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截止到2011年年底正式颁布的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多少项
有58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30个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还有29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32个行业准入条件。
还有一些地方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像北京就颁布了《清洁生产标准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制造DB11T-674—2009》、《清洁生产标准金属切削加工DB11T-673—2009》、《清洁生产标准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DB11T-675—2009》等。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28号(2005年6月2日)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87号(2006年12月1日)
1、《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24号(2007年4月23日)
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41号(2007年7月14日)
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63号(2007年9月29日)
1、《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9年第3号(2009年2月19日)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⑵ 45个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有哪些
· 其他环境保护标准目录
· 清洁生产标准 酒精制造业 -- HJ 581-2010
·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工业(羊革) -- HJ 560-2010
· 清洁生产标准 铜电解业 -- HJ 559-2010
· 清洁生产标准 铜冶炼业 -- HJ 558-2010
· 清洁生产标准 宾馆饭店业 -- HJ 514-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铅电解业 -- HJ 513—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粗铅冶炼业 -- HJ 512—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 -- HJ 510-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 HJ 476-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烧碱) -- HJ 475-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纯碱行业 -- HJ 474-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业 -- HJ 473-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铁合金) -- HJ 470—2009
· 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制订技术导则 -- HJ 469-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废纸制浆) -- HJ 468—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水泥工业 -- HJ 467—2009
· 清洁生产标准 葡萄酒制造业 -- HJ 452-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 HJ 450-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合成革工业 -- HJ 449-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工业(牛轻革) -- HJ 448-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 -- HJ 447-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 -- HJ 446-2008
· 关于公布《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HJ/T314-2006)修改方案的公告 -- 科技标准司
· 清洁生产标准 淀粉工业 -- HJ 445-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味精工业 -- HJ 444-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石油炼制业(沥青) -- HJ 443-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 -- HJ/T 430-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 -- HJ/T 429-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炼钢) -- HJ/T 428-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 -- HJ/T 427-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烧结) -- HJ/T 426-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 HJ/T 425-2008
· 清洁生产标准 白酒制造业 -- HJ/T 402-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烟草加工业 -- HJ/T 401-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 -- HJ/T 361-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彩色显象(示)管生产 -- HJ/T 360-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氨纶) -- HJ/T 359-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镍选矿行业 -- HJ/T 358-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锰行业 -- HJ/T 357-2007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 -- HJ/T 340-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 -- HJ/T 339-2007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 -- HJ/T 318-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 HJ/T 317-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 -- HJ/T 316-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 -- HJ/T 315-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 -- HJ/T 314-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铁矿采选业 -- HJ/T 294-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制造业(涂装) -- HJ/T 293-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 (环氧乙烷/乙二醇) -- HJ/T 190-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 -- HJ/T 189-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 -- HJ/T 188-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铝业 -- HJ/T 187-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甘蔗制糖业 -- HJ/T 186-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 -- HJ/T 185-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 -- HJ/T 184-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啤酒制造业 -- HJ/T 183-2006
·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行业(猪轻革) -- HJ/T 127-2003
· 清洁生产标准 炼焦行业 -- HJ/T 126-2003
· 清洁生产标准 石油炼制业 -- HJ/T 125-2003
⑶ 清洁生产审核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要求,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七个产能过剩主要行业,每三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工作;《名录》确定的其他重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五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2011年起,各地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制定本地区本年度清洁生产推行计划,并报送我部,同时向社会公布。
⑷ 浅谈工业企业如何实现节能降耗
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四大难点:一、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抑制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将在2014年继续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比去年低0.7个百分点。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工作进展缓慢,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不减且需求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改善空间有限,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无资金用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二、工业结构重化带动下,能源消费总量难控制 2014年,重工业同比增速仍可能快于轻工业,工业结构重化将继续拉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这将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从发展趋势上看,自2012年8月以来连续13个月重工业同比增速快于轻工业。2013年8月份轻重工业走势明显分化,重工业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整体工业复苏的主要动力,而轻工业增长则大幅放缓2.4个百分点。同时,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依然偏大。2013年1-8月,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83.3%,其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2.7%。三、工业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薄弱,影响科学决策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耗统计数据地方与国家不衔接,这与能源计量装置配备不健全、缺少专业能源统计人员、采用企业自主填报统计数据等有直接关系。我国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分析决策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数据不足,工业产品单耗等信息难收集,尚未实现工业节能的在线监测,工业用能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缺乏实时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能源计量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全国能源计量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三是提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需要更多的政策创新。尽快推广工业行业成熟清洁生产技术仍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推进和落实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四、节能减排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我国现已发布了粗钢、焦炭、水泥、铜冶炼、轮胎、化工产品等54个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以及30个工业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标准的出台,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目前大部分能耗限额标准值偏低,特别是2008年发布的首批22项中的粗钢、焦炭等,指标已相对滞后。同时,钢铁、电解铝、电池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10年前我国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制定的,部分内容已不满足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此外,目前所有工业行业还没有相应的用水、用地指标。标准的滞后和缺失将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⑸ 雾霾对于钢铁企业意味着什么
