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從投資管理角度分析李嘉誠投資房地產

從投資管理角度分析李嘉誠投資房地產

發布時間:2021-06-20 03:05:17

⑴ 怎麼看待李嘉誠將轉向歐洲投資

2017年10月16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確認以40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香港·中環中心75%的權益,這筆交易創造了香港大樓成交金額的新紀錄。


⑵ ara資產管理公司 為什麼李嘉誠

ARA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ARA集團」)是亞洲知名的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是由集團總裁林惠璋先生和香港著名財團長江實業集團聯手創立的,於同行中首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經過近年來的長足發展,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ARA集團旗下管理的總資產價值已增長到85億美元(約合580億人民幣)。目前ARA集團旗下擁有在三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包括在新加坡上市的置富信託和新達信託、在香港上市的泓富信託,及在馬來西亞上市的AmFIST、涵蓋寫字樓、商業和工業等多重物業類型;旗艦房地產私募基金——亞騰基金,投資於新加坡、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及其他亞洲區域的新興經濟體;及專業股權基金——ARA亞洲資產收入基金,主要著眼於亞太地區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礎和公用設施信託等上市股權證券。
ARA 是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的附屬公司,2002 年由ARA 資產管理公司CEO 林惠璋和長實共同創立,當時股權比例為7:3;2007 年ARA 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2007 年6 月,ARA 完成了第三次集資,共籌得11.3 億美元,管理資金的總額擴大至85 億美元。
目前長實擁有ARA 的15.6% 股權,林惠新加坡ARA試水中國地產璋擁有36.4%. ARA 主要業務包括:管理私募股權基金、REIT 及投資亞洲區房地產。運作和管理REIT 是ARA 的核心業務,目前ARA擁有四個上市交易REIT——
新加坡掛牌的新達信託(Suntec REIT)、置富產業(Fortune REIT ),以及在香港掛牌的泓富產業信託(Prosperity REIT)和在馬來西亞掛牌的AmFIRST REIT.REIT 資產包中的物業大多都來自於長江實業,類型囊括了寫字樓、零售商業以及工業地產,這些物業分布於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內地。

⑶ 財務管理專業,案例分析, 1,李嘉誠的經營理念及其合理性 2,從巴菲特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李嘉誠的經營理念
——「誠贏天下」
1、做事先做人,會做人才能成大事; 2、誠贏天下,要立事先立信;
3、善謀人脈,人脈決定財脈,財脈決定命脈; 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5、年輕人,要把吃苦當成吃補; 6、人家做8小時,我就做16小時; 7、成功10%靠運氣;90%靠勤奮。=
在李嘉誠的這七條理念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先生對於誠信的看重。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以信論商,誠贏天下。 「信」不成人不立。由此可見,誠信是人立足的根本。

案例1: 「股神」巴菲特的6大投資良策

巴菲特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投資成績,他的投資成績每年平均復息增長24%,保持達三十多年之久。假如你在1956年將一萬美元交給他,今天這筆錢已超過一億四千萬,當中已扣除了所有稅收和有關一切的交易費用。

二十多年來,由巴菲特主持的投資,有二十八年成績跑贏標准普爾五百(S&P
500)指數。大家不要以為標普表現不濟,事實上該指數過去的回報,保持在10%左右復息增長,這個投資成績比很多基金的表現還要優勝;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已是非常滿意的數字了。但是巴菲特的表現,拋離標普五百一倍半在增長,真令人驚訝!真令人佩服。

現在巴菲特的投資王國以股票形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名為巴郡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是全世界以每股計最貴的股票,時值每股美元七萬五千左右。不少人以擁有巴菲特的股票為身份的象徵,以每年春天能前往奧馬哈開股東大會為樂,以每年巴菲特有份撰寫的年報為投資界的「聖經」。所以,巴菲特是世上最成功的投資者,股神之稱,實至名歸。

