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线上与线下同价的苏宁易购需要面对哪些问题
可能作为旁观者,大家对于这个承诺信任度不高,因为线下实体店除了店面租赁还有员工费用、税收等杂七杂八因素,怎么想都不可能与线上成本一致,如果实现价格统一,那么只能说线上要赔钱或是不赚钱。 其实关于这个价格统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至少从我的角度上看,苏宁的想法要远高于实际情况。因为苏宁自从提出了云商概念就一直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到互联网上,可是互联网因素已经被阿里和京东做到了极致,苏宁再想做出花样,难度可想而知。可是苏宁就是不认输,这才产生了涉及到大家都不敢动的领域,那就是线上与线下的价格统一。如果真的实现这个标准,那么对于提升苏宁易购的市场竞争力无疑将是巨大的,因为相比于其他电商平台,苏宁易购最大的优势就是存在线下优势,如果大家能够在网上选购,然后在线下体验进而完善自己的产品感觉,那么这样的交易是最让消费者放心的。这样一来苏宁易购将成为大家的购物首选。 做成的成果当然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但是过程苏宁想过没有。做一家线上与线下价格统一的综合商城,其对于资本的压力必然是巨大的。而这个过程中苏宁要与各大品牌商或是渠道商做好沟通,只有得到大家的支持苏宁才能把这事做成。因为苏宁作为一个平台,其对于价格的掌握主要体现在规模带来的市场议价权上,最终的成本还是要看生厂商的脸色,人家不愿意降,你再怎么强求也是无果。 而且诸如此类云商的购物一体化概念,至今还没有人在中国电商市场尝试,苏宁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压力和机遇并存。况且好与不好都要消费者说了算。从前几次的价格战效果来看,消费者对于苏宁的印象要强于国美、库巴,但弱于京东、天猫,如果想要将自己的这个互联网电商概念让更多的人接受,就必然要拿出不一样的诚意。眼下京东6.18就要搞促销了,对于苏宁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之前想与京东开战就找不到机会,这下苏宁易购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资本实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苏宁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不仅与资本实力相关,与它自身的硬件发展进程也紧密联系,看看苏宁易购近些年的战略布局,我们能发现其作为传统电商对于互联网的布局重视性非同小可。不仅将线上销售额计入各地区销售业绩,而且还对苏宁易购的品牌宣传进行不计回报的投资,这的确是一种魄力。就最近的报道称,苏宁易购作为销售平台,其拥有的地产竟然与万达想媲美,要知道万达是一个专注于房产的企业,此番对比能让我们感受到苏宁的财大气粗,不过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物流配送同时还涉及到安装及售后,就算是时下家电零售渠道的配送方式,也一般是由供应商或第三方配送,门店本身参与配送的比例并不高。苏宁难道还要去建立自己的全配送体系吗?我想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已经投资巨额资金在物流上,再去做配送中心和体验中心,对于实体店苏宁的利润压缩是巨大的。 苏宁想去做不一样的电商很值得称赞,也值得鼓励,因为商业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企业出现,不过我想苏宁应该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去你家体验的消费者就真的只是购买你家的产品吗,还是体验完之后去京东?因为这个过程是不可控的,也就是说苏宁易购提供线下体验店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来很多用户,但是如何保证这些流量会直接转变成自己的交易额就是苏宁倡导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前提。毕竟谁都不想给别人辛苦做嫁衣。 线下与线上同价必然会自己的利润受损,这点显然易见。但是如果这个利润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对手的发展,那么就是值得的。转换过来想,如果苏宁的这招能够让以3C起家的京东失去或是减缓发展速度,那么苏宁的做法就是有意义的。那么事情的结果能否如苏宁所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3C同价不会让苏宁大出血,同样也不会让京东丧失发展动力。
② 刘强东买永辉超市赚了42亿马云入股苏宁云商是什么情况
是跟着强东买永辉超市,还是跟着马云买苏宁云商,差距还真有点大了。前者已经赚翻倍,后者还被套了6.66%。
今日四位元老级的高管离职的公告,让永辉超市引发市场关注。高管离职,永辉超市股价今日却逆市上涨5%创历史新高。有一种说法是,这几位高管的离职,是为让公司成为更加开放是科技型公众公司,更能适应新零售升级的步伐。
截至今日收盘,永辉超市股价报收8.72元,今年以来已经上涨82.05%,股价已经超越2015年6月的历史高点(复权)。如此强劲的股价表现,让人想起两年多前刘强东可是买了这个股票,东哥果然是牛!
