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索罗斯狙击泰铢的问题 最高100分
具体背景: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集体低迷,而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异军突起。一时间大量热钱涌入东南亚,一时间东南亚各国为争做世界权力中心,纷纷认为需要做大金融市场,从而放宽金融管制,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其中泰国最快,泰铢很快成为东南亚私下通用货币,热钱毫无障碍的进入泰国房地产、股票市场,最高时泰国商业银行海外借款超过1万亿美元。然而97年美国经济开始回暖,热钱开始回流美国,泰国国内股市房市开始出现问题。
具体过程:3月份索罗斯抛大量泰铢,但被泰国政府用20亿美元稳定汇率。5月份,又在在期货现货市场做空股市,从银行证券公司提走巨额存款,抛售泰铢,泰国政府加息,动用120亿美元外汇储备稳定市场。6月,索罗斯集中资源再次做空泰铢,这是泰国政府已经没有可动用的外汇储备,大量恐慌盘倾泻而出。泰铢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一路贬值,大量工厂倒闭,失业率物价狂飙。
2. 金融天才索罗斯的事情
1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ERM)时,索罗斯就在等待。在他看来,英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ERM要求成员国的货币必须盯住德国马克。索罗斯认为,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西欧最强的经济体― 统一后的德国联结在了一起,英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在欧洲汇率机制从近乎均衡到不均衡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认识存在一个缺陷:预期欧洲各种货币会在持续进行的程序中统一成单一货币,因此认定汇率波动会比过去缩小,每个人因而争相购买较弱势货币的高收益债券,这使欧洲汇率机制变得比以前更僵化,必须面对激烈变革,而不是渐进的调整。英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向大众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稳如磐石,但索罗斯绝不相信。
当索罗斯准备面对制度的变革而下手,别人却在既有制度下行动。大家都预期渐进的改变,他却看出巨大的差异逐渐形成,洞察到重大的不均衡。结果证明索罗斯是对的,英镑真的崩溃了。
《 华尔街日报》 发表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的讲话,大意为: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消除欧洲汇率机制的不稳定。索罗斯由此判断德国可能采取放弃维护英镑的立场。不久,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史勒辛格指出:如果投资人认为欧洲货币单位是由一揽子固定货币组成,那就错了。并特别提到意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货币。索罗斯问他,是否喜欢欧洲货币单位变成一种货币?史勒辛格表示喜欢这种概念,但不喜欢这种货币的名称。如果这种货币叫马克,他一定会喜欢。
索罗斯对此心领神会,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里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而索罗斯从放空里拉得到的利润,使他有充足的本钱在英镑上冒险。下一个该轮到的是英镑。英镑岌岌可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先是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接着在法国公民投票前,欧洲国家举行极为紧张的谈判。索罗斯相信欧洲汇率体制的分裂已迫在眉睫,一旦该体制发生危机,欧洲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将重新大幅度调整,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股市则将下跌。
1992 年9 月,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成为国际金融投机领域的传奇。
索罗斯做出决定卖空英镑,问题不是要不要建仓,而是要建多大的仓位。素罗斯在1988年已经把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年轻有为的斯坦利? 杜肯米勒管理。杜肯米勒针对英国财政的漏洞,想建一个30 亿到40 亿美元的放空英镑的仓位,索罗斯的建议是将整个仓位建在l00亿美元左右。这是“量子基金”全部资本的一倍半,这意味着索罗斯要借30 亿美元来一场大赌博。索罗斯拿出了10 亿美元作抵押,又借来了3O 亿美元,建立了100 亿美元的放空英镑仓位。利用量子基金的资产,索罗斯借了50亿英镑,按1 : 2 , 79 的汇率,将英镑全部换成马克。然后开始在卖空英镑、股市和债市的买卖上同时行动。量子基金卖空英镑的金额高达70 亿美元,买进马克价值印亿美元,同时买人较少量的法朗。因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股票价格总会上升;货币升值后股价会下跌,而利率下跌则对证券有利,所以量子基金又买了5 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同时放空德国、法国的股票,并买进德国、法国的债券。
