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考研么
先给你看看一点资料
快消类:
宝洁:本8600、硕9700、博10500发14个月, 五险一金外加补充医疗养老保险--最新数据(11年)
据说marketing每9个月还能涨20%-30%。
联合利华: 8500 ×13 -11年数据
玛氏:月薪10000
箭牌:4400×15
高露洁:5500X15
35楼
金融类:
阳光财险:研究生,投资研究岗,全年基本工资+奖金+福利=8万(税前)
汇丰银行:Global markets中国大陆地区外汇trader,月薪8000。汇丰的BDP项目起薪8000,18个月培训后涨到12000。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外汇trader可参考汇丰薪水,起薪不超过1万。
花旗银行MT:8000×13。
高盛香港:所有部门,不分本研,起薪66万港币,但bonus可能不同。
高盛高华:固定收益部 trader,本科生:30万。
中金IBD:本科:111000base,sign on bonus 9250×6。
研究生:19万base,sign on bonus 19250×10。
中信IBD:11000+
巴克莱:香港sales:40万港币。
瑞银证券(UBSS):operation部门15万、投行部门30万,本科和研究生一样,奖金要看项目。
荷兰国际ING:有一个base在香港的培训项目,是local pay+global relocation package的形式,总额比一般投行都高(约70-80w)
中信银行总行:平均起薪5-6万,本科和研究生差别不大。
农行总行软开:转正后6500/月,房补1500左右,一年12个月。
招行管培:算是管培里面待遇比较好的,年薪10万,但是去深圳的话消费比北京要高
深发展管培:实习的时候非常非常少,少的可怜就不说了,转正了年薪8-10万,不同部门差别比较大,做前端的比做后端的多很多,信用卡中心比总行少很多。
进出口总行:实习的时候3500,转正了4500,待遇福利一般
国开行总行:转正了7000以上,福利很好
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研究生:基本工资11.2万,基本奖金4.8万。绩效奖金和福利不祥。
固定收益部交易员(本科):年薪10万左右,不包括分红。
华安基金:研究生,助理行业分析员,基本工资12万,不过是按照8万基本工资发,另外4万按照福利名义发给刚入职的毕业生,奖金和其他待遇不详。
南方基金:第一年年新大约16万,而且经常会发一两万元的沃尔马购物卡。
以后涨幅也挺大的。行业研究员更高,在21万。
深国投:待遇比南方基金的待遇还要好,确切数字不清楚,至少20万年薪吧。
Discover Finacial Sevice:上海,Base 15w/y,福利奖金不清楚,前MorganStanly的子公司
IT类:
IBM China:销售 (ISU,STG,SWG) 培训期6-9个月本科4800,研究生6000,14个月.转正后第一年 base 7500,14个月
南方基金IT部门:25w税前,另外还有一些福利不包括在内,硕士。
摩根斯坦利IT:18万base,奖金看表现。
穆迪KMV:计算机硕士:2500刀/月+绩效奖+年终奖,14个月。在深圳14万。岗位不同薪酬不同。
Microsoft:base 16.1w,什么都加起来也就19w左右,股票不是每年都给。
腾讯:一般职位本科生起薪7万,研究生起薪10万。广告销售部按业绩提成,有人一单就提成50w。
Google: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硕士18万。
网络:应届计算机硕士: se今年有好几等,17.8w,19.2,20.6w以及超牛的接近30w,都是package
EMC:所有(奖金+福利)都加起来15.5w
SK:年薪20万左右
HP:sales,月薪5000-6000,其中有很大部分要自己找报销
思科:sales,月薪7000左右,这是去完美国培训一年以后回来的身价
