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孔毅天使投資

孔毅天使投資

發布時間:2021-06-20 15:46:00

『壹』 同一個APP頁面,一半用H5一半用原生做好不好

UC優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 創業邦雜志:UC到底值多少錢 采訪及軼嶸 翟文婷 文及軼嶸 中國入行最早、最具盈利能力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在新的產業變局下,不得不面對價值重估的現實。 緋聞“女主角” 在蘇州街維亞大廈16層的辦公室里,UC優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面對《創業邦》雜志再一次表態:“一年以來我的態度一直很清楚,UC是非賣品。”這里是UC的北京辦公室,有100多名員工。UC 1500名員工,大部分在遠離北京的廣州。 采訪那天正趕上“三八”婦女節,UC從外面找了攝影師,給女員工們拍藝術照。 網路對UC的收購緋聞已經傳了很久。媒體上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網路春節前與UC達成控股協議,估值約為12億美元,但是只是傳聞而已。當事方的態度一如既往,收購方網路三緘其口,被收購方UC則堅稱絕無此事。 分析人士認為,網路收購UC是為了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地位,彌補此前自己移動互聯網領域布局的不足。而UC作為移動互聯網最早一撥企業之一,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在塞班時代幾乎是手機用戶上網的唯一選擇。但在新一代智能終端時代,面對本地App的強勢沖擊和其他手機瀏覽器對市場份額的兇猛爭奪,其發展前景並不明朗,也想“找棵大樹好乘涼”。 1976年出生的俞永福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成一些,圓臉,稍有點胖。他2006年底由聯想投資空降到UC,當時何小鵬和梁捷帶領的UC團隊只有十二三個人,資金極度緊張,融資計劃被國內幾乎所有的頂級VC說了“No”。 俞永福與雷軍私交甚好,雷軍曾經說過,永福做什麼他都支持。由此UC拿到第一筆天使投資,雷軍的200萬人民幣。 按照俞永福的總結,“非賣品”的意思是,第一,UC的創業者是這個公司的大股東,這件事情是不能動搖的。俞永福說,他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創業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有靈魂,就是一定要明確所有者;很多像諾基亞這樣的大企業,迅速垮下去就是因為沒有主人。所以對於UC的團隊來講,要實現UC的夢想,保證UC的獨立自主性非常關鍵。 第二,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吸取整個產業裡面有價值的資源,讓企業的產品技術得到提高,這也是堅定不移的。他說,合作有多個層次,可以是股權投資,也可以是產品和業務方面的戰略合作。關鍵是要認同UC整個團隊的獨立性和夢想,願意添磚加瓦。 除了2006年底雷軍的那筆天使投資,2007年8月,UC又得到了晨興投資和聯創策源合計1000萬美元的投資,後來還有阿里巴巴集團和諾基亞的戰略投資。算起來,VC也到了快要退出的時候。 “我們沒有投資方資本退出的壓力。”俞永福說,“2007年融資滿1000萬美金之後,UC成了融資的甲方。早期的投資者要想退出,隨時都可以,因為隨時有接盤的人。”UC也不缺錢。“我們有可能是非上市公司裡面最有錢的幾個互聯網企業之一。” 盡管俞永福一再宣稱UC是“非賣品”,但《創業邦》從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那裡得到的消息是,網路和UC的交易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並且不止網路一家在搶購UC。 “這個交易最後做完了,肯定是高於10億美元的,應該在12到15億之間。”這位投資人士說。實際上,騰訊早在幾年前接觸過UC,當時的價錢也談得差不多了,但俞永福的一個條件徹底堵死了合作的可能:騰訊可以投資,但自己不能再做手機瀏覽器。“這顯然無法讓企鵝接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告訴《創業邦》。 他很看好UC的創業團隊:“每個人都很強。”這個團隊包括四個人,何小鵬管產品,梁捷管技術,俞永福負責戰略,還有後來加入的朱順炎——他在市場推廣方面非常強悍。“他們從塞班時代到安卓時代的轉型很迅速,產品跟上來了,渠道又發揮了原有的優勢。