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中国石化历史交易

中国石化历史交易

发布时间:2021-01-02 22:25:39

⑴ 中国石化加油卡如何查询加油记录

1、打开“中石化加油卡”官网。

(1)中国石化历史交易扩展阅读:

中国石化加油卡优势:

1、使用便捷:插卡加油,自动结算,无需找零。客户在加油站加油时,按加油机上显示的金额进行结算。

2、交易安全:加油卡是运用于银行系统的高科技,可以保证每一笔交易的真实、安全、可靠;每台适用加油卡的加油机都由税务、质检部门严密监控,所支付的油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基本保证;同时,加油卡可以设置密码,可以挂失,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假钞为用户带来的损失。

3、加油钱包:反复充值,任意品种,实际价格结算,避免价格风险。

4、易于管理:一主多副,账户管理,方便查询。对于多用户卡客户,管理人员可通过该公司提供的明细账单掌握所管理车辆的详细加油动态。确保管理准确、到位。

5、控制严格:拥有强大的管理功能,一车一卡,专卡专用,六种限制(限车号、限油站、限每天加油次数、限每天加油金额、限每次加油量、限油品)。

6、节约费用:由于加油卡具有的六种限制信息和易于管理的优点,单位用户使用加油卡管理车队后,可以有效控制所属车辆加油品种、加油次数、加油量、加油金额,堵塞管理漏洞,控制燃油费用,节约成本。

7、各地加油:客户可持卡在全国21各省市的20000余座中国石化联网加油站加油,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各地加油,规避了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

8、积分增值服务:“油中感谢”活动是以加油卡为载体向客户提供积分回馈活动。记名卡用户可根据中国石化加油卡的积分换取礼品,并可享受加油卡提供的其它服务。

⑵ 中国石油销售公司的历史情况是什么样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实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遵循“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通过“业务、资产、债权债务、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整体重组改制,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167.8亿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日、19日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国内公众股28亿股。目前,中国石化总股本为867.02亿股,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股占总股本的67.92%,未流通的其它国有股和法人股占9.50%,外资股占19.35%,国内公众股占3.23%。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它化工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和其它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的批发和零售)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截止2004年底,剩余探明经济可采石油储量3267百万桶,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天然气储量30,330亿立方英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52亿吨,乙烯生产能力389.5万吨;拥有加油站3.01万座,其中自营加油站2.66万座;总资产4600.81亿元,净资产1863.50亿元。2004年,生产原油3860万吨,天然气5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33亿吨,生产汽煤柴成品油8083万吨;生产乙烯407.4万吨,生产合成树脂622.1万吨、合成橡胶56万吨、合纤单体及聚合物602万吨、合成纤维165万吨;销售成品油946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60.5%,其中零售5325万吨。

中国石化参照国际模式,构筑了公司的架构,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中国石化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油田勘探开发企业、炼油及化工企业、销售企业及科研、外贸等单位,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中国石化秉承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发展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中国石化发展的目标是真正建设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股权多元、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中国石化的独家发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⑶ 中国石化加油卡充值记录如何查询

  1. 登陆中国石化加油网上营业厅官网,登录账户;

(3)中国石化历史交易扩展阅读:

中国石化加油网上营业厅的作用:网上营业厅的实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可以查询任何有关中国石化加油卡的数据信息。实时到账,网银开票便捷,动动手指你就处理了一切,为你大大提供了便利。

⑷ 中石化加油卡能查询多久以前的记录,知道的能说一下吗

中石化加油卡从开始使用到最后一次使用都能查,中国石化的加油卡明细保存版时间不限的,权随着售卡量和加油卡消费量的持续增加,中国石化将继续打好服务品牌,不断向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只要进入中国石化加油卡网站,输入卡号及信息激活一下,登录进去,就可以从网站上面查到加油卡的交易明细,或者到就近的中石化发卡网点也可以查询。

(4)中国石化历史交易扩展阅读:

中国石化加油卡还可以帮助企业客户进行用油管理,使企业管理者能准确掌握汽车用油情况。例如:企业有两部以上的车辆,可以办理一张主卡和多张附卡,通过主卡对附卡进行管理,分配加油额度、查询每张卡详细交易信息等等,并可以每月得到加油消费明细对账单。