两年前的2015年的8月份,虽然A股还在异常波动的动荡中,两家电商巨头却同时与两家A股零售龙头合作了起来。刘强东要入股永辉超市,马云要拿下苏宁云商的股份。苏宁云商和永辉超市,可是A股零售板块排名前两大的龙头。
定增完成后至今,苏宁云商在今年6月份实施了10派0.7元的现金分红,如今苏宁云商最新股价为14.09元,算上分红复权股价为14.16元,仍然低于15.17元的定增股价,淘宝参与定增如今仍然浮亏6.66%,浮亏金额为18.8亿元。
盈亏还真不好说呢。
③ 苏宁的三个渠道 哪个占比多苏宁天猫店 线下店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苏宁易购是苏宁直营的官方平台,占比自然比较多。相对于线下店,网购的人数还是更多的。而苏宁天猫店只是苏宁在淘宝的一个渠道而已。
④ 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后台数据会帮你统计的,而且软件现在网上有很多都能实现这个功能
⑤ 线下实体年营业额10亿左右的品牌,能申请天猫吗
不夸张铁定可以,在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天猫会考核你的品牌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如果线下有年营业额10亿的品牌,天猫是很欢迎你入驻的。
⑥ 苏果超市是线上销售额多还是线下销售额多
苏果超市这个应该是线下的销售额会更加的多一点,因为剩下的说是可能是销售力度是不太好的,所以这个应该是不太好的。
⑦ 苏宁的员工说苏宁线上的货要比线下的差
进货渠道确来实是不一样的自,给你举个例子你在商城上下单买xr,选择自提。就是苏宁实体有货也不会给你,得等到配送的到货了在给你,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质量有区别。最次的是天猫苏宁,其次是苏宁易购app,最好的是苏宁易购实体
⑧ 双十一线上“5000亿”的销售额背后,线下的零售行业收入如何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活动已经结束,今年大促销期间的总营业额接近5000亿。 5000亿元的概念,按当前7.01美元兑1美元的汇率计算,相当于711.27亿美元。它在2018年国家的GDP排名中排名第74位,相当于2018年缅甸的总GDP。微信几天前发布的《2019小程序“买买买”报告》指出,从11月1日至11日,包括便利店,超市,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其他零售渠道中的小程序数量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
实体零售经历了电子商务冲击的痛苦时期,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重返正轨。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线下购物商场和商业步行街回潮趋势已经明显。有鉴于此,我希望公众能理解一点:双十一已经到了第11年,即线上有线上的狂欢,线下有线下的玩法。
⑨ 浮亏60亿 马云被苏宁云商忽悠了吗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资本市场一直在追寻其投资和并购的标的。近日,阿里战略投资三江购物的消息一经确认,零售业也成为当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投资板块。
2016年11月21日复牌以来,三江购物股价已从停牌前的12.71元涨至40.69元(12月9日收盘价),13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达220%。如果计算阿里入股三江的平均成本(入股价格11.2元,持有1.75亿股),马云已账面浮盈52亿元。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阿里系就不断加大对传统零售企业的投资,先后投资银泰商业(持股37.89%)、新加坡邮政(10.18%)、亚博科技(31.36%)、苏宁云商(19.99%)、中国擎天软件(13.32%)和三江购物(25%)。
而这其中,又以苏宁云商的战略入股涉及金额最大。2015年8月,阿里与苏宁云商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集团投资280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入股苏宁的价格是每股15.17元,而截至2016年12月9日,苏宁云商的收盘价格为12.11元,以阿里持股18.6亿股计算,马云这笔投资账面浮亏56亿元。
雄厚阿里系在资本市场有“点石成金”之术,被其看中的公司都是身价倍增,而唯独苏宁是个例外。280亿入股一家经营亏损的公司,账面浮亏最高时多达90亿元,马云与苏宁的战略合作或许并非“有钱任性”那么单纯。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表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大变革将至,而作为一家年营业额有1500亿元的传统零售企业,苏宁在未来的阿里新零售格局中必定会扮演重要角色,而它也正在积极转型。