雖然肯定沒有諾基亞時代那麼強勢,但總起來說表現還不錯。”這位投資人說。 因此,按照這位投資人的分析,這筆交易對網路來說是個合適的買賣。如果UC繼續成長,那對網路來說是個非常成功的收購。如果UC不成長,也算是個防守型的收購,UC沒有落到競爭對手手裡。並且UC是家能賺錢的公司,光游戲一個月能有四五千萬的收入(分成前),“網路收購的錢是能夠賺回來的。” 假如UC值這么多錢,又願意賣,對網路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珍惜的機會嗎?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2013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或將首次超過互聯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將會大幅增加。雖然PC互聯網的絕對使用量並不會減少,但與移動互聯網相比,在很多領域裡面,PC固定互聯網的流量百分比會變得比較小。 這就意味著,一個現在有幾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無論是阿里系、網路系還是騰訊系,四五年之後,如果在移動互聯網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或者沒有獲取跟在PC互聯網一樣的地位,那麼公司就會真正“out”了。 現在破費幾億美金,比起將來某一天被邊緣化的慘境,還是劃算多了。一位專注早期移動互聯網的投資人對《創業邦》說:“當然,如果網路花錢去投資或者收購移動互聯網公司,是一個聰明的舉動。這是老一代互聯網公司,不至於一打盹、一不小心被一家不知道哪兒冒出來的公司給取代掉的最佳方式:把對手扼殺在萌芽之時。”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也沒有人能改寫歷史。“當年穀歌20億美金要賣掉也就賣掉了,騰訊幾千萬人民幣要賣也就賣掉了。如果他們不堅持到最後,現在的互聯網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這位投資人感嘆。 UC的未來等於瀏覽器的未來? UC值12億美金嗎? 人們質疑UC的存在價值,其實更多地是在爭論移動瀏覽器在未來移動互聯網上的地位。它是一個重要的入口嗎?它會因為本地App的風光而越來越被人冷落嗎? 著名互聯網人士洪波是堅定的“倒瀏覽器派”。他甚至認為,手機本身就是一個入口;在手機之上,不再有其他入口。並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日漸成熟,移動瀏覽器的用戶會被本地App大量分流,瀏覽器將會被大多數用戶拋棄。 UC從2G時代發展而來,那時的手機CPU處理能力極低,上網速度也只有幾kb,為了解決網速慢的問題,UC使用了伺服器、客戶端混合計算的雲端架構:先把用戶要訪問的網頁抓到自己的伺服器上,讓伺服器壓縮頁面後,再傳到手機上。由於塞班自帶的瀏覽器不給力,UC幾乎成為當時用戶的唯一選擇。 諾基亞那個時代沒有App,用戶只能通過瀏覽器進入互聯網。而今天,用戶有大量App可以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洪波說:“UC瀏覽器過去曾經重要過,但是今天它的重要性已經被替代了。” 他的結論是,傳說中網路收購UC這事兒,給UC的估值不是太高,而是高得離譜。 持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這也是UC受到質疑最多的地方:UC瀏覽器的競爭環境已經和塞班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本地App的沖擊,QQ瀏覽器、網路瀏覽器等等,數一數,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有十來個,而安卓、蘋果等的原生瀏覽器做得越來越好,也減少了很多人使用第三方瀏覽器的機會。 但是,市場很小的時候,再獨大也沒用;市場很大的時候,幾個百分點的市場佔有率就很可觀。移動互聯網總的用戶數在增加,整個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這對每個移動瀏覽器廠商來說,都是好消息。UC方面的數字是,目前在安卓上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億。這個數字比當年的塞班時代大了好幾倍。 UC產品總裁何小鵬說:“我們的增長比很多同行更快,我們的用戶活躍度還在提高。而且我們現在發現,屏幕越大,網路越好,我們的活躍度提高得越多。” 何小鵬的理由很簡單:“硬體在增強,今年六月份以後,基本上市場上出來的手機,最差的山寨機都是雙核、500兆內存,而明年可能最差都是四核。