9 月15日下午,索罗斯坐在曼哈顿中区一栋俯瞰中央公园的摩天大楼的33 层办公室里,他在一周之内调动了100 亿美元,赌英镑下跳。他的专用办公室外是员工办公室,那里贴着一幅用计算机打出来的条幅:“我生而贫穷,但不会穷死。”索罗斯来到办公室只为了感受一下这场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赌博的气氛。随后,他回到他在纽约第五大街的寓所,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之后就上床休息。
果然,英镑开始重新下跌。英格兰银行已买进加亿英镑,但收盘价为1 英铸:2 . 7782 马克,仅比2.7780的底限高出0.002 马克。
当天晚上,拉缭特向德国联邦银行官员恳求德国降低利率,遭到拒绝。拉蒙特连忙召集英格兰银行官员部署,计划第二天大举干预市场,如果还不奏效便只能提高利率了。但就在拉蒙特会议的几个小时前,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已接受了访问,表示希望里拉和英镑贬值,但准备保卫法国法朗。1992 年9 月16 日上午,拉蒙特在首相批准下,正式宣布将利率从10%提高到12 % ,以捍卫英镑。但英镑仍未出现一些涨势。市场认为英国提高利率是恐慌之举。事件达到高潮。英格兰银行从788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抽出269 亿美元买进英镑,结果徒劳,汇价依然没得到支持。英镑被抛售,就像决堤的洪水。
1992 年9 月16 日下午,英国宣布再次提高利率,从12 %提高到15 % ,达到二年前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时的利率水平。索罗斯认为,英国的绝望行为表明其立场无法维持,因而受到鼓励,更大胆地继续放空英镑。结局非常简单:利率在上午和下午两次提高,到傍晚,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当天纽约外汇市场收盘价,英镑兑马克为1 : 2 . 703 ,下降2 . 7 % ,远低于欧洲汇率体制的下限。次日,英国利率降回10 %。意大利紧随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次日,英镑收盘价比上一天低了16 %。货币贬值的不只英镑,西班牙货币贬值20 % ,意大利里拉贬值22 %。
9 月16 日,英国金融界将之称为“黑色星期三”,财务大臣拉蒙特在一夭内两次宣布提高利率。整个市场卖出英镑的投机行为击败了英格兰银行,索罗斯是其中一股较大的力t 。但对索罗斯来说,那个星期三是阳光明媚的。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 点,杜肯米勒打电话叫醒了睡梦中的索罗斯:“乔治,你刚赚了9 . 58 亿美元。”后来表明,索罗斯在那个“黑色星期三”开始发生的种种事情中赚得将近加亿美元,其中10 亿来自英镑,另有10 亿来自放空意大利里拉和东京股票市场。
3. 对索罗斯的看法
美国著名的大投机家,匈牙利裔犹太人,善于抓住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弱点做空,洞悉人心。
4. 谁知道索罗斯的的投资理论简单说说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反射理论”和“大起大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市场转折
处进出,利用“羊群效应”逆市主动操控市场进行市场投机。看重的是市场趋势。
理论阐述: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理论”,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只凭直觉及进攻策略执行一举致胜的“森林法则”。
森林法则即: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2、专挑弱者攻击;3、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4、若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注重市场气氛,看重大势轻个股。认为市场短期走势只是一种“羊群效应”,与个股品质无关。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不预测在市场机会临近时,主动出击引导市场。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没有特定的投资风格,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对冲基金”这种循环抵押的借贷方式不断放大杠杆效应,应用这支杠杆,只要找好支点,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
名言及观念:“炒股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任何人都有弱点,同样,任何经济体系也都有弱点,那常常是最坚不可催的一点。”“羊群效应是我们每一次投机能够成功的关键,如果这种效应不存在或相当微弱,几乎可能肯定我们难以成功。”
其它及成就: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犹太人,1968年创立“第一老鹰基金”,1993年登上华尔街百大富豪榜首,1992年狙击英镑劲赚20亿美元,1997年狙击泰铢,掀起亚洲金融风暴。
5. 索罗斯等华尔街金融大鳄,为什么名声那么臭
