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审计活动。然而,目前我国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没有可用的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评价缺乏成熟、明确的专业指南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很难统一,甚至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时,评价标准单一、多重视定量评价等情况,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
(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客观性评价标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没有科学可行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就不能科学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审计人员就无法作出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结论,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只顾本单位微观效益,而忽视国家宏观效益的情况的发生。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要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审计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和准确,就须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构建中遵循一系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要客观而全面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必须确定其具有综合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即指标的设计既能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既反映当期微观经济效益,又考虑评价长期宏观经济效益的需要,并且尽可能满足各部门、多方位、各阶段的需要。因此,审计评价既要有财务指标,又要有非财务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这样才可避免审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才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
(二)先进合理性原则评价经济效益的审计标准应先进与合理,即在技术上先进,在经济上合理。技术指标要先进但不应高不可攀,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经济指标要合理,但这种合理并不排斥先进性,关键是要切合实际,这样才可起到发挥动员群众,激励积极性,挖掘潜力的作用。
(三)促进性原则确定的评价经济效益的审计标准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具有促进作用,即选用比被审计单位已经达到的水平更高的指标,只要选用比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稍高的指标就会产生促进作用,这样也有利于鞭策落后的审计标准予以改进提高。
(四)可比性原则在制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中,要考虑一定范围内的统一。有的还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尤其是同类企业能够相互评比,起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其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横向比较;同时,选择、确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要便于本单位的有关标准在不同时期互相比较,从而也有利于纵向比较。
(五)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无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均应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指标。
(一)反映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指标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可从管理人员的技术构成水平(如职称比例、学历比例等),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判断,也可以将其分为各种要素,并采用评分法加以量化,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
(二)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根据负债期限的长短,分别设置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结合企业现金流动情况进行运作,具体设置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水平效果的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现金比率是指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它是用来衡量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的偿债能力,该比率反映企业实际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就越强。
⑵ 谁可以阐述一下生态经济观生态经济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反映有关生态经济系统输入、输出、内部结构及整体功能经济信息的数值。是衡量、对比、分析和评价生态经济系统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依据。
生态经济指标的分类:
按流量划分可分为:①反映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及子系统间相互输入的指标;②反映系统向外界输出物质、能量及子系统间相互输出的指标;③反映输入、输出两方面因素的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其表现可以是输出减去输入的净效益关系,也可以是输出除以输入的比率关系。
按量纲划分可分为:①实物量指标,如水土流失量;②价值量指标,如污染损失金额指标;③指数形式指标,如生态经济效益指数。
按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指标(1年以内)、中期指标(1~5年)和长期指标( 5~50年)。指标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对象系统的活动周期决定。例如,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周期长,一般采用长期指标。为了兼顾近期与长期利益,在计算中、长期指标时,可以采用贴现的办法将各年输入、输出量统一折算为现值(见),以利于方案比较。
按反映系统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生态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用某一方面的单独指标来衡量全系统的优劣,而须从生态、经济两方面各设立一系列单项指标。如用能量转化率、,生物生产率等反映生态状况;用产量、收入、费用等反映经济活动。除单项指标外,还要设立综合性指标,全面反映系统的状况,如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生态经济损失指标等。
对不同的生态经济系统,应采用不同的生态经济指标体系。例如:①平原生态经济系统可以采用光能利用率、能量投入产出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森林覆盖率、氮素转化率、、人均收入、成本产值率等指标;②山区生态经济系统可采用植被(草、灌木、乔木)覆盖率、水土流失量、人均收入等指标;③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采用单位面积产草量、沙化面积、合理载畜量、人均产值等指标;④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以采用渔产量、捕获鱼鱼龄结构、捕获鱼鱼种结构、资金产出率等指标。
对于宏观生态经济系统,还应包括没有直接产品、其有用效果无法直接以使用价值量来衡量的一些因素,可以综合采用森林覆盖率,沙化面积,土壤流失量,耕地保存率,湖泊保存率,自然保护区面积,野生动、植物灭绝量等作为生态方面的指标,与投资效果、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方面的指标共同组成宏观生态经济指标体系。
⑶ 宏观经济三大指标是什么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中文名
宏观经济指标
外文名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包括