網路也變得越來越快,3G到4G、4G到Wifi這樣的變化一定是可期的。” 而在PC時代,這種事情是發生過的。在2007年之前,所有人看視頻都要裝一個客戶端。因為用瀏覽器看很慢很卡,客戶端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緩存,視頻很流暢。但是2008年之後,隨著帶寬傳輸效率的提升,在瀏覽器看視頻不卡不慢了。今天大部分人看視頻用頁面,看優酷和土豆。 用戶不是技術專家,用戶需要的不是一個App或是瀏覽器,而是更簡單快速的服務。 萬普世紀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波是UC的長期觀察者,他將瀏覽器和應用商店列為移動互聯網兩大並行入口。他說,從長期來看,一定是用瀏覽器的時間多。因為應用商店只是用戶在上面短暫停留,下載了應用就走了,用戶黏性偏低。瀏覽器的商業模式比應用商店更廣闊,瀏覽器裡面更容易捆綁一些高價值的、商業性很強的服務。 根據黃波的估算,2012年,應用商店的入口量肯定超過瀏覽器,比例大概是二比一;今年瀏覽器會佔到一半;明年的話瀏覽器有可能就會超過應用商店。 黃波把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鏈裡面的玩家分成四個梯隊。 第一個梯隊現在有三家半公司,網路、騰訊、360,還有半家是91。第一梯隊的概念是說,每家公司不光做自己的生意,還試圖主宰整個產業鏈。這幾家公司都布局很大,上下游通吃。但大公司因為搶入口,真正功能性的東西做得不多。 第二梯隊就是新浪、搜狐、網易、世紀家園、大眾點評等,這些公司試圖在一個有大模式的垂直領域裡面佔一個好位置。第一梯隊的那幾個大傢伙做不細或者顧不上做的領域,第二梯隊的人就玩命做。 第三梯隊是像墨跡天氣這樣的公司,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裡面耕耘,商業模式還不是很清晰。 第四梯隊就是一些中小開發者。 UC被黃波視為介於第二梯隊與第一梯隊之間,雖然還沒有站得很穩,但在瀏覽器這個垂直領域已經占據了一個好位置。“UC雖然沒有主宰產業鏈的能力,但已經具備了在移動互聯網跟新浪、搜狐這樣的公司競爭的實力。”他說。 UC是什麼? 在黃波眼裡,UC現在跟別的瀏覽器公司不一樣的地方,根本不在於它的瀏覽器產品本身,而在於UC的布局。“它以瀏覽器為入口,已經實現平台化了,但是別的瀏覽器廠商還在瀏覽器這個小地方上玩兒命地投入,還是在做原始積累的階段。” 對於發展了10年的PC互聯網,俞永福總結了一個規律:用戶的需求分為三個類型:對於信息的需求,對於娛樂的需求和對於生活服務的需求。相對應的,是三種商業上的變現方式:企業付錢的廣告形式、用戶付錢的增值服務形式和低買高賣的電子商務形式。 “從2008年開始,我們在移動瀏覽器的入口服務平台之上打造自己的業務服務平台:導航平台,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游戲平台,滿足移動用戶的娛樂需求;還有一個是電子商務的生活服務平台。”俞永福說。 在PC互聯網上,廣告、增值服務、電商這三種盈利方式是分階段成熟的,在移動互聯網上也不例外。UC從2009年開始盈利,商業化的成熟也是先從廣告開始。目前廣告還是佔了UC收入的大頭,來自游戲的營收成長很快,電商還在嘗試階段。 黃波說:“每個瀏覽器都有一個導航站,別的瀏覽器的導航位置商業化探索不多,看著哪兒合適就擺一個。但UC上的導航站,幾乎每一個位置都賣出去了,而且都是經由非常成熟的市場定價體系賣出去的。”由此帶來的收益肯定大不相同。“同樣,如果一天100萬用戶,UC上可能能產生200萬收入,但是別的瀏覽器可能就10萬收入。” 2012年UC九游跟合作夥伴的分成達到一個億,在九游平台上月收入達到百萬元級別的游戲超過20個。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UC首席運營官朱順炎介紹,2008年,UC就有兩個主線,一個是要推廣UC瀏覽器,第二個是盤算將來怎麼賺錢。游戲肯定是一個比較大的領域。 那時候的手游市場非常小,PC游戲如日中天。手機屏幕小,游戲體驗差,游戲生命周期也很短,用戶只會在很碎片化的時間去玩。覆蓋的人群包括很多沒有PC的屌絲用戶,像工人和學生,平時玩得多,周末反而少。 當時那些PC游戲開發商,不在意手機上的這些“小玩意”,看不上。而且那些游戲大佬的日子也不是過得優哉游哉,而是拼殺得你死我活。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好的資源,都投入在PC游戲上。即便有的開發商在手機上有一點投入,相對來說也不足。 “這恰恰是個機會。給我們這種專業的手機游戲廠商留下了足夠的市場空間。”朱順炎說。 UC採用了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辦法。最開始先做游戲下載,通過用戶的下載行為來看用戶對游戲的喜好度和市場的發展情況。