新的旺盛钢铁需求、减排成本大幅提高、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以及钢材净进口量逐步增加,将会成为治理环境污染大环境之下我国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年伊始,一场严重雾霾席卷而来,笼罩几乎半个中国多日不散,引起国人乃至全球瞩目。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某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却对周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不仅我国环保标准过低,执法不严,有的地方还将环保缺失作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条件,个别地区或企业甚至无视环保法规,任意排放三废。因此,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污染的严重程度,也进入了世界排名前列。
近期国务院领导呼吁采取行动减少环境污染。如何采取行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大幅增加环保投资,开展全方位、大力度的污染治理。应该说,在这个领域,即便持续投资30年,投上30万亿元,也不为多,决不会产生什么投资泡沫。现在,环境保护已经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预计今后这方面的投资将会不断增加,环保产业将成为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一。
大规模的环保投资,势必产生极为旺盛的钢铁需求,成为消化钢铁产能的广阔空间。譬如催生强大环保产业崛起,包括环保技术研发、环保装备制造与安装、环保项目的施工建设等。一个强大环保产业的崛起与不断成长,需要大量钢铁支撑,这是不言而喻的。预计今后10年之内,因为环保产业崛起,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派生)钢材需求,会有数亿吨之多。
钢铁业节能减排要求更为严格
大规模治理污染,当然剑指钢铁行业
。这是因为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很大。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6.27亿吨,钢铁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的量分别占同期工业排放量的9.5%、6.3%、9.3%和20.7%。到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超过7亿吨,预计今后10年之内,粗钢产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各种污染物将继续增加,这就必将对钢铁企业的环保标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建议:一是按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尽快制定降低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关键性指标的实施路径。二是加大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税收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重大、共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建立大中型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试点,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产业强制性标准。鼓励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积极开展能源合同管理。
部分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
据初步测算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全国粗钢需求量将会相继跃上8亿吨、9亿吨台阶,其中直接与间接粗钢出口量将会达到亿吨左右,差不多是国内粗钢产量的15%。如此之多的国内外粗钢需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在国内生产,这是我国环境难以承受的。因此,钢铁企业有必要走出去,将部分粗钢产能向境外转移,接近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另外,国内环保标准提高,环保管理日趋严格,也会形成倒逼机制,迫使部分粗钢产能外迁。尽管目前全国钢铁企业境外产能布局还未开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为一个趋势
。预计今后我国境外粗钢产能将会不断增加,有可能占据总量产能的20%,甚至更多。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境外产能的扩张,国内钢铁产量增速大幅回落,甚至出现绝对量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我国钢铁产品进口量势必不断增加,最多时期,其年度净进口量有可能达到2亿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后全国粗钢净进口量有可能占到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我国粗钢由大量出口转为大量进口,体现了钢铁产业的重大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的实质,是将直接大量进口能源、矿石,转变为进口钢铁产品,这将有利于我国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新的旺盛钢铁需求、减排成本的大幅提高、钢铁产能向境外转移以及钢材净进口量逐步增加,将会成为治理环境污染大环境之下我国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此,有关方面要予以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及早布局,掌握主动。
⑹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怎么计算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28号(2005年6月2日)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⑺ 工业节能减排难在哪里
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四大难点:
一、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抑制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将在2014年继续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比去年低0.7个百分点。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工作进展缓慢,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不减且需求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改善空间有限,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无资金用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二、工业结构重化带动下,能源消费总量难控制
2014年,重工业同比增速仍可能快于轻工业,工业结构重化将继续拉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这将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从发展趋势上看,自2012年8月以来连续13个月重工业同比增速快于轻工业。2013年8月份轻重工业走势明显分化,重工业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整体工业复苏的主要动力,而轻工业增长则大幅放缓2.4个百分点。同时,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依然偏大。2013年1-8月,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83.3%,其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2.7%。
三、工业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薄弱,影响科学决策效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耗统计数据地方与国家不衔接,这与能源计量装置配备不健全、缺少专业能源统计人员、采用企业自主填报统计数据等有直接关系。我国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分析决策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数据不足,工业产品单耗等信息难收集,尚未实现工业节能的在线监测,工业用能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缺乏实时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能源计量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全国能源计量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三是提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需要更多的政策创新。尽快推广工业行业成熟清洁生产技术仍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推进和落实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四、节能减排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我国现已发布了粗钢、焦炭、水泥、铜冶炼、轮胎、化工产品等54个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以及30个工业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标准的出台,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目前大部分能耗限额标准值偏低,特别是2008年发布的首批22项中的粗钢、焦炭等,指标已相对滞后。同时,钢铁、电解铝、电池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10年前我国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制定的,部分内容已不满足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此外,目前所有工业行业还没有相应的用水、用地指标。标准的滞后和缺失将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⑻ 粤府办【2014】72号
粤府函〔2014〕7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省
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日
