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申请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质的申报都需要哪些条件
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质的申报条件
(一)申请的核查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北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300万人民币以上。
2.具有良好的从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开展核查工作的办公条件,近两年工商和(或)从业年检均合格。
3.已建立健全的核查工作相关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明确了管理层和核查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核查工作负责人;制定了确保公正性的规定和保密管理、核查人员管理、核查活动管理、文件管理、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不符合及整改措施处理等相关制度。
4.应是经清洁发展机制(CDM)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指定经营实体,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或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核查机构,或获国家及北京市推荐的节能量审核机构;且近三年在国内完成的CDM或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与核查、ISO14064 企业碳核算、节能量审核等领域项目总计不少于10个。
5.对无上述核查或审核经历的特定行业机构,应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内独立完成至少2个北京市或国家级课题,或自主开发至少3个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6.拥有满足核查工作专业需要的核查员。
7.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
⑵ 获得碳排放权交易许可
目前,中国有三家最主要的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回源交易所,天津排答放权交易所。
后来各地又陆续成立了多家碳交易所,比如,深圳,武汉,大连,河北,厦门,贵州,,,
这些交易所都有政府背景。
因为中国暂时不承担国际减排义务,因此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没有起步。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多基于自愿交易。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个人参与碳排放交易,做个中介什么的,应该可以。
从中介做起。
⑶ 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圳的公司为什么要加入碳排放交易制度之中
碳排放权交易,源于全球变暖,和两个重要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版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人类权对化石燃料,无节制的开采使用,大规模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化。为了控制这种无节制的大规模排放,于是,有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约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了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碳交易是其中之一。具体说,就是每年给一个国家,一家公司,发放一个碳排放指标。(配额,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如果某公司节能减排,这个指标没用完,剩余的部分可以拿到国际市场上交易卖钱;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过配额,超过的部分,你要用钱到国际市场购买。于是,碳排放成了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碳排放权交易,目前比较成熟的是,欧洲的EU-ETS交易系统,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规则。
⑷ 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基本定义碳排抄放权交易袭机制为一种配额交易机制,首先政府通过总量控制,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规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额度,要求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实行总量管理和减排,并对超出配额的排放设立罚则。主要特征多样化的减排路径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促进下,企业可根据自身成本,选择通过调整战略、改善经营模式、低碳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开发等各种方式自主减排,或直接从市场购买配额抵消超额排放量,达到减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征引导转变发展方式碳排放权交易使政府及企业形成强烈的“减碳”意识,体现碳排放空间的量化价值,引导投资趋于低碳领域,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⑸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是碳排放权的管理什么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碳排放核查制度及相关工作的要求。但是试点省市,版比如说北京、上海等权都已经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第三方核查程序指南,具体的你可以网络。一般来说碳排放报告核查都是依照“文件评审+现场审核”这样的模式进行的。即首先企业在接到通知后,需要自己根据情况按照温室气体的核查指南进行排放量的计算,出具排放报告,并将相应的支撑材料一并发送给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机构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文件评审,总之就是各种找问题,看看报告计算的方法、结果、数据来源什么的;第二就是进行现场审核,最终中的就是看看企业排放报告中的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当然类似于排放边界之类的信息确认也十分重要。大体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⑹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介绍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版《“十二五”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于2014年12月10日发布,30日后实施。
⑺ 如何逐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1.进一步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着力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碳排放权的产权性质和商品属性,为碳排放权的顺利交易创造有利条件。要对碳排放权市场的主体资格确立统一的法律标准,明确碳排放交易市场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条件、程序和内容;制定碳排放交易所创建、运行和管理的统一规定等。
2.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
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环境法规和环境法律,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建立市场参与主体法律登记、碳排放交易指标法律报告、碳排放量法律监测等一系列法律监管和保障机制,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依法健康运行。
3.制定完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核算办法。
应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在组织营运边界设定、二氧化碳排放源的识别和确认、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和排放系数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4.尽早出台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财务会计规范。
⑻ 碳排放权交易的简介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污权。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
国际上认为,虽然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就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场诞生的时间应为2005年。
中国工厂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化工厂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性的氢氟烃气体,可获得碳排放信用。这种信用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可售得5美元至15美元。据业内估计,用于减少氢氟烃气体排放的洗涤塔装置安装费用很低廉,一般工厂的安装费用介于1000万至3000万美元之间。安装此类装置,可产生数以百万计的碳排放信用,因为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许多倍。气候变化资本公司从中国氢氟烃气体项目获得了约万核证减排量即碳排放信用,价值高达亿美元。碳排放信用额度的最终买家是发达国家政府,它们已同意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这种做法完全合法,但也让工厂和企业得以通过碳排放信用交易获取大量利润。
⑼ 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属于国家运用什么手段干预经济
碳排放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是国家利用环境保护政策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