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规律指标

规律指标

发布时间:2021-04-18 17:13:16

1. 如何用统计学来发现规律,发明指标实际样例

突然奇想,我想了解大盘每天的涨家数量与跌家数量与大盘每天实际收盘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客观规律呢?是否可以按照规律来发明指标来指导操作呢?带着这个想法,开始工作。
2、第二步,引入变量跌涨比zdb,表示为ds/zs
3、第三步,考察各变量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系
发现:收盘分别与涨家数、跌家数、关跌涨比之间没有太大的线性关联性。那就没有办法用这些变量直接来预测收盘,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4、第四步,引进新变量,如果今天的收盘价高于昨天的收盘价,那么变量zdbvalue为1,反之为0,白话一点就是如果今天涨了,变量为1,如果跌了,变量值为0.
这个变量标记每天的涨跌,然后来考察与跌涨比的关系。
由此联想到了二元logistic模型来做分析,看每天的涨跌与跌涨比之间有何关系。
得到大盘涨跌的模型(根据统计学原则,这个模型拟合得非常好,这里省去证明过程):
zdvalue=1.70510-1.26517*zdb,根据模型,我们来做预测值,列在excel表中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根据跌涨比来预测当天的大盘收盘是涨还是跌,结果实际预测值为0.64或其他一些数据,这不坑爹嘛。。。。。不要急,还要进行再次数据拟合处理,要让那些小数点的预测值形成1或0,且拟合的数据最大限度符合样本历史的大盘实际涨跌的数据,损失最小。
5、第五步,处理阀值alpha,让产生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最好。
发现,当alpha=0.37时,预测出现错误的次数最少,为357次,即错误率=357/3117=11.4%,即用此方法,有将近90%的准确率。

2. 什么是利润灵敏度指标利润灵敏度指标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利润的敏感性分析是指专门研究制约利润的有关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对利润所产生影响的一种敏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计算有关因素的利润灵敏度指标,揭示利润与有关因素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利用灵敏度指标进行利润预测。

利润灵敏度指标的排列规律
1.单价的灵敏度指标总是最高;
2.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不可能最低;
3.单价的灵敏度指标与单位变动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
4.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与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1%。

3. 如何用统计学来发现规律,发明指标实际样例!

突然奇想,我想了解大盘每天的涨家数量与跌家数量与大盘每天实际收盘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客观规律呢?是否可以按照规律来发明指标来指导操作呢?带着这个想法,开始工作。
2、第二步,引入变量跌涨比zdb,表示为ds/zs
3、第三步,考察各变量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系
发现:收盘分别与涨家数、跌家数、关跌涨比之间没有太大的线性关联性。那就没有办法用这些变量直接来预测收盘,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4、第四步,引进新变量,如果今天的收盘价高于昨天的收盘价,那么变量zdbvalue为1,反之为0,白话一点就是如果今天涨了,变量为1,如果跌了,变量值为0.
这个变量标记每天的涨跌,然后来考察与跌涨比的关系。
由此联想到了二元logistic模型来做分析,看每天的涨跌与跌涨比之间有何关系。
得到大盘涨跌的模型(根据统计学原则,这个模型拟合得非常好,这里省去证明过程):
zdvalue=1.70510-1.26517*zdb,根据模型,我们来做预测值,列在excel表中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根据跌涨比来预测当天的大盘收盘是涨还是跌,结果实际预测值为0.64或其他一些数据,这不坑爹嘛。。。。。不要急,还要进行再次数据拟合处理,要让那些小数点的预测值形成1或0,且拟合的数据最大限度符合样本历史的大盘实际涨跌的数据,损失最小。
5、第五步,处理阀值alpha,让产生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最好。
发现,当alpha=0.37时,预测出现错误的次数最少,为357次,即错误率=357/3117=11.4%,即用此方法,有将近90%的准确率。
从上面看,predict_alpha即为预测值,与实际值是一样的。我们再看看最近的实际值与我做的模型的预测值,完全一致,这就是统计学模型的威力!
也就是说,涨跌家数之比与大盘的涨跌之间存在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并不是肉眼能看出来的,而是必须要用统计学来总结的,并且是可靠的。
同时根据模型,1.70510-1.26517*zdb0.37,可以计算出来zdb<1.055273时,大盘为涨,反之为跌。因此作图可见:
符合内在统计学规律的自创指标新鲜出炉了!
这就是整个指标创立的过程,魔师所有的指标的来源全部是一步步这么来得,没有臆断,只有统计学的支撑!

