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床
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寺庄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简称“六队”)发现了焦家断裂带寺庄金矿点;1980~1992年,六队开展了寺庄金矿(浅部)普查工作,在沿焦家断裂走向长近2000m、-400m标高以上地段,发现金矿体20个,探求金金属量9581kg(表内+表外)。2002年,六院开展了焦家成矿带深部金矿普查工作,施工了两个孔深分别为900m、800m的钻孔,在-600~-700m标高范围内,圈定了2个单样金品位分别为1.46×10-6、(1.29~1.89)×10-6的金矿化体;2003~2004年六院开展了寺庄矿区深部金矿普查工作,施工了3个钻孔,在-500m以下圈出矿(化)体12个,初步概算资源量27378kg,金平均品位5.68×10-6,平均厚度3.78m。
2005~2006年六院开展了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工作,并于2006年提交了《山东省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报告》。详查工作以机械岩心钻探为主要手段,对寺庄矿区深部金矿床进行系统控制。根据矿体规模并与相邻矿床类比确定:本矿床Ⅰ-1、Ⅲ-1、Ⅲ-2号矿体为第Ⅰ勘查类型,Ⅲ-3、Ⅲ-40、Ⅲ-66、Ⅲ-60、Ⅲ-68、Ⅲ-62号等矿体为第Ⅱ勘查类型,其他矿体为第Ⅲ勘查类型。详查沿用以往工程勘查系统,基线方位15°,勘探线方位105°。在328~256线矿体赋存范围,按120m×1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设钻孔,主矿体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深部远景区按(120~240)m×2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设钻孔,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共施工了43个钻孔,完成钻探工作量33830.98m。
二、矿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寺庄深部详查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莱州市境内,南距莱州市27km,隶属莱州市朱桥镇管辖。矿区面积0.75km2。
矿区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图4-3),寺庄金矿床西侧,北距焦家村约2.5km。区内地表均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覆盖层厚5~20m。第四系下伏为焦家断裂上盘的新太古界马连庄组合变辉长岩(图4-4),焦家断裂向西倾斜延入本区深部,焦家断裂下盘为侏罗纪玲珑花岗岩,玲珑花岗岩内见有伟晶岩、细晶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和煌斑岩等脉岩。
图4-3 焦家金矿带地质图
焦家主干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断裂,在本区内长约4km,宽80~500m,控制最大延深1140m,平面或剖面上呈舒缓波状延伸。断裂在寺庄以北位于变辉长岩与玲珑花岗岩接触带的内带,在寺庄以南切入玲珑花岗岩中。以272线为界,以北地段走向15°,倾向北西,倾角30°~37°;以南地段走向11°,倾向北西,倾角29°~47°,304线倾角最陡为47°。焦家断裂下盘蚀变花岗岩中,发育与焦家主断裂近平行的一组缓倾裂隙及与主断裂大角度相交至反倾的一组陡倾裂隙两组主要控矿裂隙,反倾裂隙产状为125°∠70°。
图4-4 寺庄金矿床基岩地质图
三、矿体特征
(一)矿体群划分
自以断层泥为标志的焦家断裂主断面以下,构造蚀变带可分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厚1.20~93.00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厚2.00~63.00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厚96.00~496.00m)三个控矿岩性带,三者分别控制了Ⅰ、Ⅱ、Ⅲ三个矿体群(图4-5)。
Ⅰ号矿体群由11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40.73%(Ⅰ-1号为主矿体,其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39.39%),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脉状矿化次之,走向2°~30°,倾向北西,倾角21°~41°。
Ⅱ号矿体群由20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1.36%。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以细脉状矿化为主,团块状次之。走向0°~8°,倾向北西,倾角21°~34°。
Ⅲ号矿体群由134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57.91%。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以细脉状、脉状矿化为主。走向342°~28°,倾向北西或南西,倾角23°~47°。
(二)矿体主要特征
1.Ⅰ-1号矿体
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39.39%,由17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48~280线间的–320~-926m标高范围内,是本次深部勘查新发现的盲矿体(图4-6)。矿体走向长480m(已基本封闭),控制斜深202~1192m(深部尚未封闭),平均斜深772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0~36m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矿体呈似层状,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展布,分枝复合、膨胀夹缩现象显著(图4-7)。以264线为中心,矿体垂直勘探线向下延伸,无侧伏现象(图4-8)。矿体产状与焦家断裂主裂面一致,走向17°~24°,平均20°;倾向北西,倾角27°~35°,平均31°。
图4-5 寺庄矿区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图4-6 寺庄深部金矿床Ⅰ-1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单工程矿体厚度1.53~23.82m,平均10.40m,厚度变化系数63%,属于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21~5.46)×10-6,平均3.03×10-6,品位沿矿体倾向不均匀变化,高值分布于246线矿体中下部(图4-8)。品位变化系数83%,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Ag6.02×10-6,S2.43%,Cu0.021%,Pb0.01%,Zn0.01%,Au与Ag、S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Ⅲ-2号矿体
资源储量占矿床总量的17.46%,由13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64~328线间的-235~-760m标高范围内,走向长905m,斜深85~672m,平均斜深342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185~315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中,呈脉状,沿走、倾向呈舒缓波状展布,具分枝复合、膨胀夹缩、尖灭再现特征。矿体走向345°~36°,平均14°;倾向北西,倾角26.54°~45.11°,平均35.06°。单工程厚度1.18~8.58m,平均.46m,厚度变化系数71%,属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52~17.20)×10-6,平均7.10×10-6,品位变化系数133%,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均品位Ag9.18×10-6,S2.63%,Au与Ag、S品位变化无明显消长关系。
图4-7 寺庄深部金矿床联合中段图
3.Ⅲ-1号矿体
资源储量占矿床总量的11.18%,由16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64~328线间的-262~-775m标高范围内,走向长904m,斜深100~605m,平均斜深377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200~270m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呈脉状,沿走、倾向呈舒缓波状展布,具分枝复合、膨胀夹缩、尖灭再现特征。矿体走向353°~30°,平均走向14.5°;倾向北西,倾角29.85°~44.6°,平均35.65°。
单工程矿体厚度1.16~14.58m,平均3.72m,厚度变化系数112%,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27~7.32)×10-6,平均3.33×10-6,品位变化系数148%,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Ag7.67×10-6,S1.92×10-6,Au与Ag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Au、Ag与S品位之间无消长关系。
4.其他矿体
Ⅲ-3、Ⅲ-40、Ⅲ-66、Ⅲ-60、Ⅲ-62、Ⅲ-68号矿体是区内较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总资源量占矿床资源量的17.98%。分布于-363~-892m标高范围内,矿体走向长352~717m,平均斜深133~200m,平均厚1.25~4.09m;平均走向3°~16°,倾向西,平均倾角30.9°~36.54°。
其他154个矿体呈透镜状、短脉状,赋存于-159~-996m标高间,多数矿体赋存于-300m以下。矿体倾向252°~308°,倾角23°~45°。矿体走向长60~498m,斜深50~426m。这些矿体规模均较小,产状与主矿体平行。多数矿体长度与斜深接近或者斜深大于长度(斜深是长度的2~7倍)。
图4-8 Ⅰ-1号矿体品位等值线水平投影图
(三)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对比
资源储量对比:深部探求金金属量44585kg,浅部9581kg(表内+表外),为7.51∶1。
矿体数量对比:深部圈定矿体165个,浅部20个,为9.4∶1。
矿体连接对比:浅部的②号、⑦号矿体即深部的Ⅲ-1和Ⅲ-2号矿体,浅部普查只发现了矿体的矿头部分,当时认为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带内赋存较大规模矿体的可能性不大,对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经深部勘查工作,均扩展为较大规模矿体。浅部普查在紧靠主裂面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即主蚀变带)内只发现几个小规模矿体,深部勘查在矿区北端发现了隐伏的Ⅰ-1号主矿体。
四、矿石特征
(一)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矿石中有益组分以Au为主,其次为Ag、S。平均金品位4.35×10-6,平均银品位6.24×10-6,平均S品位2.26%。
(二)结构构造
矿石以晶粒状结构为主,其次有碎裂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文象结构和乳滴状结构。
矿石以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斑点状构造为主,其次有角砾状、交错脉状构造。
(三)矿石类型
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为Ⅰ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其平均含量4%~5%。
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为Ⅰ号矿体群次要矿石类型、Ⅱ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Ⅲ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呈细脉状和浸染状分布,含量2%~3%。
脉状、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型:为Ⅲ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呈脉状、网脉状分布,多构成黄铁矿石英脉、石英黄铁矿脉和黄铁矿脉。
矿床平均S品位2.26%,属低硫型矿石。
五、矿床资源储量
详查圈定Ⅰ、Ⅱ、Ⅲ号矿体群共165个矿体,对其中148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其他17个矿体(为米·克/吨值)未进行资源量估算。
估算矿床金资源储量总量(122b+332+333):矿石量11118238t,金属量44585kg(如加上本普查区矿体自然延伸到马塘勘查区的部分资源量,则共计金属量51.83t)。其中,工业矿资源储量:矿石量9674332t,金属量42086kg,平均品位4.35×10-6;低品位矿资源量矿石量1443906t,金属量2499kg,平均品位1.72×10-6。Ⅰ-1号主矿体金属量(图4-9)18168kg。
