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乘数效应

外汇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26 08:28:08

㈠ 乘数效应的周期问题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乘数效应以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效应的实际效果
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而在管理中某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也具有乘数效应,且这乘数效应是正管理者所追求的。比如一个促进销售计划的实施,管理者希望这个计划可以成倍的增加,但是结果往往发现,如果没有其他的策略实施的配套,乘数效应很难实现。
再比如激励政策,管理者采取了诸如结果激励方法,过程激励方法等,但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因此,管理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乘数效应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乘数效应,对于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长辈对他们的教育或者激励也仅仅限于几次偶尔的说教或者奖赏,但是这种思想却一直延续下去,达到了很好的乘数效应。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的。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的。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如果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只有做好相应的这些措施,乘数效应的效果才可能发挥的。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
(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 ,Y* ,Y)
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 (g=e.(P*/P)), 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本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 - mY,0式中,T1 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 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
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封闭经济中的收入乘数模型
(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 α=1/s =1/(1-c) =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本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
(2) 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本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
(3)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政府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
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
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0.16 ,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04+0.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83 ,(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0.10 ,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83+0.1)=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
现实中的乘数和实践中的财政政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乘数效应也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两栋大厦被摧毁。当美国人沮丧万分时,有些不识趣的经济学家却跳出来发表了一番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论,说这次恐怖袭击对美国的宏观经济大有好处。
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国会批准了400亿美元的紧急预算,这些钱创造了第一轮的需求和增收,估计一年内就会见效。这个开支增加又会继续创造下一轮的需求。经济学家经过一番推算后认为,在美国经济目前不景气的时候,这400亿美元的增加开支,可以使国民生产总值最终增加1000亿美元... ...再一个经济已经不景气的时刻,财政开支的增加不失为一剂强心针。
这似乎有些奇怪了,如果损失两栋大楼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话,美国人为什么不自己动手炸掉几栋大楼,何必劳恐怖分子的大架呢?
也有人根据乘数原理的除了相反的结论。乘数原理既然可以放大好处,也可以放大坏处,那几栋大楼很值钱,里面死伤的各路精英更是无价之宝,所以美国经济将会节节败退,进入恶性循环。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经济在“9·11”之后,,没有突飞猛进,也没有一败涂地。两种结论都错误了吗?或者乘数效应错了?
其实,问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乘数效应”不知一宗,而是无数宗。不是说“乘数效应”不存在,而是说不能只盯着一宗“乘数效应”。要知道,无数宗“乘数效应”会互相抵消,会互相排斥,其结果是无法预料的。

㈡ 边际消费效应为2/3,经济乘数效应的结果是多少

b=2/3,那么投资乘数=1/(1-b)=3,政府购买乘数=1/(1-b)=3,税收乘数=-b/(1-b)=-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b/(1-b)=2,平衡预算乘数=1,一般就这么几个了……

㈢ 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Y*,Y)
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g=e.(P*/P)),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该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mY,0式中,T1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
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α=1/s =1/(1-c)=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该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
(2)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该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
(3)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政府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
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0.16,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04+0.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83,(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0.10,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83+0.1)=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影响中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是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

㈣ 用乘数效应理论分析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Y*,Y)
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g=e.(P*/P)),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该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mY,0式中,T1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
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㈤ 什么是货币乘数效应,它是如何影响外汇储备的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㈥ 对外贸易乘数的我国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分析

从我国对外贸易乘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这是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有结果。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国内有充足的闲置资源,国内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这些基本前提在我国是存在的。闲置资源的存在和非充分就业为扩大出口既提供了可能性,也提出了必要性。
通过扩大出口需求有效地解决本国劳动力等各种资源的闲置,同时出口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不会与国内产业争夺资源,在此前提下,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是积极的。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贸易扩大突破了经济增长在要素投人方面的约束。从投入方面来看,长期经济增长一是靠储蓄率从而投资率的提高,二是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许多技术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及关键投人品需要依赖进口,外汇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投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通过鼓励大量出口来获得大量外汇,以进口必要的技术设备和其他投入品,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增长。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是巨大的。
不过,我国对外贸易乘数较小,从总体来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有限,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适用于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只有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外贸出口才能对国内产业产生连锁效应,出口部门收入扩大→消费扩大→其他部门生产、收入扩大→消费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倍数增加的良性循环才能发挥作用。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体制状态,从1994年开始,我国才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外贸易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国民经济结构合理是出口增长构成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资源分配的过度倾斜,一些出口部门的资源使用是以牺牲国内其他部门的生产为代价的,这使得出口增长向经济传递动力的各种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渠道被切断,出口增长的牵引作用极为有限。东南亚一些国家前段时期的经济动荡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对外贸易是否能够经常地对国民经济作出有利的贡献,同国内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再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与否,还取决于出口产品的生产函数性质和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及市场交换等方面的关联程度。我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然而,到目前为止,出口产品中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其他部门从出口程度上又都是加工贸易产品。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已达到出口总额的5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仅收取工缴费,附加值不高,虽然这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利用进口的投人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大,难以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最后,我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小,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相对较小。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非常低,最高值也不超过4%,这使得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不大,如表4所示。表4中数据反映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量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中的比重。很显然,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要远小于消费和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刺激。

