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应力敏感性评价指标
(1)渗透率损害系数法
行业标准中常采用渗透率损害系数法作为评价应力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其计算式为:
Dk=(K1-Kmin)/K1×100% (6-20)
式中:Dk——渗透率损害率;K1——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10-3μm2;Kmin——达到临界应力后岩样渗透率的最小值,10-3μm2。行业标准中把渗透率损害系数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临界应力。
兰林、康毅力等(2005)认为,这样做忽略了应力敏感的特殊性——钻井、完井及开发中有效应力波动的初始点是原地有效应力;另外,最大有效应力测点的选择受到实验人员的主观影响和实验仪器额定压力的限制,那么对于同一块岩心所得到的渗透率损害率就不统一,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常规的应力敏感性评价把有效应力测点集中选在2.5~10MPa范围内,主要是为了反映有效应力段渗透率的剧烈变化,然而这个范围远低于多数油气藏的原地有效应力,所以测得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对于油藏开发没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鉴于上述原因,推荐使用原地有效应力作为初始计算点,根据油气藏实际生产情况适当扩大最大有效应力测点,则公式可改写为:
Ddi=|(Kin-situ-Ki)|/Kin-situ×100% (6-21)
式中:Ddi——有效应力为iMPa时的渗透率损害率;Kin-situ——原地有效应力对应的岩心渗透率,10-3μm2;Ki——各有效应力测点的岩心渗透率,10-3μm2。
基于原地有效应力的渗透率变化计算把应力敏感性评价分为两段:当有效应力自原地应力逐渐降低时,表示正压作业或流体注入时,孔隙压力增大造成储层有效应力减低,从而渗透率变大;有效应力自原地应力逐渐增高时,表示随着油气藏的开采,孔隙压力降低导致储层有效应力增加,从而渗透率降低。把应力敏感性评价与油气藏的开采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储层应力损害程度的正确评价和工程的实际应用。
(2)应力敏感性系数评价法
应力敏感性系数法是通过公式(6-22)对所测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岩心的应力敏感性系数,根据表6-1可评价岩样的应力敏感程度。
表6-1 应力敏感程度的指标
(据万仁溥,2000)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式中:SS——应力敏感性系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应力敏感性系数是由实验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每一岩样对应一个应力敏感性系数,该系数的大小就反映岩样应力敏感性的强弱,其值是唯一的,而渗透率损害率是对应某一有效应力测点下的值,不同的有效应力测点就会得到不同的渗透率损害率,不便于工程应用。
㈡ 供应室专科敏感指标如何做
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㈢ 2016版护理敏感指标涉及多少个指标
13个
㈣ 反映早期休克比较敏感的指标是
反应早期休克比较敏感的指标是脉搏。因为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休克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观察休克进程的指标。休克指数是脉率与收缩压之比,休克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以上,表示休克严重。C、D、E选项都是继发于血液灌注不足后(即血压下降之后)出现的表现。
其实最准确的反映休克的指标是“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变化”,能更早于脉搏变细速之前反映出休克即将发生的信号。
(4)敏感指标扩展阅读
有典型临床表现时,休克的诊断并不难,重要的是能早期识别、及时发现并处理。
1、早期诊断:当有交感神经一肾上腺功能亢进征象时,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早期症状诊断包括:①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少;②心率增快;③口渴;④皮肤潮湿、黏膜发白、肢端发凉;⑤皮肤静脉萎陷;⑥尿量减少(25~30ml/L)。
2、临床上延续多年的休克诊断标准是:
①有诱发休克的原因。②有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少于30ml/h或尿闭。⑤收缩血压低于10.7kPa(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上述第①项以及第②、③、④项中的两项和第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