另外探获伴生银: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9674332t,金属量60.457t,平均品位6.24×10-6;伴生硫: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9674332t,全硫21.8185万t,平均品位2.26%,折合标硫量60.0445万t。
按矿体群估算资源储量:Ⅰ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5189358t,金属量18168kg,平均品位3.50×10-6,矿体平均厚度8.70m,占矿床总量的40.73%。Ⅱ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247640t,金属量605kg,平均品位2.44×10-6,矿体平均厚度1.92m,占矿床总量的1.36%。Ⅲ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5695533t,金属量25830kg,平均品位4.54×10-6,矿体平均厚度2.72m,占矿床总量的57.91%。
⑵ 胶东地区区域矿产
胶东地区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铅、锌、钼、钨、钛、锆(铪)、铍、锑等。特别是金矿,保有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另外,胶东地区也是山东省重要的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地。
目前,胶东地区已发现岩金矿床200余处,其中特大型—大型金矿40余处,主要分布于莱州、招远、蓬莱、栖霞、福山、牟平、乳山等地,矿床分布频度、大型矿床数量均居国内首位。金矿床具有区域集中、规模大、富集强度高和成矿期短的特点,被我国地质学家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或“金属异常巨量堆积”(翟明国等,2004a)。
胶东主要金矿床类型有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和含金石英脉型(玲珑式),此外,按照矿石主要特征和控矿构造性质还划分了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河西式)、石英硫化物脉型(邓格庄式)、层间滑脱拆离带型(杜家崖式)、蚀变砾岩型(发云夼式)、盆缘断裂角砾岩型(蓬家夼式)等过渡类型金矿床(李士先等,2007)。蚀变岩型金矿石的工业类型为低硫型金矿石,含金石英脉型包括低—中硫型金矿石,石英硫化物脉型为高硫型金矿石,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自西向东矿石中硫含量逐渐增高的趋势。矿床围岩主要有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侏罗纪玲珑花岗岩、白垩纪郭家岭花岗岩,也有白垩纪莱阳群底部砾岩(发云夼式)和白垩纪中基性脉岩。近年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金矿形成于同一时代、统一的构造背景(叶杰等,2002)或属于同一构造-热液成矿系统(张连昌等,2002a),是同一构造背景、同一成因、同一时代形成的产于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围岩条件的不同自然类型(宋明春等,2010b)。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胶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压以及低到中等盐度(赵宏光等,2005),说明胶东金矿主要为中温热液金矿。
焦家式金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全国以往发现的资源储量超过100 t的金矿中有二分之一以上为焦家式金矿。该类型金矿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金矿(宋明春等,2010c,2011a,b),一般产于断裂主断面下盘,矿床规模大,矿化连续稳定。矿床形态简单,多为大脉状或饼状。矿石类型单一,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矿体倾角较缓,一般不超过50°。胶东金矿的主体,规模大于50 t的金矿床多为焦家式金矿床。
玲珑式金矿床的主要特点是: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大型(如玲珑金矿田108号脉)矿体呈简单的脉状,多形成矿脉群。金矿床受主干断裂伴生、派生的低级别、低序次陡倾角断裂控制,因而矿体也呈高角度倾斜。
胶东地区大量发育的北东—北北东走向断裂构造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主要控矿断裂有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西林断裂、陡崖断裂、金牛山断裂等。胶东金矿主要成矿单元包括胶西北、栖蓬福、牟乳三个成矿小区,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大柳行、桃村、牟乳六条成矿带,三山岛、焦家、灵北、鞍石、大庄子、玲珑、大尹格庄、旧店、栖霞、大柳行、莱山、蓬家夼、邓格庄十三处金矿田(图2-5)。
图2-5 胶东地区区域地质及金矿分布分区图
(据宋明春等,2013,有修改)
1—第四系;2—新近系—古近系;3—白垩系;4—古—新元古界;5—新元古代含榴辉岩的花岗质片麻岩;6—太古宙花岗-绿岩带;7—白垩纪崂山花岗岩;8—白垩纪伟德山花岗岩;9—白垩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10—侏罗纪花岗岩类;11—三叠纪花岗岩类;12—整合/不整合地质界线;13—断层;14—大—特大型金矿床/中小型金矿床;15—金成矿小区范围及编号;16—金成矿矿带位置及编号;17—金矿田编号。ME1—胶西北成矿小区;ME2—栖蓬福成矿小区;ME3—牟乳成矿小区。MB1—三山岛金矿带;MB2—焦家金矿带;MB3—招平金矿带;MB4—栖霞—大柳行金矿带;MB5—桃村金矿带;MB6—牟乳金矿带。OF1—三山岛金矿田;OF2—焦家金矿田;OF3—灵北金矿田;OF4—鞍石金矿田;OF5—大庄子金矿田;OF6—玲珑金矿田;OF7—大尹格庄金矿田;OF8—旧店金矿田;OF9—栖霞金矿田;OF10—大柳行金矿田;OF11—莱山金矿田;OF12—蓬家夼金矿田;OF13—邓格庄金矿田
胶东地区已查明资源储量的钼矿产地有五处,主要分布于胶东东部的烟台福山、牟平、栖霞及威海荣成等地(图2-6)。其中大型矿床一处(福山邢家山钼钨矿),中型矿床一处(栖霞尚家庄钼矿),其余三处为小型,另有十余处矿点和矿化点。已发现钼矿床中烟台福山邢家山矿床与钨矿共生(伴生钨矿床达到中型规模)外,其他多为独立钼矿,如荣成冷家、大李家、团栾,威海庙后、西山后矿床(点)等(表2-6),有少数为铅锌、铜金等矿床的伴生矿,如牟平孔辛头铜钼矿床、栖霞香夼铅锌矿伴生钼矿体等。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斑岩(细脉浸染)型及热液充填型,以前两类为主,有时兼具两种成因特征(孔庆友等,2006)。
图2-6 胶东地区区域地质及主要金钼矿床分布和成矿分区图
(据宋明春等,2014,有修改)
1—第四系;2—新近系—古近系;3—白垩系;4—前寒武系;5—含榴辉岩的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6—太古宙花岗-绿岩带;7—白垩纪崂山花岗岩;8—白垩纪伟德山花岗岩;9—白垩纪郭家岭超单元;10—侏罗纪玲珑花岗岩;11—三叠纪花岗岩类;12—地质界线;13—断层;14—大—特大—中小型金矿/中小型银矿/中小型多金属(铅锌)矿/中小型铜矿/大型—中小型钼矿;15—金矿成矿小区(J—胶西北成矿小区;Q—栖蓬福成矿小区;M—牟乳成矿小区);16—有色金属矿成矿小区(QF—栖霞—福山成矿小区;R—荣成成矿小区)
表2-6 胶东地区主要钼矿床(点)一览表
续表
山东省银矿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胶东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烟台招远、莱州、栖霞、龙口、福山、牟平和威海荣成、乳山等地。胶东地区银矿多为金矿床和铅、锌、铜矿床的伴生矿种,已查明伴生银矿床五十余处,独立银矿床仅有三处(招远十里堡、栖霞虎鹿夼和荣成老横山)(表2-7)。银矿床产出整体具有如下特点:①银矿规模总体偏小,但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已发现的中型矿床仅三处(福山王家庄铜矿床、莱州仓上金矿床及栖霞香夼铅锌矿床伴生的银矿床),但其资源量占到全省已查明总量的45%(截至2002年)。②独立银矿床资源量很少,90%以上为伴生银矿,伴生银矿产地中,与金矿伴生的银资源量约占总伴生储量的56%,与铅、锌、铜矿伴生的银资源量约占总伴生储量的43%。③与金矿伴生的银矿矿石品位普遍较低(孔庆友等,2006)。
表2-7 胶东地区主要独立银矿床(点)一览表
山东省铜矿资源不多,但矿床(点)分布较广,全省已知铜矿点有230处左右,在鲁东和鲁西地区均有分布。已发现的铜矿床(点)有单独的铜矿床、以铜为主的铜金及铜铅锌矿床、金矿中伴生的铜矿床、铁矿中伴生的铜矿床、铅锌钼及硫铁矿中伴生的铜矿床等类型。胶东地区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阳—乳山—荣成地区(多为热液充填脉型铜矿)和莱州—招远—栖霞地区(多为焦家式、玲珑式等金矿床伴生的铜矿)。目前,除烟台福山王家庄铜矿、栖霞香夼铅锌矿共生铜矿达到中型规模外,其余的均为小型铜矿床(表2-8)。
山东省已查明铅矿区中,有主产矿区铅矿(单一矿及锌、铜、金等多金属的共生矿)13处,伴生矿区铅矿(金、银、铜的伴生矿)24处。已查明锌矿区中,有主产矿区锌矿(铅、铜、金、多金属等的共生矿)10处,伴生矿区锌矿(金、银、铜的伴生矿)14处(孔庆友等,2006),已发现的铅锌矿床中主要为小型矿床和矿点。胶东地区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烟台市的栖霞、招远、龙口,青岛市的平度,威海市的荣成、乳山等地,大致可以划分为烟台福山—栖霞和威海—荣成两个密集成矿(远景)区。大部分矿床为铅锌的共生矿,独立铅矿或者锌矿很少,有二分之一以上为金银或铜矿床的伴生矿床(表2-8),如平度旧店金矿、平度谢格庄多金属矿、招远十里堡银矿、招远原疃金矿、招远大尹格庄金矿、莱州留村金矿、栖霞百里店金矿、栖霞下瑶沟多金属矿、栖霞虎鹿夼银矿、牟平下雨村金矿、威海范家埠金矿、乳山白石金矿、荣成金角口多金属矿等的共(伴)生铅锌矿。以铅锌矿为主的矿床主要有栖霞香夼铅锌矿、龙口凤凰山铅锌矿及荣成产里铅锌矿等。
表2-8 胶东地区主要铅锌、铜矿床(点)一览表
续表
胶东地区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较少,仅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邓格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1处,为小型矿床。
⑶ 请问一下和金银相关的小市值股票有那几支
永泰能源600157、荣华实业600311、豫光金铅600531、山东黄金600547、中金黄金600489、 豫园商城600655、恒邦股份002237、辰州矿业002155(锑钨金)、紫金矿业601899(金银铜)、啤酒花600090(三个金矿开采证、一个铜矿开采证、一个铅矿开采证)、中润投资000506(预期金矿概念股)、ST金谷(000408)
黄金概念股一览:
一、A股 市场 里纯粹黄金股只有三个:
600547 山东黄金
600489 中金黄金
601899 紫金矿业
二、拥有自己金矿的有:
002155辰州矿业(002155)。湖南省最大产金公司
600655豫园商城(600655)。持有招金矿业26.18%股份
000531豫光金铅(600531)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中国黄金总公司
600208新湖中宝(600208) 蓬莱市大柳行金矿
600811东方集团(600811) 赤峰银海金业有限责任公司51%的 股权
600157永泰能源(600157) 控股54%的山东平度鲁润黄金矿业公司
600311荣华实业(600311) 浙商矿业100%股权
002237恒邦股份(002237) 黄金冶炼
三、黄金饰品及销售:
600612 老凤祥(600612) 控股50余家百年老店上海老凤祥
600086东方金钰(600086) 珠宝玉器连锁
600655豫园商城。零售商
002345 潮宏基(002345) 从事高档时尚珠宝首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600824益民集团(600824) 控股100%子公司上海天宝龙凤金银珠宝有限公司
600830香溢融通(600830) 控股51%的子公司宁波国泰金银饰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其他副产业具有黄金概念:
600128 弘业股份(600128) 黄金期货业务
600362 江西铜业
600331 宏达股份
000878 云南铜业
600531 豫光金铅
600362 江西铜业
000630 铜陵有色
600362 江西铜业
600139 西部资源(600139)产铜矿大多具有铜伴生金
600961 株冶集团
601390 中国中铁
601618 中国中冶
五、将转型黄金业务或有探矿权的公司:
000711 天伦置业
600326 西藏 天路
600090 啤酒花
600146 大元股份
000408 ST金谷
600576 万好万家
600482 风帆股份
600251 冠农股份
600110 中科英华
山东黄金(600547)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黄金生产的上市公司,主营黄金地质探矿、开采、选冶,贵金属、有色金属制品、黄金珠宝饰品提纯、加工、生产、销售等,主要产品是黄金和白银。公司拥有2个分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和1个参股公司,新城金矿、焦家金矿为其两个生产经营主体,两个矿山的生产规模、黄金储量、产量、利润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列全国黄金 行业 前茅。此外,公司控有金洲集团51%的 股权 、拥有国内长江以北最大的贵金属深加工基地山东黄金鑫意首饰有限公司90%的股权和长江以北最大的金银珠宝加工交易中心“山东黄金地质博物馆”57.69%的股权,其“鑫意”牌首饰荣获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根据协议,其母公司山东黄金集团还将分别以51%和60%的控股比例对莱州寺庄金矿(探明储量51.83吨)和矿蒙阴金刚石矿进行资源开发。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是直属山东省政府的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目前是是国内主要的黄金开采、销售的企业,且公司营业收入的99.89%来源于黄金销售。公司最近一年不断增加黄金储量,其中2012 年收购中宝公司70%的股权后增加金储量30 吨、2012 年6 月1 日以37.58 亿元的价格分别与山东盛大矿业、山东天承矿业签署了受让协议,将受让98.5%股权。此次签订合约后,公司的黄金权益储量将会增加81 吨。目前公司总储量已经将近900 吨左右。
