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跨境收支業務

金融機構跨境收支業務

發布時間:2021-04-14 22:09:45

Ⅰ 境內非金融機構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怎麼操作

境外來人民幣付匯業務流程一、清算自行模式(一)定義客戶將款項付到其境內結算銀行後,境內結算銀行將匯款指令發送到中國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再通過港澳清算行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的賬戶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跨境清算,最後才發到境外客戶的結算銀行。(二)適用范圍適用於銀行試點企業(進口企業不受限制)與通過港澳清算行進行清算的境外參加銀行的客戶之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目前銀行可開展與港澳地區清算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三)操作流程1、付款業務流程①試點企業及其境外交易對手簽署業務協議,約定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②銀行審核客戶提交的付款申請材料(貨到付款項下須登錄國家口岸執法系統核注相應報關單),扣劃客戶人民幣資金後,將匯款指令發送至人行大額支付系統。③銀行通過港澳清算行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的賬戶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跨境清算。④港澳清算行收到匯款指令後指示境外參加銀行貸記收款人賬戶。⑤銀行根據有關規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並通過人民幣。

Ⅱ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三章 涉外收入申報

第十九條 解付銀行應於涉外收入款項解付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中午12:00前,將相應的涉外收入基礎信息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介面規范的要求從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結匯中轉行應於涉外收入款項結匯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中午12:00前,將相應的涉外收入基礎信息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介面規范的要求從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二十條 不結匯中轉行在以原幣方式向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劃轉涉外收入款項時,應將原始信息及時、准確、完整地逐筆傳送到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該原始信息應能夠表明該筆款項為境外款項。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收到該筆款項後按照本操作規程第十九條的規定辦理涉外收入申報。
第二十一條 採取福費廷、出口押匯、出口保理等方式辦理涉外收入的,應按以下規定辦理:
福費廷、出口押匯、出口保理等業務在境內未發生轉讓時,辦理福費廷、出口押匯、出口保理等業務的境內銀行應在收到境外款項時通知申報主體辦理涉外收入申報。
福費廷、出口押匯、出口保理等業務在境內發生轉讓時,原始經辦銀行應及時跟蹤境外到款情況;境內受讓銀行應於收到境外款項的當日將收款日期、幣種、金額等信息以書面形式通知原始經辦行。原始經辦行收到書面通知後,應按書面通知中的收款日期生成申報號碼,並於本工作日內通知申報主體辦理涉外收入申報。
第二十二條 涉外收入紙質申報流程:
(一)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應在涉外收入款項解付/結匯之日,通知申報主體在五個工作日內辦理涉外收入申報(通知內容應包括其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自動產生的該筆涉外收入款項的申報號碼和該收款人應於何日前完成該筆涉外收入申報等相關信息)。
(二)申報主體應在解付銀行為其解付之日後或結匯中轉行為其結匯之日後五個工作日內,按申報單背面的填報說明逐筆填寫《涉外收入申報單》,並交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
(三)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收到申報主體提交的《涉外收入申報單》後,應於本工作日內對其進行審核,審核的主要內容為:1.申報主體是否錯用了其他種類的憑證;2.申報主體是否按填報說明填寫了所有內容;3.申報主體申報的內容是否與該筆涉外收入業務的相關內容一致。
(四)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審核發現有誤,應於本工作日內與申報主體核實後直接在原涉外收入申報單上進行修改並在修改處簽章,或者將申報單退回申報主體。
(五)申報主體應於申報單退回的當日對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退回的申報單進行核實。核實有誤,則在原申報單上進行修改、在修改處簽章並及時退回經辦銀行;核實無誤,則以書面形式說明原因並連同原申報單一並及時退回經辦銀行。
(六)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審核無誤後,應在《涉外收入申報單》「申報主體留存聯」上加蓋銀行業務印章。「銀行留存聯」由境內銀行按規定留存;「申報主體留存聯」退回申報主體。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應於申報主體申報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內將申報信息錄入或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二十三條 機構申報主體可以通過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完成涉外收入申報,並可以不填寫紙質《涉外收入申報單》。選擇網上申報方式的申報主體仍可以通過紙質申報方式完成涉外收入申報。
第二十四條 涉外收入網上申報流程:
(一)對於以網上申報方式辦理涉外收入申報的機構申報主體,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自動將其《單位基本情況表》信息和涉外收入基礎信息發送到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
(二)涉外收入款項的機構申報主體應在解付銀行為其解付之日後或結匯中轉行為其結匯之日後五個工作日內,通過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完成涉外收入申報。
(三)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應在本工作日營業結束前對前一個工作日的網上涉外收入申報信息進行審核。審核的主要內容為:1.申報主體是否按填報說明填寫了所有內容;2.申報主體申報的內容是否與該筆涉外收入業務的相關內容一致。
(四)對審核無誤的申報信息,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予以審核通過;對審核未通過的申報信息,解付銀行/結匯中轉行應在系統中標注原因,要求申報主體核實。申報主體應於當日對未通過銀行審核的涉外收入申報信息進行核實,並在系統中對錯誤信息進行修改或對核實無誤的說明原因。
(五)申報主體發現所報送申報信息有誤時,應及時通過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修改該申報信息。
第二十五條 通過境外匯路進行的境內款項劃轉,應由款項原始匯出銀行在SWIFT報文的52場填寫原始匯款行信息。對於不通過SWIFT系統的銀行,應比照SWIFT格式發送報文,將原始匯款行信息傳遞給境內收款行。

