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有哪些可以學習炒股知識的書或者軟體
在一些論壇,股吧看看前輩的發言。
看看美國投資大師的書,怎麼樣選擇成長股,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聰明的投資者,窮查理寶典,巴菲特之道等。
㈡ 沃爾特·施洛斯的成就及榮耀
他的一生經歷過18次經濟衰退,但他執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長時間里長期跑贏標桿股指;他曾得到「價值投資之父」本·格雷厄姆的親傳,與「美國股神」巴菲特共事,並被後者贊譽為「超級投資人」;他長期堅守簡單的價值投資原則,在九十歲高齡時仍保持著高度機敏的投資嗅覺。他就是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
2012年2月19日,沃爾特病逝,享年95歲。在聽聞這一消息後,巴菲特發表聲明稱施洛斯是與自己相交61年的朋友,「他的投資記錄輝煌,但更重要的是,他樹立了正直的投資管理典範。他信仰的道德標准與他的投資技巧同樣出色。」
在近50年的投資生涯中,沃爾特為WJS的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復合回報率。在1955年至2002年期間,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的年復合回報率達到15.3%,遠高於標普500指數10%的表現。期間累計回報率更高達698.47倍,大幅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80倍回報率的水平。
五十年常勝將軍
沃爾特1916年生於紐約,不滿二十歲就開始在華爾街工作。據沃爾特回憶,起初他就職的證券公司統計部門負責人向他推薦了彼時剛剛出版的格雷厄姆著作《證券分析》,隨後他參加了紐約證券交易機構贊助的由格雷厄姆執教的課程,從此步入投資界。
二戰期間,沃爾特入伍服役,但仍然一直與格雷厄姆保持聯系,並於1946年退役後開始為這位傳奇投資人工作。在為格雷厄姆工作期間,沃爾特曾與巴菲特共用一間辦公室。1955年,沃爾特離開格雷厄姆的公司,與其他19位投資者以10萬美元起步創建了自己管理的基金。
在擔任基金獨立管理人期間,沃爾特不收取任何管理費,但要求在盈利的條件下收取25%的利潤。據悉,他在管理基金的過程中沒有聘請任何研究助手,甚至沒有秘書。他和兒子埃德溫在一間房間里工作,集中精力閱讀《價值線》雜志和各種財務報表。
運用直接從「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投資技巧,沃爾特的投資獲得了穩定回報。據他本人計算,在1955年至2002年期間,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的年復合回報率達到15.3%,遠高於標普500指數10%的表現。期間累計回報率更高達698.47倍,大幅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80倍回報率的水平。
不冒真正的風險
在2006年的致伯克希爾股東信中,巴菲特曾特別提到沃爾特,稱他是「華爾街最優秀的人物之一」。在巴菲特看來,沃爾特的投資原則之一是「不會冒真正的風險,也就是永久資本損失。」
沃爾特本人在總結自己投資經驗時還提到了不少細節,比如他樂於關注股價一直創新低的「最差股票」,之後利用價值標准進行分析;樂於尋找公司高層持有大量股份的股票,迴避負債高的公司;樂於多元化投資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倉組合中的佔比都不會超過20%。
沃爾特在1998年出席公眾會議時還曾表示,自己傾向於保留足夠的現金,以便在股價進一步下跌時買入更多股票。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銅生產商美國阿薩科公司。1999年,沃爾特在該公司股價跌至13美元歷史低點時大舉購入該公司股票,隨後不久墨西哥最大礦產公司墨西哥銅業集團便以22.5億美元的報價收購了阿薩科,合每股支付30美元。沃爾特的投資轉眼就翻了一番。
在出售時機的選擇上,沃爾特也一直強調保持冷靜,不要著急出手。「如果股價已經到了你認為合理的價格,那你賣掉可以。但如果只是因為股價漲了50%,別人勸你鎖定利潤,我認為還是不要急著出手,至少賣之前要重新評估一下公司,要考慮當時市場的情緒是否對股價構成影響。」
沃爾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和巴菲特的共同點就是都很理性,即便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也不會很情緒化。他的兒子埃德溫在談到父親的投資理念時也表示,「很多投資者擔心一個季度的盈利表現,但我父親從不在乎這一點。」
㈢ 巴菲特和施洛斯,哪個更牛
施洛斯在1955年至2002年期間,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的年復合回報率達到15.3%,遠高於標普500指數10%的表現。期間累計回報率更高達698.47倍
巴菲特滾雪球50年回報3萬倍。
投資就是增值,其他都沒這個重要。連國家都最看重GDP.