當時UC就基本上確定了走平台化的路線,做渠道,不做內容。然後建立九游平台,物色游戲運營人才。到2012年九游平台發布的時候,前面已經經過了5年時間的積累。 “現在應該算我們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了,”朱順炎說,九游2013年的目標是給開發商的分賬達到3億元。 UC在電商領域的嘗試與游戲類似,做平台,由淘寶等專業電商網站提供內容。俞永福說,UC希望做Shoping Mall,提供煤水電和場地,合作夥伴開店做生意。在PC互聯網上購物非常方便,因為有便捷的支付體驗,通過瀏覽器就能直接轉賬、付款給商戶,而之前在手機上不行,用戶只能使用各個客戶端。UC通過與支付寶和銀聯的合作,實現了手機瀏覽器內可支持直接使用支付寶、銀聯卡支付。 根據淘寶無線的數據,UC瀏覽器一直是用戶使用手機訪問淘寶網的最主要渠道。小米曾經在UC上發售過手機,結果一周賣出去兩萬多台。 黃波經常會把應用商店每個應用的用戶量進行匯總排序,發現UC目前在所有移動瀏覽器中,用戶主動下載量是最大的。 “UC的用戶活躍度也比較高一些。國內所有的瀏覽器在我們上面都投過廣告,投的錢都不少,就是UC的留存率比較高,這說明下UC的人,要麼還是原來塞班時代用過的,有一些品牌黏性,要麼可能就是覺得產品功能確實不錯。”他說。 但洪波並不認同UC的商業化嘗試。“我覺得這也算不上創新,只不過是這些地方能掙到錢。瀏覽器就是瀏覽Web用的。搞成一個游戲中心,其實是縮小了瀏覽器的使用價值。”洪波說。 UC的核武器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UC的成功源於起步早。順為投資副總裁孔毅說,雷軍投UC的時候,大家對移動互聯網還沒太多感覺呢,所以UC積累的用戶量很大。某個軟體用戶用得多、用得時間長,就會有感情,產生品牌依賴。 在黃波看來,“早”是一個原因,更主要的,是UC的市場推廣能力。“UC做得最成功的地方不是技術和產品,而是跟別人換量。UC導航頁上每一個位置,像新浪、搜狐的這些位置,都是要麼賣錢,要麼換量。” UC換量已經持續很多年。“塞班時代就是靠這個快速發展起來的,”黃波說,“現在UC每天能換來10萬的新增用戶。” 據說,UC花了一兩年時間專門搞這套體系,首席運營官朱順炎是這套體系的幕後“操盤手”。很多小網站跟UC建立起這個關系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因為離開以後,立刻就沒有流量了。他們被綁架也心甘情願。 例如,某個網站想要掛在UC導航頁上某一個位置,讓UC給自己倒流量。網站回報UC的方式,要麼給錢,要麼幫UC推用戶,就是在自己網站上掛上UC 瀏覽器,推薦用戶下載。國內很多大的WAP網站上面都掛著UC瀏覽器的下載鏈接,就是因為有這么一個交換關系,一來一回如果換平的話,大家都合適。但是實際上換不平,UC給網站帶去的用戶要更多一些。這時候,這個網站站長就會自己掏錢,在廣告平台上請別人一塊兒幫他推廣UC。 UC自己在廣告平台做推廣,可能下載單價是1.5元,就是用戶每下載一次,UC付給廣告平台一塊五。這些站長在廣告平台推,下載單價是3塊。因為太多站長還不起UC那麼多流量,所有這些站長都要花錢請廣告平台推廣UC,大家一抬價,價格水漲船高。 站長和廣告平台之間形成了很默契的合作關系。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放廣告,網站上面放很多廣告,比如站長賺了5塊錢,他會拿出3塊錢去幫助UC推廣瀏覽器,這3塊錢又回到廣告平台。對於這個站長來講,他從廣告平台賺回來5塊錢,又付給廣告平台3塊錢,最後他自己只賺了2塊。 一位站長說:“站長賺的錢肯定一大半拿去推廣UC了。” “UC給別人一個用戶,別人還UC一個用戶。UC給別人的用戶還是UC的用戶,別人給UC的也變成了UC的用戶,UC的流量是1變2、2變4、4變8,越換越大。”這位站長分析道。 UC雖然沒有直接得到錢,但得到了用戶。在這個過程當中,UC沒有自己花錢做推廣,等於把廣告成本省掉了大部分。“UC這些年的線上推廣,80%的推廣費都不是自己掏的。” 一堆人幫UC掏錢買用戶,UC的用戶量漲得很快。用戶量越多,廣告位置就越有效,UC自己賣廣告就可以賣個好價錢。“UC的游戲頻道、音樂頻道全部自己賣,搜索全部賣給網路。”這位站長說,“最後誰最賺錢?UC最賺錢。” 根據這位站長的觀察,QQ瀏覽器一直就想把UC這套換量模式建立起來,但是始終沒成功。 一位與UC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創業者說,UC這套體系最重要的就是合作氛圍。UC做事比較靠譜,說給你帶多少流量,就給你帶多少;說給你多少錢就給你多少錢,從來不拖欠。所以UC跟渠道的合作氛圍非常好。“而相比之下,騰訊太官僚和強勢,流量還沒UC大的時候,就給渠道夥伴提出種種要求。本來交換流量是大家平等合作,太強勢的做法讓人不爽。