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黑龙江中原农业商品交易中心

黑龙江中原农业商品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02 22:12:33

A. 最近几年中俄贸易关系如何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年份 贸易额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采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采伐和出口方面采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资源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资源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采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采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资源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交易所,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交易所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采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资源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政府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采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采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政府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政府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娱乐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政府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B. 河南 黑龙江面积

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常住人口9532.42万人,居中国第3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四个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有商汤、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贾谊、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等历史名人。
黑龙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北面有黑龙江而得名。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北纬43°26′~53°33′,东经121°11′~135°05′,南北长约1120公里,东西宽约930公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2个省辖县级市。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黑龙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以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高效农牧业、食品工业为主。农业上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 长城(继需)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的位置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诱义渠王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杀之,起兵灭义渠,置北地郡。于是,秦国北部遂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平原东部);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每日教将士练习骑射,奖励成绩优异者;严守烽火台,并不断派间谍了解匈奴的动向;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代之。新将采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燕国在筑长城以前,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不得不向强大的东胡媾和,并以大将为人质。这种屈辱媾和的办法,并不能使东胡完全停止南掠。自从燕昭王时秦开大袭东胡军,东胡北却千余里,并筑长城之后,东胡才不敢南掠,燕国北部才无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产。这也显示了燕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伟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汉书•李广传》:景帝时,广“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匈奴始终没有从这里进入长城。武帝时,韩安国屯渔阳郡,为匈奴所败;徒(录入者注:此字疑为徙)屯右北平,又数败。武帝乃以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守右北平,匈奴惮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广数出长城远征匈奴。这说明,战国燕长城仍有防御作用。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太多了,复制不过来你自己看吧
http://ke..com/view/2203.htm

D. 中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为了配合国家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农业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融合、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而成立的全国性的现代农业专业公司。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鼎路70号煤田地质大厦。公司以国内外综合农机及灌溉生产商等为依托,以现代金融手段为推手,以互联网+农业等智慧农业服务为加速器,提供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全程社会化专业服务,即农业生产所需的耕、种、收、储、销售一条龙服务以及节水灌溉、飞机喷防等在内的七位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全面构建大农业、生态农业产业链体系,提供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对接及运营模式的顶层设计,提供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各种农业特色经营的设计、施工、运营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成立以来,以服务现代农业,降低耕作成本,提升粮食品质,提高土地收益为理念,遵循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大环保、大健康原则,力求与各位同行一起在中国现代农业之路上与资源节约同行、与环境友好同行、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行,为中国粮食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让国人吃上放心粮而尽职努力。公司目前已组建以河南总部为主体的综合作业服务公司,并已全面布局全省市、县两级市场。与中农飞航有限公司、湖北楚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黑龙江农垦集团、北京威凯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航空运动学校、北京德邦大为科技有限公司、中船九院重庆分院、济邦咨询公司、赛伯乐投资集团等结为战略联盟单位。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了河南农、林、粮、水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法定代表人:高桦
成立时间:2017-03-31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01000416656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8号东5单元19层1903

E. 长城有什么经济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见证者,它本身已经是一大贡献,至于它今天的价值谁都知专道但我认为,它能够让我属们见到它已经是对我们的恩赐了,不必再去讨论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这已经不重要了,中国人不是为了赚钱而存在!!