38楼
咨询类:
麦肯锡: 16万base,3000美元 signing bonus
BCG: 18万
Bain:19万
Monitor:19w (summer intern招进去的20w)
奥纬: 20w
罗兰贝格:15万base+3万bonus。
AC尼尔森:MT ffer letter上数据:工资4700(本科),服务满一年一次性发3600作为奖励。
能源类:
斯伦贝谢:14万base,上井每天100美元补助。
Shell:7500,本研博一样。12个月工资,超过12个月的属于bonus,Sales部门完成销量有3个月bonus,销量多则bonus多;其他部门有1-5个月bonus不等。
法国液化空气:扬帆国际管培项目offer(签三年)的待遇,国内半年 7.8k/m, 国外1年半 global pay + relocation expense,国内1年 12万+4万
GE Energy:普通职位:硕士5k-6k×13;CLP(Commercial Leadership Program):6000*13,两年4个rotation,2个在美国,所有费用公司cover
美孚:1万/月
4大工资高原因如下:
1 出差多,补助多。
2 加班频繁,少量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只有大量,且超过一定量时才有加班费--求证实
3 每年薪水的递增率较高,虽然近两年降低很多,但还是比一般外企高。
其他:
华为:华为本科6500,研究生8000 -11年数据
中兴: 7300 (研) -11年数据
国际纸业:sales本4000、研6000。
新蛋:MT 本10000、研11000,均13个月。--此为MT价格。据说其它类的要少很多。
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硕士,11万每年,分13个月。
华润置地:本科4000, 硕士4300,发14个月工资
三一重工:6000(研)
英伟达: 平均8000
德州仪器:7500
陶氏化学:7700(研)
迈瑞医疗:6500(本), 8500(研),11000(博)
深信服: 本科:4500-5000 不同职位有差别
SABIC: 6000
TP-link: 8800(研究生 研发类) 6800(本科生 研发类) 5400--海外业务均16个月工资
高级文员 4200 13个月
均有5险一金 不包吃住
—11年最新数据
西门子AD:3200
蒂森克虏伯电梯(研究生):实习的时候工资是一个月3000,实习1到3个月,转正后是不到5000。
罗克韦尔销售:大概7K左右 加提成(蛮丰厚)
艾默生销售: 本:5400+(驻外补贴) 硕(深圳-研发):6500+800+4%的房补 -11年数据
国民淀粉: 销售类5000 -11年数据
西安杨森销售: 5000+丰厚奖金 -11年数据
深圳中航:试用期三个月,每个月2800左右,三个月转正后3000差不多4000的样子,没有住房公积金,只有住房补贴。税前的收入一年在5.5W到6W
成都中电29所转正第一年拿到手超过7.8W, 一汽大众10W+(硕士)
世联地产:本说博一律2500-5500(试用期)。转左正之后不详!试用期系三个月!
保利地产: 本科见习一年,工资(到手)2800/m,加上一些报销住房吃饭等补贴,一个月大概3-4k。转正后工资差别不大。大头是奖金,跟公司效益挂钩。见习第一年比较少,2-3w, 正式员工有8w左右(据说)。看卖楼情况,卖不好也有可能没有奖金。
长虹 整体均是试用2000左右,转正后不详
美的 试用期2500 转正3000-3500 (15个月)
箭牌 (2010届) 培训期4500 (全国均是)
百丽 2300 转正后不详
美敦力 试用4800
中粮 试用半年 工资 2000
厦门建发 试用期3000 转正后3500左右 福利一大堆
特步 试用半年 2500 转正后3000加业绩
深圳赢家服饰 试用期2500 转正2850
腾讯是15个月的工资,开发和策划之类的是10万;测试和运维之类的是8万
-11年数据
茂业百货 试用期2000 涨薪幅度不大
海信电器 平均月薪 4500(算上提成后)...