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现就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坚持高效循环、减量优先,加强源头减量化和全过程控制,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坚持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培育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二)发展目标。通过重点培育与全面推广,培育一批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产业,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建成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降到0.4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广州、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5%以上,其他地级市达40%以上。到2020年,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二、加快建设循环型工业体系
(三)完善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加快“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示范体系建设,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15年,建成28个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和30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40个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和50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园区和企业加大投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产业基地及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各类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优先支持位于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园区(含开发区、产业基地,下同)实施循环改造,加快园区废物利用、资源能源分质梯级利用、水资源分类使用和循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机耦合和循环链接。到2015年,推动20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推动50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我省清洁生产“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十个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培育百个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认定千家清洁生产企业、开展万人清洁生产培训)。加强粤港清洁生产合作,引导港资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并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到2015年,基本完成“十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创建20个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认定3000个清洁生产企业。
(六)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研发废弃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培育一批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加快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到2015年,培育30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探索建立2个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到2020年,培育40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5个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
(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企业创建生态设计机构,加快生态设计公共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设计国际和区域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家电等重点行业生态设计专题活动,推广一批先进方案、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印染、造纸、电镀及线路板等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
三、加快建设循环型农业体系
(八)构建“农工商”复合型循环经济体系。探索“农工商”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省农垦总局湛江垦区等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的循环链接,实现产业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形成“高效、无废”的跨企业、跨农户的循环经济联合体。到2015年,培育3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培育10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九)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秸秆、林木采伐剩余物、废旧木材(旧家具)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沼气,到2015年,推广农户沼气45万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550项以上;到2020年,推广农户沼气池50万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普及沼气利用。
(十)发展节能环保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节能、节水、减排等技术、工艺、产品与装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型农业技术和装备,鼓励农田轮作和休耕,减少农田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到2015年,每亩肥料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化学农药用量比2010年减少10%;到2020年,每亩肥料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3%,化学农药用量比2015年再减少10%。
四、加快建设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十一)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服务管理,逐步实现行业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广州、佛山、惠州、江门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发挥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通过上门回收、定点回收、以旧换新等方式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进一步提高我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十二)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形成覆盖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与技术路线,加快推进广州、深圳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县)开展试点工作。到2015年,广州、深圳两市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成熟完善,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省5个以上城市(县)开展试点工作。
(十三)加快服务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餐饮、商场、宾馆等服务业企业的节能、节水、低碳等技术改造,实施商场、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建立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物流体系。
五、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十四)加快全社会大循环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循环经济产业耦合链接,搭建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循环经济大网络。推进污(废)水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机电产品再制造、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资源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促进社会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和清洁安全再利用。建立旧件逆向物流体系,建成集生产、回收利用、资源化、再制造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五)促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行包装绿色化。提高政府采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以及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等绿色产品的比重。引导消费者购买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无公害标志食品等绿色标志产品。
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十六)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指导广州市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云安县申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指导东莞、韶关等市开展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依托广州、佛山、惠州、江门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配方肥和技术全面进村入户到田,提高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水平,建立一批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
(十七)推进试点示范园区建设。依托石化、钢铁、建材、再生资源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典型;加强现有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从产业连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清洁生产普及化等方面,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现有工业园区创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园,支持引导园区内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依托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十八)推进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在钢铁、石化、纺织、建材、造纸、汽车等重点行业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在石化、钢材、建材、塑料、人造板、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在钢铁、纺织、造纸、石油、食品、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用水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标杆企业;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商等方面培育一批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依托国家级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轮胎再制造试点企业,培育一批省级再制造试点企业。
七、保障措施