4. 简述利润灵敏度指标的排列规律。

利润灵敏度指标的排列规律
1.单价的灵敏度指标总是最高;
2.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不可能最低;
3.单价的灵敏度指标与单位变动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
4.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与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1%。
望采纳,谢谢

5. 各指标区等别分布规律

(一)渝东南低中山区

渝东南低中山区包括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区、酉阳县和秀山县 5 个区(县),该区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河流深切,山势崎岖,除小规模的零星河间平坝外,不存在稍具规模的平原、丘陵。该区域山多、地广、人稀,相对高差大,旱地多,水田少,中低产田面积较大,耕作粗放。主要分布有黄壤、黄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和新积土,其中黄壤分布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 1/3。区内气候立体较强,雾多雨多温度低,土壤风化较薄,黄化、酸化明显,土壤有效磷严重缺乏。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限制,渝东南低中山区耕地质量整体偏下,优质耕地较少,劣等耕地所占比重较大,从主观上判断,5 个区(县)耕地质量的先后次序应为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从数据上反映的结果也大体呈上述规律。

1. 自然质量等别分析

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质量自然条件的好坏,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共划分为11个等别,等别范围为7~17等,渝东南低中山区自然质量等分布详见表4-7和图4-15。

表 4-7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统计表

渝东南低中山区以低中山为主,喀斯特地貌显著,山势崎岖,河流深切。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且零星分布有黄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等,土壤风化度较高,具有薄、瘦、陡的特点。区内气候立体感较强,雾多雨多,温度低,日照和光温属全市最低,一般耕作需要采用薄膜或大棚技术。区域内滑坡、泥石流、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从表 4-7 和图 4-15 可以看出,渝东南地区耕地质量整体偏差,主要受自然因素限制,武隆、彭水、黔江、酉阳和秀山都没有 17 等地,16 等地唯有秀山县有 4367.48 公顷,占区内耕地的1.23%,假设将 17 ~ 15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7 ~ 9 等地视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5.82%,劣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14.06%,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80.12%。虽然该地区耕地自然质量水平整体偏低,但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水平。

图4-15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2. 利用等别分析

利用等别是在自然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对耕地质量作出评价,也是耕地生产潜力水平是否达到了本区域最佳的体现。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共划分为 12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8 等,渝东南低中山区利用等分布详见表 4-8 和图 4-16。

表 4-8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利用等面积统计表

渝东南地区耕地最低海拔为 400 米左右,最高海拔为 1500 米左右,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制,种植的农作物水田类为水稻、油菜和小麦,旱地类为玉米和甘薯。由于该区域温度低、日照不足的影响,粮食产量相对低些,但当地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田间薄膜育苗再移栽方法的应用,也会出现好的收成,相比渝西丘陵地区,产量还是较低。因此,秀山、黔江、武隆、彭水和酉阳均无 17 等地和 18 等地,16 等地只在黔江、武隆和酉阳有少许分布,秀山 16 等地有 1369.26 公顷,仅占全区总面积的 0.39%。假设将 18 ~ 15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7~10等地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3.11%,劣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40.17%,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56.72%。相对自然质量等而言,利用等别面积分布呈现出中下水平居多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的限制,二是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三是耕作方式技术落后。

图4-16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农用地利用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表 4-9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经济等面积统计表

3. 经济等别分析

农用地经济等是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经济系数对利用等进行再次修正,它是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共划分为 12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8 ~ 19 等,渝东南低中山区经济等分布详见表 4-9 和图 4-17。

图4-17 渝东南低中山区国家级经济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在理论上经济等是在考虑投入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作物产量再次进行修正,以体现出耕地的综合状况。一般来讲,农用地利用等和农用地经济等都与粮食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间相关性也很高。因此,农用地经济等的分布趋势与利用等有相似之处,从表 4-9 和图4-17可以看出,5个区(县)仍然没有19等地分布,18等地仅在秀山分布有916.8公顷,17等地在黔江区分布有 0.89 公顷,其余区(县)均无分布。16 等地在黔江、秀山和酉阳有少许分布。假设将 19 ~ 16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8 ~ 11 等地视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仅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0.66%,劣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66.89%,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32.45%。从各等别面积分布上看,10 ~ 12 等地面积分布最广,利用潜力还相当大,后备资源丰富。

