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来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自用以反映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等数量特征的各种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屋竣工面积、职工人数等。数量指标对反映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程度,并据以规定各种具体比例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各种有关质量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㈡ 高考招生指标是什么
高考招生指标就是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在每个省的招生人数。也叫招生计划。
㈢ 拟转入指标数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转专业
就是说计划中转专业的名额数量,用作参考,实际中可能会有些许出入。
㈣ 统计学标准指标数是什么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第三章 统计整理
a) 组距=上限-下限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 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 抽样推断
1. 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 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 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
二、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㈤ 高考报考时专业计划数是什么意思
专业计划数就是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和发改委批准的招生计划,分专业分配给各省的招生指标。
㈥ 数量指标指数是什么
数量指标指数亦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总量指标综合指数”。反映现象内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容况的相对数。如,职工人数指数、产品销售量指数等。根据同度量因素所选时期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数量指标指数。
由于使用价值、计量单位等的不同,直接相加没有经济意义。为了解决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得到反映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个别现象数量的总量指标,就需要引入一个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变为能相加的现象,这个因素就叫做同度量因素。
根据同度量因素的固定原则,其同度量因素应是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才能进行不同时期的产量对比分析。如果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由于报告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也不断地变化,无法通过各个时期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说明产量的变动。另外,从指数体系的要求来看,总量指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乘积,数量指标指数也就只能用基期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了。
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的专业规范主要参数指标
本科学位:一般为 4 年,逐步过渡到学分制。
学位:工学学士
在校总周数: 202 周(其中教育教学 170 周,寒暑假 32 周)。
学生的毕业学分:建议控制在 200 学分左右。其中:
通识教育学分包括: ① 人文社会科学; ② 经济管理; ③ 自然科学; ④ 体育; ⑤ 外语; ⑥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比例为 42% 左右。
专业教育学分包括: ① 专业类基础; ② 专业基础; ③ 专业方向;学分比例为 38% 左右。
实践教育学分占总学分的 20% 左右。应包括学军、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
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均计入相应的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部分。
除实践教育部分外,学生获得毕业所修读的学时数建议为 2500 左右。
学时与学分的计算建议为:课程教学按 16 学时折算 1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按每周折算 1 学分的方法计算。
几点说明
(1). 教学计划要严格控制总学时数,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学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的时间以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
(2). 应制定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要体现全面的人才培养观,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利用课外、课余时间的培养体系建设。
(3). 积极推进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设数量足够、内容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学;设置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综合训练、创新实践的实验项目,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㈧ 数量指标与数量标志怎么区分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我们厂里有25位男职工和35位女职工,其中男职工年龄都在30岁左右,女职工都在20岁左右.
数量标志就是25位男职工和35位女职工,数量指标30岁左右、20岁左右
㈨ 为什么绩效指标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与核心指标缺失相回对应的是,许多企业非答核心指标过多,这同样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核心指标偏重于短期业绩评价,往往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如销售额、利润、费用、市场占有率等。非核心指标则偏重于中长期发展潜力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记录和整理,如终端建设、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前者为结果考核,后者则为过程考核。现实中,不少企业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把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掺杂在一起,不分权重、一视同仁,使核心指标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过程考核指标过多往往会导致欲速不达。比如,有的企业仅终端建设就有10来项指标,加盟店数量、销量、流失率、满意度等等都要考核,营销人员每个月光填表就忙得不可开交。这种繁杂的指标体系束缚了一线营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纠缠于细节之中,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工作。此外,有时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是负相关的。做好了这项,就妨碍做好那项,指标越多,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让营销人员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