㈣ 美國有一位比巴菲特還高明的股市投資者是誰他基本滿倉,提取投資收益的20%做為報酬。
1.最早的應該是查樂斯.道斯1855年是他創辦了<華爾街日報>在他任總編的年裡,他的文章期刊被人們稱為:道氏理論,是公認的技術分析之父,技術分析鼻祖。
2.威廉.德爾特.江恩(1878-1955)
被稱為二十世紀偉大炒家。最好記錄25個交易日內,炒賣286次,有264次賺錢,勝率達92%江恩於1902年24歲時就開始炒股,在這之後的53年投機生涯中,賺取了5000萬美元的利潤,相當於現在的5億多美元。
3.瑞福.尼爾森.艾略特(1871-1948)
波浪理論的創始人。50多歲因病退休在療養院療養時,研究了華爾街75年的資料後,終於在1934年理出一套完整的股市波動理論,並於1938年出版<波浪理論>一書。它以哲學、數字學、神秘學於一身,以自然定律為已任,揭示宇宙的秘密。是將技術分析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顛峰之作。1984年波浪理論繼承人柏徹特,在全美投資賽中,以三個月400%的獲利率,獲總冠軍,從而使波浪理論迅速傳播至今...............
4.喬治、索羅斯(1930到今)
量子基金創始人。被稱為市場驅動者。從1969年以來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每年的營利率為35%僅有挫敗的一年是1981年,近幾年股市低迷他也不走運,經常使用的反向思維,反而害了自己。
5.斑傑明.格拉罕(1894-1976)被喻為華爾街院長和證券分析之父。對投資界最大的貢獻是將明確的邏輯與理性帶到了微觀基本分析中,並成為巴非特等等許多成功投資家的啟蒙宗師。
6.沃倫.巴菲特(1930至今)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從100美元起家,創造過16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在1994年他的身價超過了比爾.蓋次,成為世界首富。他從不主張投機。
7.彼得.林奇(1944至今)
被稱為首曲一指的基金管理者,在他操盤的13年裡,創造了報酬率達2703%的成長紀錄。他認為投資是藝術,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找投資對象。
8.伯納德.巴魯克(1870-1965)
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風險投資家,一位曾經征服華爾街後又征服華盛頓的最著名受人敬慕的人物。他經歷了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江歷屆認為他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幾位賺了錢又能保存果實的大炒家。他指出:除非能把全部精力投入,不然別入市投機。
9.羅伊.紐伯格(1903至今)
美國保護者共同基金的創始人。管理金額高達500億美元,1929年進入華爾街是至今唯一一位經過1929和1987經濟崩潰的投資家。在至今的6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沒賺過錢。最後,他將所賺的錢,大部分投入到藝術事業。
10.吉姆·羅傑斯(Jim.Rogers)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他具有傳奇般的投資經歷。從他與金融大鱷索羅斯創立的令人聞之色變的量子基金到牛氣十足的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從兩次環球投資到被Jon T等著名年鑒收錄,無不令世人為之嘆服。
㈤ 看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前需要看哪些書
1,《聰明的投資者》也是格雷厄姆所著,這個好懂。
2,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因為股市技術分析起源於期貨,而這本書是技術分析的聖經,而且不難懂,語言翻譯組織的也挺好。
3,江恩的《華爾街45年》。
㈥ 如何理解「深度價值投資」
在多年學習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沃爾特.施洛斯、塞斯.卡拉曼等價值投資大師之後,老佐總試圖尋找價值投資中的精髓部分,然後進行適度地簡化、量化,經過不斷升華認識,直到最終能比較明確地找到可以具體實施的投資策略。
琢磨了幾年,找出這么幾個關鍵詞「保本」、「安全邊際」、「不可預測」、「成長」、「逆向思維」、「公司治理」、「保守」、「壁壘」、「長持」、「消費股」等等,好!所有的思路都從這些關鍵詞開始慢慢展開。
如何能將自己所制定的投資策略囊括以上全部呢?