騰訊的換量體系一直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圍之內,造血功能沒有UC強。” 對話俞永福 《創業邦》:在手機上,搜索還有價值嗎? 俞永福:對於10年互聯網的一個總結,就是互聯網上面跑著三流——人流、信息流、現金流。只有兩個位置是最關鍵的,一個是入口,一個是目的地。像瀏覽器,像搜索,都是入口;像社區、音樂、視頻、資訊是目的地。 在手機上,搜索的需求只會更加旺盛。整個互聯網或者IT產業其實就是幫助提高用戶效率,讓你完成一個需求的時間變短。你的時間變短之後,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多,因為反正一天24小時。所以在移動互聯網上,用戶要尋找、到達一個目的地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這裡面不能夠把搜索太窄義得看,第一個就是PC上的搜索形態,到移動側的這種需求會很旺盛,但是手機終端本身跟PC的不同,會把搜索的需求成級數級地放大。 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輸入方式的不同。傳統意義上的搜索,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輸入一個關健詞,它給你反饋結果,這是搜索最重要的輸入和輸出。移動互聯網最大一個變化就是輸入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原來要輸入一個文本,現在手機多了眼睛、嘴巴、耳朵,它可以用麥克風,可以用camera,輸入的方式多種多樣。 還有大量的後台輸入,就是你的手機型號、你是誰、你在哪裡等一系列信息,這都是利用手機的特性,可以提供的讓後台輸入的一些信息。所以說會把整個用戶的這種廣義的搜索需求,在未來會有極大的放大。 《創業邦》: 你如何看待上市? 俞永福:這個要看大的一個周期。在去年的話,如果你是PC業務公司,能上市的話最好去上市。如果今年你只有PC業務,就基本上沒有人對你感興趣了。移動互聯網企業我想在後面的5年,都有上市的機會,大家都會有興趣。 《創業邦》:在你眼裡,什麼是酷公司? 俞永福:我覺得有幾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說引領潮流,大家都在用,用戶量大的都可以叫酷公司。第二個就是技術有領先性,大家都達不到,比如說谷歌眼鏡,現在還沒有用戶呢,但是大家都覺得酷。第三個設計,這在美國越來越明顯,設計是一個產品的競爭力。 當然要看你的產品的形式,比如說瀏覽器在設計方面要做得很酷,就很困難。但它的用戶量大,技術先進,也是酷。 《創業邦》:作為空降的CEO,你覺得創業團隊怎樣才能更有凝聚力? 俞永福:這幾年以來,我覺得兄弟之間的凝聚力是一天一天在加強的。聯想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搭班子還是非常關鍵的。不同班子的成員是其中的一塊板,他的長項讓整個團隊是一個木桶。班子一定要有良好的決策機制,問題要充分討論,但是一定不要假民主,一定要在業務上是一號位的人做決策,比如說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給小鵬在產品上提建議,但是最後的決策一定要讓小鵬做。看一個團隊是不是叫做班子團隊,就在這件事上,看大家是不是能夠信任和尊重。一號位老做出錯誤的決策,肯定不行。但如果你決策失誤一次別人就跟你翻了,就是容忍度太小了,也不行。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一定要能力互補。能力互補有一個好處是,你能做的事我做不了,我能做的事你做不了,所以你看我美,我也看你美,彼此有發自內心的欣賞。

『貳』 形容同學們驕傲地舉起手來,個個精神飽滿,顯得很自信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形容同學們驕傲地舉起手來,個個精神飽滿,顯得很自信的四字詞語有:

  1. 胸有成竹

  2. 志在必得

  3. 得心應手

  4. 信心十足

  5. 自信滿滿

  6. 順手拈來

  7. 閑庭信步

  8. 十拿九穩

  9. 信心倍增

  10. 穩操勝券

閱讀全文

與孔毅天使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e貸款額度 瀏覽:469
股票量價齊跌說明什麼 瀏覽:368
方正重組理財 瀏覽:392
過戶多久拿到監管資金 瀏覽:977
近期的理財詐騙公司 瀏覽:721
260108基金今天凈 瀏覽:647
貸款提車上路需要多久 瀏覽:383
證券咨詢公司的投資顧問 瀏覽:382
杭州南海成長股權基金 瀏覽:373
合肥鑫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