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米和黄金历史典故的成语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
偷鸡不着蚀把米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生米煮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
唱筹量沙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聚米为山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
太仓稊米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比喻非常渺小。
飞米转刍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五斗折腰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鱼米之地 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凌杂米盐 形容零乱琐碎。
舐糠及米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生米做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聚米为谷 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唱沙作米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米盐博辩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粒米狼戾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画沙聚米 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简丝数米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山川米聚 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铁杵磨成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仁浆义粟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米已成炊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血流漂杵 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尘垢秕糠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臼杵之交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粗衣粝食 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井臼亲操 井:汲水;臼:舂米。指亲自操作家务。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数米量柴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朝升暮合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粝食粗衣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颗粒无收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暮爨朝舂 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水米无干 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旧时指官吏清廉。同“水米无交”。
粒米束薪 指粮柴少得可怜。
狧穅及米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太仓一粟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放刁撒泼 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极不讲理。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食少事烦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金题玉躞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告贷无门 告贷:向别人借钱。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以戈舂黍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水菜不交 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旧时指官吏清廉。同“水米无干”。
囊漏贮中 指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常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亦作“囊漏储中”。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樵苏失爨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吹毛数睫 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有气无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❷ 求5个黄金典故
1 黄金史学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取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埃及、古罗马统治者黩武的动力。
2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统治者先后对努比亚(尼罗河上游一个小国,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进行了四次掠夺性战争,占领了努比亚全部金矿。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掠夺了大量金银。大量金银流入埃及,使埃及财富大增,使他们有能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兴建豪华宫殿和陵园,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庙遗迹和金字塔。仅图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达110公斤。
3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占领,罗马大帝恺撒凯旋罗马时,展示了从埃及掠夺的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还展示了白银 1815吨。抬着游行的金银重达65000塔兰特,约1950吨。金银的积累使罗马帝国的国力大增,使他们有能力建起一批宏伟的建筑。这些建筑现在虽大多已是残垣断壁,但至今仍在文学、史学、法学、哲学诸方面给人类以深刻的影响。