山东黄金延续公司上市以来的高成长特性,黄金储量持续增长,公司发展战略极其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其黄金资源储备,未来资源储量仍具备较大扩张空间。目前公司储量430吨以上,除了 增发 项目涉及储量300吨和收购的天承、盛大矿业外,集团黄金探明和在探储量预计仍有400-600吨。通过集团注入、深部探矿和公司收购等方式,2015年黄金储量有望达1200吨以上。
中金黄金(600489)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黄金生产的上市公司,其控股 股东 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金矿的采癣黄金及黄金产品的冶炼、制作和销售。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证,且在全国黄金行业第一个通过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产品认证。公司2010年8月16日公告了定向增发方案,欲收购控股股东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持有的嵩县金牛60%、河北东梁100%的股权以及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所持江西金山的全部产权。6月7日国泰君安一份《储量与产量齐升》的研究报告提出,依据控股股东中国黄金集团的承诺,集团黄金矿产是公司最稳定的资源。(资料来源:http://www.soobbs.com/shichangshuju/huangjin/24554.html,更多信息请查看以上地址)
紫金矿业(601899)
公司是一家以黄金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大型矿业集团,其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和海外8个国家,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中国第二大矿产铜生产企业、中国六大锌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矿产金生产企业。按07年黄金产量排名,紫金矿业在世界主要黄金矿业公司中位居第10位。公司核心企业紫金山金矿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世界级金矿。2008年3月,核心企业——紫金山金(铜)矿被中国黄金协会评为“中国第一大金矿”。
⑷ 山东省物流历史
山东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
物流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我国的。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及IT技术上的现代物流,使物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军事及产业界都表现出了显著效果。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物流历史由来已久,对物流的认识首先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物流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山东物流的历史沿革。
一、 山东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半岛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岸线总长668.6公里,山东省沿海水域盛产鱼、虾、贝等六十多种海产品,其中对虾、刺参,海胆等海珍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山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 历史上山东在全国物流中的重要位置
(一) 山东在历史上各行业均处于优势地位
1.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 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2.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
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3.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使山东历来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大省,其物资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通过水运、路运等方式不断输往全国各省甚至其他国家。可见,山东省在全国物资流通领域一直处于关键位置。
(二) 大辛庄遗址的研究
大辛庄遗址坐落在泰沂山系北侧西端的小清河之南,地理位置扼中国东部地区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晋齐、汉齐之间的一些重要战役,就是在这一带展开的。商代前期,商人东进的触角已经进入鲁西地区。商代晚期即殷墟时期,我们从考古学上看到的情况是:泰沂山南侧,商人的足迹止步于蒙山以西,其东未再发现典型的商文化;而在泰沂山北侧,商人的遗存一直分布到现今的潍坊市一带,较之南部地区向东有较大的拓展,在距离上多延伸了近200公里。这样,莱州湾及其以西的沿海地带,就进入了商人控制的区域。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晚商卜辞中记载的“征人方”,应当与商王朝夺取东方丰富的海盐资源存在内在联系。而大辛庄遗址,又是殷墟之外第一个发现晚商时期甲骨卜辞的地点,而且历年来出土过数量可观的青铜器。故可以认为,大辛庄商代遗址至少在晚商时期,就是一处等级较高,很可能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心聚落遗址。
以上研究表明,历史上山东处于战略要地,渤海湾附近是重要的物资聚积地,物资流通体系应该也是发展比较成熟的。
(三)历史上发达的运河航运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的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历史上,山东沿运河地区曾因发达的运河航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领风骚数百年。近代,由于黄河改造截断运河,漕运停摆,海运和铁路的兴起,沿运河地区逐渐丧失了由航运带来的经济优势,当年的繁华富庶被闭塞贫困所替代。
山东运河南起苏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闸,全长497.5公里。山东沿运河地区包括运河流经的枣庄、济宁、聊城、德州4市,以及菏泽地区东部的巨野、郓城,泰安市的东平,济南市的平阴等运河辐射区,共41个县市区。黄河以南运河沿岸的济宁、枣庄等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运河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可实现门对门的供应江浙用户,江南运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沿河设厂的工业布局已形成运河经济走廊,运河成了北煤南运的重要运输通道。
位于聊城市区内运河岸边的临清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
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迄今已569年历史。宣德十年(1435年)升为户部权税分司(京师直辖),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专职,“弘治初户部岁出主事一人,景泰以来屡以文武重臣奉敕临莅。”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现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解放后60年代初期,此处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钞关遗址仍存明清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近80间,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的一处重要载体。
三、 近当代山东物流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造成了近代山东物资流通行业发展的滞后。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整体经济的崩溃,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停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山东物流业迅猛发展。各类航运公司短期起家,快速发展业务,各型船舶大胆引进。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其中外资吞吐量100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38 .7万标箱。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出现了一批像海丰航运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工业园,占地1000余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物流工业园区,园区内具备进出口保税仓库、现代化物流仓库附带加工车间、集装箱海关监管堆场、拼箱库及集装箱维修车间、货代、报关报验、保险、银行住在、贸易代理以及商品展示等功能,并通过引进外资,吸引外国大公司的先进物流网络体系和管理经验,实现构筑“多赢”的物流发展理念。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日益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相信,在新的世纪,其物流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全国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⑸ 山东发现国内有史以来最大金矿是真的吗
是真的。山东省发现一个世界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目前已备案金金属量382.58吨,预计勘探结束后,可提交金资源量550吨以上,有望成为国内有史以来最大的金矿,潜在价值1500多亿元。
西岭金矿床位于胶西北莱州-招远地区,该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也是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黄金储量和黄金产量均居中国首位,为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金矿富集区。
(5)莱州黄金产量扩展阅读:
金矿的开采方法
原生金矿与沙金矿的采矿方法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原生金矿开采方法也不相同,即便同一类型的金矿床由于产状、地形、环境的差异,开采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采矿还要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不论是井下还是露天的采掘作业,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采掘作业落后,就会使矿山生产处于被动局面,造成资源浪费。
原生金矿床产状变化大,其厚度不均匀,厚的矿体可达数十米,薄的仅有几厘米。原生金矿床中厚大矿体的金矿不多见,多数是薄细矿脉,采矿时通常把小于1米的矿脉称为薄矿脉。金矿的开采原则之一是所用的采矿方法要尽可能减少损失。
原生矿的开采方法可分地下采矿方法和露天采矿方法。对原生金矿而言,由于其矿脉细薄,开采这类金矿很少采用露天开采,而多采用地下采矿法。
原生金矿床地下开采必须经过开拓、采准与切割、回采三个主要步骤。
(1)开拓:原生金矿床的地下开采,首先从地表挖掘一些接近矿体的巷道,这是运输、提升、行人、通风、 排水、供电、供风、供水和充填等采掘工程的支撑体系。这项工程就称为开拓。
(2)采准与切割:在完成开拓工程后,需在矿块内为行人、通风、运料、凿岩、放矿等进行的采矿准备工作,叫采准。切割则是在采准工程完成后的矿块中,为回采矿石开出自由面开凿空间。
(3)回采:从已完成采准、切割的矿块中采矿的工作。回采包括落矿(又称崩矿)、运矿和地压管理三项生产工艺。多采用凿岩爆破的落矿方法。运矿是将矿石从采矿点运到井外装载处。地压管理又称采(区)场支护,是为确保采空区的安全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沙金矿开采方法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露天开采按使用采矿机械的不同,分工程机械开采法、水力机械化开采法、采金船开采法和地下开采法。此外,还有联合开采法和土法开采。