中石化加油卡,是用来为汽车加油的储值卡,有极高的便利性,并且针对不同品牌的加油卡有不同种的优惠措施,截止到2006年底,加油卡售卡突破1300万张。作为国内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公司,中国石化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石化加油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石化-加油记录

⑸ 中石化的由来

中石油、中石化是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经过多次重组、改革和改制的产物专.中国石油历史上曾在属编国家政府部门叫石油部,80年代从政府部门改为中央企业,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简称中石油负责陆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中国石化成立较晚,从开始就叫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从事原油炼制和石油化工.90年代后期,国务院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和建立竞争机制的原则,将两个特大型中央企业以及负责成品油销售的中国石油公司一并打乱重组,大致按南北把石油勘探开发和原油炼制、石油化工以及成品油销售上下游组成两个新的公司,即现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现在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指后来的上市公司,原来的母公司依旧叫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⑹ 为何中石化加油卡只能查询到最近 10 笔记录

加油卡内只保存最近 10 笔交易记录,因为查询是从卡内读取交易记录,最多只能显示 最近 10 笔。如需查找其他交易记录,可以使用“卡片历史交易明细查询”或“卡账台账对 账单”进行查询。

⑺ 中石化股票历史最高价好像是29、3元,复权价为什么成了37元

所谓复权就是对股价和成交量进行权息修复,按照股票的实际涨跌绘制股内价走势图,并把成交容量调整为相同的股本口径。
股票行情有除权与复权,在计算股票涨跌幅时采用复权价格,这是经常要用到的。系统计算分为以下步骤:
1、每次除权行为日,在登记日计算除权价;
除权价=(除权前一日收盘价+配股价X配股比率-每股派息)/(1+配股比率+送股比率)
2、用登记日的收盘价除以除权价得到单次除权因子;
除权因子=收盘价/除权价
3、将公司上市以来的除权因子连乘积,得到对应每一交易日的除权因子;
4、向后复权价=股票收盘价(实际交易价)*每一交易日的除权因子;
5、复权涨幅(不特别说明,涨幅均指复权涨幅)=复权价/前一日复权价-1。
以上是向后复权价格的计算过程,其中复权因子是很重要的,采用复权因子的调整方法。
我们系统里可以查到每股分红数据,而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而行情数据是接受的交易所数据,其复权因子计算时采用昨日收盘价/今日开盘参考价计算得到,今日开盘参考价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其所以我在计算除权因子时产生偏差。后与技术人员沟通得知。

⑻ 中石化网上营业厅 如何查询超过3个月 消费记录

中石化网上营业厅系统由于储备限制,暂时无法查询到3个月前的加油、充值和预分配明细等数版据,但在“订权单管理”中可查询到网上操作的近3个月的
历史记录,如果您需要查询较早的历史交易记录,建议您到售卡充值网点进行查询。希望帮到您,望采纳。

⑼ 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史

石油化工是20世纪年代兴起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起源于美国。初期依附于石油炼制工业,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迅速发展,50年代在欧洲继起,60年代又进一步扩大到日本及世界各国,使世界化学工业的生产结构和原料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化学品的生产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石油化学工业的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出现。70年代初,美国石油化工生产的各种石油化学产品,多达数千种,当前石油化工已成为各工业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初创时期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兴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1920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工发展的开始。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空气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化学产品。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厂。在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品。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脱氢制丙酮,次氯酸法乙烯制环氧乙烷,丙烯制环氧丙烷等。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斯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杜邦公司1940年开始将聚酰胺纤维(尼龙)投入市场。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伯醇酯出现。这些原来由煤和农副产品生产的新产品,大大刺激了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为这些领域转向石油原料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这时,石油炼制工业也有新的发展。1936年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为石油化工提供了更多低分子烯烃原料。这些发展使美国的乙烯消费量由1930年的14kt增加到1940年的120kt。