(二)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

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包括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忠县、丰都县、涪陵区、石柱县 8 个区(县),地质构造体系主要属川东褶带,主体构造为狭窄背斜与开阔向斜共同组成的梳状褶皱,构造线走向西部为北北东,东部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呈雁行排列。由于该构造为喜山运动最后定型,地貌发育年轻,地形以顺地貌为主,即条形背斜山地和宽缓向斜丘陵、台地或坪状低山相向排列。背斜山脊常因轴部出露地层的差异和差别侵蚀的结果,其山顶地段形态分别呈“一山三岭二槽”或“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一岭”的地貌景观,从背斜构造翼部到向斜轴部常依次发育成猪背脊岭或单面山、单斜丘陵、台地或坪状倒置山地。地表地层依次更替的红壤、黄红壤、黄壤和新积土,其上发育的初育类也重复分布,加上沿江河各期的冲积物发育,使本区土壤种类多样化,其中以灰棕紫色土面积最大,灰棕紫色土是一种胶体品质好、矿物营养丰富的优良土壤,为植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区内的河谷平坝及浅丘地带,海拔低,水热条件优越,适宜水稻、蔬菜和油料作物的栽培,宜建成重庆市高产稳产的粮食、油料生产基地。丘陵、台地区,不同地貌部位立地条件有较大的差异。

渝中平行岭谷丘陵低山区较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耕地质量整体以中等为主,其次分布的是优质耕地,分布最少的是质量较差的耕地。从地形趋势上可见,无论是自然质量等、利用等还是经济等的空间分布规律都以垂直地域分布以及条带状分布为主,其中梁平县、垫江县、长寿区耕地质量整体偏好,丰都县、涪陵区、忠县、万州区耕地质量整体以中等为主,石柱县耕地质量偏差。

1. 自然质量等别分析

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质量自然条件的好坏,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共划分为11个等别,等别范围为7~17等,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分布详见图4-18。

图4-18 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受地形地貌和气候因素影响,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 200 ~ 1000 米之间,石柱县和丰都县耕地有少部分海拔超出 1000 米,≥ 0℃积温为5500℃~ 6900℃,年均气温 15℃~ 18℃,是重庆市光、热、水资源充沛,降水量与蒸发量接近,伏旱严重的地区。故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耕地质量整体居中,也有个别区(县)耕地整体质量较差。从图 4-18 可以看出,这 8 个区(县)既没有最高的 17 等地,也没有最低的 7 等地,主要是以 5 ~ 16 等地居多,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 91.28%,自然质量等别整体偏高。8 等地在石柱县和万州区有较少分布,面积共为 911.72 公顷,主要是由于辖区地貌类型多样,山多陡坡,溪河网布,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假设将 17 ~ 15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7 ~ 9 等地视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面积为 82095.18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12.73% ;劣质耕地面积为44402.94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6.88%;中等水平的耕地面积为518489.8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80.39%。

2. 利用等别分析

利用等别是在自然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对耕地质量作出评价,也是耕地生产潜力水平是否达到了本区域最佳的体现。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共划分为 12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8 等,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利用等分布详见图 4-19。

农用地利用等别不仅受到地形地貌和气候因素影响,而且受区位以及交通条件影响,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地貌多样,低山、丘陵、谷地交错,水热条件较好,温度适宜,耕地土壤相对比较肥沃,区位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绝大部分村通公路。由图 4-19 可见,8 个区县)既没有最优的 17 等地和 18 等地,也没有最差的 7 等地,利用等别整体呈中上水平。假设将 18 ~ 15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7 ~ 10 等地视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14.34%,劣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22.94%,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62.72%。相对自然质量等而言,利用等别面积分布呈现上升趋势,原因有三:一是区位优势较明显;二是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三是排灌设施较完备。

图 4-19 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国家级利用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3. 经济等别分析

农用地经济等是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经济系数对利用等进行再次修正,它是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共划分为 12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8 ~ 19 等,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经济等分布详见图 4-20。

图 4-20 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国家级经济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农用地经济等是在考虑投入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作物产量再次进行修正,以体现出耕地的综合状况。经济等的分布趋势与利用等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区域经济影响下,整个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都没有最高等的耕地,而且经济等别相对利用等呈下降趋势。假设将 19 ~ 16 等地视为优质耕地,8 ~ 11 等地视为劣质耕地,那么优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1.36%,主要分布在长寿、垫江、梁平等地;劣质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44.92%,主要分布在丰都、涪陵和石柱等地;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53.72%,且各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从各等别面积分布上看,主要是 10 ~ 14 等地面积分布最广,利用潜力还有待更进一步开发。