⑹ 如歌的行板:搞企业,就要搞大的
——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
黄金行业走向市场——紫金发展目标的三次演变——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三次改制和四次技术革新——西部开发与资本扩张——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陈景河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在他的工作报告中,他从不回避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地处偏远地区的紫金矿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黄金行业,如果不做大做强,就会被淘汰出局。于是,便有了紫金矿业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有了紫金人“搞企业,就要搞大的”这种不懈追求。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黄金开采和利用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许多不同时代的各种黄金饰品和器件,这些出土文物充分地证明,我国黄金的实际开采和利用史可能更早。有关史料显示,早在西汉时,皇家就已有库存黄金,而到1888年(光绪十四年),我国年产黄金已达493344两(约折13452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对黄金工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我国黄金工业的发展处于停止状态。5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金开始被作为重要的矿产进行开采,其货币基础作用受到重视,1958年,中央政府将黄金矿产列为了国家重点开发的矿产之一,并于60年代初成立了中国黄金矿产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近20多年来,我国黄金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85~1995年,全国新增黄金地质储量3140吨,1995年保有储量4310吨,“九五”期间新增储量1700吨(其中紫金山金矿黄金储量达200余吨),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此外,我国黄金工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49年我国黄金产量仅为4.5吨,1979年为19.67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黄金工业平均年递增速度达到了10.8%,1995年突破了100吨,达到108吨,1999年达到170吨左右,2002年则达到了190吨。
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黄金大国行列,2002年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开发已由建国初期仅有的几座黄金矿山发展到了1400多家矿山企业(不包括有色副产金的矿山),整个行业已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的设计、科研、设备制造、生产(采、选、冶)等功能齐全、完整的独立体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一些重点产金地区,黄金工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如紫金矿业集团公司400万吨/年的处理规模、以堆浸为主的大型矿山;建成了像三山岛、新城等一批具有坑内采掘运无轨化开采水平的现代化矿山;建成了如排山楼、大尹格庄金矿的现代化大型选矿厂;像莱州天承、烟台黄金冶炼厂的处理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生物细菌提金厂以及如中冶、山东黄金集团、招远黄金集团为骨干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金银精炼企业。
我国黄金资源具有类型多、中小矿床多、品位变化大等特点,但缺少世界级特大型矿床,因此建成的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国内日采选规模最大的黄金矿山也小于3000吨(紫金山金矿除外)。在1400多家黄金矿山企业中,据统计,有一定规模的矿山仅439家,平均日处理量仅200吨,平均年产金量仅255公斤,而国外大型黄金矿山企业日采选规模在10000~50000吨的并不鲜见,年产金量可达5~10吨,与国外黄金矿山企业相比,我国黄金矿山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黄金选冶生产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为重选和浮选工艺,70年代以后随着氰化提金工艺的研究和推广运用,相继开发出连续机械搅拌氰化、全泥氰化、炭浆法氰化提金工艺,提高了矿山技术水平和选矿回收率。在硫脲提金、硫代硫酸盐提金、细菌预氧化浸出、加压预氧化浸出、树脂吸附等新工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生产设备方面,则在向高效、节能、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与世界上主要产金国相比,我国常规金矿的选冶水平与之相近,但设备装备水平有较大差距,同时,在低品位、难处理金矿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则极为显著。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黄金的主要消费领域在首饰、电子产品、牙科、工业、装饰、金章、仿币以及官方金币制造,此外,金条储备和投资也是黄金的重要消费形式,是黄金货币职能的特殊体现。
由于其量稀少、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易于保存和分割,所以除了具备普通商品功能之外,黄金还具有硬通货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在下降。目前,黄金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需求大于供给的产品。1999年,我国产金170吨左右,但需求为200多吨,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进口国之一。
黄金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国家对黄金生产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我国黄金工业“十五”规划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国黄金年产量平均增长率5%的目标,2005年黄金产量将由目前的190吨左右提高到220吨。国家还为黄金企业在加强地质勘探、企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进步和资源枯竭矿山关、停、并、转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给予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黄金属于保护性开发的特定矿种,在开采审批中,由国家黄金行业主管部门与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审批。198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的通知》(国发[1988]75号),规定禁止个体采金。国家提倡合法的、正规的黄金资源开发,反对和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危害人民生命安全为代价的黄金开采。
长期以来,我国对黄金行业一直实行鼓励和保护的政策,产品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收购(收购价已和国际金价接轨),且免征产品增值税。与一般工业企业比较,黄金矿山的税收政策有以下特点:
1)黄金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非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税;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金,未发生实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2)征收资源税:黄金矿山脉金按7个等级确定资源税额(1.3~2.5元/吨),砂金按5个资源等级确定资源税额(1.2~2.0元/吨)。
3)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计征调整系数×回采率系数×补偿费率。黄金矿山补偿费率为4%,补偿费计征调整系数为65%~78%。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黄金走向市场是必然的选择。虽然国家对黄金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不会改变,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获得更大的收益,但同时也将承担更多的风险。中国黄金市场面向世界开放后,中国黄金工业必将成为国际黄金大家庭的一部分。目前,国际黄金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国家央行抛售黄金,对黄金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黄金价格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美元对各国货币的比价。美国持有黄金达8138吨,是目前国际上持有最多黄金储备的国家。
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黄金生产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将是缓慢的,尽管有新的矿点被发现和投资,但许多存在资源危机的矿山将被关闭,特别是保有储量中难于处理的金矿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黄金在工业上(特别是电子工业)应用的增加,黄金需求的增长将超过生产量的增长,就国内而言,供需矛盾仍然将比较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批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黄金企业也迅速地发展和壮大起来,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为资源开发型企业,其产品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状况。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紫金山金矿的采矿权。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大规模补充勘查,紫金山金矿的探明储量不断上升。1998年、1999年,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批准紫金山金矿的黄金储量为75.07吨,是原地勘部门提交批准储量的13.8倍。2000年,根据最新勘探资料,按传统方法计算,紫金山金矿黄金储量为121.89吨,平均品位1.60克/吨,表外矿29.98吨,平均品位0.63克/吨。公司自行研制出了距离平方反比法(IDS)储量计算软件,并开始应用于生产。根据紫金矿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品位大于0.5克/吨的储量都将得到利用,据此,紫金山金矿可利用资源量已超过黄金200吨,这使得紫金山金矿成为了国内保有储量最大的黄金矿山。此外,紫金山金矿为氧化矿,基本不含有害杂质,具有规模大、易采、易选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效益。专家论证认为,紫金山金矿的开发才刚刚开始,其巨大的保有储量是国内其他黄金企业无法比拟的,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是基于对黄金行业和自身资源特征的清醒认识,紫金人一开始就确立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了“紫金矿业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
紫金成立仅三年,时任公司总经理的陈景河就提出了紫金的企业发展目标是“紫金矿业应发展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集团”。明确了紫金的发展方针是“以开发矿业为主,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上杭为根本,积极向外拓展”。在这里,人们似乎更加理解了紫金标徽的含义。
1998年,紫金又提出“把紫金山金矿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世界级现代黄金矿山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000年,基于对国内矿业形势、企业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全面分析,紫金矿业又提出了新的企业目标定位——把紫金矿业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以矿业开发为主的高科技效益型特大企业集团,并提出了通过十年努力,再造十个紫金的具体战略目标和企业五年发展规划,从而确立了把紫金矿业做大做强做好的立足于技术创新、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求效益的紫金“裂变型拓展战略”。