首先,我給這樣的具有深度價值挖掘的投資形式叫「深度價值投資」。換句話說就是在實施苛刻基本面審查和投資倉位管理的基礎上,又在比較確切的安全邊際基礎上獲得進一步打折價格來投資買入股票的策略方式。
理解這篇需要對思維的邏輯性和對價值認識的深刻性足夠強,為此我提出基本選股條件,「小、精、尖、廣、新」的要求:
1、小:即為小市值、「小」產品的企業,小能長大的概率遠比大能變得更大的概率大,小產品有大前途。
2、精:產品單一、精簡、易於普通投資者理解。簡單的產品能夠使企業更專注地經營,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遠比科技含量過高的復雜多變產品更易獲得成長,生產簡單產品的企業更容易被我們普通投資人所理解和分析。
3、尖:即為行業龍頭或細分行業中的隱形冠軍,這樣更易快速占盡成長先機。
4、廣:產品用途廣泛的生活,產品是為了符合人們生活消費水平日益增長需求的必須品,只有這樣的企業能夠維持長久成長。
5、新:只有在簡單產品基礎上追求品質不斷創新,包括管理創新,技術不斷完善,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和營銷模式地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產品更貼近廣闊市場需求,企業從而獲得不斷成長。
以上為基本的深度價值選股模式,接下來我們談談深度的基本面和市場性價比分析。
價值投資大師們都主張:「在市場或企業短暫困境下,買那些有穩定經營特性的優秀公司」。其實就是在「市場都欠我賬的時候買入」,那麼,深度價值的意義就是市場的非理性恐慌大幅下跌造成了事實上的企業股票價格扭曲,嚴重偏離了價值時候,我們伸手撿拾掉落在地上的金條。
你看,由於企業的穩定經營特質,我在市場非常恐慌的境地買入了它,第一低估之後市場欠我個價值回升的賬;第二穩定企業有成長基因,有向上進取心的優秀企業必定欠我個不斷成長的賬;第三,牛熊輪轉,產品價格輪回,未來有欠我個牛市合並經濟高漲的戴維斯雙擊的賬。市場的三重欠賬就是未來tenbagger(十倍股)的基石。
在上一篇文章提出的「小精尖廣新」投資選股策略基礎上,深度全面地理解就是,基本面選取的深度、行業屬性地位選取的深度、安全邊際價格的深度、投資理念的深度、投資策略深度等幾方面。於是在進一步理解「深度」價值投資之深的基礎上,老佐初步制定以下與「深度」有關的投資策略:
1、基本面深度:小精尖廣新,小市值(目前標准百億市值之下)、精簡產品、隱形冠軍行業龍頭、產品使用的廣泛性、企業的創新能力、穩定的較高分紅歷史等。
2、行業屬性地位深度:深選大消費吃、穿、葯、用。深選第一或唯一的企業。
3、安全邊際價格選取深度:耐心等待兩低一高出現。市盈率12倍之下,市凈率1.5倍之下,股息率4-5%以上開始關注等。
5、投資思想深度:深入理解「小收益穩健股息如債券利息,大收益耐心順自然等待過激市場價格」的深度價值投資思想。
6、投資策略深度:保守的資金管理、低風險投資、簡單的交易法測。
以上融入性格深處,唯有深刻、深度,刻骨銘心才可能化繁為簡輕松投資。
㈦ 如何跟機構投資者一起調研。
1、關於去上市公司調研,其實有很多爭議,我們都知道調研狂人彼得林奇,一年要調研好幾百家公司,也有很牛的投資者根本不去調研,比如說格雷厄姆和施洛斯,他們認為管理層會影響自己對企業的判斷,並且有些管理層是不誠實的;
2、其實調研也沒有必要很機構一起的,每個人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是不一樣的,關注點也是不一樣的,和機構一起去調研很容易受機構的影響,調研完股票漲了,你認為機構開始買入了,這個時候你根本不看好這家公司,那麼這個時候你買還是不買?如果股票跌了,你認為是機構出貨,這個時候你很看好這只股票,那麼現在你賣還是買?我們很難不受其他人的影響,尤其是他人的影響力比較大的時候,所以說獨立思考很重要;
3、如果很想了解上市公司的動態,也沒有必要長途跋涉去調研,當然我不是說調研沒有用,而是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實現目的,可以去投資平台上問董秘,可以打電話問,也可以去公司網站上留言等等,其實還是有很多途徑的;
4、調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在調研前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和關注點,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做好功課比跟誰在一起調研更重要,祝好運;
㈧ 經典股票投資書籍有那些
我以一個抄10餘年經驗的襲操盤手身份告訴你:
隨便買一本股市入門暢銷書,要會看K線圖。指標一類的全都不用看。均線也不看。