东风本田:实习3000,转正4500,二十个月工资各种福利全在里边了,包吃住
群硕的待遇: 基本月薪:4000元 -11年数据
海航总部人力: 3200(硕)
美国道富: 很轻松,待遇7500。
神州数码: 5000*16个月
所以我觉得自己知道在某方面有独特的研究的话 将来的待遇还是很好的 即使考上了研究生 还得努力几年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考不考研没什么关系 当然能考上更好
至于找女朋友嘛 找个本校的 就不用聊什么qq了
周末也可以常常出去玩下
大三以后,我觉得自己应该朝着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向发展,把它做得更好 想考研的话就得好好努力 跟高中差不多了 多找跟自己想考的学校的试题 书籍看看。
❷ 南宁至广州的城际火车什么时候才能开通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告,国家发改委已于日前正式批复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建议书,同意建设南宁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另外,南宁铁路局建设管理处在铁道部铁道工程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对该项目第Ⅰ标段(黎塘至省界段)新线地质勘察监理进行招标。据悉,南广高速铁路全长559公里,其中广东境内191公里,铁路将按双线电气化标准建设,设计时速达200公里,预留250公里的设计时速。根据广西发改委对外公布的《2008年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进度目标责任表》显示,该项目计划将于今年10月开工,项目预计于2012年6月建成。据悉,南广铁路项目由铁道部与两广政府合资建设,总投资约295.37亿元,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区际铁路干线,其中广西段的路线设计由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项目业主为南宁铁路局,今年投资3亿元;广东段路线设计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项目业主是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到南宁仅需3个多小时南宁至广州铁路设计走向将沿珠江水道的西江-东江方向,从南宁出发,利用柳(州)南(宁)城际线接轨,经贵港,跨郁江,过桂平、平南、藤县至梧州进入我省,经封开、德庆、云浮至肇庆新肇后接拟建的贵(阳)广(州)铁路。记者了解到,南广铁路与贵广铁路在佛山境内将并轨运行,并且规划在佛山建设新三水站和新佛山站。经初步方案协调,规划部门原则明确了贵广、南广铁路在佛山境内经西南、丹灶、狮山、罗村、大沥、桂城(三山)至广州新客站的走廊通道,目前,建设单位正在开展贵广、南广铁路项目定测工作。据了解,目前广州每天有两趟列车前往或途经南宁,分别为2571次广州至南宁和K365次厦门至昆明。南宁到广州的铁路里程为824公里,走向非常迂回:云南方向需从南昆线进入南宁,再走黎湛线,后转三茂线至佛山、广州,比此次规划的南广铁路要多出1/3的里程。由于现今铁路线路迂回过长,原有线路并没有改造提速,直接导致运输时间大幅度增加,如佛山至南宁需要12个小时,佛山至贵阳长达31个小时。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的建设,可明显缩短南宁至广州间的时空距离,提高通道运输能力和质量。南广铁路一旦建成,广州到南宁仅需3个多小时,比现在缩短近9个小时的车程。(来源:南方都市报)
❸ 厦门鼎运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一、概况
厦门鼎运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9日,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系内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数控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是集生产、科研技术、技术贸易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型企业。公司目前已在上市阶段。
公司是专业从事纳米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线性马达、五轴数控机床等技术研发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并专业提供数控及自动化加工成套解决方案,完成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优化等一体化服务。公司作为西门子数控领域产品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承接富士康、比亚迪、GP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注重科技创新投入,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力雄厚,获“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技术贸易机构”等多项荣誉认可,在高端五轴加工工艺、数控软件研发上有丰富的成功案例和较强实力,并自主研发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件,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取得新知识和实质性改进,成立至今已取得19项软件着作权,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经营范围:
◆工业软件,包含自动化工厂、机床机载软件等;
◆数控系统,包含西门子数控系统及数控系统相关配件,其他数控系统;
◆机器人业务,代理德国库卡机器人销售与服务,承接机器人开发服务;
◆服务承包,含自动化工厂调校、各数控系统组装调校等
?公司历史沿革:
2012年1月,厦门鼎运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
2012年8月,获“厦门市技术贸易机构资格认定”称号。
2013年3月,获“软件企业认定”称号。
2013年4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厦门鼎运软件有限公司”。
2013年4月,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100万元。
2013年8月,获 “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14年5月,公司在“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代码为860100。
2014年7月,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200万元,股东成员变更。
2014年8月,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年审。
公司现有厂房面积(含办公面积)370平方米,自成立以来已投入了20多项研发项目,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取得新知识和实质性改进,至今已取得了19项软件着作权,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达年平均数4项以上,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可实现销售的新产品都在8个以上,产品具有极好的前景,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公司现有员工24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比例为62.5%,其中包括管理人员5人,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及管理;研发人员12人,负责数控加工技术的研发活动,从事开发新产品(服务)、采用新工艺等,进行技术开发和研制、技术革新和改进、技术保密和管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程技术人员6人,负责客户维修服务项目,承接数控系统机床的系统维修、备件维修及技术咨询等工作;销售人员4人,负责市场开拓业务。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研发部门,公司还积极与厦门理工学院、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厦门技师学院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学生的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不断深化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数控加工技术行业进步的新知识及新工艺的研发活动,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1、核心产品:
A、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电气和软件的整厂解决方案;
B、西门子数控系统、电机、驱动的销售与服务;
C、数控领域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2、软件产品:
专用机数控控制软件、TC500数控控制软件、数控铣床数控控制软件、数控车床数控控制软件、五轴机数控控制软件、流水线PLC控制软件
3、技术服务:
CNC控制器专业维修、CNC自动加工产线、CNC电气解决方案、CNC升级改造、CNC电箱配电工程、CNC专业检验与调校
三、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运营经验,熟悉行业市场发展,产品技术水平高。公司采用的是集中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专业提供数控系统成套解决方案,负责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优化等的一体化服务,承接国内知名企业富士康、比亚迪、GP等公司的专案项目开发与服务,避免单一经营模式带来的市场风险。
