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熊市中賺錢
法則一:規避風險。在股市,人最容易受到他人情感變化的影響,或不能自我控制,貿然建倉;或不能忍受損失,斬倉在"地板價"上。機會失去一次,下次還會再來,所以,保存實力,才有賺錢的可能。過度"透支"炒股或頻繁建倉而被"打穿立正"者才是最沒有機會的人。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投資格言:"把風險放在心上,利潤才會伴隨自己。"
法則二:用好工具。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一個好工具,如航海必須要有指南針。目前A股市場的股票已經超過1800隻,而且還會不斷擴容。每隻股票的基本面不斷變化,甚至還會不斷增加新的投資品種,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工具,如何在這個市場上打拚呢?
法則三:順勢而為。順勢而為就是要求投資者摒棄所有的主觀分析,認清身處的市勢趨向,依趨勢而動。在升勢中逆勢看空或在跌勢中頑強做多,肯定會失敗。因為沒有人能夠准確預料市場漲跌何時結束,盲目逃頂或抄底,事後證明不是逃得過晚就是抄得過早。只有認清市場趨向並順勢而為,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法則四:密切跟蹤。通常高價買進是股市操作大忌,但有人這樣做,卻能賺大錢。不錯,市場很多時候都不能用常理去推測。當市場處於強勢時,則宜做多,逢低、逢回檔、逢強勢調整買入;當市場處於弱勢時,則應以做空為主,逢高、逢反抽、逢弱勢調整時賣出。
投資者不要自以為聰明,要密切跟蹤股價,按可信的交易系統給的信號進出,在買賣時機確認後果斷行動。但是,你的交易系統必須符合科學、客觀、定性三個要求。"科學"是指每一次交易贏的概率大於80%,"客觀"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定性"是指至少能以一個數學模型來描述。
法則五:靈活操作。一般原則是:對手中一路縮量下跌的弱勢股不能長期持有或輕易補倉。弱勢股就是成交量較小,換手率偏低,在大盤反彈時其反彈乏力,而大盤調整時又很容易下跌。一旦被界定為弱勢股,則對其補倉應慎之又慎。補倉的目的是要盡快將套牢的資金解救出來,在不能確認補倉股後市會走強的前提下,匆忙在所謂低位補倉,風險很大。有的投資者認定在哪只股票上輸錢,就一定要在哪只股票上補回來。其實,炒股票就是進行資金游戲,甲股輸了從乙股中賺回來效果完全一樣。
法則六:巧用技術。最近幾年,市場上崇尚基本面選股,這在大牛市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們看到許多中小散戶運用基本面選股,效果仍然不佳。顯然,單用基本面選股有失偏頗。股價為什麼上漲?有人大量買入。所以,基本面好的股票不一定會上漲,而大漲的股票在技術面上卻會百分之百好。所以,對於中小散戶來說,還是要學一些技術方法,這樣操作起來把握更大。
法則七:捉強勢股。股價低不是買進股票的理由。我們經常看到,強勢的高價股比弱勢的低價股要安全得多,所以,趨勢是我們永遠的朋友和買股依據。當然,這只是炒短線的基本法則。
法則八:切忌猶豫。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投資者在交易時猶豫不決,按照他們的說法是為了避免風險,要謹慎、謹慎再謹慎。殊不知,這是投資者心態不成熟的標志,因為許多時候市場的機會稍縱即逝。在關鍵時刻患得患失,只能說明他對行情沒有充分的把握,或者說功課沒有做到家。人生經常需要在關鍵時刻採取"博"的精神,"博"錯了就應及時止損。當然,要在關鍵時候"博",不要頻繁地"博"。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控制和避免風險。