考察美国帕拉代斯金矿、默克尔金矿、纽蒙特金矿公司3个著名金矿山的建设模式后,有学者概括出了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是这些金矿处理的金矿石品位均较低,入选矿石品位只有2克/吨,堆浸品位只有0.7克/吨,其赢利主要靠规模效益。这三个矿山规模最大的是9000吨/天,最小的为4718吨/天,堆浸规模达到了2500万吨/年,且都是露天开采;二是高自控带来的高效率,不论选矿工艺过程、露天采矿的技术管理,还是办公的现代化,都给矿山带来了高指标、高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高标准的环保措施,零排放标准,避免了环境污染;四是这些企业都有精干的组织机构,人员少而精干;五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人们并不清楚陈景河等紫金领导人在做出相关决策的时候,是否考察过北美的这几家黄金企业。但在陈景河看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不仅已从幼稚期步向成熟期,而且局部市场竞争也已经全球化,来自全国和世界的众多强势企业正在把竞争引入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使竞争水平与激烈程度提高了几个档次。企业的竞争已是成长速度快慢之争,成长速度的快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像紫金这样的一个县属黄金采选企业,在资源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若不能迅速地壮大起来,成为一个有真正实力的实体,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企业初创,陈景河便提出了“艰苦创业、因地制宜、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方针,竭尽一切可能做到投入与产出同步的最大化。
与北美这几家企业的发展模式相似,紫金一开始就确立了立足技术改造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发展思路。
第一期技术改造的完成,紫金堆浸提金法的成功运用,使品位低、无利可图的紫金山金矿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堆浸-炭浆联合工艺又使紫金山金矿在综合技术和经济指标上,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成功地开发和研制出无氰高压解吸-电积设备,将冶炼黄金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而生产成本却下降了40%。
第二期技术改造,紫金实现了井下运输的机械化,实现了环保的零排放工程,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硐室爆破;凭借科技进步,紫金吨矿石的综合成本降至不足全国平均成本的1/5,据此,即使矿石入选品位降至1克/吨以下,凭借科技进步,紫金也能获利。
第三期技术改造,紫金创造了6个全国之最:发展速度最快,单位投资最少,平均品位最低,采选规模最大,产金量最大,单位矿石成本最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使紫金山吨矿综合成本降低到38元。
第四期技术改造完成之后,紫金山矿山规模将扩建到3万吨/日,一个年处理矿(岩)石超千万吨的世界级大矿将昂首屹立于上杭这块红色的土地之上。
通过技术改造,紫金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科技事业成为了紫金增产黄金的中心环节。
怎样保证黄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对于一进入黄金行业就被断了奶的紫金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我国黄金企业的改革思路是,改变过去通过银行低息贷款为主、黄金发展基金为辅、再加上少数企业自有资金的办法筹资的方式,今后投入资金要以企业为主体,要有相当一部分自有资本,辅以银行贷款,并且取消低息优惠。
要实现扩大再生产,要实现紫金矿业的发展目标,紫金矿业只能走改革之路,采取资金多元化战略,走社会直接融资之路。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黄金资产的股份化。
虽然紫金领导层一再在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中倡导“老板意识”,要求大家“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来办”,但是,在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紫金人也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企业经营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企业改制,在紫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紫金矿业总经理罗映南说,紫金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大,为了上市”。
1992年至2003年,在十来年之中,紫金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前,紫金还是一个职工人数为几十人的县属小企业“上杭矿产公司”,主要做些矿产品贸易,小打小闹;
第二阶段:1994~2000年,组建“闽西紫金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总资产1323万元,年利润289万元,这是紫金发展的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9月~2003年11月,闽西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改制为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9500万股。2002年,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公司下辖八家分公司,四家控股公司,一家参股公司;
第四阶段:2003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功,这是紫金发展的另一个起点。2002年,紫金矿业继续规范内部运作,完成了上市辅导验收的现场考核。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迅速发展的需要及国内股市变化等情况,提出拟在香港上市的决定,并立即付诸了实施。经过紧张有序的规范运作,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第一天,公司股票便上涨73%。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了原计划的743倍,创2003年香港联交所最高认购纪录。
为了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早在1995年,陈景河就提出了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主张让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经营人员拥有企业的股份,力争使企业成为真正“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获得批准。
1998年6月,上杭县提出派工作组去紫金搞股份制改造。1998年底,紫金股份制改造开始。2000年8月,紫金股份制改造完成,成立了“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紫金企业改制成就斐然,但是身为公司董事长的陈景河并没有满足。2000年,他针对闽东电力的成功上市,对紫金的企业改制与闽东电力进行了对比,指出:“闽东电力的资本运作无疑是成功的。……把紫金矿业与闽东电力相比较,……公司成立时间相近,股份制改造也相同,只是闽东电力一步到位直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我公司则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差异,使我们丧失了最佳的发展机会!”为此,陈景河在成立股份公司时,就明确了公司的目标是“争取上市”,要求通过十年努力再造十个紫金矿业,并指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就是成功上市,称赞闽东电力的成功上市是紫金的楷模。
与此同时,紫金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在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会上,董事长陈景河明确了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宗旨:
立足闽西,加快紫金山金铜矿开发进程;面向全国,主动参与西部黄金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争取难选冶金矿技术的重大突破;重点发展黄金及相关产业,力争矿山黄金生产总量全国第一。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地开发铜、稀土、铁矿等资源。以人为本,聚集全国一流人才,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实践资本营运,从严治企,争取十年内把紫金矿业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以矿业为主的高技术效益型特大企业集团。公司将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紫金山金铜矿的全面开发,在难处理金矿开发和生物提铜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的重大成果,中西部开发和对外投资规模和效益超过紫金山金铜矿,企业总资产达到50亿元,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总额7亿元,产铜3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
近20年来,我国黄金工业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地质投入不足,地质工作无明显突破,很多黄金企业保有储量过少,出现了资源危机,缺乏发展后劲,有些企业已步入无米下锅的困境。地质工作滞后、地质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黄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我国第二轮矿产资源评估论证认为: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的2010年,我国黄金矿产资源难以保证需求,缺口很大,但有一定资源潜力。因此,国家把黄金矿产作为我国21世纪地质勘查的重点优先矿种之一。
我国黄金资源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五位。如何把一个高质量、高素质、具有蓬勃生机的黄金工业带入21世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地质探矿工作,克服短期行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加大地质投入,扭转黄金企业资源不足的被动局面。
也许曾饱尝紫金山金矿矿权之争之苦,也许作为黄金生产一线企业,深深地感受到了处于风暴中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紫金十分重视对于资源的占有。随着国内黄金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紫金人意识到黄金行业的竞争将加剧。在紫金人看来,黄金行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占有黄金资源的竞争。
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87.5%,黄金工业储量占全国的60%,预测储量达到3515吨,拥有全国最高的岩金、沙金品位,金沙江、大雪山(夹金山)、阿尔泰山(维吾尔语为金山)都以盛产黄金得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先后形成了小秦岭、内蒙古等重要产金基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向西部开发黄金的速度加快,遍及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据统计,在我国中西部1575个县中,有341个成为产金县,46个县的黄金成为支柱产业,27个县的黄金成为财政收入第一位。西部丰富的资源,对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紫金矿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以后,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型矿业企业,紫金矿业将参与西部矿业的开发作为了壮大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2000年9月,紫金开始实施其西部开发战略。
虽然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举措,但紫金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企业,没有忘记紫金的立企之本——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搞项目必须注重效益!
