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用消費稅抵減個人所得稅
消費稅和個稅是完全不同的稅種,不可能有抵減。
消費稅與所稅、增值稅搭界稅何抵,消費發票抵收入達繳納或少繳納所稅,消費發票抵收入要與領導商量、財務溝通才行所消費發票都用。
消費稅是政府向消費品徵收的稅項,是在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的一個稅種。主要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現行消費稅的徵收范圍主要包括:煙、酒、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小汽車等稅目,稅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消費稅和其他稅種一樣,在國家獲得財政收入的同時,承擔著相應的調節功能,體現了國家的消費政策和產業政策。
在引導有關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乃至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平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有必要考慮徵收消費稅對消費需求的影響。
(1)個稅促進消費和投資增長擴展閱讀:
消費稅納稅地點:
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及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應當向納稅人核算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委託個人加工以外,由受託方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代收代繳消費稅稅款。委託個人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委託方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進口的應稅消費品,由進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納稅人到外縣(市)銷售或者委託外縣(市)代銷自產應稅消費品的,於應稅消費品銷售後,向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納稅人的總機構與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卷煙批發除外);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② 個稅改革對股市有何影響
個稅改革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引導「藏富於民」的稅收政策體系,從而激發民間創業的動力。
社會財富的分配向勞動者傾斜,向中低收入者傾斜,將有助於普通人創業;同時,由於社會公平度提升,經濟社會環境穩定,中等收入者也可以獲得更好的事業發展的空間。這有助於激發民間資本的創業熱情,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有助於多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而民營經濟得到更大發展,將為證券市場提供新的利潤源泉。
第二,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的形成和聚集,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提高。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可以促進居民剩餘資金的積累。隨著經濟轉型進程的加快,社會化投資平台會更加完善並多樣化,居民投資理財活動將更加普遍。只有將社會收入的一部分向民間轉移,才能為社會資本的形成提供助力。而隨著居民投資理財活動的放大,居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也將不是空話。
證券市場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投資理財平台,將因此獲得空前發展。
第三,促進居民消費水平和「企業素質」雙向提高。
毫無疑問,居民收入提高是消費升級的基礎。「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是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保障。
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作用到企業身上,一是整體上增加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的人工成本的支出;二是促使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三是促使企業生產更優質產品和提供更優質服務。這對於證券市場持續發展也是積極的。
③ 減稅對拉動經濟增長究竟會起什麼作用
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下,通過降低經濟實體的稅費負擔,有助於各實體充分釋放經營活力。
從理論意義上來看,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則企業儲蓄率將提高,流動性將增加,投資率也會上升。降低企業所得稅,其實是通過流動性紓困,使中國上億經濟實體的生產能力獲得提升。如果經濟規模增大,稅率降低了但是稅基擴大了,則稅收總量或許不降反增。
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可以推動企業去庫存及去杠桿,而杠桿降低、三角債減少,可使企業流動性得以增加,推動貨幣二級市場與資本二級市場流動性增強,商品市場也能因此更加購銷兩旺。
使中國經濟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而經濟體系也將從原來的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和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繼而推動人均收入提高,助推國家經濟保持較高速增長。
(3)個稅促進消費和投資增長擴展閱讀:
重要舉措:
2018年8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新舉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減稅降費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舉措。
1. 對因去產能和調結構等政策性停產停業企業給予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對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關投資業務給予稅收減免、對涉農貸款量大的郵政儲蓄銀行涉農貸款利息收入允許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3%稅率繳納增值稅。
2. 為鼓勵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從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此前已確定的500萬元進一步提高到1000萬元。
3. 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鼓勵和吸引境外資本參與國內經濟發展,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期限暫定3年,完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④ 當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減收稅收時,對消費和投資的影響分別為A二者同增B消費增加投資減少
減稅使得居民和企業可支配收入增加,對消費和投資都有促進作用
⑤ 個人所得稅對物價的影響詳細解釋在線等
此問題可以認為是工資與物價的影響。
這個問題中的個人所得稅可以認為是一種變相增加工資行為。
從一方面理解:由於納稅少了。代表個人的可支配收入高了,這樣會使得部分商品提高價格。
通過商品之間的關聯性,成為了物價上漲的支撐點。
另一種可以認為是對外的貨幣量增加了,導致通貨的進一步膨脹。
CPI和PPI都會增長。使得物價相對的增加。
⑥ 為什麼說提高個人所得稅能刺激消費
提高個人所得稅交納起征點,就可以減少稅負增加個人收入,增加收入就以讓人多消費。所以說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能刺激消費。
⑦ 你覺得個稅起征點有必要提高嗎提高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兩會召開在即,很多人大代表有比較新的提議,董明珠就提出了要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一萬,對於我來說是沒有多大影響的,反正我的工資也不夠征稅點。相反,我覺得更應該去徵收有錢人的稅。資本家才能叫有錢人。
據了解,2019年個稅改革後,個稅綜合所得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至5000元。該起征點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此外,2019年個稅改革擴大了3%、10%、20%三檔稅率級距,實質上起到了降低稅率的效果,減輕中低收入個稅負擔。對於“提高個稅起征點至1萬元”這一建議,你怎麼看?