4 十六世纪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增加。在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276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更多,16世纪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金银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欧洲物价的上涨,出现了第一次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 17世纪葡萄牙为了对抗西班牙,而与英国结盟,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了市场。此时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黄金开发高潮兴起,巴西黄金完全有可能转化为资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业革命,但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仅流入英国国库的黄金就有600吨,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资本,率先于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为英国的金融体制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担保。所以此时发生的第二次价格革命,不仅没有影响英国的金融业,反而为英国商品的出口创造了条件,英国产品出口量占了全世界总量的1/4。工业革命终于在英国发生了。
❸ 黄金台的历史故事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派去买马的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千里马的马骨。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的骨头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骨,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❹ 黄金历史小故事和投资的名言警句
qadfqtfdc
❺ 黄金起源与什么时期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
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黄色,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黄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❻ 金黄冠悬案历史故事
金皇冠学案历史故事嗯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提案裤子就比如像侦探呐什么科恩,科迪亚等这些小说。
❼ 黄金时代是讲的什么故事
《黄金时代》开篇便写陈清扬找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我在山下14队,她在山上15队。
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但王二偏要说陈清扬是破鞋,“所谓破鞋,乃是一个指称,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大家说你偷了汉,你就是偷了汉,这也没什么道理可讲”。
然后,王二解释陈清扬被称为破鞋的原因:“大家都认为,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脸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耸,所以你是破鞋。
假如你不想当破鞋,就要把脸弄黑,把乳房弄下垂,以后别人就不说你是破鞋。当然,这样很吃亏,假如你不想吃亏,就该去偷汉子来。
这样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破鞋。别人没有义务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汉再决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后来陈清扬又下山找王二,因为传闻她和王二在搞破鞋,她要王二给出他们清白无辜的证明。
而王二倒倾向于证明自己的不无辜。后来,王二以“伟大的友谊”之名和陈清扬搞起了“破鞋”,然后出逃,离开了农场,先是到后山,后来又驻扎在章风山。半年后,在陈清扬的建议下,他们又主动回到农场, “出斗争差”,写交代材料,如此,直到“文革”结束。
(7)黄金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68年, 王小波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
1982年三十岁大学毕业后,王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这个时期王小波开始写作《黄金时代》。
1986年王小波获硕士学位,他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
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
王小波笔下的性同以往文学中的性有很大的不同,他既不同于劳伦斯把性写成美,也不同于《金瓶梅》把性写成丑,以警世劝善为目的。他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
❽ 食用黄金的黄金故事
如果有一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诱惑与折磨能延续几千年,挑起战争与征服,催生帝国与货币,夷平高山与森林,那它一定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如同这个赞美意味浓厚的名称,黄金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是受到狂热吹捧的稀有金属,一直被视为华贵的象征。关于黄金的故事,你知道多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月号讲述了这些故事。
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而《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黄金在各个时代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力量,它在诱惑着人们,更在折磨着人们。美国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黄金的魔力》一书中说:“从来没有人搞得清楚,是我们拥有黄金,还是黄金拥有我们。”
世界人均黄金12克
当矿石含有天然金时,金会以粒状或微观粒子状态藏在岩石中,通常会与石英或硫化物的矿脉同时出现。这称为脉状矿床金或岩脉金。天然金也会以叶片、粒状或金块的形式出现,它们由岩石中侵蚀出来,最后形成冲积矿床的沙砾,称为砂矿或冲积金。冲积金比脉状矿床的表面含有更丰富的金,因为在岩石中的金与邻近矿物氧化后,再流入河流,借助流水作用形成金块。天然金通常含有8%~10%的银,银含量超过20%的称为银金。银含量越高,颜色就越白,重量也越轻。金的密度相当高,1立方米的金重量为19300公斤,而1立方米的铅重量为11340公斤。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人类历史上4000年开采的黄金总量约为16.1万吨,勉强填满两个符合奥运标准的游泳池(50×21×1.8米),其中半数以上是在过去50年中挖出来的。现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黄金大概有7万吨(实际流通量约为2.5万吨),如果用全世界60亿人来衡量,人均只有12克,黄金的稀缺性显而易见。而且开采黄金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无论是南非160公里长的金脉,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樱桃般大小的金块,都几乎被挖光了,剩下的黄金都是埋在偏远角落里的残迹。