公司当前产品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这种订单式营销方式,一般为固定客户,以销定产促研发,一旦渠道畅销,有利于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致力于提高品质,保证质量,完善生产工艺。
法定代表人:赵瑞兴
成立日期:2012-01-09
注册资本:65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福建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50200587858849X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人员规模:私营公司
企业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创业大厦312室
经营范围:1、纳米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线性马达、DD马达、五轴数控机床、数控加工流水线、数控行业软件的研发、销售,并提供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2、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通过企查查查看厦门鼎运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❹ 地市招商局一般有多少项目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系列分析之一 1981年10月15日,厦门湖里丘陵上建设者的一声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厦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实验田和排头兵,享有计划单列、地方立法权和副省级行政级别并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特区。特区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任市党政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相继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称号,昔日落后的、封闭式的海防前线小城已经建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速度效益协调发展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前进中各种问题的关键,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快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保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实现了速度和结构、效益、质量相统一,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最近的两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市综合排名均位居国内城市第九。 经济总量迅速壮大,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市生产总值(GDP)从1981年的7.4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60亿元(预计),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8%,其中,只有1981年、1983年和1985年三年增长速度是个位数,其余各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厦门市生产总值增长率长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在福建省九地市中,总量虽然仍排在福州市和泉州市之后列第三位,但年平均增长速度居首位。全市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八五”时期,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9%,比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平均增长速度均高出近10个百分点。经过“八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九五”、“十五”以来,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见下图)。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厦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4737元,已突破5000美元,达5459美元。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厦门市自身的资源拥有量不足,资源对外依赖性强。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降低能耗水平,2005年厦门市每万元生产总值(GDP)综合能耗0.65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93.8千瓦小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54吨标准煤,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9.1%、77.6%和37.2%。每度工业用电实现工业总产值37.69元,比1981年增加32.52元,每立方米工业用水实现工业总产值2608元,比1981年增加2555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6562万元、创造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大中型城市中也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进入稳定增长期,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153万人,常住人口2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比1981年下降了12.8个千分点。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2005年末,城市环保投资指数达2.49%;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4分贝;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8,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8.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5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48%;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和汽车尾气的达标率分别为95.3%、82.4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0.48%;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1.79%。 经济运行质量良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特区建设以来,厦门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增长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同步甚至更高。全市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在2001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后,2005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又实现“百亿元双突破”,仅用4年的时间财政总收入再实现了百亿元的翻番。全市财政总收入由1981年的1.9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68.69亿元(预计),增长139.8倍,年平均增长21.3%。地方级财政实力较强。2006年地方级财政预计收入实现139.2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1.8%,在福建省九地市中总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财政投向重点突出。在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了社会保障、科技和教育、农业和农村等重点项目对财政资金的需求。2005年全市财政支出127.72亿元,比1981年增长206倍,年平均增长24.9%。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带动作用突出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培植经济增长点和生财点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工业,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第一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2.2%、21.7%和17.9%,三次产业结构由1981年的26.5:51.6:21.9调整为2005年的2.1∶54.9∶43.0。 