紫金人在进军开发西部的时候,又一次发扬了地勘队员的优良传统。董事长陈景河身先士卒,组织带领人员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先后走遍了中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考察了数十个矿山、矿床或矿点。矿种包括了金、铜、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可谓点多面广。在此基础上,紫金选取了三个矿点作为公司西部开发的启动项目。
紫金在西部开发的问题上采取了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的理性原则。由于紫金高层人员以地质人员为主,加上紫金人对于资源的重新认识,增强了资源的占有意识,因此,紫金在西部开发的方式上主要采取了风险勘探的方式。
截止至2001年底,紫金的西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投资近亿元,分别在贵州、四川、新疆、安徽、西藏等地取得了金、铜矿开发项目,控制黄金地质资源量已经达百吨以上,铜超过百万吨。经过3~5年的建设,这些项目都将相继投产,可新增黄金产量5吨,电解铜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人民币,西部将成为继紫金山金矿之后的又一批重要生产基地。届时,紫金矿业股份公司将成为全国特大型矿山企业集团。
一年之后,2002年底,紫金西部开发捷报频传:
1)新疆阿舍勒铜矿经过艰苦的努力,已完成股权谈判,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绝对控股和实际控制权。紫金矿业进入阿舍勒铜矿以后,对原开发方案进行了重大的优化和调整,在大幅度减少总投资的同时,生产能力由3000吨/日扩大为4000吨/日,投产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年,经济效益显著。2002年6月16日,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视察中看到阿舍勒铜矿今非昔比,生产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无比感慨,欣然为阿舍勒铜矿题词:“千周百折都过去,大干快上争朝夕”。该项目已列入新疆自治区重点项目,计划在2004年可建成投产。
2)2002年3月,贵州水银洞金矿详查地质报告通过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评审,金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基本查明,储量显著增加。通过对矿体的进一步勘探,水银洞金矿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项目已列入贵州省2003年重点项目,预计200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日处理300吨原矿)可建成投产。
3)新疆东天山中标勘查区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圈定了面积4.5平方公里以Cu、Mo为主伴有Ag、Ni、Bi、Pb元素的综合异常。该异常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同时,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以资源为基础的资本扩张。翻开中国地图册,人们会发现,紫金矿业已经几乎在祖国的四个角上都打下了自己的标志:吉林珲春金铜矿、贵州水银洞、新疆阿舍勒、安徽抛刀岭金矿等等。这些投资企业也已经初见成效:
1)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的中国华南地区储量最大的龙岩马坑铁矿2003年采出铁矿石15.46万吨,生产铁精矿7.2万吨,销售铁矿石5.14万吨、铁精矿7.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69万元,利润总额635.5万元。
2)贵州紫金矿业于2003年7月份正式投产,黄金销售量538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318万元,实现利润2680万元。
3)2002年,安徽抛刀岭金矿的生产经营逐步进入正轨,5月份领取采矿许可证,获得1.485平方公里采矿权。2003年全年生产黄金112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115万元,利润98万元。原生矿生物预氧化试验取得成功,提交了阶段性试验总结。矿区周边和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4)按照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资控股国有老金矿——吉林珲春金铜矿的工作。由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珲春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紫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杭鸿阳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和厦门恒兴矿业有限公司5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的“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公司注册登记,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绝对控股地位。该矿是20世纪70年代筹建的国有露采老矿山,并拥有2.1597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和12.8平方公里的探矿权。新公司将对珲春金铜矿进行扩建,将现有的矿山采选能力扩建成日处理4000吨矿石,并在珲春市开发区新建一座日处理100吨金铜精矿的湿法冶炼厂。
随着紫金矿业上市成功,一批具备条件的项目将被全面启动。西部矿业项目的全面实施,将带给紫金矿业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紫金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今天,紫金人并没有满足,他们在更加努力地实践着今天,创造着明天。
紫金计划在“十五”末、“十一·五”向国外发展,走香港上市之路,在资本上实现与国际接轨。用陈景河的话说,就是“搞企业,就要搞大的”。
在企业的发展上,以陈景河为首的紫金人已经勾画出了紫金今后20年发展三步走的宏伟蓝图:在21世纪前20年分步实现“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国内矿业领先—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020年企业的资产总量将达到200亿元;其中“十五”期间将以年均35%~40%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实现资产总额50亿元,销售收入23亿元,利润总额7亿元。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紫金“追求卓越”企业理念的光华,看到了紫金人“就要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的豪气!
⑺ 烟台属于哪个省
烟台属于哪个省?
烟台简介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频渤海、黄海,与辽宁半岛对峙,并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的海上门户,是一个美丽富饶、对外开放的海滨城市,现在的辖芝罘、福山、莱山、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区,莱州、龙口、蓬莱、招远、栖霞、海阳、莱阳7个县级市和长岛县。全市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646.72万人,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投资环境最优越的40个城市之一。
烟台市三面环海,海岛,海岸曲线长达900多公里,属温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烟台物产资源丰富,矿藏有金、铜、铁、铅、锌、煤、石墨、大理石等70余种,金、菱镁矿、钼、滑石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其中黄金产量为全国首位,招远市有黄金之都得美誉。沿海盛产鱼虾,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180.48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77.87万吨。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和驰名中外的烟台苹果、大樱桃、莱阳梨。2004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308.66万吨,其中,苹果251.13万吨。蔬菜出口量全国第一,“龙大”牌蔬菜、“九发JF”牌食用菌等,还在日本、美国、俄罗斯、阿联酋及东南亚注册,全市80多种农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烟台还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余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菌苗木繁育基地,生产的大花生成为“鲁花”等品牌食用油的上等原料。早在明清两代即已大量出口海外的“龙口粉丝”,如今仍是烟台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粉丝生产和出口基地。
烟台市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有治金、机械、轻工、纺织、化工、煤炭等多种行业,2004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839.7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9.71亿元,全市2136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740.34亿元。近几年来,烟台的电子产品、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崛起,大宇重工、首钢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集团落户烟台。
烟台市是中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之一,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04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79.94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出口44.95亿美元,增长35%;进口34.99亿美元,增长36.6%。
烟台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公路、铁路、航空、航海四通八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390.6公里,比上年增长27.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增87.5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8.9公里,实现了市市通有高速公路。2004年来,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发运量12662.4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220万吨。烟台民航机场经过几次扩建改造,已通航大型客机,全年共执行航线54条,平均每周有国内外航班108个。