F. 多位作家从政治历史文化建筑等不同角度谈论长城的价值,他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不同之点又在哪里

有点长,要耐心呀!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长城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经济文化结构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长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的产物。长城既将
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
民族格局 民族格局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两大经济、文化腹心的形成,标志着两大系统民族的初步形成。西周以降,长城以南的农业区形成华夏民族,近长城以南的黄河中下游,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建立起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长城以北畜牧业地区,也于战国末形成以匈奴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匈奴奴隶制政权。长城的修建,成为中国古代民族形成的标志。而秦汉的长期统一,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雏形。自秦汉至明清,匈奴、氐、羌、东胡、乌桓和鲜卑、突厥和回鹘、党项和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民族反复汇聚长城带,逐鹿中原,形成古代民族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进行一次次民族融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民族实体消失,又一些新的民族实体诞生。到元、明后期,长城带的近代、现代民族实体都先后形成,构成长城带当代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长城带的民族关系
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的联合与交流——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还是民族间的斗争——军事的、政治的——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
长城带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与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农业需要人员定居稳定生产,而畜牧业人员却在流动中放牧,两种生产方式各有其不同特点,因而农、牧两大类型的经济、文化,自古就有矛盾的一面。畜牧业生产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使之对农业有很强的依赖,又常常造成两种经济、文化的失衡,出现严重的对抗。而古代牧区保留的部落亦兵亦民的集群社会组织,很容易形成军事优势,有时进入农业区掠夺,给农业区造成极大破坏。长城的修筑与存在,便起到了把农、牧两个民族隔离开来,借以增强对畜牧业民族掠扰的抗御能力,使之不能轻易得逞,从而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有益于社会生产力和封建文明的发展与积累。自秦汉至明,控制中原地区的历代统治者,多数都利用农业社会的强大组织力量,不断修筑长城,同时采取大规模向长城带沿线移民、修筑交通通道、开拓边疆新区域的举措,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交通孔道的打通,长城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地区一分为二,削弱了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区的威胁,使中原农业区与新疆南部农业区联结成为统一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条通道进而形成为联结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走廊和重要枢纽,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内东、西部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辐射的极其重要的输送线。所有这些,为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扩散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经济既需要畜牧业为自己提供农耕、运输用的畜力和战马、牲畜、皮毛、珍贵药材等畜
力和物力,也需要不断向畜牧经济区出卖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等,使畜牧业经济地区成为农业经济地区的重要商品市场;而畜牧业经济不仅需要农业经济地区提供粮食、布疋和铁、铜、锡、金、银、陶器等各种手工业品,而且也需要出卖自己的皮毛、药材等产品,这样便促使了两种经济的贸易交换沿长城一线不断展开。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在历史上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加之特殊情况下的民族之间的抢掠,使农、牧业产品沿长城一线集散,长城一线也就成了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和物资供求、集散基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关口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可见,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城又是农、牧经济的汇聚线。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更重要的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的重任。

G. 黑龙江绥化在那里

绥化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别市 在哈尔滨西北方向

绥化市
黑龙江省绥化市(sui hua)

[编辑本段]区域介绍
地理位置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西宽305公里,南北长308公里,其地域轮廊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的江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24°13′至128°30',北纬45°3′至48°02'。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哈尔滨市呼兰区和哈尔滨市交界。

区域面积

绥化市总面积34 964.2平方公里。其中:浅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9%,江河泡沼面积占总面积的9%,平原占72%,总体结构大体是“二山一水七分田”。

地形地貌

绥化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过渡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丘状高平原、岗阜状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和海伦市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最高的官五爷大山高820.3米,在庆安境内),相对高差50—110米;岗丘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海伦农场,以及庆安县、绥棱县的西南部,海伦市的东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对高差20—60米;岗阜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区的北部,望奎县的东部,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的东部,一般海拔高度200—240米,个别残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东北向西南缓倾斜,坡度5°—10°;微倾斜高平原呈条带状沿岗阜高平原边缘分布,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县、望奎县的中部、南部,青冈县、兰西县的南部,以及安达市、肇东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210米。其地貌宽阔平坦,微向河流倾斜,坡度3°—5°,呈微波状起伏;一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宽3—4公里,以及明水县、青冈县的西部,安达市、肇东市的大部地区。海拔高度160—180米,阶面宽而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小于3°;高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海拔高度155—175米,漫滩宽阔,地势平坦;低漫滩沿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一般宽0.5—1公里。

气候特征

绥化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之间,≥10℃积温2 400℃—2 700℃,无霜期120—140天,日照时数2 600—2 900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绥化市辖北林1区,安达、肇东、海伦3市及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6个办事处、160个农村乡镇,1 331个行政村。截止到2007年末统计,全市总人口57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4万人,占26.1%;农业人口425.5万人,占73.9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8%,达到68万人。

民族:绥化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7%,少数民族占3.73%。共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瑶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纳西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较多。共有民族乡镇7个,其中满族乡镇6个,朝鲜族乡1个。共有民族村66个,其中满族村49个,朝鲜族村15个,回族村2个。

基础环境

市区

交通:全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公路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

通讯:全市10个市县均已开通国际内程控直拨电话、寻呼、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国内外通讯十分快捷便利。

能源:全市10个市县均进入国家电网系统,供电量充足,具有可靠的用电保障。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绥化