㈦ 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

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乘数效应-理论支撑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 ,Y* ,Y)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 (g=e.(P*/P)), 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本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 - mY,0式中,T1 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 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1. 封闭经济中的收入乘数模型(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 α=1/s =1/(1-c) =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本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2) 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本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3)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政府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2. 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0.16 ,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04+0.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83 ,(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0.10 ,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83+0.1)=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3. 现实中的乘数和实践中的财政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乘数效应-类型
乘数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类型有货币(政策)乘数效应、投资或公共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等。货币乘数效应1.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影响中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2.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是指一笔初始的投资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会使社会的经济总量发生成倍的增加。意即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3.税收乘数效应平衡预算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
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
4.预算平衡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是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乘数效应-运用 乘数效应的实际效果乘数效应以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而在管理中某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也具有乘数效应,且这乘数效应是正管理者所追求的。比如一个促进销售计划的实施,管理者希望这个计划可以成倍的增加,但是结果往往发现,如果没有其他的策略实施的配套,乘数效应很难实现。
再比如激励政策,管理者采取了诸如结果激励方法,过程激励方法等,但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因此,管理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乘数效应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乘数效应,对于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长辈对他们的教育或者激励也仅仅限于几次偶尔的说教或者奖赏,但是这种思想却一直延续下去,达到了很好的乘数效应。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的。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的。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如果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只有做好相应的这些措施,乘数效应的效果才可能发挥的。

㈧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概述
乘数概念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数理论。其后,凯恩斯又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乘数(multiplier)又译作倍数,主要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与其引起的其他经济量以及经济总量变化的比率。
乘数理论说明,在经济活动中,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变化,最终使经济总量的变化数倍于最初的经济变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乘数效应。在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促动的。例如,在某部门注入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该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各相关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最终产生数倍于投资额的国民收入。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PC——边际消费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MPM——边际进口倾向。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成反比。例如,当一笔资金流入某地区的经济系统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产生经济活动中的连锁反应,导致该地区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如果把这笔资金储蓄起来或用来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该地区的经济系统,则减少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该地区的乘数效应就会降低。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引起各个经济部门的连锁反应,导致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成倍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必须以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前提,而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则降低了旅游收入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使得该地区的乘数效应减少。
旅游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经济发展产生以下三个阶段性的作用:
第一阶段,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消费,将资金直接注入了各个核心旅游企业和部门,饭店、旅行社、餐厅、商店、景区、交通及通讯部门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收益。
第二阶段,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核心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购进生产和生活资料,各级政府把从旅游核心企业收缴的税金又投资于其他企事业项目,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旅游收入的再分配中获得了收益。
第三阶段,扩大影响阶段。即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购进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促进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正是通过多次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国民经济不断产生着连带作用和综合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如果增加,即会引起该国或该地区国民收入的增加,这种关系可用y=kx来表示,其中y为增长的国民收入总量,x为旅游收入量,k为两者之间的比例系数,即乘数。例如,某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0%,即80%的旅游收入在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中运转,而20%的旅游收入则存储起来或用于进口物质,即有20%的旅游收入离开了该地区的经济系统,按照乘数的计算公式K=1/(1-0.8)或1/0.2=5,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5倍于此的经济效益。假若该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0%,边际储蓄倾向为10%,边际进口倾向为20%,则K=1/(1-0.7)或1/(0.1+0.2)≈3.3,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约3.3倍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几类乘数模式来分析旅游收入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
⒈营业收入乘数。即旅游营业收入增加额与由此导致的其他营业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该地区营业收入的影响。
⒉政府收入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当地政府收入净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政府收入的净增量是指政府从旅游业获得的税收及各项收益减去政府向旅游业投资后的余额,该乘数主要用来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对国家和地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⒊就业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其所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一地区通过一定量的旅游收入,对该地区的就业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一定时期内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量与同期旅游收入的增加量之比,即为单位旅游收入可提供的就业机会。
⒋居民收入乘数。即旅游收入的增加额与由此导致的某地区居民收入的比例关系。该乘数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⒌进口额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由此导致的进口额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显示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向国外进口物资、设备的增加量与旅游收入增加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之,根据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可以全面衡量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加科学地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三、旅游外汇漏损
旅游外汇漏损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了发展旅游业而进口商品、对外贷款、引进劳务等,因此导致了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
从K=1/(1-MPC)及K=1/(MPS+MPM)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旅游乘数效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均有关系,MPS或MPM越大,旅游乘数效应就越小,反之,旅游乘数效应就越大。
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综合设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国际旅游业务,需要从国外进口有关的物资设备,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由此造成了旅游外汇的流失。具体来说,旅游外汇漏损主要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⒈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费的外汇。
⒉为新建旅游饭店,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费的外汇。
⒊支付旅游企业外方的管理费和外籍人员的工资,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⒋为发展旅游业,除国家投资、国内融资外,还需要对外贷款,逐年还本付息,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⒌为满足旅游者及部分旅游企业员工的需求而进口有关的消费品,此项花费也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旅游外汇漏损的程度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为了减少旅游外汇漏损,首先要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其次要积极培养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逐步减少外方管理集团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再者要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监管机制,完善外汇管理法规,防止外汇流失。
总之,旅游接待国的经济实力越强,科技水平越高,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越大,旅游外汇漏损就越少;反之,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越低,旅游外汇漏损就越多。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如此,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才能最大化,旅游外汇漏损才能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㈨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的乘数效应