(三)渝东北中山区

该指标区位于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东侧,四川盆地向秦巴山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分属于秦岭山系和华南弧北翼。境内山峦起伏,岭谷相间,河谷深切,高差悬殊,具有多样性、垂直性和区域性特征。本区属亚热带润湿季风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冬暖、春早、夏热、秋长的温度季节分配和山地垂直气候变化,为农业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云雾多、日照少,区内降水充沛,立体气候和冬季温暖是本区气候的重要特征。在水文方面,亚热带湿润气候给本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受季风和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水量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土资源的组合也不协调。当前水利建设的基础薄弱,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本区地表水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河川径流,境内河流众多,均属长江水系。除长江干流外,另有大宁河、大溪河等支流。总体来看,整个渝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协调,旱洪灾害频繁,地势高差悬殊,植被遭受破坏严重,有水难蓄。

1. 自然质量等别分析

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质量自然条件的好坏,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共划分为 11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7 等,渝东北中山区自然质量等分布详见图 4-21。

图 4-21 渝东北中山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从图 4-21 可以看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 17 等地在整个渝东北地区都没有分布,16 等地在开县和巫溪县分别有 332.06 公顷和 236.42 公顷。质量较好的 15 ~ 16 等地总面积有 6916.46公顷,仅占渝东北指标区耕地总面积的1.89%;质量中等的10~14等地面积有260627.17公顷,占渝东北指标区耕地总面积的 71.13%;而质量最差的 7 ~ 9 等地共有 98855.56 公顷,占到渝东北指标区耕地总面积的 26.98%。

整体上看,渝东北地区耕地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耕地只是零星分布。造成这一分布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同该地区的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条件紧密相关。在土壤质地方面,以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为主。其中,又以黄壤分布最广,广泛分布于中山和中低山,其抗冲刷力弱,土薄易旱,漏水漏肥,产量低而不稳。在地形地貌方面,整个渝东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大坡陡。地势起伏不平,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农用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呈现明显的“立体气候”,海拔每上升 100 米,季节推迟 2 ~ 3 天。本区温和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在雨量集中时,常有暴雨情况,造成对土壤侵蚀和贫瘠化。

2. 利用等别分析

利用等别是在自然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对耕地质量作出评价,也是耕地生产潜力水平是否达到了本区域最佳的体现。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共划分为 12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8 等,渝东北中山区利用等分布详见图 4-22。

图 4-22 渝东北中山区国家级利用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3. 经济等别分析

经济等是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经济系数对利用等进行再次修正,它是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共划分为 12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8 ~ 19 等,渝东北中山区经济等分布详见图 4-23。

在利用等方面,等别面积分布情况稍有改善,16 ~ 19 等地面积共有 14827.11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 4.05%;居中的 12 ~ 15 等地有 190381.8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51.96%;质量最差的 8 ~ 11 等地有 161190.3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 43.99%。

图 4-23 渝东北中山区国家级经济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经济等在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的基础上,经过土地经济系数修正后,经济等别整体偏低,16 ~ 19 等地面积共有 4415.14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 1.21%;居中的 12 ~ 15 等地有127843.8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 34.89%;质量最差的 8 ~ 11 等地有 234140.3 公顷,占渝东北耕地总面积的 63.90%。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利用等、经济等方面,整个渝东北地区的等别分布仍以中下等别为主,高等别耕地只有零星分布。主要是由于渝东北地区在中低山地形地貌的影响下,耕地的开发整理、道路和水利设施等各种益农设施建造不便,大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严重缺乏,劳动者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不高,耕地利用粗放;另外由于气候情况和地形坡度等多方面原因,耕地易受冲刷,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以致跟其他指标区相比,在产量相等的情况,对耕地的投入也相应的增加。根据上述情况,建议加大对该地区的经济投入,对坡度较大的耕地实施“坡改梯”,大力兴建各种益农设施。

(四)渝西方山丘陵区

1. 自然质量等别分析

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自然条件的好坏,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共划分为 11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7 等,渝西方山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分布详见图 4-24。

