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衍生工具中信用违约掉期产品比较受到关注,你认为大量采用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对风险控制有什么影响呢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比较独特的金融创新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减少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但是作为一个次级衍生品,它自身就具有高杠杆的作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放大风险的潜在性。因为CDS得两个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只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威胁和风险。
第一,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导致规模无限制的膨胀,也会出现金融机构再将这些已经带有巨大风险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进行打包并出售,然后下一个买家再同样操作,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最后一旦一环出现脱节也就是违约的话,那这个损失将是远远超过最初预计的范围之内的。
第二,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保证要求,没有风险对家的监控追踪,一切都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圈子里,以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在运作,很明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易商们获得最高的收益。
它不像次级抵押贷款那样是用来购买房产的,如果借款人违约了,银行仍然能够通过没收房产进行拍卖收回部分钱款。但如果信用违约掉期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基于银行破产这样的事件而非房产这样的实物。由于信用违约掉期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买家背后可能存在着不止一个操作者,这样是很难找到应该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时这种合约就像空头支票一样,根本不能兑现。这样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发生了,所有的相关的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将都受到牵连,损失巨大。
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里,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或者监管机构对此产品进行管制的话,这些超级赌徒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债务额,然后这些债务将会通过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产品的杠杆效应一环接一环的传下去,将风险扩大至很大的范围,让更多的投资者受到损失。
简单的说,这种东西在现在这种信用已经严重贬值的社会里只会扩大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潜在风险。
以上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② 银行资金面宽松时违约事件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银行资金面宽松时违约事件频发的原因是:
其一, 在强监管的条件下,信用结构与资金需求出现不匹配的结构摩擦问题,导致原来的一些企业难以获得替代融资。在《资管新规》推行过程中,对于部分融资企业而言,其原本获得的“非表内信贷”融资多数本身就不符合表内信贷的要求,其“非表内信贷”的融资需求可能面临着断档的风险。在债务期限刚性的前提约束下,融资企业可能会面临着融资数量与解决问题时间的双重压迫。同时,新增人民币表内贷款受到多种指标的限制,与表外融资部分具有不同的信用风险偏好和信用审批流程,因此也无法完全承接表外需要转移的融资需求。结果就出现了2018年初以来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较大幅度下行。
最后,加快建设信用风险处置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信用风险衡量、分散、转移和处置链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这是加剧信用风险蔓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强调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但是对于金融机构遇到风险之后的应对机制和方案准备不足。尤其是在去杠杆、打破刚兑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缺乏成熟的资产处置办法和处置案例,缺乏盘活不良资产的渠道与方案,更缺乏足够广阔的、分散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市场。一旦遇到风险,缺乏退路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非银金融机构,只能被动倾向于“过度紧缩信用”。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分散市场风险,分担信用损失的体系,明确金融机构对于信用风险承担的过程和程度,鼓励培育不良债务的投资机构和投资群体,尽力扭转“过度紧缩信用”的趋势并防范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③ CDS和汇率的关系 CDS上升->债券利率上升->本国汇率呢
cds是贷款违约保险,与债券利率没有关系,债券利率一般在债券发行时就已经确定,不会随市场变动。cds上升,说明存在信用风险上升,也就是贷款是担保费要上升,也就表明经济不行,本国货币就相应贬值
④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交易
信贷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理赔金额与保险费成正比),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较完善的解释: 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 ”,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 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根据有关研究,信贷违约掉期市场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市场。2008年5月份,巴菲特表示:“ 按照我的定义,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令人担忧的一个领域是估值60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员雷曜根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次贷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估值约62万亿美元的CDS市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堰塞湖’”。“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实体经济下滑、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用衍生品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必然随之上升。其中,交易商信用风险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首要薄弱环节,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引发的债券价格下跌和信贷进一步紧缩等不利后果需要加以防范。另外,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复杂环节下定价模型失灵造成的操作风险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他认为,CDS市场问题所能造成的信贷紧缩风险也许比“两房事件”来得更为迅猛,而这将通过消费萎缩对中国出口造成持续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另一方面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 CDS市场中最大的部分是企业债(包括ABS),占80%,而MBS占20%。在经济衰退状态下,企业债券违约率将从目前的4.87%快速攀升至10%以上,以损失恢复率50%计算,CDS未来数月将造成1万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此类衍生产品,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