已80余岁的索罗斯因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他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了量子基金,回报率每年大约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这也创造了索罗斯大部份的财富(有人曾言,索罗斯的薪水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关于索罗斯等金融大鳄的评价,历来便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索罗斯的拥护者认为,他的金融投资行为只是“纠正市场扭曲”。然而对于许多普通民众而言,索罗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取巧之徒,或将其称为贪婪的财富掠夺者,甚至已经达到“谈索色变”。在他们眼中,索罗斯以及他所代表的这类金融投机家,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足以给一些弱小经济体造成巨大冲击。人们口中索罗斯的“污点”,大致源于其三场经典的破坏战役。
1.第一战:英镑危机
1992年,英国经济不景气,需实行低利率政策。同时,德国政府却因巨额赤字,于1992年7月上调贴现率。然而,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由此,一场英镑危机的导火索被点燃: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而抢购马克的风潮。
此时,索罗斯出场,开始大举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随后,英国政府宣布提高银行利率,同时大量购进英镑,希望可以吸引国外短期资本的流入,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然而,就在英国央行布局的同时,索罗斯早已开始对英镑的进攻:大量英镑被抛出,大量德国马克被买进。尽管英国央行购入了约30亿英镑以力挽狂澜,但未能阻挡英镑的颓势。最终,英国政府宣布英镑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开始自由浮动。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则在此次英镑危机中获取了逾十亿美元的暴利。
2.第二战:泰铢危机
1997年,索罗斯将他的目标锁定在了东南亚,泰铢成为他的突破口。3月,索罗斯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导致发生挤兑。随后,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空头们开始大量抛售泰铢。然而,在击破泰铢之后,索罗斯断定泰铢大贬会导致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继续进攻了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资本市场。
最后,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机制,泰铢兑美元汇率暴挫逾17%。印尼政府宣布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IMF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受其影响,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3.第三战:日元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让索罗斯瞄准了日本。过去的十年间,日本政府大力推销国债,使得日本国债如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做空日元”成为当时华尔街最热门的投机交易。
2012年夏,日本开始大量进口原油时,索罗斯之徒贝森特预测日元会贬值并积极寻找机会做空。同时,安倍晋三意图量化宽松,这也为索罗斯与本森特增加了机会。其主要策略是通过日元利差交易放大杠杆融资,大量买进押注日元贬值与日股上涨的衍生品投资组合。索罗斯除了增加日元空仓外,还买涨日股,日本股票占该公司内部投资组合的10%。因为索罗斯认为日本解决经济困局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会引发另一个现象,就是短暂的股指繁荣,注定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的确,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11月份8619的低点上涨幅度达到33%,这又让索罗斯大捞一笔。
但是,索罗斯终究只是刺破泡沫的人。只要泡沫继续存在,那么仍然会有另一个“索罗斯”。
文/凌霄赏金
笔者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6. 索罗斯为什么要抛售贵金属
盛极抄必衰!历史以来银和金价的比值是40倍,今年一季度银和金比值是30倍,上个周跌了25%多,又回到了快40倍的比值了。5/8外围有色反弹,5/9上海期货金属大涨,同时,A股有色也全线漂红。就这么简单,索罗斯和巴非特都应该看到的。
7. 索罗斯是如何在1992年狙击英镑的过程中获利的呢请讲得详细点,谢谢~~
1990年索罗斯观察到英国采取了加入新的西欧货币体系——即汇兑机制——的决定性的一步。他认为英国此举是一个失误。英国的经济本来不强大,加入汇兑机制,将使英国几乎同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统一的新德国——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有利有弊,而英国将完全依赖德国。作为这个区域中的经济最强国,德国将有权决定何种经济措施对其他西欧国家有利。索罗斯认为,此举最终将证明对英国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英国可能想要在其货币政策上向前迈进一步,而它又没有这种能力。于是,将不得不使其政策同占主导地位的德国的货币政策相联系。