烟台有点通信业高速发展,2004年底,全市电话装机容量315.29万门,增长1.9%;固定电话拥有量236.29万部,增长13.5%;移动电话拥有量229.16万部,增长28.8%
烟台山清水秀,风光优美,有众多的温泉和洁净的海滩,有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和中国古代著名海军港基地之一的蓬莱水城;有被历代中外书法家推崇备至的云峰山魏碑石刻和秦始皇三等芝罘岛等遗址,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92.34万人次,增长27.8%,其中,国际游客14.91万人次,增长27.8%。旅游总收入92.93亿元,增长29.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05亿元,增长45.1%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7所普通高等学院,本、专科招生3.38万人,在校生规模继续扩大,达到10.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7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3.65万人,在校生10.91万人;普通高中68所(其中社会力量和其他部门办11所),招生4.52万人,在校生12.73万人;普通初中300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招生6.76万人,在校生33.66万人;小学1050所(其中社会力量和其他部门办8所),招生6.19万人,在校生34.05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为100.2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87.6%,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42.2% 。
体育工作成绩辉煌。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市刘春红、唐功红、魏宁6名运动员参加了女子举重、女子双向飞碟射击、男子体操、女子手球等项目的比赛,全部闯入前八名,共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打破5项世界记录,创造了我市竞技体育的新篇章。
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新成果。全年共清运、处置建筑和生活垃圾65万多吨,无害化填埋处理垃圾31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9%以上
⑻ 莱州市焦家金矿床深部金矿
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山东焦家金矿床是“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矿床之一,已勘查、开发和研究了40余年。1967年山东地质局807队发现了焦家金矿床,1967~1969年开展了普查和详查工作,1969~1972年开展了勘探工作,1975年始建矿山,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开展了数次补充勘探或生产勘探。目前,在矿床中浅部(-500m标高以浅)已累计探获金矿资源储量129.389t。自1997年开始,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该矿区-500m以下进行了深部找矿探索。2006年深部找矿取的实际性进展,施工的4个钻孔于-850~-950m标高深度见到了焦家断裂主断面以下Ⅰ-1号主矿体。
图4-9 寺庄矿区深部Ⅰ-1号主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略图
2007~2008年山东地质六院开展了焦家金矿床深部金矿详查,并于2008年12月提交了《山东省莱州市焦家金矿床深部金矿详查报告》。详查以机械岩心钻探为主要手段,对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进行系统控制,Ⅰ号矿体为主要矿体,是深部详查的主要对象。根据矿体规模并与相邻矿床类比,将Ⅰ号矿体确定为第Ⅰ勘查类型,将Ⅱ-11号矿体确定为第Ⅱ勘查类型,其他矿体均确定为第Ⅲ勘查类型。详查沿用以往工程勘查系统,基线方位30°,勘探线方位300°。在96~128线-400~-880m范围内和136~152线-930~-1100m范围内,按120m×1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施钻孔,主矿体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边部及深部远景区按240m×2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施钻孔,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共施工了69个钻孔(包括普查阶段钻孔),完成机械岩心钻探总工作量66842.59m。
二、矿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焦家金矿床深部详查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莱州市境内,正在开采的焦家金矿西侧,南距莱州市28km,隶属莱州市金城镇管辖。矿区总面积2.56km2。
矿区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图4-3),区内地表均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覆盖层厚0.5~40m,一般3~8m。第四系下伏大部分地区为焦家断裂上盘的新太古界马连庄组合变辉长岩(图4-10),西北部有少量侏罗纪玲珑花岗岩。焦家断裂向西倾斜延入本区深部,焦家断裂下盘为侏罗纪玲珑花岗岩,玲珑花岗岩内见有伟晶岩、细晶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和煌斑岩等脉岩。
图4-10 焦家金矿床基岩地质图
焦家主干断裂纵贯全区,宽100~600m,延深(工程控制最大斜深)2740m。以88勘探线为界,以北走向10°,以南走向30°。由浅而深,断裂倾角呈由陡变缓的变化趋势,-200m以上地段较陡,倾角在40°~70°之间变化,-200m以下地段较缓,倾角在20°~30°之间变化,-850m标高以下变缓为16°~20°。断裂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舒缓波状延伸。-400m标高以上沿变辉长岩与玲珑花岗岩接触带展布,-400m标高以下则发育于花岗岩岩体内。92~116线、-250m标高以上地段,主断裂倾角较陡(40°~70°),在下盘的碎裂状花岗岩带内,张性、张扭性裂隙密集带十分发育,其走向与主构造基本一致,但倾向相反,倾角陡立,这些裂隙密集带控制了Ⅲ号矿体群的展布。
三、矿体特征
(一)矿体群划分
焦家断裂发育有连续稳定的主裂面,主裂面以灰黑色断层泥(厚2~40cm)为标志。构造岩十分发育,按其破碎程度,由主裂面向外划为3个岩带,即靠近主裂面的糜棱岩和碎裂岩带,厚0~80m,平均21.70m;中间的花岗质碎裂岩带(-400m标高以上可见变辉长岩质碎裂岩带),厚4.20~188.50m,平均53.47m;外部的碎裂状花岗岩带(-400m标高以上可见碎裂状变辉长岩带)。各岩带之间界线呈渐变过渡,局部较清晰。构造岩性带是矿体群划分的标志。
矿床共划分5个矿体群(图4-11)。将紧靠主裂面之下(局部之上)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控制的矿体划为Ⅰ号矿体群,其内圈定矿体15个,编号为Ⅰ-1~Ⅰ-15,Ⅰ-2~Ⅰ-15位于-300m标高以上地段,规模均较小。中浅部的Ⅰ-1号矿体与深部的Ⅰ号同属一个矿体,(以下将其合称为Ⅰ号矿体),是该矿体群的主矿体,也是矿床的主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79%。
将Ⅰ号矿体群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控制的矿体划为Ⅱ号矿体群,其内圈定矿体21个,编号为Ⅱ-1~Ⅱ-21。其中Ⅱ-1~Ⅱ-10号矿体位于中浅部,Ⅱ-11~Ⅱ-21号矿体位于深部,规模均较小。
将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控制的矿体划为Ⅲ号和Ⅳ号矿体群。92~116线-250m标高范围内的由与主矿体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倾角陡立的裂隙密集带控制的矿体称为Ⅲ号矿体群,共圈定矿体113个,编号为Ⅲ-1~Ⅲ-113,矿体规模均较小,构成浅部矿床的组成部分。Ⅳ号矿体群分布于-400m标高以下地段,共圈定矿体56个,编号为Ⅳ-1~Ⅳ-56,矿体规模均较小。
将主裂面之上零星分布的矿体划为Ⅴ号矿体群,圈定矿体21个,编号为Ⅴ-1~Ⅴ-21,矿体规模均较小。
(二)矿体主要特征
1.Ⅰ号主矿体
(1)矿体基本特征
Ⅰ号主矿体紧靠主裂面分布,受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控制,局部向下延入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
矿体最大走向长1160m,平均854m;最大倾斜长2470m,平均1591m。深部矿体(由54个钻孔控制)最大走向长960m,平均750m;最大倾斜长1370m,平均870m。最大控制垂深1120m,最低见矿工程标高为-1080m。
矿体呈似层状、大脉状,具分枝复合、膨胀夹缩和无矿天窗等特点(图4-11、图4-12)。矿体产状与主裂面基本一致,走向30°,倾向北西,深部矿体倾角在16°~30°间变化。-850m标高以下倾角逐渐变缓,由30°左右变至缓处(112ZK604的-960m)的16°(图4-13),矿体厚大部位位于由陡变缓转折点下部,即倾角较缓部位(144线、152线)(图4-14)。
矿体北东侧(76线以北)已基本尖灭,148线以北向深部也已基本尖灭,148~184线走向长540m范围向深部仍具延续趋势。
(2)矿体厚度及变化
矿体单工程厚0.91~37.82m,平均10.95m,厚度变化系数78%,属厚度稳定型矿体。
从厚度等值线图(图4-15)看,浅部矿体走向长度(NNE向)略大于深部矿体走向长度,在深部勘查区范围东南边缘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连接部位矿体走向长度显著变短,厚度减薄,呈现夹缩现象。厚度大于10m等值线所圈定的范围基本可划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位于104~128线(走向长约360m)、地表至-900m标高(倾斜长1970m)范围内,走向长与倾斜长之比为1∶5.47,从形态上看略有向南西侧伏之趋势。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右侧下方,其走向长约420m,已控制倾斜长约510m,处在-890m标高以下,向深部有继续延伸趋势,从形态特征看,第二区域之矿体向深部将有很大的延伸区间,其倾斜长约在1000m以上。
图4-11a焦家金矿床联合剖面图(80~112线)
图4-11b焦家金矿床联合剖面图(120~144线)
图4-11c焦家金矿床联合剖面图(152~176线)
图4-12 焦家金矿床深部联合中段图
图4-13焦家金矿床112号勘探线剖面图
图4-14焦家金矿床152号勘探线剖面图
对54个见矿钻孔的矿体厚度频率进行了统计,1~6m的占33.33%,6~16m的占48.15%,16~26m的占14.81%,大于26m的占3.70%,6~26m的占62.96%。从厚度频率上看,Ⅰ号矿体属厚度较大矿体。
图4-15 焦家金矿床Ⅰ号矿体厚度等值线图
(3)矿体品位及变化
矿体单工程品位(1.01~11.97)×10-6,特高品位处理前的平均品位为4.27×10-6,处理后的平均品位为3.74×10-6,特高品位处理前、后的品位变化系数分别为189%(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型矿体)和116%(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
