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发展是什么 应当选择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
金融系统是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它是由连接资金盈回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答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主要是以下4个指标:
1、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面。
2、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
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功能。
(1)金融业发达程度指标扩展阅读:
相互关系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2、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3、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作用
1、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
2、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集团,这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与其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
㈡ 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为 多选
通常能够有效抄地通过大幅度变化来预兆金融危机的金融指标包括 : 货币供应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国内信贷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财政手指差额 /GDP 、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外汇储备 / 短期外债、贸易差额 / 外债总额、 实际汇率及波动程度、外国直接投资 / 外债、经常项目 /GDO 、贸易差额 /GDP 、外汇储备 /GDP 、外债总额 /GDP 、短期资本流入 /GDP 、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良资产 / 银行总资产、银行资本充足率等。
㈢ 什么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
1、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面
2、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
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功能
以上只是一般而言!不过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一般不同哦!
㈣ 什么是衡量各地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我国目前已有很多省市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推进各地经济中心建设就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功能定位多有雷同,实际工作中又往往以简单粗放的招商竞争模式吸引外资或外地企业及金融机构落户来增强经济金融总量和区域辐射力,求大求全的现象非常明显,并未能从各地经济金融的本质特征提出适宜的发展路径。
在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中心及各省市经济金融结构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发现各地以存款结构为特征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以产业结构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形态对当地的金融、经济发展规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北京、上海、深圳三大经济金融中心均体现出了企业存款超过居民储蓄存款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大的经济发展形态,且三地的两方面指标在全国各地排名中名列榜首,天津、浙江、江苏则名列其后。可见,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必须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金融结构调整。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企业资金集聚效应明显,因此企业存款占比较高;上海、深圳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当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有着较为便利的途径,同时也是较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总部,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所以企业存款占比也较高。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能够提升企业存款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可行途径,以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优化,从而加速经济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㈤ 我想问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达程度排名是怎样的
实际是和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及产业结构相关的。个人见解的话会是:
一、美国 毫无争议的金融霸主,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的始作俑者,金融海啸的发源地。
二、英国 伦敦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与纽约比肩的金融中心的原因就在于此。整体经济实力虽然日渐衰落,但金融方面仍然领先全球。
三、日本 经济实力决定了金融方面还是可以的,但支柱产业是制造业。
往下的话真不好从哪方面去判定座次,城市层面更好区分,有些国家像新加坡、瑞士金融方面就很好,所以还是排城市吧。atlas
㈥ 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
1、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面。
2、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
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功能。
㈦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用什么指标来衡量
方式很多,如国有银行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有的文献用国有银行贷款(余额)与GDP之比来衡量,因为我国民众更喜欢存钱而不喜欢借钱,
㈧ 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
选D. 金融相关比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这个属于金融发展理论里面的东西
㈨ 如何判断和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指标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1)金融相关率。是指回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答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衡量金融发展程度实际上是衡量金融结构状态,采用5个指标:金融资产总额与实物资产总额的比重;金融资产与负债在金融机构间的分布;金融资产与负债在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各经济部门拥有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总额;由金融机构发行、持有的金融工具总额。(2)货币化率即社会的货币化程度。
㈩ 中国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有哪几个按发达程度由高到低排名
2006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综合排名
上海、宁波、温州、杭州、深圳、台州、苏州、绍兴、嘉兴、北京位居前十,其中上海、宁波、温州、杭州和深圳的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被评为最高的Ⅰ级
作为《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最引人关注一部分,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排名榜以及评价部分今天公布。该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根据城市金融资产质量高低的排名"、"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排名"以及"对若干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简评"。其中,上海、宁波、温州、杭州等城市在城市金融生态综合排名表上位居前列。
此前,本报已连续独家刊出了该报告的部分重要内容,并开辟专栏,就金融生态与科学发展观的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报道,在金融界、学界和地方政府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今天发布的报告根据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高低,给出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03年和2004年的金融资产质量的评分、各年份的排名以及该排名在两年之间的变化:两年中,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福建、江苏等省(市)始终排名前六位,而黑龙江、吉林、辽宁、海南、江西等省则始终排名后五位;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经济相对较落后的省、区的金融资产状况始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的位次却并不靠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19个的位次在两年间发生了变化,变化面达到61%。报告由此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金融资产质量有比较重要影响;其他一些非经济的因素,诸如法治环境等等,也对金融资产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各地金融资产质量状况并不稳定,明显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报告同时指出,就东、中、西三大地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金融资产质量最高,西部次之,而中部明显比东、西部差;从最发达的三个沿海经济区来看,长三角地区金融资产质量显著高于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而珠三角金融资产质量不仅显著低于长三角,而且低于环渤海经济区。据此,报告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决定金融资产质量的唯一因素,地区金融生态的确是个复杂的多维系统。此外,东北、西南和西北三大内陆区域之间以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金融资产质量状况的比较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令人关注的是,报告以城市的经济基础、企业诚信、金融发展、司法环境、政府诚信、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中介服务发展、社会保障等九个方面为投入,以城市金融生态现实表征为产出,总结得出了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的综合以及分项排名。从综合排名来看,上海、宁波、温州、杭州、深圳、台州、苏州、绍兴、嘉兴以及北京位居前十,其中上海、宁波、温州、杭州和深圳的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被评为最高的Ⅰ级。
报告针对若干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点评。报告认为,在四大直辖市中,上海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大都名列前茅: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上海市政府经济、金融行为相对规范,政府审批和管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紧密,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但与浙江等地区相比,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自主创造性;首都北京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但与上海相比,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的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天津近年来金融外部环境明显改善,但在转变政府职能、法治环境改善和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新直辖市重庆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即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地方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地区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社会诚信文化有待加强等。
此外本部分报告还指出,排名相对靠后的中西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华南经济区城市在金融生态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位势,导致广东金融格局"大"而不"强";在长江三角洲中,浙江的金融生态整体上要优于江苏,浙江与苏南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和金融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福建省金融生态呈现良好态势,增强了其对资金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