Ⅲ 國際收支與外匯收支有何區別與聯系

第一條 為完善國際收支統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范圍為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以及中國居民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狀況。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中國居民,是指:
(一)在中國境內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國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在境內的留學生、就醫人員、外國駐華使館領館外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除外;
(二)中國短期出國人員(在境外居留時間不滿1年)、在境外留學人員、就醫人員及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
(三)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法人(含外商投資企業及外資金融機構)及境外法人的駐華機構(不含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國駐華使館領館);
(四)中國國家機關(含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團體、部隊。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國境內所有地區,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保稅區和保稅倉庫等。
第五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的程序,負責組織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並進行監督、檢查;統計、匯總並公布國際收支狀況和國際投資狀況;制定、修改本辦法的實施細則;制發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單及報表。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助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
第六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實行交易主體申報的原則,採取間接申報與直接申報、逐筆申報與定期申報相結合的辦法。
第七條 中國居民和在中國境內發生經濟交易的非中國居民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准確、完整地申報國際收支信息。
第八條中國居民通過境內金融機構與非中國居民進行交易的,應當通過該金融機構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交易內容。
第九條中國境內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和自營或者代理客戶進行對外證券、期貨、期權等交易的交易商,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對外交易及相應的收支和分紅派息情況。
第十條中國境內各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自營對外業務情況,包括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相應的利潤、利息收支情況,以及對外金融服務收支和其他收支情況;並履行與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通過其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活動有關的義務。
第十一條在中國境外開立賬戶的中國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通過境外賬戶與非中國居民發生的交易及賬戶余額。
第十二條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有直接投資的企業及其他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非金融機構,必須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和相應的利潤、股息、利息收支情況。
第十三條 擁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中國居民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有關情況。
第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就國際收支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或者普查。
第十五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權對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申報的內容進行檢查、核對,申報人及有關機構和個人應當提供檢查、核對所需的資料和便利。
第十六條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應當對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只將其用於國際收支統計。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國際收支統計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提供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
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應當對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知悉的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
第十七條中國居民、非中國居民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十八條 國際收支統計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九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本辦法制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實施細則》。

Ⅳ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五章 申報數據的修改處理

第三十九條 境內銀行發現所報送的基礎信息有誤時,應在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中修改後重新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境內銀行對基礎信息的修改如涉及收付款人的組織機構代碼、個人身份證件號碼或者對公/對私屬性的改變,境內銀行應刪除原錯誤基礎信息,並在系統中說明刪除原因後,重新生成新的申報號碼報送基礎信息。
境內銀行對基礎信息中的修改如涉及收付款幣種或收付款金額時,應通知申報主體按原申報號碼重新申報,或者刪除原錯誤基礎信息,並在系統中說明刪除原因後,重新生成新的申報號碼報送基礎信息。
第四十條 紙質申報的申報信息有誤時,境內銀行應及時通過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進行修改。對於以錄入方式處理的申報信息,境內銀行應在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中憑申報主體修改後的申報信息直接進行修改;對於以介面導入方式處理的申報信息,銀行應憑申報主體修改後的申報信息在其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中修改後重新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網上申報的申報信息有誤時,申報主體應及時通過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修改該申報信息。
第四十一條 對於已經申報的無實際交易背景的涉外收入或付款的錯匯款,經辦銀行應當刪除該筆錯匯款項的申報數據,並在系統中說明刪除原因。
對於因交易被撤銷等而支出或收到的原涉外收付款的退款,申報主體應在《涉外收入申報單》或《境外匯款申請書》中勾選「退款」,退款的交易性質應當與原涉外收付款的交易性質相對應,如無相對應的交易編碼,則填寫所屬大類項目的其他項。