法則九:把握界限。短線操作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參與股價的調整。長線投資有長線投資的策略和方法,短線炒作也有其短線炒作的思路和操盤手法。股市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長期的投資計劃被短期的震盪所震懾,原本計劃賺50%以上才出局,卻經不起5%-10%的小小震盪而匆忙平倉;而原打算短線炒作,本來每股只想賺1元錢,卻因被套而被迫長期投資,以至深套。顯然,這是完全缺乏止損意識和投資觀念的表現。
短線就必須短做,有錢賺要走,沒錢賺也要走,輸錢後更要快走。長線則必須長做,即逢歷史新低介入,逢眾人拋棄時介入,然後在眾人推薦和追漲該股時退出。
法則十:切勿過量。投資者在交易時必須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量力而行,任何一次買賣都不允許過量。一般來說,剛建倉時,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買賣過量。問題出在買賣受損時為了及時解套,許多投資者就忘記了這一原則,頻繁做賭徒式加碼和補倉的動作。殊不知,股票操作成功的關鍵是被動地跟蹤股價運動,不可妄想自己比市場更聰明。要知道,市場永遠是正確的,投資失敗了不要責怪市場不理智,而是自己不理智
B. 熊市中的投資之道的本書目錄
第1章 熊市中的購買力衰退
第2章 遠離危機中的現金和債券
第3章 別做困境中的「泥鴿靶」
第4章 警惕!股票大跌市
第5章 蕭條中尋找商品良機
第6章 金融熊市中的黃金牛市
第7章 去海外尋求解套良方
第8章 投資哪個國家不虧錢
第9章 逆市飛揚的新興市場
第10章 保住飯碗才不恐慌
第11章 熊市中別做「借債王」
第12章 換一個方式規避風險
第13章 是黑暗,更是曙光
譯後記
C. 熊市中的投資策略
中國熊市的投資策略
在4。24後談起這個話題,似乎與時勢不符,但投資市場就是要看清大勢,選擇正確的投資策略,才能獲得勝利。
任何一個市場都是由牛市和熊市構成的,這次不會因為有一個重大的利好,就改變了市場的下降趨勢。就象去年的5。30一樣,沒有因為一個重大的利空就改變了市場的上升趨勢一樣。
熊市的來臨有政治因素,資金因素,突發事件因素等導致,中國這次的熊市有如下因素導致:
1. 美國導致的世界金融危機,已經出現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也出現減緩,發達國家的股市都進入了熊市,中國還能「牛」起來嗎。如果中國還是牛市,那麼全世界的熱錢就都會涌進中國,抄高房市股市,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熱錢將受益巨大,但他們離開之時就是中國的惡夢之始。
2. 中國市場主力的基金不成熟,打著價值投資的幌子,進行瘋狂的投機行為,去年5。30之後,把有價值的藍籌股抄高到沒有價值,一點節制都沒有。如果基金成熟,就不會把股指推高到6000多點,他們是中國市場轉為熊市的罪魁禍首。
3. 中國股市散戶眾多,沒有投資知識的佔多數,包括有的大學教授都對股票一知半解,就投入股市,完全是一種跟風行為,賭博心態。
4. 基金經理也好,散戶也好,多數都沒有經過熊市,要不沒有風險意識,要不就是太怕風險,跟風行為盛行,導致市場上升時瘋狂,下降時也瘋狂,大起大落是市場的特徵。
有些人講,中國經濟很好,不可能進入熊市,只能說他不了解資本市場,經濟只是一個因素,政治因素,環球化因素,前期市場瘋狂行為因素,重大突發時間因素等等,都可能導致熊市,你能說2005年熊市中的招商銀行不好嗎,但那時它的價格多便宜。
判斷大勢是投資股票最重要的,然後才是策略。熊市中要用熊市的投資策略,大趨勢是不斷的下降,多數時間要做空,只有熊市二期會有一次大的反彈,抓住機會,通常的反彈力度是熊市一期下降的30%-70%,一旦大勢進入熊市三期,就要立刻出局,熊市三期將是最慘烈的下降,降到90%的人都離開了股市,沒有人再談股票了。
中國沒有做空股市的工具,如股指,認沽權證(現有的都是廢紙,無價值),沽空股票等,所以面對熊市時,只有二期有一次大機會,幫你賺些錢回來,但切記不要太貪婪。