从品位等值线图(图4-16)看,大致形成3个品位高值区,第一高值区位于地表至-350m左右,是浅部矿体的矿化富集区;第二高值区相当深度为-500~-850m左右,是深部矿体的上部矿化富集区;第三高值区相当深度为-950~-1100m左右,是深部矿体的下部矿化富集区。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之间由垂深150m左右的低品位矿体连接。
矿体品位大于1.00×10-6的样品共460件,在(1.00~110.04)×10-6范围内变化,变化系数为189%。经统计计算,低于4.00×10-6的样品频率为70.22%,(4.00~16.00)×10-6的样品频率为26.30%,(16.00~26.00)×10-6的样品频率为2.61%,大于30.00×10-6的样品频率为0.87%,(1.00~10.00)×10-6的样品频率为90.00%。可以看出,矿体以较低品位矿石为主,这与其平均品位4.27×10-6是相符的。
(4)厚度与品位关系
高品位样品均分布在厚度较大的部位,矿体厚度较小的工程中则少有高品位样品,矿体厚度与品位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单工程矿体品位-厚度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46,同样说明品位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2.其他矿体
其他矿体呈透镜状、薄饼状,个别呈脉状,绝大多数矿体赋存于-470~-1330m标高间,矿体倾向290°~317°,倾角13°~30°。除Ⅱ-11号矿体长240m,斜深1320m外,其余矿体长60~420m,斜深50~475m。这些矿体规模均较小,产状与主矿体平行。多数矿体长度与斜深接近或者斜深大于长度(斜深是长度的2~5倍)。
图4-16 焦家金矿床Ⅰ号矿体品位等值线图
(三)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对比
矿体产状对比:浅部矿体倾角30°~70°,其中112线以北,-250m标高以上地段为40°~70°,并呈自上而下由陡变缓趋势。深部矿体倾角16°~30°;-850m标高以下倾角逐渐变缓,由30°左右变至缓处(112ZK604的-960m)的16°,自上而下也呈由陡变缓趋势。
矿体厚度对比:浅部矿体平均厚度5.5m,厚度变化系数为103%,属较稳定型矿体;深部矿体平均厚度10.95,厚度变化系数78%,属厚度稳定型矿体。浅部与深部厚度之比为1∶1.99,深部较浅部明显增厚且矿体趋于稳定。
矿体品位对比:浅部矿体平均品位6.18×10-6,品位变化系数为205%;深部矿体平均品位3.74×10-6,品位变化系数为189%,均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型矿体。由浅而深品位呈降低趋势。
四、矿石特征
(一)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由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组成(表4-1),其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和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次之,磁黄铁矿等少量,金属矿物含量在1%~5%之间变化,最高达10%;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
表4-1 矿石矿物成分表
矿石矿物按共生组合及生成序次,可划分为三个矿物共生组合:原生残留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蚀变矿物———绢云母、微粒石英、钾长石、碳酸盐类、绿泥石及黄铁矿等。热液矿物———黄铁矿、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绢云母及银金矿等。
矿石中有益组分以金为主,其次为伴生有益组分银、硫。矿床平均金品位3.60×10-6,平均银品位5.89×10-6,硫平均品位1.28%,银、硫可作为伴生有益组分加以综合回收利用。其他有益组分达不到综合利用标准,个别样品铜品位达到综合利用标准。
(二)矿石结构、构造
常见的矿石结构以晶粒状结构为主,其次有碎裂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文象结构和乳滴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以及斑点状构造为主,其次为角砾状及交错脉状构造。
(三)矿石类型
深部矿体均位于-400m标高以下,矿石自然类型全部为原生矿石。依据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蚀变碎裂程度等因素,将原生矿石划分为三种类型:
细粒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对Ⅰ号主矿体各矿石类型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该类型占35.4%。
浸染状-细脉状-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Ⅰ号主矿体中该类型所占比例为61.88%。
细脉-网脉状、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型,统计结果表明,该类矿石占总量的4%左右。
利用696件基本分析样品,统计出各矿石类型的平均金品位;利用208件组合样品,统计出各矿石类型Ag、S的平均品位(表4-2)。从表中可看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在样品数量上占主导地位。金、银品位呈正相关关系,金、银与硫品位相关关系差。
表4-2 不同矿石类型Au、Ag、S品位对比统计表
另外,局部脉岩可构成矿体,区内共有两个钻孔揭露到含矿脉岩,分别为:96ZK657、128ZK637,其中96ZK657揭露到含矿脉岩为辉绿玢岩,样长1.09m,金品位2.36×10-6;128ZK637揭露到含矿脉岩为煌斑岩,样长1.09m,金品位1.02×10-6。含矿脉岩均分布于主裂面下盘,脉岩中未见明显蚀变,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细粒星点状分布。
矿石中的金,主要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金等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少量赋存于脉石矿物中。通过矿石组合分析,其平均含硫量为1.28%,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型金矿石。
五、矿床资源量
矿床共划分圈定矿体85个,对其中77个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其余8个矿体为单工程控制的米·克/吨值矿体,未估算资源储量。
矿床共探获资源储量总量(122b+332+333):矿石量29204523t,金金属量105175㎏,平均品位3.60×10-6。其中,工业矿资源储量矿石量20503477t,金属量93420kg,平均品位4.56×10-6;低品位矿资源量矿石量8701046t,金属量11755kg,平均品位1.35×10-6。
另外探获伴生银: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20503477t,金属量120.798t,平均品位5.89×10-6;伴生硫: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20503477t,全硫26.1684万t,平均品位1.28%,其中可利用的黄铁矿中硫25.20万t,折合标硫量72.02万t。
按矿体群估算资源储量:Ⅰ号矿体(图4-17)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25115101t,金属量94420kg,平均品位3.76×10-6,矿体平均厚度8.4m,占矿床总量的89.77%。Ⅱ号矿体群(图4-18)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2193801t,金属量6902kg,平均品位3.15×10-6,矿体平均厚度2.6m,占矿床总量的6.56%。Ⅳ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1688205t,金属量3345kg,平均品位1.98×10-6,矿体平均厚度2.71m,占矿床总量的3.17%。
图4-17 焦家金矿床深部Ⅰ号矿体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图4-18 焦家金矿床深部Ⅱ-11号矿体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⑼ 中国金矿主要分布在哪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1、河南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整合勘查项目包括槐树坪金矿、东湾金矿、七亩地沟金矿、磨沟金矿、上道回沟铅矿、斩龙岗铅矿、瓦房铅矿和两河口钼矿8个探矿权。
槐树坪金矿详查野外工作已经完成,估算资源量超过30吨,达到大型规模,东湾金矿详查工作已经完成,探获金资源量6.3吨,平均品位3.24克/吨,达到中型规模,根据已有工程控制程度估算,两矿区可提交金金属量将近40吨,预计建成矿山后的服务年限为42年。
2、新疆
新疆自治区北部以及阿尔泰山区的西南部脉金和东南地区的砂金。
经过20年持续勘查评价,在新疆地矿局在新疆乌恰县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里的勘查范围内,发现了21个金矿化带,平均品位2.45克/吨,提交黄金资源量127吨,远景资源储量在200吨以上。
其中4号成矿带宽度达85米、长4000米,平均品位2.57克/吨,局部最高品位达63.88克/吨,估算金资源量达98.33吨。成为目前新疆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
3、内蒙古
内蒙哈达门沟
2012年9月,内蒙古哈达门沟矿区一座国内罕见的单脉体特大型金矿被武警黄金一总队二支队发现。经专家初步认定,该矿脉金资源储量近70吨,潜在经济价值270多亿元。
内蒙乌拉特中旗
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地质勘查人员近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探明一处超大型金矿,资源储量为148.5吨,保有资源储量130.4吨,探明资源储量列自治区首位。
4、山东
东北北部砂金矿区。主要由黑河、呼玛、乌拉嘎和桦川一带的砂金矿,属于河流冲积砂矿。在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一进入体中找到团结式原生金矿床。山东招远一带含金石英脉开采历史悠久,有玲珑金矿床等。
后来又发现蚀变花岗岩型,如三山岛、焦家、新城等大型金矿床。这一地区的金矿床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烟台发现18处金矿开采后备基地,新增241吨黄金金属资源储量。截至去年底,烟台市保有黄金资源储量1800吨,仅莱州市黄金资源储量就超过600多吨。
5、其他地区
燕辽金矿区。包括吉林东部及河北东部的一些金矿床。大部分为产于前震旦纪的片麻岩、片岩及花岗闪长岩中的含金石英脉矿床,其中夹皮沟、金广峪、五龙、张家口等金矿床。
东南地区金矿区。包括湘、桂的脉金,多为板溪系的矿化板岩和边溪亚群中的含金石英脉。本地区金矿较多,但规模较小。湘西金矿石本区最大的金矿。
秦岭-祁连山金矿区。本区以矿脉成群、品位高、多金属共生为其特点。代表性的矿山有秦岭、文峪、潼关等金矿。
西南地区金沙江流域及四川盆地的一些河流的阶地砂金矿区。
台湾金矿区。金瓜石金矿是与第三纪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
西藏金矿区。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各支流两侧的阶地之中。
⑽ 在中国哪个地方产黄金最多有谁知道中国的
山东胶东地区的莱州 招远一代金矿产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