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纸钞还跟黄金挂钩吗
那叫金抄本位.1971年8月美国政府袭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2. 为什么要一直发行新款式的纸币呢,有什么意义吗
为什么国家要不断的发行新货币?因为旧钱币有破损,意外流失,要回收,为了经济的发展,现有通货总量大大少于等值社会总产品量,具体表现是货币升值。发行新货币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的防伪。
一、什么是创造的价值?
要讨论经济问题,一定不能离开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活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生产就是创造 价值,人们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地消耗价值。
二、什么是“货币”的发行?
国家一年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都以工人的工资、投资者的利润、政府的税收分掉了。在转帐结算条件下,职工的工资由企业直接划到职工个人帐户,投资者分红也划到投资者个人帐户,比如买股票的分红,直接由企业上到股民帐户上,税收由企业直接转帐交税务部门帐户。他们在没有消费或作为其它投资之前都是存在银行中的,这就是我理解的“货币的发行”。这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如要从银行取出来,就减少了存款变成了现金,就是现在称的广义货币量M2=现金+储蓄存款。这些货币在消费或投资的时候就被花掉了。实际存在银行中,银行用于放贷也是一种间接投资。
三、货币价值的稳定条件。
一个国家创造的总价值以工人的工资、投资者的利润、国家的税收分配后他们都要花掉,就变成了总消耗和总投资。货币价值的稳定条件,就是创造的“价值”同耗用的“价值”相等。打破这一平衡就是货币价值波动的原因。发行货币中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虚增货币,使耗用的价值多于创造的价值,从而使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四、信用货币时代为什么常出现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不同任何实物挂钩,称为无锚货币。当然货币与任何实物挂钩都不合适。因此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价值”就是人头脑中的一个观念。当货币贬值后,人们自然会调整这个观念,政府存在的危机只是老百姓的不满,不存在支付的实物代价。往往国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变相增加税收,俗称“印钱”,银行监管不力,也会存在漏洞。这就是为什么在信用货币时代通货膨胀总是相伴的一个原因了。信用货币时代要使货币不贬值,就要靠国家的“诚信”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了。
3. 金本位下,纸币的汇率由纸币的含金量挂钩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家的纸币是否值钱靠的是国家的黄金储备么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勤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部是纸币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
paper money standard
以不能与金银相兑换的纸币作为本位币,即作为价格标准和最后支付手段的货币制度。这个制度是在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崩溃以后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又可以细分为两类:自由的纸币本位制和管制的纸币本位制。前者指纸币本位制的国际流通与汇率不受本国政府的干预,后者则无这两方面的自由。
纸币本身并无价值,它之所以能成为本位币,是由于历史上磨损了的铸币可以在相当时期内继续充作本位币,银行券也可以代表金银在市场上流通,因而政府得以通过法律强制和调节经济的措施,使人们相信纸币代表着价值,并以纸币作为其他支付手段的最后兑现对象或作为信用货币创造的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曾以金银作为纸币发行的保证准备,对信用货币的创造也有一定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限制货币的过量增加,维持公众对纸币的信任。但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经济危机的频繁到来,增加货币量被看作是防止物价下跌、刺激经济上升和解决财政困难的手段。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便滥用权力,自行减弱或解除对纸币发行的限制。纸币的发行既成了政府任意的行动,以纸币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也可以随便扩张,纸币本位制便成为最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货币的本位币地位和发行量虽可以由国家规定,但货币所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却不是法律所能强加的。所以,国家滥用权力、多发货币和在此基础上过度扩张信用,其结果必然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跌落,物价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历史上不乏这样货币,如中国宋朝的交子、会子,美国独立战争时的大陆币,法国大革命时的指券,等等。但通货膨胀成为持久的世界性现象,是在纸币本位制普遍流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年代。
曾经有人把纸币本位制称为管理本位制,理由是这个制度使国家得以充分地管理货币的流通,任意地增减货币量,以谋求物价和生产的稳定,不像金本位制那样为维持固定汇率而一任国内的物价和生产波动。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20世纪20年代曾竭力鼓吹此说,而把金本位制贬为“野蛮的残余”。但是,半个世纪来的经验,证明纸币本位制既未能使资本主义国家摆脱30年代的特种萧条,也未能刹住60~70年代的严重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备受滞胀的折磨时,又有人提出要恢复金本位制。但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要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金本位制再搬出来,是无法实现的。
4. 纸币发行与黄金脱钩什么意思
以前纸币发行都是以黄金为发行标准的,即国民生产总值折合成黄金,然后再根据黄金价格和黄金总量来发行纸币。脱钩就是发行纸币不用黄金作为基准,而是直接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来发行。
5. 在什么时期纸币与黄金挂钩且为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简介
名称由来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体系介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扮演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美国。美元改称美金
1944年7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提出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
点击查看图片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协商
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藉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叁分之二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会议召开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
点击查看图片
布雷顿森林会议
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