比起很多著名甚至取得諾貝爾獎的投資理論,如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s)、有效市場假設(the effcient market
hypothests)和資本產定價(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等學說,股神的投資理論要簡單得多,而且多了些實用性,其精髓在於挑選優良及價值(value)的股票買入(buy),然後長期持有(hold)。

一、集中投資:巴菲特的意見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幾家公司上,合理的數目是十至十五間。如果投資者的組合太過分散,這樣反而會分身不暇,弄巧反拙。

巴菲特認為要選出最傑出的公司,精力應用於分析它們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上,然後買入長期都表現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資在它們身上。對於分散投資,股神說:「分散投資是無知者的自我保護法,對於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麼的人來說,分散投資是沒什麼意義的。」

二、挑選價值股,不懂永不做:巴菲特的投資成績,在1999/2000年度一度落後於大市,當時由於股神表示不懂科網、不懂電腦軟體的未來發展和不懂半導體是什麼而拒絕買入高科技股。有人更以此攻擊股神,「老態龍鍾」、「與時代脫節」和「風光不再」等等的評語都套用在他身上。

結果隨著科網泡沫的爆破,再次證明股神是對的,這說明了股神只會買入自己能夠了解的公司股票。
三、戰勝心魔,理性投資:很多研究都指出,決定一個投資者成敗的關鍵之一是性格。

股神的心得是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貪婪。在經過深入了解和研究後,找到了買入股票的真正價值後,就不要理會它短期的價格波動。因為市場上充斥著太多不理性的投資者。遠離市場(紐約)是股神的選擇,這是為了「旁觀者清」。巴菲特的理論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持謹慎恐懼的態度,相反當眾人都小心謹慎時,要勇往直前。」事實上,短線的股價經常都不可理喻。

3,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現實中的體現
多元化經營的陷阱何在:
(一)多元化生產經營的理論基礎多元化經營實際上是證券投資組合理論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應用,因而,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是多元化經營的理論基礎。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認為,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可以由一種以上的金融證券構 成。投資人可以通過持有多種不同證券的方式,將隱含在個別證券中的風險分散 掉,但存在於證券與證券之間的共同風險則無法分散。通過多角化投資來分散的 個別證券風險,稱為可分散風險(或非系統風險)。至於那些無法用多角化投資分 散的風險,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系統風險)。當這一原理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活 動時,即為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活動。 然而,證券組合投資具有其特定的條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應用,必然陷 入多元化經營的陷階一喪失核心競爭能力、資金短缺和協調困難、財務失控。
(二)多元化經營與核心競爭能力的矛盾 運用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進行分散風險的要點之一在於,只有非完全相關的 證券所構成的投資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資風險。這項原理應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時, 就要求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原有業務(甚至可能是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從 事與原有業務不相關的陌生業務。可滿足這一要求的結果有時不僅不能降低風險, 反而會把原來的競爭優勢喪失殆盡。這與多元化經營的目的相矛盾。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利潤、市場份額、競爭優勢、核心能力等因素中, 對企業影響最深遠的是核。動競爭能力,即企業面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 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的一項競爭優勢資源和企業發展的長期支撐力。它可能表現 為先進的技術,或一種服務理念,其實質就是一組先進技術和能力的集合體。盡管 企業之間的競爭通常表現為核心能力所衍生出來的核心產品、最終產品的市場之 爭,但其實質歸結為核心能力之間的競爭。企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具有 持久的競爭優勢。否則,只能「曇花一現」。企業一時的成功並不表明企業已經擁 有了核心能力。企業核心能力要靠企業的長期培植。 在企業的經營中,獲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途徑有:內部管理型戰略 和外部交易型戰略。企業內部管理型戰略是一種產品擴張戰略,在現有資本結構 下,通過整台內部資源包括控製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開發新產品等,維持並發展 企業競爭優勢,橫向延伸企業生命周期線。內部管理型戰略通過企業內部的力量 培植、鞏固和發展企業核心能力,創造競爭優勢。外部交易型戰略是一種資本擴 張戰略,通過吸納外部資源,推動企業生命周期線的縱向延伸。外部交易型戰略可 以藉助外力來培植、鞏固和發展企業核心能力,創造競爭優勢。企業經營的精髓 就是內部管理型戰略和外部交易型戰略的有效應用。從國際上所有著名企業的發 展可以看到,企業在其持續經營和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在綜合運用這兩種發展 戰略。 內部管理型戰略與外部交易型戰略只有共同作用於企業,通過有機配合、 有效運用,才能使企業生命周期曲線不斷得以延伸,核心能力得以鞏固和發展,競 爭優勢將持續存在。否則,企業就難以維持原有的競爭優勢,更不可能培育出可以 長期擁有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 由此可見,企業應該根據其所擁有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作出是否採取多 元化經營的策略。