2016年10月29日公布的苏宁财报,给投资者展示出“一好一坏”两个信息:坏消息是公司依然亏损,1—9月苏宁营业收入1038.63亿元,净利润-3.04亿元;好消息是第四季度有望由亏转盈:公司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351.48亿元,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亏扣1.13亿元。同时公司预告,四季度净利润将有望达到0~5000万元。
尽管苏宁2016年全年净利依然是亏损状态,但如果第四季度能够实现由亏转盈,其在2017年度或将实现全面盈利。
在持续了近三年的深度调整后,苏宁将重回盈利轨道,这对所有的苏宁投资者都是个大利好。这一次,除了其零售业务外,物流和金融两大业务的发展,也为苏宁注入了新活力。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苏宁线下渠道结构化调整已基本完成,亏损店面也在大比例缩减。2014年苏宁总店面1638家,亏损店442家,亏损率27%;2015年总店数1513家,亏损290家,亏损率19%;而到2016年截止3季末总店数1501家,亏损店仅有150家,亏损率10%。到年末,苏宁亏损店数还将继续下降至不足百家。
一方面减少亏损店面,全面清理四线城市的连锁店;另一方面,苏宁将投入重金在四线城市建设大量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目前,苏宁连锁店面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而在四线城市,苏宁将不断关闭原有连锁店,改造成苏宁易购服务站。苏宁线下未来着力点将在农村服务站建设上面,预计2020年门店服务站数量将达到7000家,其中自营5000家,加盟店2000家。根据市场调研,当前这类门店的日均销售额约在2~3万元,如果7000家的网络覆盖完成,其年营业额预计将接近800亿元。
在改造和重构线下渠道的同时,苏宁还与阿里共同成立猫宁电商,作为苏宁旗舰店。旗舰店接入阿里平台入口,享受天猫与苏宁双重品牌叠加效应,2016年“双十一”苏宁旗舰店经营额位列第一位。同时,阿里还与苏宁设立猫宁超市,布局购物新业态。
线上业务背靠阿里,线下业务深耕四线城市,传统零售业态下再结合苏宁在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未来新零售模式已雏形初现。
目前,苏宁金融手握11张金融牌照,业务涉及支付业务、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投资理财、保险和众筹,牌照数量仅次于蚂蚁金服,已跻身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阵营,是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板块。
2015年底,苏宁金服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250%,净利润6800万元,首次由亏转盈。目前,苏宁拥有海量用户资源(2.7亿会员+5万供应商)、庞大消费场景和丰富生态圈(零售+置业+体育+视频),如果能将这些大量宝贵的客户资源转化为金融用户,苏宁金融也将在未来几年实现几何级增长。
再说物流,苏宁虽不是专业物流公司,但其所拥有的仓储面积和土地储备却让国内很多的物流公司眼热。
2015年苏宁仓储面积约为455万平方米,2016年第三季度增至478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远高于顺丰(300万平方米)、申通(150万平方米)、圆通(140万平方米)和韵达(100万平方米)快递。特别是高标仓库面积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普洛斯。普洛斯是世界领先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亚洲最大的工业和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与服务商,管理300亿美金物业资产。
与其他零售商相比,苏宁物流能力远超对手,管理水平市场领先。在阿里系入股之后,苏宁物流还可承接菜鸟网络订单,其资产利用效率也有望大幅提升。预计2017年苏宁日均有望承接阿里订单量为约为80~100万单,年业务量约为3亿单。
同时,苏宁目前工业土地储备约为1万亩,可按照150~200万平方米的年推进速度自建仓储。预计2017年苏宁自有仓储面积将达到550万平方米。
标准排名认为,在电商冲击放缓的同时,苏宁的线下业务架构和战略方向已调整完毕,线上与阿里在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公司整体开始步入收入快速增长和亏损额收窄并逐步扭亏的正常经营轨道。同时,苏宁金融开始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物流也可承接菜鸟订单,苏宁将在2017年迎来业绩拐点,扭亏为赢。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投资被忽视了,在阿里入股苏宁的时候,苏宁也用140亿换来2780万股阿里股份,苏宁入股的价格约为77美元,入股后阿里股价最高涨至110美元,目前股价是93美元,苏宁这笔投资账面已浮盈30亿元。如此看来,阿苏合盟,苏宁占了一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