额=54 000×6.2950=339 930(元)

差额部分=339 930-338 000=1 930(元)

“应收账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额=36 000-20 000=16 000(美元)

人民币余额=225 900-125 700=100 200(元)

按月末汇率计算的人民币余额=16 000×6.2950=100 720(元)

差额部分=100 720-100 200=520(元)

“应付账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额=28 000-16 000=12 000(美元)

人民币余额=175 700-101 200=74 500(元)

按月末汇率计算的人民币余额=12 000×6.2950=75 540(元)

差额部分=75 540-74 500=1 040(元)

产生的汇兑损益为:

1 930+520-1 040=1 410(元)(汇兑净收益)

月末调整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1 930

应收账款——外商 520

贷:应付账款——外商 1 04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 410

❸ 汇兑损益期末如何计算

先简要的给你个公式,如果你有点这方面得知识应该能看懂。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 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

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3)外汇期末处理扩展阅读: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分类

(一)按业务归属划分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

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

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

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

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

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处理方法

不同性质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不同的会计报表,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内容。

对于交易损益来说,由于它是随着外币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外币业务由通常对应着一定的货币兑换行为,所以交易损益会真正发生,即交易损益的产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损益应当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影响企业的应税收益。

对于换算损益来说,它只是换算外币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汇率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个差额数字,它是永远不会真正产生的,即换算损益的产生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换算损益不应当计入公司的损益表而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它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换算损益”进行反映。

从处理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会计报表,进行立即认定,一种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规则进行递延处理。

对于“已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清算当期的损益表,影响当期的损益;而“未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项目,则应递延至其发生,即递延至交易实际清算时,再列入损益表。

总之,对于交易损益而言,只有当其实际发生时,才会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应当计入损益表。此外,某些与取得长期资产或产生长期负债有关的汇兑损益,如果数额较大,则应当在长期资产的使用期或长期债务的有效期内进行摊销。

换算损益由于不涉及不同的会计期间,所以不存在递延与否的问题。

汇兑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❹ 外币结汇账务处理

美元来帐户7月10日到帐79185美元
借:银行自存款(美元户) 79185美元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 根据记账汇率折算差额计入
贷:实收资本 50万元

8月13日结汇5万美元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 根据记账汇率与结汇汇率折算差额计入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50000美元

希望能帮助到您!

❺ 收外汇的账务处理

1.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l)外币兑换业务。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发生时的交易汇率)
财务费用(永远在借方)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2)外币购销业务。
借:资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借:应收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3)外币借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贷:短期借款等(发生时市场汇率)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注:若公司没有约定汇率,应按发生时市场汇率折算。
2.期末汇兑损益的处理
(1)汇兑损益产生的两种情况。
1)外币兑换。由于银行总是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企业总是产生汇兑损失。
2)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汇率变动产生:在月末计算汇兑损益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损益。
外币货币性资产。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收益;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损失。
外币货币性负债。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损失;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收益。
(2)处理方法。
1)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2)筹建期间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计入损益。
3)其他情况,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调整为期束外币余额×汇率)
应收账款
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3.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1)现行汇率法。
1)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来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2)其他项目采用现行汇率。
3)损益类项目也可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
(2)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
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采用现行汇率。
2)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3)损益表项目中,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其余采用当期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1)货币性资产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和货币性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采用现行汇率。
2)非货币性项日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中,折旧费、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
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其余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时态法。
1)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日采用现行汇率。
2)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市价计价的存货、投资等)采用现行汇率,其余非货币性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
按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我国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单一汇率法,即现行汇率法。
(1)资产负债表的折算。
1)资产、负债类项目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
2)所有者权益项月中除“未分配利润”外,以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抄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递延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下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并逐年累计下去。
5)年初数按上年折算后资产负债表有j∈项目金额列示。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折算。
1)利润表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平均汇率或现行汇率)。
2)利润分配表“净利润”按折算后利润表该项目金额填列。
3)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按上期折算后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日期末数填列。
4)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5)上年实际数按上年折算后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有关数字填列。
今日小记
(1)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2)外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可获得性、可换性。
(3)汇率,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币间的比价。
(4)汇率的标价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5)为规范外正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加强外汇账户的监督管理或者说是两国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特制定《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
(6)汇款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其自身建立的通汇网络,使用合适的支付凭证,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7)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中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8)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9)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而开立的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委托人未按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偿还债务或履行约定义务时,由银行履行担保责任。
(10)外汇业务核算原则:外币账户采用双币记账、外币核算采用折算入账、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外币分账制的账务处理、外币账户月末余额的账务处理。

❻ 外币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是什么

采用统账制核算,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如为汇兑收益,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汇兑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定义: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分类:

按业务归属划分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频道。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外币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全文

与外汇期末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动天翼融资 浏览:819
富国消费主题基金怎么挣钱 浏览:764
1145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05
融资诉求6 浏览:606
兴乐集团投资 浏览:37
入库期货商品应由商品 浏览:889
2014外汇时间表 浏览:892
普顿外汇要跑吗 浏览:846
投资有风险什么需谨慎 浏览:790
德国dax30股指基金 浏览:494
期货高点试空 浏览:470
烟台活期投资理财平台推荐 浏览:175
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浏览:941
理财单页模板 浏览:750
股票异动公告 浏览:927
一千三百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391
破净值股票 浏览:63
信托50 浏览:589
5月9曰原油价格 浏览:267
投资类企业分类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