然後必讀經典《股票作手回憶錄》和《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商》這兩本都是傑西的。
第一本思想。第二本技術。巔峰人物的巔峰之作。
然後讀《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尼古拉斯的,很勵志的一本,投資思想和傑西的相似。
然後讀《笑傲股市》和《股票買賣原則》威廉歐奈爾的,如果打算投資而不是投機,必讀的。
然後買一本專業介紹財務數據的。
其他的書就選讀就行,也有一些不錯的,不過很多都是一本書裡面就幾句話有用。
我補充一下: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商》這本書裡麵包括: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和作者整理的傑西早年的一些草稿兩部分,比單獨買操盤術要好,不過現在已經絕版了,淘寶可以買到二手的。
㈨ 巴菲特為什麼能贏.pdf
《打敗大盤(巴菲特為什麼能贏)》分析、解釋、理解現代投資理論的異類——巴菲特學派及其價值投資法則。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不應單純地理解為巴菲特個人,它根源於西方現代投資理財理論,是西方現代投資理論論戰過程中的一個必然延伸和產物,是一個由眾多價值投資大師理論和實踐演變而成的當代最重要的投資理論學派。在《打敗大盤(巴菲特為什麼能贏)》,作者晨昃介紹的其實是巴菲特和他的投資學派,我們將集中在: 1.核心投資組合概念。選擇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將資金重押在這幾檔股票上,不論短期股市如何震盪,都要長抱不放。 2.概率和心理學分析。了解來自心理學的行為模式,掌握投資結果。 3.統計學概率。獲知如何在投資組合中做到最佳優化配置。 4.學習股市復合調節系統,以確定投資自己認為合適的標的公司股票。
晨昃所著的《打敗大盤(巴菲特為什麼能贏)》旨在告訴投資人在風雲變幻的股市裡,只要運用「價值投資法則」(Value Investing),你就可以跑贏股市。價值投資法20世紀30年代中期產於美國,常被世界上許多最偉大的市場專業人士採用。本書描述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馬里奧·嘉伯禮(Mario Gabelli)、邁克爾·普賴斯(Michael Price)、約翰·內夫(John Neff)、約翰·坦普爾頓(John Templeton)等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大師,以低廉的價格買下公司股票的方法已被屢屢證明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選股方法。有了價值投資法則,等於擁有了神奇的煉金術。投資者可以買進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司股票,然後運用價值投資法點石成金,坐享其成。
㈩ 價值投資之父是誰
考察任何一名偉大的價值投資者都要從本傑明·格雷厄姆開始,他通常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盡管這個稱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個綽號低估了格雷厄姆對投資界的貢獻。或許,他被稱為「職業金融分析的創始人」更為恰當。格雷厄姆把科學方法和定量研究應用到投資分析過程中,這導致了一個新領域,我們現在稱之為「金融分析」的產生。在格雷厄姆這一貢獻之前,人們認為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是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持有債券在當時被認為是真正的投資,而股票市場的活動則視為投機。
幾十年來,格雷厄姆為格雷厄姆-紐曼合夥企業管理投資基金。他投資的方法就是總去尋找相對於內在價值有較大折扣出售的公司。他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倖存下來,在管理基金的幾十年裡,他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由於計算的時間周期以及所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對格雷厄姆投資報告分析也各不相同。約翰·特雷恩在他的《金錢的主人》這部著作中稱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每年賺取21%的利潤。除了管理基金外,格雷厄姆還在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多年教授投資這門課。