这个是银行业的通用观念. 就是说中央银行发出来100元, 存了银行,银行扣掉准备金会再发贷款, 贷款再存银行, 银行再发贷款. 最后100元变成了社会上的500元或者更多, 就是乘数效应.所以说, 银行是有货币创造功能的.

㈩ 乘数效应在现实中一定能取得理论中的效果吗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一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经济活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量变化的经济输出纹波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表示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是在总支出铅的变化来改变其不相称的经济需求。
是一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但也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财政政策乘数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的影响的研究。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一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经济活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量变化的经济输出纹波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表示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是在总支出铅的变化来改变其不相称的经济需求。

乘数效应来改变一个变量的方式导致的加速倍数增加的最终金额。它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当政府投资或扩大公共支出,税收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扩大了一倍,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影响的扩大。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收缩,导致宏观调控的效果。实际结果<BR

事半功倍的效果/>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要考虑的因素。在政策实施的管理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个积极的乘数效应,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例如,营销策划推广计划管理人的实施可能要成倍增加,但结果往往发现,如果还没有实现支持其他的策略,乘数效应是难以实现的。

另一个例子激励激励管理者采取这种方法的结果,处理激励方法,但最好的结果很可能只对某些特定的行为,自发的和持续的动机或激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希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产生多个结果的措施。

中国古代,有乘数效应的例子很多,如古代忠孝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忠孝而言,他们的教育或奖励的国王或长老只限于少数偶然的说教或奖励,但这种想法的延续已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是不是一劳永逸的。乘数效应是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里面。只有这些相应的措施发挥作用,药效才可能发生的乘数效应。所谓的补充措施是配套措施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发挥的作用,如管理层激励,如果动机是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没有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必须是适当的,如企业文化,配套,只有做出相应的措施,乘数效应才可能发挥的作用。理论支持内涵事半功倍的效果

凯恩斯乘数理论从收入乘数原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茎,其内容简列如下:

简单的商品市场,例如,一个简单的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商品市场和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贸易平衡等于当酒窖,供给等于需求的时候,国民经济处于平衡状态。

凯恩斯乘数理论内涵

(1)贸易差额:计算公式为: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 X - M,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的函数,与模型表示:T = T (G,Y *,Y)

其中,g表示两种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G = E(P * / P)),Y *是国外的收入,Y为国家国民收入。分析证明后,T = T1 - MY,0其中,T1表示“自主性贸易平衡”,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2)窖和国民收入:当一个国家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会有积攒下来的货币性资产,被称为“酒窖”,与H的形式收入的一部分,即:H = Y - 注释酒窖不同于储蓄。