从图 4-24 可以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区共有 20 个区 ( 县 ),且均无 7 等地分布,17 等地仅在江津分布有 40.64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 0.01%;自然质量等别整体偏高,15 ~ 17 等高等别耕地面积为 261366.4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26.61%;14 ~ 10 等中等别耕地面积为 705445.62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71.81%;7 ~ 9 等低等别耕地面积为15565.98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1.58%。

渝西地处长江上游河谷,全境以丘陵为主,岭谷平行相间,河谷纵横交错,山峦起伏重叠,地貌类型多样,构成山、丘、坝交织的立体地貌景观,形成独特的地表水热条件和土壤生态环境。气候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夏多冬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而且大面积侏罗系河湖相紫色岩层中多种元素富集,发育的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土壤肥力高,土壤 pH 值适中,粘砂比例适度,适种范围广,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力水平亦较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渝西地区自然质量等以高等别为主,主要分布在大足、合川、璧山、永川、荣昌、铜梁等地。渝黔接壤的南川、綦江、万盛和永川辖区内海拔落差较大,地势起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故渝西地区低等别耕地主要分布于此。

图 4-24 渝西方山丘陵区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图 4-25 渝西方山丘陵区国家级利用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2. 利用等别分析

利用等别是在自然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对耕地质量作出评价,也是耕地生产潜力水平是否达到了本区域最佳的体现。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共划分为 12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 ~ 18 等。

从图 4-25 可以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区共有 20 个区(县),且均无 7 等地分布,18 等地仅在江津分布有 322.66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0.03%;利用等别整体偏高,15 ~ 18 等高等别耕地面积为 240702.1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24.5%;11 ~ 14 等中等别耕地面积为637907.7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64.94%;7 ~ 10 等低等别耕地面积为 103768.2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10.56%。

渝西方山丘陵区土地自然条件较好,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故渝西区利用等别整体要高一些。渝西区域较高的利用等主要分布于丘陵谷地里的土壤肥沃、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灌溉水田里,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田块连片、平整,沟渠配套度高,田间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较完善,农业生产投入也高。利用等别处于中等质量的主要分布于丘陵和岗丘区,中等质量分布区土壤质地较好,区位条件较好,排灌设施较齐全。利用等别较低的分布于坡度较大的耕地以及区位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

3. 经济等别分析

经济等是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经济系数对利用等进行再次修正,它是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重庆市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共划分为 12 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8 ~ 19 等,渝西方山丘陵区经济等分布详见图 4-26。

从图 4-26 可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区共有 20 个区(县),8 等地分布在南岸区和铜梁县,面积共 684.52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0.07%;19 等地仅在合川分布有 34.22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 0.01%;经济平均等别重心下移,16 ~ 19 等高等别耕地面积为 74702.45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7.60%;12 ~ 15 等中等别耕地面积为 630687.6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64.20%;8 ~ 11 等低等别耕地面积为 276987.9 公顷,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 28.20%。

图 4-26 渝西方山丘陵区国家级经济等面积比例分布图

渝西地区经济等别面积分布规律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面将渝西地区分为主城九区都市圈和渝西经济走廊两个子区进行分析。

(1)主城九区都市圈。本区地处重庆市平行岭谷区的腹心地带,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沿江地带,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巴南区、渝北区等 9 个行政区。都市发达经济圈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及相间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雨量充沛,土地利用水平较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故该区域的经济等别以中偏上等为主,只有少量的低等别耕地分布。

(2)渝西经济走廊。渝西经济走廊东靠重庆市主城区,西接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遂宁市,南邻贵州省遵义市,北望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行政区划上包括 6 区(万盛区、双桥区、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南川区)、6 县(璧山县、荣昌县、大足县、铜梁县、潼南县、綦江县)。该区属方山丘陵和平行岭谷地带,方山丘陵呈阶梯状、台状或馒头状孤丘,地面起伏不大。平行岭谷由 20 多条北东—南西向梳状构造组成,呈帚状撒开,其中背斜构成低山,向斜宽展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多样,低山、丘陵、谷地交错,间有丘陵平坝。该区的水热条件较好,湿度适宜,耕作土壤相对比较肥沃,灾害较少,农史悠久,是重庆市重要的农业区。故该区域农用地等别仍是以中偏上为主,有部分劣质耕地。