⑧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經濟意義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經濟意義如下:
一、將個人經常發生的主要所得項目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實行了按月或按次分項預繳、按年匯總計算、多退少補的征管模式。
政治意義:
完善了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將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了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以現行工薪所得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3%、10%、20%三檔較低稅率的級距,25%稅率級距相應縮小,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保持不變。
哲學意義:
推進了個人所得稅配套改革。推進部門共治共管和聯合懲戒,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法律支撐。
(8)個稅促進消費和投資增長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改革帶來的影響:
1、改革個稅對樓市是重大利好由於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免稅」,相當於變相降低了貸款成本,一旦落實,對於樓市而言無疑是重磅級利好。對於無房者而言,要想成為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他們首先就要消費購房,
這無疑會刺激相關的需求;對於有房者而言,他們可以直接享受減免個稅的優惠,從而拿出更多資金用於消費,比如購車、旅遊、休閑以及娛樂生活。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偏高,適當減稅有助於拉動內需,
但減稅的方向應該直接與拉動消費掛鉤,房貸利息抵稅無疑符合這一目標。除了利好樓市,在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房貸利息免稅有助於刺激居民消費,提高經濟活躍度。
2、受益人群還是富人為主政策首先利好的是一二線經濟發達城市,這是因為這類型城市的中產階層數量較多,較高的人均收入能從減稅中獲得更大的受益。
從產品類型來看,改善型產品受益程度更大,這是因為他們的客戶群往往月供金額較高,其次為首次置業型剛需產品和豪宅。
3、利用稅收福利在申請房貸的時候,向銀行爭取更低的首付,提高貸款額度,這樣,雖然還貸利息多,但抵扣稅款的額度也會更多,延長還貸期,盡量不要提前還款,很長時間內都有貸款利息可以抵扣稅款,這樣一直能享受到稅收福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改革
⑨ 抵減個稅,但究竟該怎麼操作
消費稅抵減個人所得稅,目前在中國,還只是個議案。
消費稅是政府向消費品徵收的稅項,是在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的一個稅種。主要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現行消費稅的徵收范圍主要包括:煙、酒、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小汽車等稅目,稅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消費稅和其他稅種一樣,在國家獲得財政收入的同時,承擔著相應的調節功能,體現了國家的消費政策和產業政策。在引導有關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乃至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平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有必要考慮徵收消費稅對消費需求的影響。
消費不足是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消費稅的徵收,必須考慮對相關產業和消費需求的影響,必須符合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要求。消費、出口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措施。出口依賴的是國外市場,投資不具有持久性。相比較而言,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而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正是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最終目的。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下,更應著力培育消費需求。此外,正常和健康的社會消費結構應當是多元化的,即既有中低檔消費,也包括一定數量的高檔消費。因此,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來看,應當充分考慮國民經濟和人們的承受能力,消費稅應有所弱化,課稅范圍應有所收縮,徵收力度應有所降低,否則欲速而不達。
其實,從實際效果來看,消費稅對高消費起到的調節作用十分有限。在全部稅收收入中,消費稅在現行稅制中算不上大稅種,其收入規模排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之後居第五位,在我國GDP中的比重也僅有1%左右。另一方面,消費稅對公款消費、集團消費的調節力度也是很有限。相反,消費稅的徵收卻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就業范圍,殃及民眾就業。
消費稅的調整和完善,涉及納稅人和社會各界利益格局的調整。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建議:
一、將消費稅繳交額列入個人所得稅抵扣額
我國經過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財政實力大幅增強,政府已具備了支持和鼓勵國民消費的財政實力。每年稅收增長均遠超 GDP的增速,更遠超人們的收入增長水平。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累計完成稅收收入49449億元,增長31.4%,高於GDP11.4%的增長率20個百分點。為促進國民消費,建議通過給予將消費稅繳交額列入個人所得稅抵扣額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人員積極消費,其好處在於:一是重新界定政府、市場、社會在促進個人消費中的角色,進而改變以往政府責任太集中、社會動員不充分的現象;二是有利於喚醒個體強烈的主體意識,激發老百姓對消費的參與感,從而降低經濟制度運行成本;三是這樣的政策安排對消費尤其是高端人士消費的巨大推動作用將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繼續設定某些更細節的政策規定,對稅收優惠比例作出差異化規定,對於扶植消費必將起到積極作用;四是有利於提高居民個體的福利水平。從發達國家的實際來看,降低稅負是一種趨勢,有利於擴大居民消費。具體的稅收優惠辦法可以有兩種:一種是免稅,即將個人支付的消費稅在一定額度或一定比例內全部免稅;另一種是減稅,即對個人消費稅的支出在現行繳納比例的基礎上減額徵收。
二、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管
從征管角度來看,在現行的消費稅制中,除珠寶玉石消費稅在最終零售環節徵收外,其他稅目的消費稅都在生產、加工、進口等環節課征。這樣固然有利於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減少稅款流失,但也為企業進行避稅提供了便利,即通過降低初始環節的價格輕松避稅。既然我國現行的增值稅能夠做到在消費環節徵收,那麼消費稅的征稅環節向最終的消費環節過渡,也完全是可行的。
三、將消費稅由價內稅改為價外稅
從價稅關系來看,可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將消費稅由目前的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在零售環節實行價稅分列,讓消費者一目瞭然,增強消費稅對消費行為的調節作用。
四、加大消費稅稅收政策宣傳力度
稅務機關要加強對社會各界的宣傳,使消費稅的納稅人准確適用稅收政策規定,依法申報納稅和按規定減免或抵扣個人所得稅。