格雷厄姆對於一般投資,尤其是價值投資的貢獻,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他的思想和著作影響了許多一流的價值投資者,包括比爾·魯安、約翰·博格爾、約翰·內夫、塞思·卡拉曼、沃利·韋茨,當然,還有最有名的沃倫·巴菲特。事實上,巴菲特、魯安和沃爾特·施洛斯都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在他一直最受歡迎的兩本投資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中描述了他的投資哲學。《證券分析》經常被稱為「投資者的聖經」。巴菲特稱《聰明的投資者》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的最佳著作」。這兩本書以及它們所描述的投資原則,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證券分析》的第一版出版於1934年股市崩盤後不久,已經被多次更新,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增加了包括塞思·卡拉曼在內的一些知名的價值投資者的評論以及沃倫·巴菲特撰寫的序言。
格雷厄姆強烈主張投資組合要包括很大倉位的普通股,他這一主張基於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他認為普通股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保護,以防止通貨膨脹造成的美元貶值;第二,結合普通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和市場價值的增加,格雷厄姆認為,從長遠來看,普通股提供的收益通常比債券要高。
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邊際」概念,並圍繞這個簡單的概念建立了一個投資理念。事實上,他表示理性投資的秘訣就是大安全邊際。簡單地說,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概念是指資產的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如果你因內在價值的大幅折扣購買一個資產,那麼你有了一個安全邊際,可以用它來消化誤判或糟糕的運氣所帶來的影響。格雷厄姆認為,要使一個投資成為真正的投資,就必須有一個真正的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把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投資分析,為保守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所包含的普通股的選擇列舉了七個定性和定量標准(嚴格來說,它們都是定量的)。格雷厄姆把保守型投資者定義為一個「……把重點放在避免嚴重錯誤或損失上」的人。
七個標準是:
適當的企業規模:格雷厄姆表示,以1973年的美元計,一個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不低於1億美元,一個公用事業企業總資產不低於5000萬美元是必要的。
足夠強勁的財務狀況:對於工業企業而言,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應該至少為2,同時,長期債務不應超過當前的凈資產(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對於公共事業而言,負債不應該超過股東權益的兩倍。
利潤的穩定性:過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潤。
股利紀錄:至少有20年連續支付股利的紀錄。
利潤增長:過去10年內,每股利潤的增長至少要達到1/3,在開始和結束時使用三年平均數。
適度的市盈率:目前的股價不應該在過去3年平均利潤的15倍以上。
適度的股價資產比:目前的股價不應該超過最後一次報告賬面價值的1.5倍。格雷厄姆通過聲明「市盈率低於15時,資產倍數更高一些也是合理的」對此進行了修正。他提出了一個經驗法則:市盈率與市賬率的乘積不應該超過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