熊市中抄底是最愚蠢的行為,大趨勢在不斷的下降,僅有的一兩次反彈,總體還是輸錢,因為10次中贏2次輸8次。只有市場中發生了重大利好,造就熊市二期啟動,才是唯一的一次大機會。我在5500點開始出貨,到4500點出貨完畢,就一直在等機會,直到4月19日(星期六)北京釋放出政府救市的重大利好,4月21日(星期一)全倉殺入績優藍籌股。
市場短期的走勢很難判斷,也不應該去判斷,判斷短期走勢的人都有目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莊家等機構,經常預測某個股票的目標價位,通常是為自己服務,他們預測跌,就拋出大單股票,股票下跌,散戶就恐慌性拋售,他們就在底部吸收籌碼。當他們籌碼夠了,就到處說好,預測上升的目標位,再用象徵性的大單拉升,股票果然升了,散戶就根進了。
中國股市的這波大起大落,就是中國基金被外國機構(QFII)給耍了,去年股市上升到6000點的過程中,外國投行沒有人講話,而中國基金還再說有15年牛市,瘋狂買入,把中石油抄到48元,而世界股神巴菲特在12元時就開始賣出股票了,當時很多人都在嘲笑股神尼。
當股市在6000點時,這些外國機構認為時機成熟了,就開始唱衰中國股市,因為他們手裡沒有股票了。直到股市跌到3500點時,他們又開始建倉了,3000點時就都出來講話了,說中國股市具備價值投資。中國基金發現被耍了,就在3500點大幅殺跌,3000點還要殺跌,但政府不同意了,這不是破壞社會的穩定嗎,影響國家辦奧運會嗎,你說中國基金的幼稚,不僅害到股民,也害到國家,只是便宜了鬼子呀。
要看清市場,就要遠離市場,分清大趨勢至關重要。
D. 如果熊市來了,你如何保護自己的投資
點擊上方
「美國保險」
關注我們
美股本輪牛市在3月9日年滿「九歲」,如果再持續六個月將刷新美股歷史上的最長牛市紀錄。大部分市場人士都認為這個紀錄可以突破,但牛市能否平安挺到第十年似乎不太好說。
近日,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預計他即將迎來一生中最慘烈的股票熊市,將會比他經歷過的任何市場低迷都更具災難性,而這一預測還沒有考慮貿易戰的因素。
羅傑斯經歷過幾輪嚴峻的熊市。就在本世紀,羅傑斯經歷了道瓊斯指數在金融危機期間跌幅超過50%的一輪大熊市——自2007年10月的高點跌至2009年3月的低點。還有在2000年至2002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的熊市,當時道瓊斯指數自高點下跌了38%。
「因為債務的原因,下一個熊市將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但是如果我們還遇到貿易戰,那麼情況將會比災難還要糟糕,」今年75歲的Rogers Holdings Inc.的董事長羅傑斯在莫斯科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極度地擔心。我讀了足夠多的歷史,經歷了足夠多的市場變化,所以知道貿易戰通常都是災難性的。」
被稱為固收衍生品交易界的傳奇人物、全球最大債基PIMCO的前基金經理(去年夏天退休)Harley Bassman周一(3月19日)撰文,闡釋了自己眼中「美股熊市真正到來的信號」。
他認為今年末很可能就是美股與美債收益率相關性開始反轉的時刻,即真正熊市到來的時分。
莫尼塔宏觀研究今年一直不斷的在提示美股的風險,其表示,
在以往幾次股災前,美聯儲均快速加息,並最終導致股市泡沫破滅。這一次美聯儲加息節奏非常緩慢,暫時沒有看到以往那種快速加息的跡象。但與此前不同的是,美債收益率已經處於長期低位很久時間,或許美聯儲不需要很快加息就會引爆股市泡沫。
簡單判斷,可能美聯儲再加息兩次就會導致警報敲響而按照過往情形簡單類推,觸及「警報線」後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股市就會面臨大跌。
沒有人能預測市場的未來走向。但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總不是一個壞的主意。如果你擔心熊市的來臨,有哪些可以保護自己的方法呢?