农业结构调整,岛外投资力度加大,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特区建设以来,厦门致力于创新“三农”工作机制,从“规划、项目、投入、政策”四个方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区划调整,优化统筹了区域资源,形成岛内两区岛外四区的格局。 创新工作机制,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致力于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2005年全市23家农业龙头企业中,7家是国家级别的,如银鹭和惠尔康。23家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全市定单农业14.6万亩,当地农民从中获得收入10.1亿元。新建5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农业基地,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200人,1.8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3.9%,全市农村1.5万户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231.63亿元,比1981年增长69倍,年平均增长19.38%。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5年厦门市农民纯收入和增长幅度均居全省第一,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53元,比1981年增长25倍,年平均增长13.9%。 加大岛外投资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0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历史性地超过50%,长期以来岛内与岛外发展不平衡、不对称的格局被打破。围绕岛外重点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农村两化步伐,火炬高新区扩建、同安工业集中区和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项目建设进展快速,近两年来,夏新电子、厦门烟厂、厦工机械、古龙调味品等一大批岛内原有的工业大企业相继搬迁岛外,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安、翔安成为最具潜力的工业发展区,至2005年底,岛外工业产值比重已与岛内相当。与工业区开发相配套,实施“金包银”工程,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从而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至2005年末,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通行政村道路硬化,行政村客运通达率81%,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75%,有线电视入户率52%,开通了覆盖12万户农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完成92个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项目,整合56所学校;建立、完善了市、区、镇、村四级动物疫病防范网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西海域、员当湖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开展裸露山体复绿工程,林业生态体系日臻完善。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带动作用突出。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充分利用了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发挥自身海湾型城市的地理优势,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工业发展快速,带动作用凸显,预计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比1981年增长218.21倍,年平均增长24.1%。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9.12亿元,比1981年增长147.2倍,年平均增长2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8%,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5%,直接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厦门市工业总产值在2002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111.5亿元,在2005年又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工业的第一个1000亿元产值用了近20年时间,第二个1000亿元增量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49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44家,共完成工业产值1678.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8%;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9家,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工业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2029.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7%。 工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特区建设以来,外商投资纷纷涌入,1982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新加坡印华地砖厂”,1985年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公司”,厦门工业引进外资由以港澳台中小企业、项目为主逐步过度到了以引进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核心技术为主,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层次。2005年,全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产值1652.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7%,比1981年提高了77.4个百分点。 以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行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聚集程度较高,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了突出的贡献。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工业三大支柱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拥有了以计算机、手机为主导的投资类电子产品,以彩电、汽车音响、DVD为主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以电容器、光电器件等为主导的基础元器件电子产品;拥有了厦工装载机、金龙客车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占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产品;橡胶制品、精细化工已具相当规模,翔鹭石化PTA、金达威维生素产量全国第一。2005全市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538.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2%。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领先增长,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特区建设以来,在继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厦门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通过高新产业带动整体工业上一个新的水平。2005年全市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有8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77.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0%。在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8个分项竞争力分析中,厦门的创新环境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分列内地城市第二名和第五名。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带动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房地产和社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第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充分发挥“以港兴市”战略,形成海陆空港联动优势。