⑷ 李嘉誠在房地產方面主要投資哪些城市

旗下產業多元化,主要涉及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等。

長江實業: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五十二個國家,雇員人數約二十七萬名。

1、長江基建: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綜合基建公司,專注於發展、投資及經營本港、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以至全球的基建業務。

2、電能實業:包括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港燈國際有限公司(港燈國際)、港燈協聯工程有限公司(港燈協聯)及若干附屬公司。港燈成立於1889年,是港燈集團主要的營運公司,負責發電、輸電及配電予香港島及南丫島。

(4)從投資管理角度分析李嘉誠投資房地產擴展閱讀:

同一般投資相比,房地產投資具有以下特徵:

一、房地產投資對象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

房地產投資對象是不動產,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都具有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不僅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土地上的建築物及其某些附屬物一旦形成,也不能移動。

這一特點給房地產供給和需求帶來重大影響,如果投資失誤會給投資者和城市建設造成嚴重後果,所以投資決策對房地產投資更為重要。

二、房地產投資的高投資量和高成本性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投資一宗房地產,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元的資金。這主要是由房地產本身的特點和經濟運行過程決定的。

⑸ 李嘉誠為什麼4000億投資英國而不是中國

李嘉誠已投資4000億元收購英國一半地區,順便幫助華為贏得200億訂單!隨著改革開放,許多香港企業家在中國投資,尤其是房地產,為香港的富人賺了很多錢。但今年,香港許多房地產大亨紛紛在中國出售房地產項目,並相繼兌現,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當然,最受歡迎的是中國富豪李嘉誠。




此前有報道稱,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將收購英國西北電力公司,交易價值高達20億英鎊。目前,英國近30%的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市場和約5%的供水市場都歸李家誠家族所有。網友說,李嘉誠買下了英國一半的土地,可以說是敵人。




李嘉誠斥資4000億收購了英國一半的土地,還順便幫助華為獲得了200億訂單。我們不得不說,李嘉誠是霸道的。在此之前,英國第一次5G直播及時使用了華為的技術。從畫面的流暢性可以看出,華為的技術還是很優秀的,但是沒有你的幫助我們做不到。諾基亞總部英國和芬蘭位於歐洲,但李嘉誠致力於幫助國內企業發展。這也是李嘉誠作為首富的獨特願景。華為確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國內企業互相幫助,那麼美國的禁令根本就不是問題