你當然可以選擇空倉做壁上觀,但不入市同樣是有機會成本,早在2017就有人喊牛市到頭了,可結果呢?你怎麼知道2018年不會延續呢?
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能托底的產品,讓你能夠既參與市場,緊跟指數,又有保底,不擔心虧錢。那麼市面上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呢?了解過美國保險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指數型壽險。
二,省稅避稅
有些投資達人要說我自己做一個投資組合,買入Call期權,也可以實現同樣保底的效果。但IUL作為人壽保險,具有的避稅功能就是其他的金融產品不能媲美的。
在美國,能省稅的賬戶無非是401K, IRA,每一個都要符合條件才能contribute而且額度都很小。人壽保險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放很多錢進去,進行免稅增值的產品,因此美國的稅法對保險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只有符合稅法中的7702條例規定要求的保險產品,才能享受免稅政策。7702條款簡單的說就是它限定了一個人壽保險里投保人最多可以放多少錢進去進行免稅投資。相比之下,香港儲蓄分紅險從美國稅法的角度來看,就根本不符合規定,不被視為是保險產品,那麼自然也無法享受保險的免稅政策。
我們說了IUL這么多好處,但它的本質首先是保險,也就是被保人發生身故,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因此就有保險的費用產生。所以把IUL和自己做投資相比,區別就在於IUL是用一部分收益給自己買了保障,而自己做投資是把收益切一塊下來給政府交稅。
三,保障傳承
如果你小孩未成年,或是房貸未付清,買保險是給家庭一個保障,這是必須的。如果子女已成年,你們自己的退休計劃也做的很好,給自己買保險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讓留給子女的資產最大化。如果你什麼也不做,留給子女的資產假設是100萬,其中有50萬是流動資產,如銀行存款、股票或共同基金。如果你用50萬流動資產的一部分假設30萬來買人壽保險,對一個50歲的人來講,這30萬可能能買到100萬或180萬人壽保險(取決於你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人過世後2-3周保險公司就會賠錢,而且沒有稅。我想像不出來還有什麼別的投資有這種既沒有稅又有保證的回報。
如果你不想人壽保險理賠納入你的遺產,你可以設立一個不可撤銷的人壽保險信託(ILIT)作自己保險的所有人和受益人。你百年後,這筆理賠進入這個信託賬戶,你的子女作為信託的受益人從這個賬戶拿錢。
四、結語
指數型壽險是一個不錯的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博得較高收益,尤其在投資環境不明朗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也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靈丹妙葯。每個人的情況都各有不同,我們認為好的服務是根據客戶的選擇來選擇產品,而不是反過來,削足適履,給所有人同一個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麼找一個可以代理全產品線的獨立保險經紀公司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有您想了解更多美國保險產品的信息,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 adafinance3。
相關文章:
什麼人適合買美國保險?
為什麼美國的保險的保費更便宜?
美國的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美國壽險到底是否免稅?
關於美國人壽保險常見的誤區
聲明:
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信息的准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用戶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信息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信息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用戶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信息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The content here is provided as general information only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as a recommendation to buy or sell any security or financial instrument or to participate in any particular trading or investment strategy. All material presented herein i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but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or accepts any responsibility or lia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or any decision made or action taken by you or any third party in reliance upon the data. The investments discussed here may be unsuitable for some investors depending on their specific investment objectives and financial position. PAST PERFORMANCE DOES NOT GUARANTEE FUTURE RESULTS.
我們是一支擁有專業的保險規劃師,會計師和律師的美國團隊。為美國境內外高凈值客戶,留學和新移民家庭,提供一站式的高效優質服務。
E. 熊市中的投資之道的介紹
《熊市中的投資之道》是由(美)希夫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是一本獻給股票投資者的書籍。它將告訴你,在經濟衰退甚至威脅到私人投資時,如何實現財富的保值與增值。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們需要全新的投資方法。本書著重推薦在熊市中的投資戰略,幫助讀者規避損失,鼓勵他們加入其他牛市。本書的目標就是幫助你實現財富的保和增值!