厦门得天独厚,拥有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曾是我国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特区建设以来,在“以港立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依托厦门湾组合港和高崎国际机场,逐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海运、公路、铁路、民航为骨干,各大客货运输场站为枢纽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2005年厦门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将厦门湾内的漳州后石、石码两港区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招银港区与厦门港合并,管辖围绕厦门湾而建的所有港口和码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厦门港已成为国家一类港口,全港现有泊位74个,其中集装箱专用码头12个,是全国七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我国第四个可接待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厦门空港成为国内十大机场之一、第四大口岸机场,是连接东南亚及日、韩的重要航空枢纽,通航城市已达到74个,邮件航班实现了辐射全国的邮件交换,被国家邮政总局列为全国五大枢纽港之一;厦门站已成为华东地区的铁路大站,铁路运输通过电气化的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海铁联运战略开始起步,与南昌、赣州实现了跨省海铁联运,有效拓宽“西进”腹地;厦门邮电通讯已形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数字数据、图文传输等现代化通信网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5年厦门港口货物吞吐量4770.75万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334.29万标箱,居世界第24位;空港旅客吞吐量628.57万人次,空港货邮吞吐量15.9万吨;铁路货物到发总量933.56万吨;公路货运量1939.7万吨;全市市话(含小灵通)年末到达数187.79万部,移动电话年末到达数168.65万部,电信宽带用户总数达22万户。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64.4倍,年平均增长19%。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处于城市区域扩张过程中,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大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标志性建筑不断涌现,现代化新区层出不穷,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开放房屋二级市场、改变土地交易方式等措施的实施,特别是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启动,促使房地产业的发展迈出了更大的步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居民对住房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厦门市房地产市场步入繁荣时期,投资规模平稳增长,商品房市场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一样交易火爆,市场价格飙升,销售面积持续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114.0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4%,其中商品房住宅投资83.3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19.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285.1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6.36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11.6亿元;商品房销售总平均价格达5503元/平方米,其中居住用房平均价格4744元/平方米。200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156.9倍,年平均增长23.5%。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围绕把厦门建成购物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中心的目标,积极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厦门市先后引进了好又多、新华都、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百安居、天虹商场等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以及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永乐电器等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连锁经营快速发展,零售业态日趋多样化,并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地加快,不断调整商业网点布局,从原来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山路至厦港一带的老城区向新区扩展,已初步形成“二路(中山路、禾祥西路)三圈(中山商圈、火车站莲坂商圈、江头商圈)”为中心的商业新格局,城市商业作为中心城市辐射力大为提升。在外就餐逐渐成为时尚,黄则和、好清香传统小吃得到恢复挖掘;麦当劳、肯得基等洋快餐入驻厦门,规模呈快速扩张之势;我家咖啡、豪客来等连锁咖啡快餐厅兴起并逐步向外扩张;悦华酒店、宝龙大酒店等星级宾馆餐厅以其优美就餐环境、精致新颖菜肴及良好服务吸引大量游客;牡丹大酒楼、舒友海鲜大酒楼等中式餐饮企业靠其优良服务和优质菜肴赢得大量顾客,全国各种菜系纷纷进入厦门,相互竞争,蓬勃发展。预计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亿元,比1981年增长106.6倍,年平均增长20.6%。2005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0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1%,比1981年提高7.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27.4倍,年平均增长15%;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90倍,年平均增长20.7%。 金融市场不断壮大。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法人与非法人金融机构并举,市政府金融办协调,人民银行、银监、保监、证监共同监管,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领域机构较齐全、运行较稳健的金融体系。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商业银行11家,政策性银行2家,外资银行商业11家,代表处3家,邮政储汇局1家,拥有各类银行网点360多个,从业人员1.3万人,全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6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13亿元;保险市场主体14家,保险中介机构19家,保险从业人员0.72万人,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3.31亿元,全市保险深度2.3%,保险密度1478元;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2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571.5亿元,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5家,股本总额50.25亿元,总市值226.14亿元;法人期货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4家,期货合约年交易额598.68亿元。200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53.1倍,年平均增长18.1%。 会展业、国际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加大扶持会展业发展的力度,厦门已经成为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会展城市。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厦门会展竞争力居全国第7位,会展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0位,这是许多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所不及的。除“投洽会”和“台交会”等金牌展会外,厦门礼品展、石材展、食博会、体博会、医博会等专业展览稳步发展,展会的影响、规模和效益逐步扩大,品牌展会的培育初见成效。2005年,厦门市举办各类展览、展销活动45场,展览面积42.4万平方米。