6. 指标区间等别分布规律

重庆市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为渝西方山丘陵区、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渝东南低中山区、渝东北中山区。为了对比分析各指标区间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之间的规律,将自然质量等 15 ~ 17 等地划为高等地,11 ~ 14 等地划为中等地,7 ~ 10 等地划为低等地;将利用等 15 ~ 18 等地划为高等地,11 ~ 14 等地划为中等地,7 ~ 10 等地划为低等地;将经济等 16 ~ 19 等地划为高等地,12 ~ 15 等地划为中等地,8 ~ 11 等地划为低等地。

从表 4-4 和图 4-12 可见,重庆市自然质量等高等地占耕地面积的 15.91%,其中渝西达到11.13%,渝中和渝东南高等地所占比例依次为 3.61% 和 0.88%,渝东北中山区高等地比重最小,仅为 0.29%;中等地渝西所占比例最大,达到 27.66%;渝东北和渝中三峡库区低等地比重较大,约占全市低等地总面积的 50%。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国家级自然质量等从西向东等别依次递减,从南向北等别依次递减,这种分布规律基本符合重庆市自然状况。

表 4-4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自然质量等高、中、低等地分布对比表

图4-12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自然质量等高、中、低等地分布对比图

从表4-5和图4-13可见,渝西方山丘陵区利用等高等地比重最大,达到10.25%,渝中次之,所占比例达到 3.94%,渝东北和渝东南高等地所占比例依次为 0.63% 和 0.47%;4 个指标区低等地所占比例大体一致;渝西和渝中的中等地比重共达到 44.4%。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国家级利用等高等地和中等地面积从西向东依次递减,低等地各区平均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这种分布规律基本符合重庆市土地利用情况和农作物种植习惯。

表 4-5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利用等高、中、低等地比例对比表

图4-13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利用等高、中、低等地分布对比图

从表 4-6 和图 4-14 可见,渝西方山丘陵区经济等高等地比重最大,达到 3.18%,渝中、渝东南和渝东北高等地所占比例较小,总和不到 1%;渝西和渝中的中等地比例共达到 41.62%,渝东北和渝东南共占 10.34%;低等别耕地比例各区平均分布。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国家级经济等高等地面积较小,中等地和低等地分别各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50% 左右,整体上经济等以中低水平为主,这种分布规律基本符合重庆市土地经营情况。

表 4-6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经济等高、中、低等地比例对比表

图4-14 重庆市各指标区间经济等高、中、低等地分布对比图

7. 评判指标一般怎么构造有方法和规律没有

1. 景气循环法
景气循环法的基本构思是:(1)经济运动是周期循环的,其周期的峰值与波谷比较有规律;(2)规律可以通过不同指标及变动中的关系表现出来;(3)确定峰--谷、周期的具体方式是编制扩散指数 DI和综合指数CI,并且把经济指标的非同步变动,又把DI、CI分成先行、一致、落后三种状态;(4)用一致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变化的当前形势;用滞后指标进行事后验证并作为修订前一轮政策的依据;用先行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的当前态势。
2.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的基本构思是:(1)不分先行、一致、滞后指标,依赖统计事实,通过数学经验方法统筹选择与当前经济景气变动密切相关的若干经济指标;(2)根据指标的在一定长度的样本区间的均衡值或目标值,确定其临界点和优劣等级区间;(3)取标幺值--去量纲后的分数值;(4)进一步计算综合分数值;(5)与各指标临界点及相应指标区间相配套,设置模拟灯号及灯号值;(6)按综合模拟信号系统的灯号规定,依据所计算的指标值与分数值,对宏观经济的景气动向进行监测、预警、评判、提出对策。
3. 状态空间法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思路是:(1)构造由选出的特征指标集合构成的“状态空间”,通过对状态向量的连续变动的轨迹,考察、分析、评价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2)以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从比较庞大的经济指标初始集合中筛选组成状态向量的特征向量,辅以经验判断修正,确定最小维数的状态向量;(3)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具有一定时间维度的有值状态向量按事先规定的类数分为不同的类别;(4)分析特征向量的各特征变量运用已有数据外推预测,构造出预测状态向量,然后用模式判别函数对该状态向量进行类别判别,进行预警分析;(6)整个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与运行以模式识别和状态控制方法为基础,尽可能提高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机对话频率和经验控制。

8. 什么是规则的ac指标,什么是不规则的ac指标

AC 指标也叫力度指标或信心指标,它是用来判断和预测汇价上涨或下跌的力

度。

规则的 AC 指标:

AC 指标若是形成一个尖角,那它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的空间和力度都不会

太大,并且很快会反向。反向的意思就是,如果 AC 指标在水平线下方形成尖角,

那过不了多久,AC 指标会处于水平线上方,也就是说汇价会上涨,但上涨的空

间和力度不会太大;相反,如果 AC 指标在水平线上方形成尖角,那过不了多久,

AC 指标会处于水平线下方,也就是说汇价会下跌,但下跌的空间和力度也不会

太大。 AC 指标形似一个尖角,一但 AC 指标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那它

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会立即反向。并且未来一定时间内不论是上涨或下跌,它的

空间和力度也不会太大。(这里说的尖形一定会反向,是指在 1 小时线中看到的)


不规则的 AC 指标:如图 A 处所示这样的 AC 指标属于不规则的,仔细观察

会发现:在 A 处收的红线一根比一根长,接着收的绿线一根比一根短。这说明,

在不会太长的时间内,汇价将会上涨(B 处就是汇价上涨后 AC 指标处于水平线

上方)。相反的,若 AC 指标处于水平线上方绿线收得一根比一根长,接着红线

一根比一根收得短,那么汇价即将处于下跌状态。从图四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A 处的 AC 指标由绿线开始一根比一根长,红线一根比一根短,最后 AC 指标从水

平线上转移到了水平线下,汇价也从 B 点开始下跌

9. 生活有规律和无规律体检指标差别大吗

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
1、全血粘度检测
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下列疾病的发生:
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
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先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临床意义]
血浆粘度越高,全血粘度也越高。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3、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是指将不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血放置于温氏管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离心一段时间后,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血液容积的比例。
[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红细胞压积降低:见于正常孕妇、各种贫血患者以及应用干扰素、青霉素、吲哚美辛、维生素a等药物。
4、全血还原粘度检测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
[临床意义]
全血还原粘度反映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对血液粘度的贡献。
1.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高,说明血液粘度大,而且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有关,有参考意义。
2.若全血粘度高而全血还原粘度正常,说明红细胞压积高(血液稠)而引起血液粘度大,但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并无异常(对粘度贡献不大)。
3.若全血粘度正常而全血还原粘度高,表明红细胞压积低(血液稀),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异常(对粘度贡献过大),说明全血粘度还是高的,也有参考意义。
4.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正常,说明血液粘度正常。
5、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聚集性是指,当血液的切变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所谓“缗钱状”聚集物的能力。
[临床意义]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伴有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等。
6、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液流动中的变形能力,也就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
[临床意义]
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一些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肺心病等。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明显。
2.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变形明显低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有血管并发症者更差。
3.高脂血症使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膜面积增加,红细胞变成棘状,变形性降低。
4.多发性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雷诺氏病、高血压病、肿瘤均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吸烟也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7、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快:
1.结核和风湿的活动期血沉常增快,当病情好转或稳定,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2.用于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胃癌与胃溃疡;盆腔炎性包块与无并发症卵巢囊肿,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3.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速非常显著。
8、血沉方程k值
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把血沉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这样血沉方程k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变化。
9、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意义]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形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10、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叫红细胞电泳时间。影响电泳时间的因素主要与血浆中血脂、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以及血浆粘度的增加有关。
[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
11、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它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贫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恶性肿瘤及某些产科急症。
2.纤维蛋白原增多见于妊娠晚期妊高症、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和尿毒症、烧伤、放射病、多发性骨髓瘤、休克、手术后、心肌梗死及剧烈运动后。
二、什么人群适宜做血流变检查
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2.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

阅读全文

与规律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智鑫药业股票 浏览:52
九泰基金中证基金 浏览:385
身份证掉了怎么贷款啊 浏览:458
黄金分割外汇 浏览:603
申银万国期货能化研究院 浏览:16
哪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 浏览:16
国际黄金涨跌幅度限制 浏览:217
博时丝路主题股票行基金今日涨幅 浏览:590
2018年期货分类监管 浏览:351
水泥相关股票 浏览:717
人人贷we理财怎么投资 浏览:826
大豆期货交易所哪家好 浏览:509
1400港币换人民币多少 浏览:432
五千新台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530
拾贝理财怎么样 浏览:969
农行玫瑰花贵金属图片 浏览:800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
投资b股 浏览:556
最新在岸人民币反弹 浏览:84
外汇黄金怎么样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