F. 怎樣在熊市中賺錢
法則一:規避風險。在股市,人最容易受到他人情感變化的影響,或不能自我控制,貿然建倉;或不能忍受損失,斬倉在"地板價"上。機會失去一次,下次還會再來,所以,保存實力,才有賺錢的可能。過度"透支"炒股或頻繁建倉而被"打穿立正"者才是最沒有機會的人。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投資格言:"把風險放在心上,利潤才會伴隨自己。"
法則二:用好工具。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一個好工具,如航海必須要有指南針。目前A股市場的股票已經超過1800隻,而且還會不斷擴容。每隻股票的基本面不斷變化,甚至還會不斷增加新的投資品種,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工具,如何在這個市場上打拚呢?
法則三:順勢而為。順勢而為就是要求投資者摒棄所有的主觀分析,認清身處的市勢趨向,依趨勢而動。在升勢中逆勢看空或在跌勢中頑強做多,肯定會失敗。因為沒有人能夠准確預料市場漲跌何時結束,盲目逃頂或抄底,事後證明不是逃得過晚就是抄得過早。只有認清市場趨向並順勢而為,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法則四:密切跟蹤。通常高價買進是股市操作大忌,但有人這樣做,卻能賺大錢。不錯,市場很多時候都不能用常理去推測。當市場處於強勢時,則宜做多,逢低、逢回檔、逢強勢調整買入;當市場處於弱勢時,則應以做空為主,逢高、逢反抽、逢弱勢調整時賣出。
投資者不要自以為聰明,要密切跟蹤股價,按可信的交易系統給的信號進出,在買賣時機確認後果斷行動。但是,你的交易系統必須符合科學、客觀、定性三個要求。"科學"是指每一次交易贏的概率大於80%,"客觀"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定性"是指至少能以一個數學模型來描述。
法則五:靈活操作。一般原則是:對手中一路縮量下跌的弱勢股不能長期持有或輕易補倉。弱勢股就是成交量較小,換手率偏低,在大盤反彈時其反彈乏力,而大盤調整時又很容易下跌。一旦被界定為弱勢股,則對其補倉應慎之又慎。補倉的目的是要盡快將套牢的資金解救出來,在不能確認補倉股後市會走強的前提下,匆忙在所謂低位補倉,風險很大。有的投資者認定在哪只股票上輸錢,就一定要在哪只股票上補回來。其實,炒股票就是進行資金游戲,甲股輸了從乙股中賺回來效果完全一樣。
法則六:巧用技術。最近幾年,市場上崇尚基本面選股,這在大牛市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們看到許多中小散戶運用基本面選股,效果仍然不佳。顯然,單用基本面選股有失偏頗。股價為什麼上漲?有人大量買入。所以,基本面好的股票不一定會上漲,而大漲的股票在技術面上卻會百分之百好。所以,對於中小散戶來說,還是要學一些技術方法,這樣操作起來把握更大。
法則七:捉強勢股。股價低不是買進股票的理由。我們經常看到,強勢的高價股比弱勢的低價股要安全得多,所以,趨勢是我們永遠的朋友和買股依據。當然,這只是炒短線的基本法則。
法則八:切忌猶豫。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投資者在交易時猶豫不決,按照他們的說法是為了避免風險,要謹慎、謹慎再謹慎。殊不知,這是投資者心態不成熟的標志,因為許多時候市場的機會稍縱即逝。在關鍵時刻患得患失,只能說明他對行情沒有充分的把握,或者說功課沒有做到家。人生經常需要在關鍵時刻採取"博"的精神,"博"錯了就應及時止損。當然,要在關鍵時候"博",不要頻繁地"博"。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控制和避免風險。