正如索罗斯所预言的那样,1992年西欧遭受了金融危机。包括大英帝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系出现滑坡。英国企图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国人因为其国内原因不愿意降低利率:他们深深惧怕通货膨胀会再次出现在德国。20年代的恐惧,他们至今记忆犹新,正是那场通货膨胀导致德国的经济走向崩溃。
如果德国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会降低。这样做会使它们陷入削弱其货币的危险境地之中。而且货币一旦削弱。只会使袖手旁观的国家渔翁得利。
所以,英国正陷入窘境。
它的经济情况很槽糕,英镑面临日益升值的压力。英国力图改善其经济情况,但这样做的话,它就必须让英镑贬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据汇兑机制的条款,英国被迫保持1英镑兑换2.95德国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过后,英国政府坚持要在这次风暴中求得生存——将不贬值英镑,不脱离汇兑机制。反正,他们会混过去的。
乔治•索罗斯认为这实属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况。他知道英国经济已处于何种可怕的境地。他们不可能继续保持汇兑机制。他们不得不弃船而逃。
9月中旬,危机开始了。
谣言四起,说意大利人要让里拉贬值。于是纽约的经纪人蜂拥着抛售手中的里拉。9月13日,星期六,意大利里拉贬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汇兑机制条款所规定的限度内。
认为欧洲中央银行将承诺使其货币保持在汇兑机制限度的投资者,因为此举赌注大赚了一笔。认为汇兑机制联盟的国家会超出条款限度而不下赌注的,看起来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意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贬值,可能还会有第二次浪潮……可能这次该要开始抛售先令了。
一时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投资者和公司纷纷对西欧诸国政府决意让汇兑机制决定兑换率,大失所望。现在,他们急于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种货币脱手,包括先令在内。随着9月15日的过去,乔治•索罗斯关于英国会使英镑脱离汇兑机制的信心在日渐增加。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认为时机已成熟,应该下赌注对付先令。他将想法说给索罗斯听。索罗斯开了绿灯,甚至让他赌下一笔比预想要大得多的赌注。
于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遵照索罗斯的嘱咐,抛售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先令。
索罗斯看来非常自信,动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时,索罗斯住所的电话响了起来。那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打来的,告诉他一切顺利。当索罗斯人睡之时,他已获得9.58亿美元的利润。在这场汇兑机制危机中,索罗斯获利的总值接近则亿美元。
英国人称9月15日一他们被迫将英镑从汇兑机制抽出的那天——为“黑色的星期三”。
而索罗斯则称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这个赌注,认为英国将会使英镑贬值而赌入100亿美元这一举动,使得索罗斯闻名于世。
8. 索罗斯操作黄金如何加仓和减仓的呢
资本不同方法不一、换句话说、他的模式更多不需要加仓减仓
9. 萧海灵:从索罗斯看投资哲学 如何看待金融市场的杀伐
投资哲学: 1.金融世界不稳定、乱成一团,这与许多人想的不一样。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大众投资者的心理面,即群众本能,找出群众何时以及如何拥向某种股票、货币或商品背后,成功的投资人就能抢到先机。 2.以索罗斯看来,投机者的一窝蜂行为并不能用经济学中的价格供求论去解释。市场往往受到群体情绪的冲击时上时下。在现实世界里,买卖的决定取决于人们抱有怎样的预期。 3.凡事总有盛极则衰或否极泰来的时候,狂涨之后就是狂跌,狂跌则孕育着大涨。要想从中获利,重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形势的转变不可避免,还在于找出这个转折点。投资谏言:1.觉察混乱状态,可以致富。2.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心理面。简言之,就是群众本能。3.想在金融市场生存下去,有时必须急流勇退。4.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基本上都有缺陷或扭曲。5.市场参与者不只带着偏见操作,他们的偏见也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轨迹。6.一旦你获悉市场正在想些什么,就往反方向跳跃,赌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