战时的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40年代末,美国石油化工在芳烃产品生产及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战争对橡胶的需要,促使丁苯、丁腈等合成橡胶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1941年陶氏化学公司从烃类裂解产物中分离出丁二烯作为合成橡胶的单体;1943年,又建立了丁烯催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大型生产装置。1945年美国合成橡胶的产量达到 670kt。为了满足战时对梯恩梯炸药(即TNT)原料 (甲苯)的大量需求,1941年美国研究成功由石油轻质馏分催化重整制取芳烃的新工艺,开辟了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重要芳烃的新来源(在此以前,芳烃主要来自煤的焦化过程)。当时,由催化重整生产的甲苯占全美国所需甲苯总量的一半以上。1943年,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碳化物公司应用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的技术建设成聚乙烯厂;1946年美国壳牌化学公司开始用高温氧化法生产氯丙烯系列产品;1948年,美国标准油公司移植德国技术用氢甲酰化法(见羰基合成)生产八碳醇;1949年,乙烯直接法合成酒精投产。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使美国在1950年的乙烯产量增至680kt,重要产品品种超过100种,石油化工产品占有机化工产品的60%(1940年仅占5%)。

蓬勃发展 50年代起,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材料的迅速发展,使石油化工在欧洲、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区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发展高分子化工方面,欧洲在50年代开发成功一些关键性的新技术,如1953年联邦德国化学家K.齐格勒研究成功了低压法生产聚乙烯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并迅速投入了工业生产;1955年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建成了大型聚酯纤维生产厂;1954年意大利化学家G.纳塔进一步发展了齐格勒催化剂,合成了立体等规聚丙烯,并于1957年投入工业生产。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1957年美国俄亥俄标准油公司成功开发了丙烯氨化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催化剂,并于1960年投入生产;1957年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的方法取得成功,并于1960年建成大型生产厂。进入60年代,先后投入生产的还有乙烯氧化制醋酸乙烯酯,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等重要化工产品。石油化工新工艺技术的不断开发成功,使传统上以电石乙炔为起始原料的大宗产品,先后转到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上。在此期间,日本、苏联也都开始建设石油化学工业。日本发展较快,仅十多年时间,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联在合成橡胶、合成氨、石油蛋白等生产上,有突出成就。

石油化工新技术特别是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使生产上对原料的需求量猛增,推动了烃类裂解和裂解气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围绕各种类型的裂解方法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工作,开发了多种管式裂解炉和多种裂解气分离流程,使产品乙烯收率大大提高、能耗下降。西欧各国与日本,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裂解原料采用了价格低廉并易于运输的中东石脑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大踏步地走上发展石油化工的道路。至此,石油化工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大。作为石油化工代表产品的乙烯,1980年全世界产量达到35.8Mt,创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以后,有机合成原料自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的速度加快。

新阶段 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发生了两次大幅度上涨,乙烯原料价格骤升,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石油化工面临巨大冲击。美国、日本和西欧地区主要乙烯生产国,纷纷采取措施:如关闭部分生产装置,适当降低装置开工率,节约生产能耗,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进行深度加工(见石油炼制过程),发展精细化学品,加强代油原料研究等。1983年下半年起,生产又趋复苏。与此同时,世界石油化工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全世界大约有1000个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所用原料油约占原油总产量的8.4%,用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10%,这些企业大多为少数跨国生产厂商所控制。最近,这种情况在起变化,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更多地建设起自己的石油化工企业。

阅读全文

与中国石化历史交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西防城港市贷款 浏览:475
期货交易的指令 浏览:679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成 浏览:606
外汇cctv 浏览:819
期货大宗商品为什么会停盘 浏览:302
易方达并购重级基金161123 浏览:254
期货筹码计算公式 浏览:142
白银外汇投资 浏览:598
股票投资堂 浏览:636
期货分时量峰如何判断顶底 浏览:740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浏览:591
如何查询个人持有的基金净值 浏览:777
贵州省铁路投资公司 浏览:883
中国贵金属交易所发展史 浏览:598
进口高纯贵金属材料 浏览:54
会理财的意思 浏览:124
红枣期货上市受益股票 浏览:745
陕西金叶股票千股千评 浏览:747
交易师多屏全推122 浏览:708
信托打包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