法則九:把握界限。短線操作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參與股價的調整。長線投資有長線投資的策略和方法,短線炒作也有其短線炒作的思路和操盤手法。股市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長期的投資計劃被短期的震盪所震懾,原本計劃賺50%以上才出局,卻經不起5%-10%的小小震盪而匆忙平倉;而原打算短線炒作,本來每股只想賺1元錢,卻因被套而被迫長期投資,以至深套。顯然,這是完全缺乏止損意識和投資觀念的表現。
短線就必須短做,有錢賺要走,沒錢賺也要走,輸錢後更要快走。長線則必須長做,即逢歷史新低介入,逢眾人拋棄時介入,然後在眾人推薦和追漲該股時退出。
法則十:切勿過量。投資者在交易時必須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量力而行,任何一次買賣都不允許過量。一般來說,剛建倉時,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買賣過量。問題出在買賣受損時為了及時解套,許多投資者就忘記了這一原則,頻繁做賭徒式加碼和補倉的動作。殊不知,股票操作成功的關鍵是被動地跟蹤股價運動,不可妄想自己比市場更聰明。要知道,市場永遠是正確的,投資失敗了不要責怪市場不理智,而是自己不理智。$$$
希望可以幫到您,還望採納!
G. 熊市來了,我應該做點什麼投資項目呢
本篇不是說現在要變熊市,而是在牛市途中思考如果熊市來臨我個人能夠投資什麼品種,可內以度過熊容市甚至可能在熊市獲得不錯的收益。之前一直考慮的是熊市買入債券,但現在債券也有風險,而且久不研究,有點陌生了,最近低風險投資研究的是A類基金。今天我在思考,如果熊市情況下,買入A類基金,甚至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為什麼?我認為作為一個能夠在股市中征戰的老手,對於股市的漲跌是有優勢的,而A類基金的B類份額有個有趣的設定,那就是如果b類凈值大跌,跌至折算點就需要折算b類基金,這樣就給A類以額外的收益。而普通低風險投資者對於那些品種容易低折是不明確的,而股市投資者,如果能夠明確熊市確立,那麼對那些跟蹤股市的B類品種的大跌是有預期的,成功率會相對高點。當然判斷錯誤也可能,但本質上是不影響A類基金的收益,低折後的收益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吧了。如果做,可以去雲掌財經研究研究
H. 熊市賺股的方法是什麼
股市中有句諺語:「牛市賺錢,熊市賺股」。投資者對於如何在股市中賺錢的方法,往往耳熟能詳;可對於怎樣賺股的方法,就不甚了解了。事實上,把握市場調整的機遇,巧妙應用賺股法,常常可以獲取安全可靠的豐厚利潤。
賺股法重點選擇兩類個股:一類是低價績優高成長性的投資類個股;一類是流通盤小、分配方案優厚、題材豐富、股性活躍的投機類個股。這兩類個股共同的特點就是,當牛市行情來臨時,股價早已高高在上,使投資者可望不可及。因此,要趁股市轉入調整時,才可以逢低買進。
賺股的時機:跟股市中其它賺錢的方法相反的是,賺股的方法在運用時,要選擇市場整體趨勢較弱時,或大盤處於階段性調整中時。在大勢趨弱時,恰恰是低買賺股的最佳時機。
我總結了幾套賺股的方法:1、做空賺股法:當投資者確認市場趨勢將要下跌時,先將手中持有的股票逢高賣出,再靜待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重新買入該股。其中,因為股價便宜而多買的部分,就是投資者賺取的股票。2、換籌賺股法:當投資者倉位較重,又錯失止損的時機,致使遭受嚴重套牢時,可以趁大勢低迷之際,在底部區域換入同樣跌幅較深的具有投資價值的績優藍籌股或有更大上升潛力的投機類個股。3、持幣賺股法:當投資者倉位較輕時,可以耐心持幣等待,等到大勢確認真正見底時再擇機買入。因為耐心等待,而在相對便宜的價位多買的股票就是投資者賺的股票。