特区建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市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也不断完善,逐步提升鼓浪屿、万石山、白鹭洲和环岛路等传统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五缘湾、天竺山、大帽山、莲花山、北辰山、大嶝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共享和旅游互动,大力发展度假旅游,重点开发滨海旅游、文化旅游、购物旅游、生态旅游和节庆旅游等旅游项目,旅游业发展日益加快。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酒店61家,其中三星及以上级酒店38家,悦华酒店、宝龙大酒店跃居五星级;全年共接待过夜境外游客72.31万人次,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排名第11位,其中外国人40.2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2.08万人次,旅游创汇5.52亿美元。 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针对厦门过去地处海防前线,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的状况,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广开财路,积极引进各方资金,加快以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电力、燃气、水等市政基础设施为框架的城市建设步伐。1981~2006年,全市预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67亿元,年平均增长26.2%,每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生产总值2.47万元。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提高最快、拉力最强,2005年投资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1.6%,直接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 拓宽融资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特区建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已经发展到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转让经营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并举的多元化筹融资模式,全市投资主体自我积累能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加强。2005年,全市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总额为540.48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62.34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的11.5%,比1981年减少23.3个百分点;国内贷款159.83亿元,占29.6%,比1981年减少10.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22.91亿元,占4.2%;自筹资金151.03亿元,占27.9%;其他资金144.35亿元,占26.8%。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1981~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0.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完成《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合理,按“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的城市格局,向岛外海湾地区加快拓展新城区,开工建设五缘湾片区、翔安新城片区,加快推进黄厝片区、厦港片区、观音山商务集中区前期工作,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26.5平方公里。加强对外连接,加快连接岛内外以及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城市间快速路网、岛内城市交通主次干网建设,先后完成了鹰厦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石鼓山立交桥、钟鼓山隧道、仙岳山隧道,对厦禾路、仙岳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完成了同集路、集灌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及厦漳、厦泉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建成了环岛路,完成国道319线、324线拓宽改造,启动了翔安隧道、杏林大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等工程的建设,逐步缩短厦门与周边城市和内陆腹地的通达时间,形成了以厦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促进了以厦门为开放窗口和国际经贸合作主通道的闽西南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闽粤赣相邻十三地市经济协作圈的广泛经济合作交流,由此大大增强了厦门的中心城市辐射功能。2005年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比1981年增加756.6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增加1463.8万平方米。厦门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以及城区“步行500米有绿地、步行15分钟到公园”的目标。2005年末,全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1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3.57平方米,拥有公园37个、面积达896.96公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6.36平方米;各类公交营运车辆共计2610辆,运营线路网长度达3013.6公里,出租车3646辆,轮渡客运船只14艘,公交方便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到。 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展顺利,工业产业布局趋向合理。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围绕建设海湾型城市蓝图,调整行政区划,强化产业布局,对岛外原有40多个工业小区进行整合,把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著名品牌、有较强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经营实力的大企业培育成为龙头大项目引入工业园区,进行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群和族群。目前已经形成海沧新阳、集美机电、同安轻工食品、同集工业集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等14个工业集中区,工业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工业企业从岛内向岛外迁移取得成效,逐步向工业园区聚集,企业集聚效应显现。
❺ 商业贸易英语常用语。在线等!!
[从贴吧转的]
易货,补偿等贸易
Can we do a barter trade?
咱们能不能做一笔易货贸易呢?
Is it still a direct barter trade?
这还算是一种直接的易货贸易吗?
If you agree to our proposal of a barter trade, we'll give you paper in exchange for your timber.
如果你方同意我们进行易货贸易的建议,我们将用纸与你们交换木材。
Shall we sign a triangle trade agreement?
我们订一个三角贸易协议好吗?
A triangle trade can be carried out among the three of us.
我们三方可进行三角贸易。
Compensation trade is, in fact, a kind of loan.
补偿贸易实际上是一种信贷。
We may agree to do processing trade with you.
我们同意与你们进行来料加工贸易。
If you're interested in leasing trade, please let us know.
如果你们有意做租赁贸易,请告诉我们。
We wonder whether you do counter trade.
我们不知道你们是否做抵偿贸易。
Words and Phrases
2009-8-29 16:49 回复
119.165.218.* 2楼
trade by commodities 商品贸易
visible trade 有形贸易
invisible trade 无形贸易
barter trade 易货贸易
bilateral trade 双边贸易
triangle trade 三角贸易
multilateral trade 多边贸易
counter trade 对销贸易;抵偿贸易
counter purchase 互购贸易
buy-back 回购贸易
compensation trade 补偿贸易
processing trade 来料加工贸易
assembling trade 来料装配贸易
leasing trade 租赁贸易
in exchange for 用……交换……
trade agreement 贸易协议
They mainly trade with Japanese firms.