⑹ 李嘉誠為何繼續看漲內地房地產求解

2012-05-3000 當上周李嘉誠將他在北京集零售、辦公、酒店和住宅樓宇於一體的東方廣場打包成匯賢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簡稱匯賢REIT)、並通過將其上市募得資金16億美元時,此事自然引發了各界的關注。李嘉誠看到了一些其他人所忽視的東西嗎?不錯,政府在打壓房市,經濟有可能硬著陸,為什麼李超人依然看好內地房地產?人民幣國際化使得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需求增加,而地產證券化可以填補這種投資需求。在這個大背景下,匯賢REIT乃李超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大手筆。地產證券化的好戲才剛剛開頭。李嘉誠的大陸項目從拿地到建成周期極長,囤地就像屯實物黃金,得耐得住寂寞。而李超人在這方面是相當耐得住寂寞的,最近讀華夏時報讀到:和記黃埔東莞「海逸豪庭」盡管2007年曾因囤地被罰7915萬元,但該項目繼續曬了5年太陽。近日,該項目終於通過了東莞規劃的審議,將在今年正式進行開發。而從1999年和記黃埔拿下這塊地算起,14年已經倏忽而過。一個項目開發八九年甚至十幾年,「長和系」超長時間的開發,在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長實上海普陀真如項目在2009年已動工,但現在仍然在打地基。同年動工的浦東世紀都會項目,進度也相當緩慢。為什麼李超人這么耐得住寂寞呢?這是因為貨幣超發,通脹高舉,地方財政擴張,這一切都是土地價格和房價長期看多02的結構性因素。短期內房產或有起起伏伏,但在長期內房產看多時沒有問題的。買一塊金磚放個十年看看價格,你就知道地產價格走勢也差不多。貨幣是無限的,地產和黃金都是有限的,都是對沖信用擴張似GDP增長和貨幣貶值的最好投資工具。要掙大錢除了像李超人這般看得准還不夠,還得在雲起雲落中耐住寂寞。吳迪——————————————————————————————————————–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投資,其終極目標就是建立多重收入渠道,你獲得的投資收入將輕易覆蓋你所有的開支。【 實現財務自由的秘密 】<<—-點擊了解具體詳情。——————————————————————————————————————–第三石股票分析中心的投資策略涵蓋價值投資、小盤股投資、收入分紅股票投資、黃金和能源投資,美股,股票期權等各個投資領域,為投資者提供頂級的國際股票和海外股票分析和獨立精準的投資建議和推薦,帶您通往財富之路。

⑺ 如何看待李嘉誠拋售500億內地資產的舉動呢

這段時間李嘉誠又要開始出售在北京和上海的房產了,每一次關於李嘉誠拋售在大陸的房產,都會引起媒體們廣泛關注,這兩年李嘉誠頻繁在大陸套現也引發了國人對李嘉誠的不滿情緒。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重點,我個人認為李嘉誠在內地屯地炒地是事實,這個事情是無法洗白的,其次投資國外的基礎建設,注意是基礎建設啊,基礎建設的利潤是比較低的,而且投入也大,李嘉誠寧願投資給國外,也不願意為國內建設發展出一份力,這樣就真的不厚道了。

⑻ 李嘉誠慌了,轉而開始瘋狂投資大陸!是因為4000億將被沒收嗎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行業轉型升級的今天,很多人發現商機,站在風口上,一夜撈金無數。有人曾戲稱,只要找對風口,肥豬也能起飛。雖然這確實說明了把握機會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沒有準確的投資眼光和創業實乾的毅力,也很難取得成功,產業大佬李嘉誠,雖然他財大氣粗,但也有發慌之時。有網友傳言,李嘉誠這次慌張了,他的4000億資產或將被英國沒收,如今,他看準時機,轉而開始瘋狂投資大陸。

英國的泰晤士報也表示,將會對國內的公共行業進行整合,收歸國有。這也意味著,一旦這項政策得以施行,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項目可能就會一夜收歸,功虧一簣。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行各業一片利好,也在積極地推出政策招商引資,李嘉誠轉而開始瘋狂投資大陸,也是對大陸實力的肯定。