国民生产总值、投资指标等
作用
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分析和参考作用
快速
导航
指标解读
分析方法
中国指标
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我们通常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支出法就是通过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国内生产总值。在现实生活中,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包括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我们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是用当年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跟过去一年同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比较获得的,该指数用来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通货膨胀不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还会影响个人的投资。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是指在现行物价水平下,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货币数量比商品和劳务少,物价水平下降。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收益下降,信贷增长乏力,企业开工不足,消费需求减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等迹象。
宏观经济指标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稳定的表现。
投资指标
投资指标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投资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础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共2张
宏观经济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计量的是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销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销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用做非生产经营性的消费品的总和。它是研究居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它是指某一时间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金融指标
金融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等。
宏观经济指标
财政指标
财政指标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况,所谓平衡就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们称之为财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公债(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⑷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这种东西有的是,建议你多关注一些公职类考试行业门户,多加入一些交流组织,不要闭门造车,多沟通交流,如中公啥的都有这些信息的。
另外建议分几个阶段来复习,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好的话,采纳下吧)。
第一阶段(初级)应以基础教材为主,一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本《申论》。
在基础的教材中,各种题型都有,可以让刚接触国考的同学对题型有大概的了解,且难度适中,讲解详细,适合刚入手的同学。但是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教材,考生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达到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教材,难度偏低或偏高的教材都会影响考生的复习进度与质量。
第二阶段(中级暑期备考阶段)应以专项教材为主,以真题辅之。
专项突破教材可以有助于考生根据自身的弱项自己把握,这时候,看基础教材依然不要放松。到了这个时候考生对大部题型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必要时可以适当的做笔记,尤其是针对行测中的数学问题和公共基础知识,因为这两部分是比较繁琐,且遗忘率较高的。考生在做真题的时候会体会到历年试题的难度以及自己差强人意的部分,尽早弥补不足。暑期备考阶段时间较充足,考生应选择专项教材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为专项教材对某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会比基础教材更加详细更加深入,对于考生对考试题型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有帮助;解题方法的集中讲解会使考生对解题技巧的理解得更加透彻,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阶段(高级冲刺阶段)复习建议,这个阶段主要是历年真题与模拟题相结合。
真题要选一本解释比较详尽并能让考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材。这一阶段真题至少要做三遍。第一遍先做,做完之后归纳总结错题的原因。第二遍主要品味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弄清楚每个选项的来龙去脉。第三遍前两遍的内容都要看。到考前一个月左右可以适量做些模拟题,要严格计算时间,尽量排除干扰、模拟考场环境,毕竟公务员考试对作答时间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的选择对于不同复习阶段来讲意义是不同的。当然,每一阶段使用教材的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整个国考复习体系来说并不是割裂的。建议考生在看书的时候多思考,做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多记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顺利通过初试。
可以参考下2013年国考时间安排:
查询职位:2012年10月13日;
网上报名:2012年10月15日-24日 每天8:00-18:00;
资格审查:2012年10月15日-26日;
查询报名序号:2012年10月28日 8:00后;
确认缴费时间:2012年11月2日9:00-7日16:00;
打印准考证:2012年11月19日-24日 每天10:00-12:00;
公共科目笔试: 2012年11月25日。
⑸ 请问衡量工业经济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一、工业 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1、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的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两大类:
⑹ 求13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网站就提供历年真题和解析的下载。
http://www.chinagwy.org/html/stzx/gjxc/201211/14_45493.html
⑺ 公路工程预算表中的,技术经济指标是指主要起什么作用
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
1、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
2、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
3、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
4、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
5、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
6、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它是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数量反映。
技术经济指标可反映各种技术经济现象与过程相互依存的多种关系,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成果。各部门和企业都有一套与本部门、本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动力以及产品特点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