4、送轉賺股法:當投資者參與了上市公司的送、轉、增、配等,可以將手中持股按除權前的保本價賣出,剩餘的部分就是投資者純賺的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賺股的投資周期重點是立足於中長線的,其投資利潤也主要來源於中長線的持有低價買進的股票。賺股的操作雖然不能在短期內快速兌現利潤,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投資技巧的盈利潛能更大。而且,相對於短線操作而言,賺股的投資方法有更高的安全系數。
不過透過現象看本質是重要的,得了解目標股票的大資金如何運做的重要的。
送你個小故事,博弈論中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稱作「智豬博弈」。
故事的大意是,豬圈裡養了兩頭豬,一大一小,最有意思的是他們所待的豬圈很特別。四方型豬圈的一個角落裡有個食槽,但控制向食槽中投放食物的按鈕卻在對角位置。假設按一次鈕可以出7兩食物,如果大豬去按按鈕,小豬就可以在食槽邊先下嘴吃到4兩,而大豬因為跑過來晚了,只能吃到其中的3兩。而如果小豬去按按鈕,大豬會一嘴全包。它們的博弈策略情況如下:
面對上面的規則,結果會怎樣呢?不妨設身處地地為豬兒們想想。
很顯然,小豬的選擇自然是等待,而且是「死等」,否則只能是白忙乎。而大豬呢?不按就大家都沒得吃,所以只能去按按鈕。在這種規則下,最終的結果是,小豬在槽邊坐享其成,而原本處於優勢的大豬,卻不得不來回奔跑,為小豬服務,而自己還不如小豬吃到的多。真是好可憐哦!
在「智豬博弈」的情景中,大豬是占據比較優勢的,但是,由於小豬別無選擇,使得大豬為了自己能吃到食物,不得不辛勤忙碌,反而讓小豬搭了便車,而且比大豬還得意。這個博弈中的關鍵要素是豬圈的設計,即按按鈕的成本。
其實個股投資中也是有這種情形的。例如,當個股主力已經在底位買入大量股票後,他已經付出了相當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如果不拉抬就撤退,就等於接受虧損。所以,基於和大豬一樣的貪吃本能,只要大勢不是太糟糕,主力一般都會拉抬股價,以求實現吃進籌碼的增值。這時的中小散戶,就可以對該股追加資金,當一隻聰明的小豬,讓主力莊家給咱抬轎子。當然,這種股票的發覺並不容易,所以當小豬所需要忙碌的就是發現有這種情況存在的豬圈,並沖進去當聰明的小豬。
從散戶與莊家的策略選擇上看,這種博弈結果是有參考意義的。例如,對股票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事先、事中和事後的信息處理都需要一定量的投入,如行業分析、個股調研、財務比較等等,一旦已經付出,機構投資者是不太甘心就此放棄的。而中小散戶,不太可能事先支付這些高額成本,更沒有資金控盤操作,因此只能採取小豬的等待策略。即在莊家重倉的股票里等著,莊家一定比散戶更著急。等到主力動手為自己覓食而主動出擊時,散戶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遺憾的是,股市中的機構們要比大豬們聰明的多,且不守本分,他們不會甘心為小豬們按按鈕。因此,他們會選擇破壞豬圈的規矩,甚至自己重新打造一個豬圈,比如把按鈕放在食槽旁邊,或者可以遙控,這樣小豬們就沒有機會了。例如,機構和上市公司串通,散布虛假的利空消息,這就類似於按按鈕前騙小豬離開食槽,好讓自己飽餐一頓。
股市中,散戶投資者與小豬的命運有相似之處,沒有能力承擔炒作成本,所以就應該充分利用資金靈活、成本低和不怕套的優勢,發現並選擇那些機構投資者已經或可能坐莊的股票,事先蹲點,等著大豬們為自己服務。由此也可看到,散戶和機構的博弈中,散戶並不是總沒有優勢的,關鍵是找到有大豬的那個圈兒,並等到對自己有利的豬圈規則形成時再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