黄金价高是因为数量稀少。在地球地壳中,只有十亿分之三是金;海水中也含有金,但浓度极低,其十亿分率只有0.1~0.2。很多人自称能够从海水中取得黄金,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真正实现。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办法从海水里提取出黄金。
从1880年起,南非一直是世界黄金供应的主要来源。1970年,南非的黄金产量占世界供应的79%,约有1000吨,但到了2007年只有272吨。中国在2007年生产了276吨黄金,取代南非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者。其他主要的黄金生产国还有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秘鲁。
食用黄金有益还是夺命
人类食用黄金有久远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欧洲,黄金以薄片或粉末的形式被加在食物及饮品中,供贵族享用。黄金被认为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东西,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我国一些戏剧以及民间传说中,广泛流传着“吞金自尽”的说法,但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纯金并没有毒,吞入纯金物件并不会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献里记载的一些因喝了少量金箔酒毙命的案例,可能是由于当时冶炼技术有限,金制品纯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杂质,或者有人事先在金箔上涂了毒物所致。如果说某人吞入金制品后死亡,原因可能是金制品通过机械性刺激等,导致消化道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所致。
目前在一些医药书中有“金中毒”一词。“金中毒”是医学上的一种习惯称谓,是指由含金的盐类化合物引起的中毒。例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含金药物金诺芬、硫代葡萄糖金、硫代苹果酸金钠等,以及电镀工人使用的氰化钾金等引起的药物中毒,都归入“金中毒”。这些“金盐”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金饰品并无关系。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昂贵的糖果、饮品中加有可食用的黄金。格但斯克金箔酒(Goldwasser),德文意为“黄金水”,是一种在波兰及德国生产的传统草药利口酒,里面含有金叶片。有些昂贵的鸡尾酒里也有金叶片。处于金属状态下的黄金不管以什么方式被食用,都不会在人体内引起化学反应,也不会有任何味道或营养价值,而且会原封不动地离开人体。纯金有着好看的金属光泽,在自然界中见不到纯金,而金属杂质(比如铜和银)赋予金各种颜色,从淡黄色到黄红色不等。金是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1克金可以打成1平方米的薄片。
掘金把火山变成矿坑
在金价上涨以及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矿藏耗竭的推波助澜下,世界各大采矿巨头极尽所能搜寻黄金。美国的矿业巨擘纽蒙特公司目前经营的露天开采金矿场遍及五大洲,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工作机会,因破坏生态、强迫村民搬迁等备受指责。
娜皮亚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长大,听过山区雨林下埋了大量黄金的故事。她一直以为这些故事只是故事,直到纽蒙特采矿公司在离她家12公里的休眠火山附近发现了金矿。随后,纽蒙特公司开始在这里建造矿场,当时24岁的娜皮亚应征了电话接线员的工作,老板却把她带到了截然不同的作业地点——重工793型翻斗卡车的驾驶座。这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大的大卡车,光是轮子就有娜皮亚的两倍高。“那辆卡车吓了我一跳。”娜皮亚说。当她看到矿场被切开的地方时,马上又吃了一惊。“他们把地皮铲掉了!”她说,“我当时想,能做到这点一定要有巨大的力量。”
随后,娜皮亚加入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她的卡车隶属于一个有111辆车的车队,它们每年要把近1亿吨的石头拖出地面。从这里挖出1盎司(约28.3克)黄金,就得拖出250多吨石头。550米高的火山在这里有千百万年了,如今连一点残迹都不剩。它曾经占据的空间变成了1500米宽的矿坑,深达海平面以下105米。等到大约20年后金矿挖完时,矿坑底部就会达到海平面以下450米。娜皮亚如今毫不在意环境受到摧残。“我只想领到薪水。”她说。
❾ 历史上黄金价格暴涨暴跌的例子有哪些
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停止实行金本位制。
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希望借助金本位制走上复苏之路,恢复金本位制度。
1931年,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萧条,英国结束了金本位制。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出口,要求人民将持有黄金全数上交银行。美国放弃金本位制。
2、“布林顿森林体系”
在二战已近尾声的1944年,44国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参会的部分国家在次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国际经济体系的核心从黄金变为美元,当时的美元有世界黄金准备的75%支持。美国持有黄金二百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一百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
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方价格一直持续到1967 年。其时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庞大的财政赤字多次冲击美元信誉,于是各国纷纷抛售手中美元,疯抢黄金。随着越战的深入,美国财政状况的恶化终于全面引爆美元危机。
3、1968年3月,全球黄金抢购潮导致伦敦黄金市场成交创天量,美国再也无法维持黄金官方价格,最终不得不宣布放弃每盎司35美元的市场供应。从此,金价正式进入自由浮动。
而7年后,由于美元危机加深,西方国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崩溃,黄金踏上了非货币化改革的历程。
但好景不长。美国经济超强的地位到了1960年已受侵蚀,当年的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流动资产已从1950年的八十亿美元增加到二百亿美元,这也就是说,如果全数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存底便会见底。
4、1967年,法国退出黄金总汇。
戴高乐站在投机客的一边不无私心。法国是美国以外全世界拥有最多黄金的国家,如果按它宣称的将每盎司黄金提到70美元的水准,法国将大赚一笔。