Ⅳ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通過境內銀行進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相關信息及時、准確、完整,根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相關辦法,制定本操作規程。
第二條 通過境內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憑證有《涉外收入申報單》、《境外匯款申請書》、《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其格式和內容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統一制定、修改,由境內銀行按照有關涉外收付相關憑證規定的要求備案後自行印製。
《境外匯款申請書》、《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應作為付款人通過境內銀行辦理涉外付款業務的必要憑證和境內銀行涉外付款業務會計核算的必要憑證。
第三條 通過境內銀行發生涉外收入或涉外付款的非銀行機構和個人(以下稱「申報主體」),應及時、准確、完整地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
發生涉外收入的申報主體,應在解付銀行解付之日(T)或結匯中轉行結匯之日(T)後五個工作日(T+5)內辦理該款項的申報。
發生涉外付款的申報主體,應在提交《境外匯款申請書》或《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的同時辦理該款項的申報。
機構申報主體在辦理涉外收付款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前,應按照有關規定申領組織機構代碼或特殊機構代碼,並按照本操作規程第二章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條 境內銀行應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信息系統代碼標准化管理的有關規定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申領金融機構代碼和金融機構標識碼,外匯局按規定受理申請並辦理賦碼工作。境內銀行信息要素發生變更時,應按照金融機構代碼和金融機構標識碼信息要素變更流程辦理。
外匯局應當在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外匯局版)中為開辦國際收支業務的境內銀行進行國際收支業務的開通/關閉設置。
第五條 境內銀行應確保基礎信息報送的及時性、准確性、完整性,督促和指導申報主體辦理申報,並履行審核及發送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相關信息等職責。
第六條 境內銀行應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的數據介面規范及有關規定,設計和開發其介面程序,實現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與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之間的數據轉換。
第七條 境內銀行及申報主體應當妥善保管《涉外收入申報單》、《境外匯款申請書》和《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各自留存聯。
紙質《涉外收入申報單》、《境外匯款申請書》和《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的保存期限至少為24個月,保存期滿後可自行銷毀。國家外匯管理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八條 境內銀行應按照貨物貿易進口付匯核銷的有關規定,將涉及貨物貿易進口付匯核銷項下的紙質《境外匯款申請書》和《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的「外匯局留存聯」報送外匯局。
第九條 境內銀行應對申報主體的有關信息進行保密。外匯局國際收支工作人員到境內銀行或申報主體進行現場核查時,應持有並出示國家外匯管理局統一制發的《國際收支申報核查證》,並在境內銀行或申報主體相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境內銀行或申報主體應提供核查所需的資料和便利。

Ⅵ 關於央行「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的兩個問題

你在哪看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啊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gofile.asp?file=2009S03.htm
我看的存款項下是
一、各項存款
1.企事業單位定活期存款
(1)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
2.儲蓄存款
(1)活期儲蓄
(2)定期儲蓄
3.委託及信託存款
4.其他存款
二、對國際金融機構負債
三、其他

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gofile.asp?file=2009S03.htm
和貨幣供應量表中
都有流通中的現金數據