国民收入为了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均衡,得到的两个公式的总和:H =-A1 + SY = T1-MY = T时,溶液:Y0 = [1 /(S + M) ](A1 + T1)=α(A1 + T1),其中α= 1 /(S + M)被称为“开放型经济的凯恩斯收入乘数。”

在一个封闭经济模型(1)封闭经济中的消费乘数α= 1 / S = 1 /(1-C)= 1 /(1-A),这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国民经济是与外界没有交流,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 = 0时。因此,凯恩斯乘数在一个封闭经济中的作用比一个开放的大经济体中的作用。

(2)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和消费乘数乘数的大小是相同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 + C + I + G,其在短期内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边际消费倾向吸收),乘数效应的大小等于为s ,这是因为1-A = 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促进长期增长,这是因为当资本品行业投资收益的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他们将开始新一轮的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次消费和就业。

(3)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非常相似,具有高效的消费居民的投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将引发一系列进一步的开支。但是,反过来也可以发生在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如果政府支出的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改变G中乘以乘数的量。所以,下一届政府在任何经济政策的选择,无论是采取行动之前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政策必须知道实际有多少乘数。否则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国家经济。

开放型经济的乘数效应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国民经济的独立支出扩张效应和封闭条件下的膨胀比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中,消费扩张的过程中,支出的一部分是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个动作的扩张效应,以引进国外经济体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然后:α= 1 /(S + M)。

例如:边际储蓄倾向的国家是M S = 0.04(即4%的储蓄率),边际进口倾向为m = 0.16,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 α= 1 /(S + M)= 1 /(0.04 +0.16)= 5,边际消费倾向为Z国为s = 0.83,(即,83%的储蓄率),边际进口倾向为m = 0.10 ,则Z多少收入国家的乘数是吗? α= 1 /(S + M)= 1 /(0.83 +0.1)= 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较低水平摸爬,另一个是在高速的发展。

现实乘数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践

财政政策,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值的关键在于经济的诊断和制定对策。像止痛药医生必须了解不同剂量的,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影响还需要了解的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和税收乘数的值。当经济增长过快或长期的经济低迷,但必须打开一个急剧的财政政策,经济的诊断和决策者在确定多少剂量用“加税”,“减少税收”或“降低开”, “还是此前”增加支出“,你必须知道有多少实际的乘数。

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001年,美国遭受“9。 11“恐怖袭击事件,两座建筑物被摧毁时,美国人是非常沮丧,一些经济学家不出来识趣发表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讲话,表示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巨大利益的恐怖袭击事件。

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国会批准的40美元十亿紧急预算,这笔钱建立在第一轮需求和收入,预计其将承担在一年之内的水果,这增加的支出将继续创造下一轮的需求。一些预测后,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低迷的美国经济,当它增加了耗资40十亿,可以使最终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另外$ 100十亿经济......已疲弱的时刻,增加财政支出很可能是一个助推器。
>这似乎有点奇怪,如果两个建筑物的损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不是美国人炸毁了几栋自己,为什么大框架劳动恐怖分子?

它也是基于的原则乘法器除了相反的结论。乘数原理,因为它可以放大收益,您也可以放大缺点,这是值得几栋建筑,每一个人员伤亡道精英是无价的,所以美国经济将倒退到一个恶性循环。

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后“9.11”,而不是突飞猛进,没有失败。两个结论都是错误的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错?
其实,问题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乘数效应”,我不知道一个,但许多案件。不是说的“乘数效应”并不存在,但看着的不只是一个案件的“乘数效应”。要知道,现在的“乘数效应”,许多情况下会相互抵消,互相排斥,结果是不可预知的。

阅读全文

与外汇乘数效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些基金收益高稳健 浏览:286
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浏览:321
中国黄金集团投资公司 浏览:937
如何把握股票时间和价格关系 浏览:459
燃油价格和PTA有关联吗 浏览:958
银融国际融资公司 浏览:966
2019年5月22日纸黄金价格 浏览:478
后门融资假说 浏览:367
中国银行理财很低 浏览:872
私募基金持股合伙企业 浏览:683
金易国际期货平台 浏览:397
做医药理财 浏览:155
波涛系统交易方法pdf 浏览:294
股权融资协议范本 浏览:409
股票荷兰上市什么意思 浏览:532
信托中的资金池业务 浏览:551
赌股票的人 浏览:760
硅铁出口国外价格 浏览:340
银行基金收益是当天 浏览:715
编制银行资金明细表的作用是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