结果是,美国无限制地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美元泛滥成灾,将国内的通货膨胀输出并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而美国黄金大量流失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物质基础大大削弱,最后它和黄金的固定联系被切断,纸币流通规律遂发生作用。美元相对黄金必然贬值,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已不堪一击。
5、1967年11月18日,英镑在战后第二次贬值。
1968年3月17日,“黄金总汇”解体。
1969年8月8日,法郎贬值11.11%。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在当时这一招的功效还压迫了西德和日本两国实现货币升值,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状况
6、接下来就是黄金价格像一匹野马那般狂飙突进了。
1972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
197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978年,原油飙涨达一桶30美元,金价涨到244美元。
197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这一年3月12日发行的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泪流满面,标题是《美国的衰落》。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黄金成为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
7、1980年是世界黄金市场起伏最大的一年。里根政府上台后推行高利率政策,使美元汇率坚挺,给黄金投资者很大打击。
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12年。金价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间,每年有30%的获利率。
1980年黄金投资额达1兆六千亿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黄金的投资额仅是美国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现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十二年。
可惜在这么壮观的黄金多头市场,真正的赢家是那些供应黄金的卖方,比如金矿主之类。就像各种市场的大牛市,看多投机客未必赚了很多钱,金价从35美元涨到850美元,要有多大的想象力啊!恰恰相反,那些在850美元还在追涨的人要比在40美元买进持有的人要多得多。
伯恩斯坦就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美国阿拉斯加州退休基金在1980年进场,以691美元的价格买进一吨黄金,在同年年底以575美元的价格又买进一吨,1983年3月,它以414美元抛出这些黄金。
现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十二年。
要确定黄金市场的大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常常需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有许多,投资者需逐个分析,判断出主要因素。以下将列举对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影响较大的因素。
1、金价美元
由于国际黄金价格以美元计价,黄金价格走势与美元汇率走势的关系变得非常密切,历史资料显示,两者常常呈逆向互动关系。美元涨,黄金跌;美元跌,黄金则涨。
2、金价原油
国际原油价格与黄金市场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众所周知,抗通胀是黄金的一个主要功能,而国际原油价格又与通货膨胀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国际黄金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具有正向运动的互动关系。
3、商品市场
随着金砖四国经济的崛起,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再加上国际对冲基金的炒作,导致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从2001年开始强势上扬,高企的价格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担忧。
4、股票市场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黄金价格的走向与经济状况、股票走势相反。如果股市当前是牛市,股票、基金价格上升,将带走大量黄金投资,这是黄金价格很有可能下跌;如果当前股市是熊市,股票、基金等价格疲软走弱,投资者也自然会离场选择其他投资渠道,他们可能会选择黄金投资,这时就有可能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这种变化体现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如果投资者预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预料股市将繁荣发展,自然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股票市场,黄金市场的资金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5、金价与黄金现货市场季节性供求
供求关系是市场的基础,黄金价格与国际黄金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相关,黄金现货市场往往有较强的季节性供求规律,上半年通常是黄金现货消费淡季,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黄金价格底部一般出现在二季度,而受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刺激,三季度黄金现货需求会逐渐到达高峰,使得黄金价格持续走高。
6、政局震荡
国际政局和各国之间的战乱也常常影响黄金价格。当出现政局动荡或战乱时,经济发展会受到相当负面的打击,这种情况将造成通货膨胀,人们会把目光投向黄金投资,这时黄金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7、中央银行
世界各国央行是黄金的最大持有者,假如央行开始抛售黄金,那黄金短期内价格将会下跌。
8、金融危机
当金融危机来临,人们会觉得将钱存在银行并不安全,于是大量资金将涌向其他投资渠道,例如买黄金。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时,黄金价格很大机会会出现上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造成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
9、通货膨胀
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相对稳定,代表其货币的购买能力也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则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将会下跌。这时市场资金将会转向黄金市场。从而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网络——黄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