Ⅶ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四章 涉外付款申報

第四章 涉外付款申報
第一節 匯款項下涉外付款業務

第二十六條 申報主體以匯款方式通過境內銀行辦理涉外付款業務時,應當填報《境外匯款申請書》。
第二十七條 境內銀行收到申報主體填寫的《境外匯款申請書》後,應於本工作日內對其進行審核,審核的主要內容為:
(一)申報主體是否錯用了其他種類的憑證;
(二)申報主體是否按填報說明填寫了所有內容;
(三)申報主體申報的內容是否與該筆涉外匯款業務的相關內容一致。
審核有誤的,境內銀行應要求申報主體修改或重新填寫。審核無誤的,境內銀行方可為申報主體辦理涉外付款手續。
第二十八條 境內銀行應將其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自動生成的該筆涉外匯款的申報號碼填寫在《境外匯款申請書》「銀行留存聯」、「外匯局留存聯」和「申報主體留存聯」上,並在「外匯局留存聯」和「申報主體留存聯」加蓋銀行印章。「銀行留存聯」由境內銀行按規定留存;「外匯局留存聯」按照本操作規程第八條規定處理;「申報主體留存聯」退回申報主體。
第二十九條 境內銀行應於款項匯出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中午12:00之前,將相應的涉外匯款基礎信息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介面規范要求從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中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三十條 境內銀行應將審核無誤的境外匯款申報信息,於款項匯出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內錄入/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二節 信用證、保函、托收等項下涉外付款業務
第三十一條 申報主體採用信用證、保函、托收等匯款以外的結算方式辦理涉外付款業務時,應當使用《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
第三十二條 境內銀行收到境外來單後,填制《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中應由銀行填寫的到單信息,並在第一聯「到單通知銀行/客戶留存聯」上簽章後,將相應聯次送達付款人。
第三十三條 申報主體收到《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後,應將《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各聯填寫完整,並加蓋印鑒後,按境內銀行規定時間,退還境內銀行辦理涉外付款手續。
第三十四條 境內銀行收到申報主體提交的《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後,應於本工作日內對其進行審核,審核主要內容為:
(一)申報主體是否錯用了其他種類的憑證;
(二)申報主體是否按填報說明填寫了所有內容;
(三)申報主體申報的內容是否與該筆涉外付款業務的相關內容一致。
審核有誤的,境內銀行應要求申報主體修改或重新填寫;審核無誤的,境內銀行方可為申報主體辦理涉外付款手續。
第三十五條 境內銀行應將其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自動生成的該筆涉外付款的申報號碼填寫在《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銀行留存聯」、「外匯局留存聯」和「申報主體留存聯」上,並在「外匯局留存聯」和「申報主體留存聯」上加蓋銀行印章。「銀行留存聯」由境內銀行按規定留存;「外匯局留存聯」按照本操作規程第八條規定處理;「申報主體留存聯」退回申報主體。
第三十六條 境內銀行應於涉外付款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中午12:00之前,將相應的涉外付款基礎信息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介面規范要求從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中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三十七條 申報主體在境內銀行規定的時間內將《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返還境內銀行的,境內銀行應在涉外付款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內將審核無誤的涉外付款申報信息錄入/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第三十八條 申報主體未在境內銀行規定的時間內將《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返還銀行的,申報主體應於境內銀行按慣例付款之日後五個工作日內進行申報。
境內銀行應將本工作日內審核無誤的涉外付款申報信息錄入/導入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銀行版)。