⑼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香港有這樣兩個大享,一個連續減持,一個卻還在一擲就是10個億地增持;一個反復示警,一個則堅定不移地堅持唱多。他們就是分別據有香港首富前兩把交椅的李嘉誠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資者陷入了不知該聽從誰的迷惘。於是,有人忽發奇想:誰賺得多就聽誰的,不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嗎?
盡管這並不是一場從同一個起跑線開始的比賽,要想知道誰賺得多也並不容易,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反映了兩種殊途同歸的思路,探究一下怎麼賺錢至少可以讓人們更具體地理解什麼才是投資的硬道理。
對中國人壽的不同操作
單單就某一筆投資而言,誰比誰賺的錢多,本應該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當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認購過中國人壽,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過,李嘉誠就在5塊多錢的價位拋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賺了約3.7億,回報率為40%。李兆基則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國人壽今年11月末的收市價42.4元計算,4年回報超過10倍。不過,這里所計算的只是他們在中國人壽H股發行時所認購的份額,加上後來的變數,情況就復雜得多了。其實,李嘉誠還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場外均價3.625 港元購入中國人壽4.284億股,增倉數量是其後來所減持2.14億股的一倍。換言之,李嘉誠的減持,實際上不過用相當於其增量部分一半的減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還憑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後來對中國人壽未有其他的動作,那麼,李嘉誠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賺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個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繼續增持中國人壽。此前是否有過什麼動作則從未告人。也就是說,他們在中國人壽上的賬還遠未到最後清算的時候呢!
一個減倉一個增倉
對某一階段行情的投資,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難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誠不僅一再說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認為風險已大。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從今年8月以來,他與減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減持中資股的做法,並且一動手就是大手筆的連續減持,減持的重點分別為南航、中國遠洋、中集海運等H股。據截至12月12日的統計,其套現的資金總額達近88億港元之多。假如我們的討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去計較入市的先後和股票的異同,那麼,到此為止,吃了個魚身的李嘉誠賺得踏踏實實,應該是可以沒有任何的遺憾的了。
而李兆基則於11月22日還在動用10多億資金分段入市。李兆基雖然比李嘉誠可能還可以多吃一個魚頭,如果這個魚頭又尖又小,則非但食之無味,而且就怕嘴裡還有倒鉤。若非李兆基這樣膽大,一般的人還真不敢輕易下口。
哪種理念和原則適合自己?
李嘉誠和李兆基都並不是只投資了一個中國人壽,李嘉誠和李兆基的投資也都不是參加一個有起止時間限制的模擬炒股大獎賽,而且,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他們的錢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這一個籃子。問題的實質顯然不在於算清楚誰比誰賺多或賺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們的投資理念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而這種意義,對於經驗和思路並不相同的人們來說,也不見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誠的原則其實就是以過去的坐標為參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標。對於已經發生的投資來說,長期投資和短線投資這兩種不同的方式,盡管有著時間長度上的區別,但在達到一定心理價位的時候就止贏,那是沒有什麼分別更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巴菲特拋售中國石油不就是對這種李嘉誠原則的一個最好的支持嗎?見好就收,落袋為安,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保持金剛不敗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訣。李嘉誠認為股價漲到一定程度會有風險的觀點,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於的則是對未來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恆生指數會升至30000點的目標,明年農歷年間會升到33000點的水平。目前看來,李兆基似乎過於樂觀了一點,港股年內要達到他的目標已是難上加難,就連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將上述兩個目標分別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過,富貴險中求,也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理所當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這樣的趨勢A股化下去,那麼,只要A股還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會沒有前景,誰又能說李兆基的未來不會是一個又大又肥的大魚頭呢?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之道,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區別,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比較。對於投資者來說,永遠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賺錢就是硬道理。

閱讀全文

與從投資管理角度分析李嘉誠投資房地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e貸款額度 瀏覽:469
股票量價齊跌說明什麼 瀏覽:368
方正重組理財 瀏覽:392
過戶多久拿到監管資金 瀏覽:977
近期的理財詐騙公司 瀏覽:721
260108基金今天凈 瀏覽:647
貸款提車上路需要多久 瀏覽:383
證券咨詢公司的投資顧問 瀏覽:382
杭州南海成長股權基金 瀏覽:373
合肥鑫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