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PS和SNA的核算体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1)核算观点不同
(2)核算内容不同
(3)核算方法不同
联系:MPS和SNA两大核算体系都是以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核算为主要内容,都力图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上反映社会总产品的运行全貌
2. SNA协议与TCP/IP协议的区别
tcp vs sna
TCP/IP is not as scalable as SNA with Transaction Integrator (TI), but TCP/IP is more effective in other areas such as file transfer and data access (about 10-15% better on OLEDB tests). In addition, the IBM endorsement of TCP/IP simplifies the corporate networking infrastructure and enables easier interoperability to the Interne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for TI with TCP/IP as the up-stream link protocol versus SNA, Microsoft performed a stress test where the only change to the setup was the up-link protocol. The SNA test was set to use the SelectionHint property setting because this is the same process performed by the TCP/IP up-link.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SelectionHint property, see Remote Environment Selection Using the SelectionHint Property.
Analyzing the average response time as a function of transactions performed, Microsoft found that TCP/IP is as fast as SNA. In fact, TCP/IP is faster than SNA when the load is below 100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tps). For some deployments, that is the typical operating range. As the load increases, the connectionless TCP/IP up-link starts to slow down the response time and clips the top performance at 500 tps. The SNA up-link enables stable response times throughout the load range, and therefore achieves higher scalability.
To analyze the superior scalability of SNA compared to TCP/IP, Microsoft charted the frames per second over the backbone LAN. Whereas SNA maintains its sessions from transaction to transaction, TCP/IP must establish and destroy the TCP/IP connection for each transaction. This results in more frames transmitted over the up-link compared to SNA. In our tests, the 100baseT Ethernet LAN did not become a bottleneck, but this can become the critical issue if the link speed between the TI server and the host is slower. In any case, the TCP/IP connections and disconnections generate some additional interrupts for both ends.
Additional analysis shows an advantage that the TCP/IP up-link has over the SNA up-link that might become the deciding factor in a real-world deployment. When you are using the SNA up-link, the TI Automation server must enre almost twice the amount of context switching compared to the TCP/IP up-link case. This is because with SNA, the messages are passed from TI first to the SNA server node and then to the SNA link service. These are separate processes, so there is process-to-proc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text switching. With TCP/IP this does not occur; TI passes the messages directly to the NDIS driver. On a server where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business logic is occurring, so much context switching may occur that throughput and scalability are affected.
3. 什么是SNA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又称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即SNA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
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
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作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和英国著名的国民经济核算专家斯通。195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这套体系就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SNA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5个总量:
⑴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ct,简称GN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⑵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ct,简称NNP)它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余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⑶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简称NI)它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⑷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简称PI)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⑸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简称PDI)它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SNA体系五大总量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4. 国名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又称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即SNA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
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
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作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和英国著名的国民经济核算专家斯通。195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这套体系就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SNA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5个总量:
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 简称GN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⑵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ct,简称NNP)它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余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⑶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它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⑷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⑸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PDI)它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SNA体系五大总量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社会存在
您好,您的问题没有选项哦,暂时无法为您解答。
6. 局域网的核心协议 A,IEEE801标准 B,IEEE802标准 C,SNA标准 D,非SNA标
局域网的核心协议是tcp/ip协议;
B IEEE802标准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802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遵循IEEE 802标准的产品包括网卡、桥接器、路由器以及其他一些用来建立局域网络的组件。
7. SNA是什么东西
【国民账户体系】英文缩写SNA。以全面 (或称综合)生产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账户 方法对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核算,为宏观经济 分析、决策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国民账户体系依据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划分国内账户和 ‘国外账户,每个子账户体系设置分别包括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国民账户的产生可追溯到J .M·凯恩斯、R.斯通和J.E.米德1939年从事的英国国民收人账户工作。 1952年联合国制订国民账户体系标准,主要内容是企业、居民、私人非营利机构和政府四大部门的生产账户、支出账户、资本调节账户及对外交易账户。1%8年联合国公布了基本 完善的国民账户体系,相对1952年的SNA, 不仅改变了体系结构,而且还扩展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国际收支和资产负债表的内 容。1993年联合国针对世界经济发展新特点, 力争更好地满足非均衡经济分析和治理通货膨 胀的客观要求,在理论、方法和体系结构以及统计指标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同时还为环境经济核算、可持续发展和更广泛的分析提供发展的空间。SNA国民账户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二战后,在凯恩斯的指导下,以英国剑桥大学斯通教授为首的专家们,开展了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1947年,斯通在《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账户的建立》中提出了以五大部门为核算主体的社会核算体系。1953年,联合国出版以斯通为首的国际统计专家小组的主要研究成果:《国民经济账户和辅助统计表》。这就是著名的旧SNA。1968年以斯通为首的专家小组对旧SNA体系进行补充和修订,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国民账户体系》,这就是新SNA。 SNA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5个总量: 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 简称GN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⑵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ct,简称NNP)它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余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⑶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它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⑷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⑸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PDI)它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SNA体系五大总量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8. 什么是SNA体系
SNA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它是从国民收入统计发展而来的. 凯恩斯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创立的国民收入理论和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理论,使国民收入统计得到迅速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各国加强了经济管理职能,对经济生活进一步加强干预,逐步形成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953年、1968年和1993年,联合国先后三次公布了SNA体系, 并向市场经济国家推荐使用,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SNA体系进行核算.
①SNA核算形式.随着宏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SNA在原来国民收入核算基础上增加了投入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内容,形成有5个子系统的SNA体系.
②SNA计算方法.SNA不局限于原有的统计方法和模式, 吸收了会计、数学的一些方法,通过一整套账户、矩阵表、平衡表反映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实物与资金、流量与存量的联系. SNA中的账户形式,以总量平衡为出发点,以会计复式记帐原理为基础,把经济循环过程中每笔交易分别在对应帐户中记录,使借贷双方保持平衡,采用矩阵表进行计算,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详细的数据.
③SNA的主要生产指标和分类.SNA有关生产核算的主要指标是: 总产出、最终产品、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等. SNA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采用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分别用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
( 3)两大核算体系比较.SNA和MPS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但两者是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SNA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MPS则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因此两种核算体系,在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在核算范围上:SNA以全面生产概念为基础,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组成统一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MPS主要限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把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之外,使再生产环节核算不能协调一致,影响了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
②在核算内容上:SNA既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的核算, 也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存量与流量方面的核算,较全面地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MPS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 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没有完整地反映,但其中的劳动平衡表、生产资料供求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在反映人、财、物的综合平衡上有重要作用.
③在核算方法上:SNA采用复式记帐法, 运用帐户矩阵等核算方法,把社会再生产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经济流量以及期初、期末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的核算体系.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设置一系列平衡表进行核算,形式比较简单和直观,但各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整体结构不够严密.
④在主要核算指标上:SNA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它们不但包括新创造的价值,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范围扩大到全社会所有部门. MPS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它们分别是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总和和净产值总和,计算范围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