他们主要和日本商行进行贸易。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we have done a lot of trade with your company.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与贵国进行了罅康拿骋住?/P>
Our trade is concted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我们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
There has been a slowdown in the wool trade with you.
和你们的羊毛贸易已有所减少。
Our foreign trade i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我们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Trade in leather has gone up (down) 3%.
皮革贸易上升(下降)了百分之三。
Trade in general is improving.
贸易情况正在好转。
Our company mainly trades in arts and crafts.
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手工艺品。
They are well-known in trade circles.
他们在贸易界很有名望。
2009-8-29 16:50 回复
menghuan0321
0位粉丝
3楼
Words and Phrases
business association 业务联系,交往
business connection 业务联系
close relationship 密切的关系
closer ties 更密切的关系
to establish(enter into, set up)business relationship 建立业务关系
to continue business relationship 继续业务关系
to pres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保持业务关系
to improve business relationship 改善业务关系
to promote business relationship 促进业务关系
to speed up business relationship 加快业务关系的发展
to enlarge (widen) business relationship 扩大业务关系
to restore (resume) business relationship 恢复业务关系
to interrupt business relationship 中断业务关系
to cem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巩固业务关系
2009-8-29 16:52 回复
menghuan0321
0位粉丝
4楼
We trade with people in all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我们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各国人民进行贸易。
To respect the local custom of the buying country i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尊重买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是我国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Our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developing trade with you.
我们的目的是和你们探讨一下发展贸易的可能性。
Words and Phrases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
overseas trade 海外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to trade with 和……进行贸易
to do business in a moderate way 做生意稳重
to do business in a sincere way 做生意诚恳
to make a deal 做一笔交易
deal 交易,经营,处理,与……交往
to deal in 经营,做生意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探讨……的可能性
trade circles 贸易界
to handle 经营某商品
to trade in 经营某商品
business scope/frame 经营范围
trading firm/house 贸易行,商行
We want to develop direct contact with Continental buyers for ourselves.
我们想为自己的公司同欧洲大陆的买主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We see that your firm specializes in Light Instrial Goods, and we are willing to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you.
得知贵公司专门经营轻工业品,我们愿意与贵公司建立业务关系。
We are one of the largest importers of Electric Goods in this city, and we wish to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you.
我们是此地最大的电器进口商之一,愿意与你们建立业务关系。
We are willing to enter int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your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我们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贵公司建立业务关系。
Our two countries have had trade relations for ten years.
我们两国之间已经有了10年的贸易关系。
We've never had any difficulties with our Chinese partners, and we'd like to make as many new contacts as we can.
和中国同行共事从来没有什么困难,希望今后我们之间尽可能多地建立新的关系。
We have made a very good start in our business with Japan.
2009-8-29 17:07 回复
menghuan0321
0位粉丝
5楼
我们和日本在业务上有了良好的开端。
Our company is thinking of expanding its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我公司想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As is known, we set great store by the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众所周知,我们十分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关系。
We look forward to reactivating our business relationship.
我们盼望我们的业务关系重新活跃起来。
We shall welcome a chance to renew our friendly relationship.
很高兴能有机会来恢复我们的友好关系。
We'll try our best to widen our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you.
我们将尽力扩大同你们的贸易关系。
We're writing you in order to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hip.
我们写此信是为了与你方建立业务关系。
The arrangement will contribute to cement our pleasant relationship.
此项安排将有助于巩固我们良好的关系。
We're willing to restore our business relationship.
我们希望能恢复贸易关系。
It will be advantageous if steps are taken to resume our business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在互利的基础上恢复业务关系,对我们都是有利的。
The depressed market results in the stagnation of trade.
市场萧条导致贸易停滞。
We have been doing quite well in our business, we are willing to open an account with you.
我们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希望能与你们建立帐户往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