(十九)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推动制定我省促进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绿色采购等法规规章。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建、改(扩)建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要求编制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产品强制性限额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积极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研制。建立完善循环经济计量检测体系。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省财政现有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科技研发、标准制定、宣传培训、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园区与企业循环化改造等工作的支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工作。有序建立资源性产品阶梯价格制度,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研究完善惩罚性价格、差别性价格、阶梯价格等价格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循环经济龙头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将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在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先予以统筹安排。
(二十一)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支持建立各类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机构,创建循环经济技术中心,推动组建重点领域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开展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推动节能、节水、新能源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定期发布广东省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的专业化服务公司,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业,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二十二)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宣传普及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基础知识。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循环文化创意活动,积极开展国内外循环经济交流、合作与培训。创建省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循环经济培训,有序推进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二十三)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基地)落实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统计核算制度,将其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地税局、统计局、质监局和省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⑼ 清洁行业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管理办法》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
《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清洁生产审核办法》
《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各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既有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
《北京市清洁服务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办法》及实施细则
《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长沙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规定》
1、《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制药》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
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涤纶》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粘胶纤维》
7、《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8、《铅冶炼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9、《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0、《饮料制造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1、《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1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
1、HJ 2052-2016 钢铁工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2、HJ 807-2016 水质 钼和钛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HJ 806-2016 水质 丙烯腈和丙烯醛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4、HJ 805-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5、HJ 804-2016 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6、HJ 803-2016 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7、HJ 802-2016 土壤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8、HJ 801-2016 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9、HJ 800-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0、HJ 799-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1、HJ 798-2016 总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2、HJ 549-201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3、HJ 548-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
14、水质 蛔虫卵的测定 沉淀集卵法
15、关于发布《水质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10.1
(1)《水质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 809-2016);
(2)《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10-2016);
(3)《水质 总硒的测定-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HJ811-2016);
(4)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 812-2016);
(5)《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 84-2016)
(6)《固定污染源废气 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HJ540-2016)。
⑽ 如何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 清洁原料替代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通俗地讲,清洁生产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末端,而是将节能减排的压力消解在生产全过程。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
一、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管理办法》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
《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清洁生产审核办法》
《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各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既有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
《北京市清洁服务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办法》及实施细则
《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长沙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规定》
二、相关导则、技术规范(最新公布)
1、《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制药》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
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涤纶》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粘胶纤维》
7、《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8、《铅冶炼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9、《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0、《饮料制造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1、《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1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
三、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最新公布)
1、HJ 2052-2016 钢铁工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2、HJ 807-2016 水质 钼和钛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HJ 806-2016 水质 丙烯腈和丙烯醛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4、HJ 805-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5、HJ 804-2016 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6、HJ 803-2016 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7、HJ 802-2016 土壤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8、HJ 801-2016 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9、HJ 800-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0、HJ 799-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1、HJ 798-2016 总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2、HJ 549-201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3、HJ 548-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