2005年,绥化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6个县。

绥化市面积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万(2003年)。

北林区面积2723平方千米,人口88万。邮政编码152000。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

安达市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51400。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

肇东市面积4330平方千米,人口93万。邮政编码151100。市人民政府驻肇东镇。

海伦市面积4667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152300。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

望奎县面积229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152100。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

兰西县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

青冈县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151600。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

庆安县面积560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52400。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

明水县面积230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151700。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

绥棱县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152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棱镇。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万亩,林地1 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全市尚有待开发的土地395万亩。

草原资源

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我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草地连片,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小叶樟而驰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

绥化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兰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 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

林业资源

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野生动植物资源

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

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
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蓄积量为2 0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

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兰西拉哈岗、海伦东方红水库,绥化金龟山庄、望奎卫星庙山公园和原始森林旅游带等观光旅游景点建设和服务日趋完善。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工业

工业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700多户,已初步培育起食品、纺织、建材、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烟草、印刷、造纸等产业。百余种名优新特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意大利、香港等20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工业为主导的城乡链条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01年全市新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

农业概况

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166.5亿元。

商贸概况

商贸

绥化市是哈尔滨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新绥化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联、大开发,”战略又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263个,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3.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4.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亿元,通过哈洽会、黑洽会等经贸活动,绥化市已与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业贸易往来或建立起合资合作关系。同时,拥有“松北第一集”美誉的绥化市果菜批发市场已辐射到周边14个省区43个市县,跻身全省10大专业批发场行列。

科技概况

绥化市现有各类国家和民营科研机构300多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人,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研究和亚麻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绥化学院

教育概况

绥化市共有各类学校2767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专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17所,职业中学26所,普通中学344所,小学2353所。

文化概况

绥化市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剪纸、国画、书法、木纹画、铜雕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外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广播电视覆盖全市。

医院

卫生概况

绥化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03个,卫生技术人员达1.5万人,全市聚集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内外科专家。

体育概况

绥化市有业余体校11所。田径、摔跤、速滑、射击、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标准,肇东市、北林区被国家授予田径之乡称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

东汉至两晋属夫余地,夫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夫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

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

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绥化专区,将原由省直辖的绥化、海伦、望奎、北安、德都、绥棱、铁骊(后改为铁力)、庆安、呼兰、兰西、巴彦、木兰、通河13县划归绥化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绥化县。

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将绥化、望奎、绥棱、海伦、庆安、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撤销铁力县,并入庆安县;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

1965年松花江专署由哈尔滨市迁绥化县绥化镇,改名为绥化专署。恢复安达县。绥化专区辖绥化、绥棱、海伦、庆安、肇东、明水、兰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冈、铁力、安达等13县。

1967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绥化专员公署正式撤销,绥化专区遂改为绥化地区,地区革委会驻绥化县,仍辖原绥化专区管辖的13县。1970 年4月,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

1970年绥化专区改称绥化地区。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绥化地区辖12县。

1978年11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绥化县,管辖12县。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县先后撤县设市。1992年12月1日,将肇州、肇源2县划归大庆市领导。是时,绥化地区管辖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市和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绥棱、庆安6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

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3)绥化市辖原绥化地区的望奎县、庆安县、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新设立的北林区。原绥化地区的县级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绥化市代管。

H. 中国长城的资料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专时期,著名的属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I. 关于长城的资料

长城的资料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 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 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 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 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 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 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 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 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 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八达岭长城

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 ,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 ,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 、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
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 ,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 。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阅读全文

与黑龙江中原农业商品交易中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西防城港市贷款 浏览:475
期货交易的指令 浏览:679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成 浏览:606
外汇cctv 浏览:819
期货大宗商品为什么会停盘 浏览:302
易方达并购重级基金161123 浏览:254
期货筹码计算公式 浏览:142
白银外汇投资 浏览:598
股票投资堂 浏览:636
期货分时量峰如何判断顶底 浏览:740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浏览:591
如何查询个人持有的基金净值 浏览:777
贵州省铁路投资公司 浏览:883
中国贵金属交易所发展史 浏览:598
进口高纯贵金属材料 浏览:54
会理财的意思 浏览:124
红枣期货上市受益股票 浏览:745
陕西金叶股票千股千评 浏览:747
交易师多屏全推122 浏览:708
信托打包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