Ⅷ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七章 外匯局職責

第四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當履行如下職責:
(一)組織、管理和指導通過境內銀行進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
(二)核查全國范圍內通過境內銀行進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
(三)建立和維護全國的外匯局基本情況表、金融機構代碼表、金融機構基本情況表;
(四)維護全國的單位基本情況表;
(五)統一管理和維護系統參數、公共代碼數據;
(六)按境內銀行總行開通/關閉收入網上申報功能;
(七)考核、考評外匯分局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數據質量和工作質量;
(八)對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有關規定的行為予以處罰;
(九)定期清理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中的歷史數據;
(十)分析、編制、公布有關統計資料;
(十一) 國家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應當履行如下職責:
(一)管理轄內通過境內銀行進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日常工作;
(二)核查轄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
(三)建立和維護轄內金融機構基本情況表;
(四)核查和修改轄內單位基本情況表;
(五)根據轄內銀行分支機構的申請開通/關閉其收入網上申報功能;
(六)考核下級外匯局和轄內銀行、企業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數據質量和工作質量;
(七)制定轄內執行「不申報、不解付」特殊處理措施的標准和程序;
(八)對轄內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有關規定的行為予以處罰;
(九)分析、編制、提供轄內有關統計資料;
(十)上級外匯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Ⅸ 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的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本操作規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涉外收付款,是指非銀行機構和個人通過境內銀行從境外收到的款項和對境外支付的款項,以及境內居民通過境內銀行與境內非居民發生的收付款。涉外收付款包括外匯和人民幣。具體內容包括:
1. 以信用證、托收、保函、匯款(電匯、信匯、票匯)等結算方式辦理的涉外收付款,包括銀行卡項下的涉外收付款。
2. 通過境內銀行對境外發出支付指令的涉外收付款,及從境外向境內銀行發出支出指令的涉外收付款。
3. 通過記賬方式辦理對外援助的涉外收付款。
4. 與非貨幣黃金進出口相關的涉外收付款。
由於匯路原因引起的跨境收支、銀行自身及銀行之間發生的跨境收支以及非銀行機構和個人的外幣現鈔(包括出國取現)存取除外。
(二)申報主體,是指通過境內銀行辦理涉外收付款業務的所有非銀行機構和個人。
(三)境內銀行,是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為申報主體辦理涉外收付款相關業務的銀行。
(四)解付銀行,是指收到款項後將收入款項貸記收款人賬戶的銀行。
(五)結匯中轉行,是指收到款項並將收入款項結匯後直接劃轉到收款人在其他銀行賬戶的銀行。
(六)不結匯中轉行,是指收到款項後不貸記收款人賬戶,以原幣形式劃轉到收款人在其他銀行賬戶的銀行。
(七)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是指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國家「金宏工程」的建設要求,根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相關辦法進行開發,提供給境內銀行和申報主體進行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以下簡稱間接申報)的專用電子系統,包括外匯局版、銀行版和企業版。申報主體可通過該系統進行間接申報,申報方式包括紙質申報和網上申報。
(八)紙質申報,是指申報主體填報紙質申報單進行申報的申報方式。
(九)網上申報,是指機構申報主體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申報的申報方式。
(十)申報號碼,是指由銀行按外匯局要求編制的號碼,共22位。第1至12位為金融機構標識碼(具體定義見下文);第13至18位為該筆涉外收入款的貸記客戶日期/結匯中轉日期或該筆涉外付款的支付日期(按年月日YYMMDD格式);第19至22位為該銀行的當日業務流水碼。銀行當日業務流水碼不得重號。
(十一)金融機構代碼是唯一標識境內從事金融業務的經濟組織(金融機構)的四位數字代碼,該金融機構所有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代碼與總行(總公司)保持一致。金融機構代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統一編制並分配。
(十二)地區代碼,是指辦理涉外收付款業務的銀行所在地區的行政區劃代碼。
(十三)金融機構標識碼是唯一標識金融機構總行(總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的代碼,每個總行或分支機構均擁有一個唯一的12位金融機構標識碼。
(十四)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包括與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信息有關的銀行的各種業務處理系統、會計核算系統、賬務處理系統及人民幣系統等。
(十五)數據介面規范,是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統一制定,供銀行開發介面程序時使用的一種數據標准。
(十六)基礎信息,是指涉外收付款和貿易進出口核銷所需的境內收付款中必須從銀行自身計算機處理系統採集的信息。
(十七)申報信息,是指申報單中由申報主體填寫的除核銷專用信息外的信息。申報信息可以是申報主體填寫的紙質申報單中的內容,也可以是申報主體通過網上填寫發送到銀行的內容。
(十八)核銷專用信息,是指核銷主體填寫的僅用於進出口核銷的信息。
第四十九條 境內銀行以電子銀行等方式接受委託辦理涉外付款業務,應滿足本操作規程中所規定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原則,並事前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
第五十條 對等值金額在3000美元以下(含)的對私涉外收入款項實行限額申報,即收款人可免填《涉外收入申報單》,但涉及貿易出口收匯、非居民項下的對私涉外收入款項不實行限額申報。
對於實行限額申報的涉外收入款項,境內銀行仍應按照本操作規程的規定報送基礎信息。
第五十一條 銀行卡項下自動櫃員機(ATM)取現和電子收款機系統(POS)消費交易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另行規定,但銀行卡項下涉外收入款項和涉外支出款項適用本操作規程。
第五十二條 辦理資金集中收付業務的財務公司,可按照本操作規程的規定通過境內銀行辦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也可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視同境內銀行辦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
第五十三條 對違反本操作規程的行為,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進行處罰。
第五十四條 本操作規程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五條 本操作規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試行)》(匯發[2006]57號文件附件3、匯發[2009]35號文件附件4、匯發[2009]37號文件附件4、匯發[2009]43號文件附件4、匯發[2009]45號文件附件7)同時廢止。
附表:單位基本情況表(略)

Ⅹ 央行金融機構本外幣收支信貸表和人民幣收支信貸表中的本外幣的人民幣的區別是什麼

本外幣=人民幣+外匯*匯率,也就是說是人民幣和外匯摺合成人民幣數據回的合計數答。而人民幣數據,只是單純的人民幣,不包含外匯數據。
本外幣和人民幣的數據來源,主要來源於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外匯的資產負債表,以上兩者通過會計指標向統計指標的轉換,最終成為可以看到的信貸收支表。
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除去存款, 金融債券,境外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後的數字。應該包括比如所有者權益,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利息,長期應付款和金融負債等等項目。
由於本外幣信貸收支表中,已經不包括外匯占款,具體原因不明。所以在負債方也要減去相同的金額,所以其他一欄為負數。對於同業存款和流通中現金,在合並報表時能夠抵減的項目都已經抵減,所以本表中看不到人民幣同業存款和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數。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跨境收支業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
海南鑫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436
華信信託公司網站 瀏覽:497
紅寶石信託 瀏覽:759
1910銅期貨 瀏覽:158
身份證理財好不好 瀏覽:241
北京做交易員 瀏覽:79
期貨期指費率 瀏覽:464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
並購基金信託 瀏覽:865
能源站融資 瀏覽:217
e租寶投資的項目 瀏覽:185
哪家科技創新基金好 瀏覽:718
重慶新億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843
證大無抵押貸款工作怎麼樣 瀏覽:795
鳳竹紡織的股票行情 瀏覽:979
匯鼎理財群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