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的上市证券种类有哪些
根据证券上市的程序不同,证券上市可以分为授权上市与认可上市:
①授权专上市,属又称核准上市,是指证券交易所根据证券发行人的申请,依照规定程序核准的证券上市。
②认可上市,是指经证券交易所认可后,证券即可进入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上市方式,主要适用于各种政府债券。
根据证券上市与证券发行之间的关系不同,证券上市可以分为普通上市与首次上市:
①普通上市,是指证券发行人于股票或公司债券发行后,另择日期申请并获准上市。
②首次发行上市,是指公司发行人在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同时,已确定近期上市计划,并于发行成功后的合理时间内申请股票或公司债券的上市交易。
(1)资本交易分类扩展阅读:
证券上市的优点包括
1、在一个有次序的市场内交易。
2、流动性(liquidity)高。
3、公平的价格决定过程。
4、交易数量与价格准确而连续。
5、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
6、严格规定保障投资人权益。
㈡ 其他综合收益属于什么科目损益类还是权益类科目
属于:所有来者权益类
其他综合收益是源一个由新会计准则中新设定的科目,替代以前“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用途。
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应当在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增列“每股收益”项目。企业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除应当按照上述做法进行调整以外,还应当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
(2)资本交易分类扩展阅读
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况:
1、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也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
2、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以及其后续的转出
3、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增加或减少。
4、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针对不确认为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所得税影响。
㈢ 资本运营设计的资本运营设计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从资本来运营对企业自规模的影响上看,资本运营可以分为扩张型资本运营,收缩型资本运营,以及内变型资本运营。
(二)从资本运营与企业功能相结合的角度看,资本运营可以分为资本增量投入型资本运营,管理增量投入型资本运营和技术增量投入型资本运营三类。
(三)根据资本运营所使用的资本市场来划分,有金融证券交易型资本运营、产权交易型资本运营、基金交易型资本运营和国际资本交易型资本运营。
(四)从资本运用的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
此外,从资本运营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
㈣ 证券都包含什么也就是证券的种类、、、
证券公司是专抄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袭的法人企业。从证券经营公司的功能分,可分为证券经纪商、证券自营商和证券承销商。1、证券经纪商。即证券经纪公司。代理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代为买卖证券,并收取一定手续费即佣金。2、证券自营商。即综合型证券公司,除了证券经纪公司的权限外,还可以自行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它们资金雄厚,可直接进入交易所为自己买卖股票。如国泰君安证券。3、证券承销商。以包销或代销形式帮助发行人发售证券的机构。实际上,许多证券公司是兼营这 3 种业务的。按照各国现行的做法,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公司均可在交易市场进行自营买卖,但专门以自营买卖为主的证券公司为数极少。
㈤ 企业年金有几种类型
企业年金可分为缴费确定(也叫DC计划)和待遇确定(也叫DB计划)两种类型。
缴纳年金
通过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职工个人少缴或不缴费),职工退休时的企业年金水平取决于资金积累规模及其投资收益。
其基本特征是:
(1)简便易行,透明度较高;
(2)缴费水平可以根据企业经济状况作适当调整;
(3)企业与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免予征税,其投资收入予以减免税优惠;
(4)职工个人承担有关投资风险,企业原则上不负担超过定期缴费以外的保险金给付义务。
待遇年金
也称养老金确定计划。指缴费并不确定,无论缴费多少,雇员退休时的待遇是确定的。雇员退休时,按照在该企业工作年限的长短,从经办机构领取相当于其在业期间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的养老金。参加DB计划的雇员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与雇员的工资收入高低和雇员工作年限有关。
具体计算公式是:
雇员养老金=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
(若干年的平均工资是计发养老金的基数,可以是退休前1年的工资,也可以是2~5的平均工资;系数是根据工作年限的长短来确定的)。
两种类型比较:
①DC计划保险金给付水平最终受制于积累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的投资收益,雇员要承担年金基金投资风险;
DB计划保险金给付水平取决于雇员退休前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在没有全面建立起物价指数调节机制前,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
②对DC计划而言,只有资本交易市场完善,有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时,年金资产管理公司才能有既定收益,保证对年金持有人给付养老金和对投资收益的兑现;
对DB计划而言,更适应于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的国家。
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看,DC计划已经成为国际上企业年金计划的主流。
㈥ 什么样的其他综合收益能分类为进损益,什么样的不能重分类
“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的税后净额”项目;
(2)“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份额的税后净额”项目。
“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1)“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份额的税后净额”项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3)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4)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5)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
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第二种情况是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
子公司因权益性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其三,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
其四,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㈦ 有效市场分类和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是否有效
首先,中国股市不能称为资本市场,真正的市场是双向的,中国的股市是市场,却只回是单向的面向散户收钱,没有真答正的资本交易。
再说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因为技术分析关注的是市场过程,经济体资金的整体运行过程本身也是大市场的一部分,而股价的波动最直接的测动力就是资金的运行,因此,技术分析永远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㈧ 持有至重分类为可供差额记资本公积还是其他综合收益
一、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后来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况,主要是根据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作为依据的,因为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也就是说以后能够记入损益类的情况,但是还不符合结转损益类的情况,就应该记入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也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部分。
2、确认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这里需区分两种情况:。
(1)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2)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因权益性 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
4、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二、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后来符合一定条件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情况,在新准则前提下,还在资本公积-其他核算,主要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贷方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行权时,按照实际行权数量确定的金额,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借方转出,贷方记入股本科目,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科目,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投资单位除了实现净利,其他综合收益增加以外导致其他资本公积增加的情况,投资方应该按照持股比例确认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